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戰!

晉軍東陣騎兵陣列,李青雲望見公孫大旗,臉上多了一份焦慮。

“主公,秦軍數目要比我軍多不少,又是防守。這一戰不好打,所以不到關鍵時刻,我部騎兵還是不要太早投入戰場為好!”

“秦軍斥候不惜代價的阻攔我軍斥候,就知秦軍在隱藏什麽。能隱藏的不外乎兵力和某些器械,秦瓊三將身為積年宿將,焉能不知?”

李青雲望著公孫策大旗,隻是一歎,繼續對親衛將李存孝說道:“強敵在前,我軍還要進攻。除了軍令如此外,秦瓊應該還有後手!”

“後手?”

“對,晉軍有逆轉形勢的後手!就是不知道我那姐夫,能不能挺過這一劫。”

“咚!咚!咚咚!”晉軍鼓點由高亢激奮轉為平整,各部晉軍旗幟如雲,緩緩朝南壓去,持盾晉軍踩著鼓點,齊步聞鼓而進。

“嘿!吼!”每三步,晉軍就要悶聲低喝一聲,南麵秦軍各部就緒,望著三百米外的晉軍,眼神之中滿是殺意,其中也有新兵未經戰事者,雖戰意高昂,身子不受控製在微微顫抖。

“風!風!大風!”秦軍各部大呼中,蒙恬臉色沉著,緩緩點頭。身旁旗官揮舞雙色小旗,最後雙旗指向晉軍中軍,猛地向下一揮。

車陣後麵是三排弩兵,兩千五百人,他們使用的是五連輕弩,性能與公孫策當初使用的一樣。這是一種在秦軍複活前就定型的製式連弩,在保證弩箭威力最大的前提下,讓連弩可以發射最多的弩矢。

輕型連弩還有另外兩種款式,分別是側重威力的三連輕弩和側重連發能力的十連輕弩。但前者對弩具製作材料有很高的要求,後者則對工匠的技能需求很高。

秦軍積弩將軍劍指晉軍中軍,目測晉軍中軍重盾方陣距離己方隻有三百步的時候,大喝:“射!”

秦軍弩兵多是軍魂,少有天兵,都是極具射擊天分的靈魂收割者。

“咻咻!”弩箭就像雨一樣潑過去,看到的隻是一片黑色殘影,除此之外有的隻有弩箭刺耳的破空聲。

“穩住!隻要不亂,秦弩箭陣能奈我何!”羅士信孤身立在中軍陣前,肩扛特製大盾對身後晉軍大喝。

他話音一落,秦軍弩箭猛然降臨,弩箭破空聲將他的聲音淹沒,緊隨其後的就是接連不斷的“哚哚”聲,鋒利強勁的弩箭紮在大盾上。

立在陣前的羅士信首當其衝,整個大盾一瞬間紮滿了弩矢,他本人連人帶盾被強勁弩箭蘊含的慣性推的連連後退,站立不穩。

“穩住!”羅士信雙目充血,大喝一聲,雙臂死死固定住大盾,斜立在地上,側身死死頂住。地上的青草,被他一腳連根抹斷。

“穩住!”不斷有倒黴的晉軍重盾被強勁弩箭射偏,或有弩箭從重盾隙縫鑽入,前排盾陣眨眼間就倒下過半。

晉軍的大盾都是特製,很重,防禦能力極強。但在強勁弩箭接連打擊下,仍有握持不穩的情況發生,一旦大盾偏移,躲在盾後的盾兵絕無幸免!

弩箭來的太急,失去大盾防護的盾兵瞬間就被弩箭射穿,接連不斷的弩箭從身軀上穿過,有些晉軍盾兵甚至一聲慘叫都來不及發出,就魂歸天國。更多的盾兵被弩箭帶飛,釘死在第二排盾陣大盾上。

“踏張弩,三輪連射!”秦軍積弩將軍見晉中軍盾陣被破去一層,很是不滿這種效果,五連輕弩不成,那就換更強的弩。

這五百踏張弩屬於踏弩,屬於重弩初級。張弦時,弩手將弩機立於地上,腳踏弩機前的環,用全身的力氣向後張弦上箭的弩。通常射擊力量在兩石到三石之間,一石三十公斤。

這些踏弩被搭在牛車上,瞄著羅士信所在的晉中軍齊射,一輪齊射,擺在牛車上的五百踏弩猛地一顫,有的弩手握持不住,踏弩竟跳了起來。

踏弩威力更為強勁,羅士信所在的盾陣直接被射倒一排。

一輪射擊完畢,踏弩後撤上箭,連弩上前繼續射擊,無數的弩矢這回拋射,直指羅士信中軍中後部。

“盾!遮!”羅士信中後軍中先後響起領軍校尉的大喝聲,無數中型圓盾被舉起,晉軍排列有序的陣列一變,在弩箭拋射而下的時候,以什伍為單位,圓盾相互疊加,組成小團。

除了反應過慢,或戰術出錯的晉軍士兵被射死射傷外,躲在圓盾團陣下的晉軍安然無事,也有倒黴的,被拋射而下的弩箭射傷小腿。

“將軍,箭陣打擊力量有限!”一名校尉從前陣跑回,對蒙恬高聲稟道。

“晉軍不做好防箭準備,是不會來的。這也是意料之中,告訴積弩將軍,隻射晉軍羅士信部!”

“喏!”很簡潔很有力的一聲回答,這校尉疾步跑向前陣。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傳令後部,加快組裝速度。十分鍾後,本將要見到他們攻擊,否則讓王將軍提頭來見!”

“喏!”數名親兵疾步朝後陣跑去,這時候晉軍東西兩陣已經距離秦軍車陣不足百米。

“大哥,為什麽秦軍隻射晉軍中陣?”

公孫策摸著胡須沉思,突然被郭亮打斷,想也不想就說道:“晉軍就是唐軍,唐軍作戰喜歡中路突破,打亂敵軍秩序,然後全軍突擊,最後與騎兵配合,力求全殲。所以中路的晉軍,往往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明白了,大哥剛才在想什麽?”

“我在想晉軍主將應該發現秦軍要比他們多,兩軍都是精銳,誰人多,誰就能勝。這樣的情況下,晉軍還主動進攻,明顯說明有後手!我在想,這後手會是什麽,會從哪個方向殺過來。”

“蒙恬也應該能想到,晉軍後手的事情他應該會有準備。”

“就怕晉軍的後手出人意料的強,如果蒙恬的準備擋不住晉軍的後手呢?這一戰秦軍不能敗,也不能大勝。關鍵時刻,還需要我們出場!”

“大哥說我們觀戰不是隻為學習經驗麽?”

“不參與進去,看的再多也是紙上談兵!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這一戰,才是你我踏上中原軍界的第一戰,就當是實習。”

“幾十萬人參與的大戰,僅僅是我們的實習戰,真不知道以後我們會經曆怎樣的大戰!”

“以後的戰爭,規模也就是如此。秦晉這是初次扳手腕,都會竭盡全力的投入進來,畢竟勝負影響太大,容不得他們留手。”

公孫策繼續說道:“將來的大戰中,我們會從參與者成為製定者,這就是最大的不同。”

郭亮點了點頭說道:“這一戰還不是大哥你策劃的?沒有大哥的易地之策,秦晉怎麽會打起來?”

“你高看我了,平陽郡關係重大。對於晉國而言就像燕國天津衛對燕京,潼關對長安一樣的重要。晉軍攻打平陽隻是遲早,為了防止西涼軍有損失,我隻是將這一場必然發生的大戰提前了四五個月而已!”

“這就是大勢所趨,不是我們這樣的小勢所能主導的。我們這樣的小勢夾在強國大勢之間,更是舉步維艱,當步步慎思!”

公孫策說完,看向戰局,秦晉兩軍已經接戰。

晉軍盾陣依然保持,隻是露出幾個缺口,衝出十幾隊無甲壯漢,抱著加工好的圓木撞向秦軍車陣,他們成了秦軍弓弩重點打擊對象,往往整隊覆沒。

但會有更多的晉軍敢死士衝出來,接替他們的任務,一往無前的衝向秦軍車陣。在圓木的撞擊下,秦軍車陣被打開數個缺口,晉軍三道主攻戰陣中後方,輕甲晉軍背盾張弓,對著車陣內的秦軍發動箭雨攻擊。

“十輪箭雨後,全軍總攻!”秦瓊帶著後續晉軍勁銳列在車陣三百米外,高聲下令。而指揮騎軍的程咬金五千騎已經按捺不住,緩緩朝秦軍東陣側翼迂回。

“全體後陣待命!”秦積弩將軍高聲大呼,帶著弩兵在盾兵掩護下後撤。弩兵上弦費時,和晉軍弓手對射明顯得不償失。

“射,不要停!”秦禦弓將軍大聲呼喝,同時激勵部下弓手。在盾兵的掩護下,秦軍弓手在晉軍近萬強弓壓製下,艱難反擊,每一個眨眼間,都有弓手與盾兵身死。

“不要怕,壓製了秦軍弓手,你們就是最安全的!”晉軍領軍校尉紛紛給自己部下打氣,晉軍沒有專職弓手,弓手都是兼職。可以說每個士兵,都是弓手!

他們主要射擊目標就是秦軍弓手,射殘了秦軍弓兵部隊,他們後麵就能依靠數量眾多的弓手將秦軍磨死!

由於晉軍持弓士兵除了軍魂外,多是天兵,對弓箭不是很熟悉,所以他們射擊的時候,前排重甲大盾兵並沒有上前攻擊,不然很可能被新弓手射死。

沒死在秦軍手中,死在自己人手中不僅很冤枉,還會對士氣造成極大的破壞。甚至引發內部廝殺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現在前排盾兵已經做好了廝殺的準備,就等本部將軍一聲將令!

羅士信麵目沉毅,盯著車陣缺口,心中數著後陣弓手射擊次數。當數到第八輪的時候,見秦軍弓手部隊已經被壓製,他提刀猛地削斷了紮在蒙鐵皮的大厚盾上的弩箭。

當第十輪箭雨飛起,羅士信舉刀高呼一聲:“殺!”

隨即單人持盾健步如飛,身後親兵緊隨其上,接著晉軍全線高呼衝殺聲,發動總攻。

羅士信與唐朝名將秦瓊是同鄉。當時,隋煬帝不恤民力,窮奢極侈,又發動大軍征討高句麗,民眾不堪忍受,不能不起來反抗。

當時,隻有14歲的羅士信就投到齊郡丞張須陀帳下,開始征戰疆場。他上陣殺敵的欲望十分強烈。當戰前他要求上陣時,張須陀看他還隻是個孩子,認為他穿盔甲都沒氣力,何況上陣呢?

羅士信見主帥小覷自己,就迅速穿上兩副盔甲,懸掛兩壺箭支,飛身上馬。張須陀看到羅士信如此英武,就同意他出戰。

羅士信隨張須陀出征於濰水上,敵人正在布陣,羅士信突然衝入,連殺數人,並斬下一個敵人頭顱,用長槊挑著,在敵陣前挑戰,沒有一個人敢上來接戰。張須陀趁勢率領大軍進攻,敵軍大敗。

羅士信每殺死一個敵人,就割下屍體上的鼻子藏好,回來以後按鼻子的數量報功。從此,羅士信成為天下聞名的一員少年猛將。

羅士信在14歲所表現出來的勇敢膽識,讓張須陀頗為讚歎,他讓羅士信做他的侍衛。每次作戰,張須陀身先士卒,而羅士信緊隨其後。隋煬帝聞報,派遣使者對他們進行慰勞,並畫下張須陀、羅士信戰陣之狀來觀看。

以後張須陀升任齊郡通守,領河南十二道討捕大使,他率領萬餘人馬在祝阿截擊盧明月的十幾萬人馬。糧盡將退,張須陀打算出奇計取勝,需要人去襲取敵人的大營。

沒有人敢承擔這樣艱巨的任務,隻有羅士信和秦瓊挺身而出。

於是張須陀先率領人馬假裝撤退,吸引盧明月全軍出動追擊。而羅士信和秦瓊率領伏兵突襲敵軍的大營,營門緊閉,羅士信和秦瓊躍上敵軍的望樓,各殺敵數人,敵營大亂。

兩人打開營門,率領部隊突入大營攻擊,縱火焚毀了敵軍三十多座營寨,煙火衝天。盧明月趕快率軍回師,張須陀回頭猛攻。盧明月大敗,自己率領幾百騎兵逃走,張須陀斬獲亂軍無數,取得大勝。

後來張須陀被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所殺後,羅士信隸屬隋將裴仁基麾下。後來裴仁基歸降了李密,羅士信也隨著投入了瓦崗軍。李密被王世充所敗,羅士信力戰負重傷,為王世充所擒。

王世充起初很看重羅士信,後來又疏遠了他。更讓羅士信難以忍受的是,王世充還奪取了羅士信的駿馬送給自己的親屬。所以羅士信趁王世充派他進攻穀州的時候,率領部下千餘人投奔了唐朝,被唐高祖李淵任命為陝州道行軍總管。

羅士信不貪財,凡有所獲,都賞賜部下,所以部下樂於效命,但是他持軍嚴謹,對人對己要求都很高,因而終失軍心,部下和他的關係並不密切,這不能不說是羅士信治軍的一大遺憾。

但是,羅士信非常重情義,裴仁基對他有恩,後來裴仁基在東都洛陽企圖殺王世充,擁立隋朝皇室,反被王世充所殺。在攻破洛陽以後,羅士信出家財,收殮裴仁基的屍首,厚葬在北邙山上,以報答當初禮遇之恩。

後來,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在河北起兵,李世民率軍征討。李世民在過去的作戰中所向無敵,所以注重對敵人進行軍事打擊,而忽視了同時采用政治手段進行瓦解。

而李建成則不同,他寬厚仁明,後來接替李世民,用政治懷柔手段分化瓦解了劉黑闥。

劉黑闥猛烈圍攻河北南部一城,李世民率軍三次救援,都被劉黑闥所阻擊,不能前進。李世民恐怕守將王君廓不能支撐,羅士信主動請纓,請求接替王君廓。

於是,李世民命令王君廓率領部隊突圍而出,羅士信率領手下200人殺向城下,奮勇攻擊,終於突破包圍進入城中。而這時天降大雪,後續救兵無法進城,羅士信雖死守城池,但城很快就被敵軍攻破了。

羅士信竭力奮戰殺敵,終因寡不敵眾被俘獲。劉黑闥早知道羅士信乃當世猛將,就親自勸降,而羅士信寧死不屈,終於被殺害,終年20歲。

李世民聞羅士信之死,大為悲傷,重金購得其屍,將其安葬於裴仁基墓之側。

這樣的勇將陣亡,而且還是在李世民眼前陣亡的,李世民對於此事必然是非常痛惜。在曆史上,李世民一生所向披靡,但是在征討劉黑闥的戰役中卻受到了不小的挫折。

而羅士信的陣亡,更是令人遺憾。

他一生勇武超人,立功無數,又常挺身於患難之際,領命於危急之時,實在不負李世民所諡的“勇”字。若不是英年早逝,羅士信會在曆史上留下更大的聲名。

另外,羅成的這個虛構人物的原型就是羅士信,可見羅士信並不是一個隻知蠻力戰鬥的一根筋武將。

類似於張飛,但被小說扭曲成了一個勇猛粗獷的絕世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