第455章 袖珍版坦克
這是後話,在完成考察認為後,楊興一行坐車沿著川鄂公路,一路考察民情,一路考察川漢鐵路建設進度,於這年9月下旬到達重慶。
經過10餘年的建設,如今重慶已經成為一座現代化城市,通過大橋,嘉陵江兩岸已經連接在一起。如今,重慶一改舊時軍事重鎮的模樣,城市一片繁榮,成為國內僅次於上海、廣州、天津、武漢(東方的芝加哥)的第5大城市。
在城市周圍,密密麻麻的分布著各種工廠,比較有名的,如兵工廠,自行車廠,摩托車廠,民生汽車廠,電子廠……….
楊興騎著摩托車,來回看著這一個個屬於哪個時代的大型企業。隨著公路建設的深入,重慶自行車廠所生產的各類自行車供不應求,在去年年產量已經突破20萬輛,這可占全國自行車產量的30%以上。
重慶摩托車廠已經發展起來,現在已經形成規模效應,在去年已經達到2萬輛的生產規模,計劃在5年內,產量將猛增到5萬輛。
還有,重慶汽車廠所生產的民生牌汽車,在經過最初幾年的技術『摸』索後,如今產量已經有1千輛擴大到5千輛。??首發 愛閥455
…………。
由於公路交通建設突飛猛進,以重慶自行車、摩托車、卡車為首的民族工業雖然連年持續擴大生產規模,但是因為中國廣袤的土地,南方3萬萬人口的巨大市場,仍讓自行車、摩托車、卡車、收音機等民用品成為緊俏商品。
為改變巨額貿易逆差現象,國民『政府』在建都武漢後,雖然決定在武漢、廣州、上海、南京等地支持民用交通工具、民用設備的生產,但在可預期的未來,國民『政府』不得不從國外進口大量交通、民用機器的曆史是不可更改的。
這次,楊興不顧南北爭端愈演愈烈的局麵,回到重慶,主要是驗收重慶卡車廠所生產的的坦克。
由於已有5年卡車生產、組裝的成熟經驗,由於中國主要敵人日本由於資源短缺,作戰思想主要停留在一戰水平,對坦克沒有投入多大力量,在曆史上,日本僅僅裝備10噸以下的輕型坦克,所以,一開始,楊興雖然有發展坦克的雄心壯誌,但不可能一下就造出德國、蘇聯那種王牌坦克。
所以,通過軍方委托,在重慶卡車廠下麵建立坦克生產分廠,以研發、生產、組裝坦克。
要說坦克,這個時代,真正比較強大的就是英國、法國,包括前世所說的坦克生產強國德國、俄羅斯、美國,在這個時代都是默默無聞。
在當時聽程鵬報告,聽說德國、俄羅斯人都在從英國購買坦克生產技術的時候,楊興可是驚呆了。
雖然是驚呆了,但不論如何要發展坦克生產技術。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千難逢的機會擺在眼前,由於英國、法國參加西伯利亞戰爭,阻止俄羅斯戰爭失敗後,導致有多輛坦克遺留在海參崴,遺留在遠東(曆史上張作霖就憑借這些坦克,組建了一支坦克部隊)
對這種千難逢的機會,楊興怎麽可能錯過?在派出多名當地黨人後,通過拍攝的大量圖片,如此才簡單繪畫出英國坦克圖紙。
在1922年,隨著國民革命軍占領廣東,隨著德國駐中國戰車辦公室在重慶建立,德國專家給陳厚華等人帶來新的坦克生產理念。
他們認為,坦克最重要的是防護能力,機動能力以及火力。
而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由於動力的不足,如今超過10噸以上的坦克,機動『性』能非常差,考慮道中國目前工業狀況,建議可以依靠現有的發動機,生產2.5噸左右坦克,如此通過大量重複生產,積累生產技術,逐步掌握坦克生產要領。
當聽到這話,身在其中的楊興苦笑不得,好像曆史上,我們大家都嘲笑過日本的坦克是薄棺材,都嘲笑過日本坦克太不經打了,怎麽自己穿越後,也會遇到日本人這樣的命運。
在發脾氣的過程中,楊興也幡然醒悟,中國最危險的敵人是日本,最恐怖的敵人是蘇俄,至少在曆史上,在二十世紀,蘇俄雖然割據了外蒙古,雖然蘇俄依然占領著中國330萬平方公裏土地,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無誤的,那就是蘇俄從來沒威脅中國生存。
另外,通過報紙,日本好像連這種坦克也沒有生產(曆史上被戲稱為“小豆坦克”的94坦克,是日本日本天皇紀年2594年(即公元1934年)生產,好像重量也不到3.4噸重。好像歐洲列強意大利正在與英國商談如何引進這種坦克,蘇俄好像生產過這類型坦克吧,想到這裏,楊興當即批準了。
如此這般,就有了這種新型坦克,該種坦克長僅3.4米,寬僅1.4米,高度隻有1.28米,有一個槍塔,戰鬥全重3.5噸。
該坦克裝備著柴油發動機,本來按照德國專家的意見,如今各個國家坦克大多數裝備汽油發動機,但是楊興考慮道汽油不甚安全,並且速度要求也不怎麽高,堅持裝備柴油發動機。??首發 愛閥455
發動機為重慶發電機廠生產的30馬力柴油發動機(曆史上張學良的民生牌汽車,采用65馬力6缸汽油發動機,故率先使用30馬力發動機,在技術上沒有太大難度。),這種發動機本來準備用於5噸汽車使用,如今5噸卡車還有生產出來,先用在這種坦克上麵。
在裝備65馬力柴油機後,坦克公路最大能達到42公裏
小時,越野速度能達到15公裏
小時,最大行程200公裏。
整個坦克通過焊接技術而成,這在當時應該是比較先進的,在當時,很多坦克,很多飛機都是鉚接而成,如此在戰鬥中,可能造成很多問題。
此外,坦克乘員為兩名,1名駕駛員,與1名機槍手。
原來本來設計在坦克前麵配備一門機槍,但是楊興考慮道曆史上坦克主要是通過火炮實現戰力的,因此,經過再三解釋,確定在坦克上麵設計一個槍塔,裝備最新重慶兵工廠最新推出的30節重機槍,機槍口徑為8,能夠連續發『射』1000發
分鍾。
楊興解釋,這種槍塔,雖然帶來很多問題,但是為了將來建立炮塔的時候,提供技術積累啊。
由於槍塔的出現,根據楊興前世經驗,確定將前麵裝甲有32度的斜角,側麵也有49度,如此無形中增加坦克厚度,如果一枚炸彈落在坦克上,要擊穿坦克,就是14
cos49度,如此,這種厚度的坦克基本上相當於24厚度的坦克。
該坦克可通過障礙高0.35米、越壕寬0.63米、爬坡27度。
坦克裝甲厚度一般在6~14,車體下麵一般為6~8,車體正麵與車體後麵厚度為14,能夠抵抗輕機槍、手榴彈與迫擊炮攻擊。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因為鋼板較薄,若是用炸『藥』包,或者75大炮在周圍爆炸,很有可能造成車廢人亡。
不過就在這時,一個老工匠提出一個意見,我們過去為了增加鋼鐵硬度,不是通過打鐵方法嗎?我們可以對鋼鐵進行熱軋冷軋技術,如此定然能提高鋼鐵硬度.
楊興一聽,好像我們這些鋼鐵主要是河川鋼鐵聯合公司鑄造而來,好像在國內外,特別是德國進行了熱軋冷軋技術,如此造成曆史上同厚度的德國戰車,防護能力遠遠高於蘇俄。
而蘇俄由於勞工短缺,所以戰車厚度雖然上來了,但是防護能力較差。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由於缺少勞工,所以同等厚度的裝甲防護能力,遠遠低於同等重要的德國坦克。
在改進後,該坦克能夠抵禦一般炸『藥』包襲擊。
另外,在被75山炮直接命中後,該坦克會被擊毀,看到這一切,楊興不由得眉頭緊鎖。
看著這種坦克,高度僅僅到達腰部,楊興不由得感歎萬千,要知道在前世,當再一些資料上看到意大利二戰的超輕型坦克,楊興當時可是滿臉鄙夷啊。
想不到穿越後,自己也竟然生產這種超小型坦克,這未免太滑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