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的無路可走、無處可逃時,怎麽辦?
背水一戰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據《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穿出井陘口,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
交戰。趙軍望見漢軍背水列陣,無路可退,都不禁暗暗取笑,認為韓信置兵於“死地”。殊不知,後無退路的漢軍將士,在前有強敵後有天險阻隔的“絕境”中,抱著拚死求勝的決心,最終大破趙軍。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是的,不給自己留退路,我們就可能在背水一戰後遇到最大的驚喜。陳勝就是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實現了自己的“鴻鵠之誌”的。“起義也是死,不起義也是死,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麽不起義呢!除非成功,否則我們難逃殺身之禍。”陳勝那鏗鏘有力的話語,即使混雜在暴雨聲中,也能夠清楚地聽到。就是因為沒有退路,他們才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沒有退路,是拿破侖“我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的自信;是雨果剪亂自己的頭發,寫出《巴黎聖母院》的果斷;是司馬遷為實現自己價值而忍辱寫出《史記》的堅持。
就像著名畫家徐悲鴻,在國外留學時,一個外國人嘲笑中國人又笨又拙,一向性格溫順的他克製不住自己的感情,便說出“有本事我們等到畢業的時候來比試”的話。話已說出,就不能收回。於是,徐悲鴻便不給自己留退路,不斷地拚搏,努力地學習,直到1924年,徐悲鴻的畫在法國展覽時,那個外國人才真正意識到自己被比了下去。
在美國的勵誌大師奧裏森·馬登的專著《一生的資本》中,就有“別為自己留退路”的專門論述。奧裏森·馬登認為:不給自己留退路,就能以信心支持著努力,而在最危難時的信心是靠孤注一擲的決心來支撐的。
在我們人生的前進路途中,有時會遇上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時候,似乎除了聽天由命之外無路可走。但是,別忘了,很多時候越是艱難的時刻,離成功的目標越近。對著困難迎麵衝鋒,困難也許會分崩離析。西班牙有一句諺語:“麵對一座高牆卻沒有勇氣翻越時,不妨先把自己的帽子扔過去。”簡單地說,就是“先把帽子扔過牆”。困難就如人生路上的許多高牆,要翻越它們,必須強迫自己去麵對。
人生在世,難免有風霜雨雪。有時會被動地遭遇艱難困苦,有時甚至會主動地進入無路可走的境地。無論怎樣,都要奮力前行。這樣,才無愧無悔,才能衝破重重困難,古語說得好:“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