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戰退侯君集

“你們都要死!!”

天空中電閃雷鳴,地上公孫策渾身電蛇纏繞,凝而不散,猶如一團人形閃電。他雷電戟所指,晉騎皆靡,無膽再戰,紛紛退避。

隔著百來米,侯君集望著雨幕中的閃電人,驚駭大吼:“他已經成魔了,再射!射死他!”

晉軍弓手持弓不穩,軍心混散,加上雨幕遮掩,打濕了的弓弦又不能保證準確,這一輪射擊,稀稀落落。

暴雨衝刷下,公孫策一身血汙盡去,朝著弓手方向踏步疾奔,經過一地的死屍,殺到了弓手麵前,一戟揮出,殺傷範圍更廣,一圈圈弓手被電翻,遠處的弓手被電的手腳發麻,隻能在驚恐被下一波閃電殺死。

晉軍奔散,無心敢戰。侯君集與秦瓊也被親兵裹脅退避,這一退,讓晉騎軍心大亂,各自朝北退避。

東陣,就如蒙恬預料的那樣,秦騎統率南宮彥隻在程咬金麵前走了兩個回合,就被程咬金一斧劈成兩截。

所以秦軍隻能調來兩千弩兵,分散射擊程咬金所部騎兵,程咬金一部損失很大,在暴雨降臨後,秦弩威力大打折扣,而程咬金也殺的失去了方向。

就連馬超帶著騎兵也失去的方向,隻能在暴雨中根據一地死屍數量多少來確定戰場。

“傳令給廉頗將軍,讓他伺機而撤!”李青雲在暴雨降臨時就沒了戰心,暴雨中什麽情況都無法掌握,這讓一切喜歡知根知底、全局在握的李青雲很是不適。

一隊飛虎衛奔出序列,朝廉頗所在的大致方向奔去。

“這一戰,已經停了!”蒙恬與成蛟站立在雨中,神情間很是不甘,還有一絲慶幸。

兩萬晉騎,如果率先趕赴戰場,不給他們組建車陣的機會,直接發動衝鋒,自己這三萬秦軍,凶多吉少。

想來這兩萬騎兵應該是剛剛從他處調撥而來,否則對麵晉軍統率李世績是不會這樣使用的。

“撤!帶上傷兵!”羅士信見秦軍生力軍殺入戰場,此時手下晉軍多已負傷,且體力流失嚴重,不堪再戰。

再戰下去,毫無意義,隻會增加自己部下的傷亡。這些傷亡都是沒有意義的,死了都是白死。

李青雲派出的幾十名飛虎衛沒有找到廉頗,卻被馬超撞見,郭亮認識帶兵隊率,當即大問:“程咬金在哪裏?”

“郭將軍,程咬金在西南方向,麾下僅餘兩千騎,正與秦軍廝殺,一時半會是走不了的!”

這隊率抱拳一禮,見郭亮給他指了個方向,當即帶著部下朝那裏奔去。

“走,擊潰程咬金,最好將其生擒!”馬超輕呼一聲,縱馬朝西南方向殺去,眾人都知道馬超的意思。

如果公孫策被晉軍生擒,那麽他們就可以使用程咬金將公孫策換回。不少傷兵已經心存死誌,公孫策為他們斷後,他們隻能以死報之。

人心是一種很飄忽的東西,天兵雖然能被神將控製,但不是神將的木偶。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每個人求生就是最大的本能。為了生命,往往會抗拒神將的命令。

就比如此時的晉騎,晉騎不想在公孫策手下無謂死去,所以紛紛避戰。而且大雨之中,和自己神將失去聯係,神將對他們的命令進一步削弱。

神將控製天兵靠的就是戰魂,當軍無戰心之時,那麽戰魂就會進入沉睡。到了這種時刻,神將對天兵就失去了控製權。

所以神將和天兵之間的指揮關係,並不是那麽的牢固。

所以神將除了會打仗外,還要能得軍心。受到部下天兵衷心擁護的神將,才能成為戰場上的主宰之一。

主宰自己的命運,主宰部下天兵的性命,主宰整個戰局進展。

和自己天兵無法處理好關係的神將,戰場上往往會很被動。

戰場上的被動,就是一頭強牛,鼻子被人牽著,也隻能乖乖被人指揮。可想而知,在戰場上主動權和被動權之間的相差究竟有多大!

此時公孫策所在之處,葉輕舟與牛霸先身紮數箭,正將成廉、武昌拖到一旁,讓他們躺在馬腹下避雨,同時還豎起大盾遮雨。

公孫策持戟立在暴雨中,麵朝北邊,沉默望著。雷電戟這一戰收繳的靈魂,比他過去收繳的一半還多!

這才不到半小時的時間,他就成了千人斬,這樣的殺戮速度讓他恐懼之外,還多了一份思索。

自己可以獲得靈兵,那麽其他絕世神將也能獲得。神將都這麽威猛,那麽還要天兵做什麽?

晉騎中仍有不甘心的神將,帶著親兵朝公孫策殺來。在他看來,剛才純粹就是公孫策占了晉軍人數太多,指揮失靈的空子。

這名神將帶著騎兵奔出晉軍車陣,也有同樣心思的晉軍騎將紛紛帶著親騎朝南奔去,一片暴雨中,他們的動靜自然能夠發現,但他沒有阻止,他選擇了默認。

這一戰,兩萬晉騎被公孫策一力逼退,成全了公孫策天下無雙的勇名,犧牲的就是他侯君集的前途。如果這些晉騎能拿回公孫策的頭顱,甚至是生擒,他就有翻本的機會。

他因為生前有汙點,始終得不到唐軍重用。地位和董卓一樣,在漢唐長安大戰中,被安排為前隊,是典型的炮灰部隊。

董卓無法忍氣吞聲,所以臨陣叛漢投秦,給了侯君集一個翻身的機會。侯君集得到董卓給與的漢軍巡防圖後,為唐軍先驅,夜襲漢軍。

那一戰大破漢軍,他才洗去身上汙點,重新成為唐晉集團上層神將。

侯君集一生,雖然少年成名,可他起步平庸,始終比不上同時期的武將。但在爭戰年代,始終效命於李世民,所以能夠平步青雲,後來率軍遠征,克敵製勝,有功於國。

然而他又棄前功而構後罪,貪贓任性,直至圖謀造反。因此古人說:“君子立功,守以謙衝;小人得位,足為身害。”

侯君集也有宰相之才,魏征就曾向唐太宗推薦過侯君集,讓他任仆射,並說:“國家安不忘危,不可無大將,諸衛兵馬宜委君集專知。”但唐太宗認為君集喜歡自我誇耀,所以沒有重用。

侯君集一直作為李世民的忠實追隨者而備受器重。他和秦叔寶、尉遲恭不同,不是以驍勇而充當李世民的打手;他又和李世績、李靖不同,他從頭到尾都是秦王府的人。同時,他的祖輩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中的成員,這也是他受信任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玄武門之變中,侯君集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促使李世民的最終決策,並且是李世民進入玄武門隨行九人之一。史稱“建成、元吉之誅,君集之策居多”。

這從事後的封賞也可看出,侯君集食邑千戶,僅次於尉遲、房、杜、長孫幾人,而在諸將之上。(李靖當時是五百戶)。貞觀十一年,李世民封建功臣,侯君集被封為陳國公。

李世民即位後,侯君集一直握有很大的兵權。貞觀四年,又以兵部尚書參與朝政而入相。他雖然出身行伍,但是被重用後,開始認真讀書,後來他還擔任吏部尚書主持典選,工作比較出色,得到輿論的好評。

侯君集在貞觀時期參與了兩次較大規模的戰爭。第一次是貞觀九年由李靖總指揮的滅吐穀渾之戰。他在此次戰爭中擔任一支方麵軍的指揮官——積石道行軍總管。

戰爭初期,由於吐穀渾可汗慕容伏允實施堅壁清野的防禦政策,致使數道唐軍因補給不濟而退保鄯州。這時,鄯州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提出:“柏海近河源,古未有至者。伏允西走,未知其在,方馬臒糧乏,難遠入,不如按軍鄯州,須馬壯更圖之。”

李道宗很謹慎,認為敵軍逃到大河源頭一帶,而且又不知敵軍具體位置,自己所帶的糧草又不足。主張撤軍,等以後做好準備再提兵殺來。

侯君集以為不妥,他認為:“王師已至,而賊不走險,天讚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備,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遁岨山穀,克之實難。”主張趁敵人未注意以精兵追擊。這個提議得到主帥李靖的支持。

果然,李道宗很快追上了伏允,大敗之。後來李靖兵分二路,侯君集和李道宗負責南線戰場。

“君集、道宗行空荒二千裏,盛夏降霜,乏水草,士糜冰,馬秣雪。閱月,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

李靖、李大亮等北上,李靖部將薛萬徹等追伏允至圖倫磧深處(今塔克拉瑪幹沙漠),成功結束了戰爭。

這次戰爭充分顯示了侯君集清醒的戰場意識以及較出色的指揮才能。

雖然侯君集後來擔任過防禦吐蕃的當彌道行軍大總管等總指揮職務,但是最終另他成為李靖以後軍隊第一號人物的戰爭是貞觀十四年滅高昌之戰。

侯君集自以為討伐西域有功,卻因貪圖錢財被囚禁,心中實在不痛快。貞觀十七年,張亮以太子詹事的官銜外放洛州都督,侯君集故意激怒張亮說:“你為什麽受到排擠呀?”

張亮說:“你也遭到排擠,還要說誰冤枉呢?”

侯君集說:“我平定一國,回來卻被天子如此的責怪,怎麽能受到這樣的壓製排擠?”於是捋起袖子說:“鬱悶得活不下去了,您能造反嗎?我將一定和你一起造反。”

張亮悄悄地把這事報告給了皇上,太宗對張亮說:“你和侯君集都是功臣,侯君集單獨和你說的話,沒有別人聽見,假若把他交給司法官員審理,侯君集一定會否認此事。兩人互相對證,事情也說不清楚。”

於是就把這件事壓了下來,對待侯君集依然像從前一樣。不久侯君集和其他一些功臣在淩煙閣上被畫功臣像一起進行了表彰。

這個時候李承乾立為東宮太子,擔心有朝一日被廢而地位不保,又知道侯君集對朝廷心懷不滿,於是就和他勾結起來一塊謀反。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當時做東宮千牛,李承乾讓他多次帶侯君集進入東宮,向他谘詢如何自保的辦法。

侯君集認為李承乾劣弱,想要乘機謀反,於是就幫助李承乾暗中圖謀不軌,曾經舉著手對李承乾說:“這是雙好手,應當被您使用。”

等到李承乾謀反之事敗露,侯君集也被拘捕,賀蘭楚石又到朝廷告知此事。太宗親自審問說:“我不想讓那些辦案的文吏來侮辱你,所以我親自審問你。”侯君集無言答對。

太宗對侯君集說:“和你永別了,從今以後,隻能看到你的遺像了!”因此哽咽落淚。於是在十字路口殺了他,查抄了他的家產。

侯君集臨刑的時候,顏色不改,對監刑將軍說:“我侯君集難道是反叛的人嗎?隻是失誤受挫到了這個地步!然而,我曾經做過將領,滅了兩個國家,也還有點小功勞。請替我向陛下求情,請陛下能為我留下一個兒子,將來能為我守孝掃掃墓,上上墳吧。”

因此皇帝特赦他的妻子和一個兒子的死罪,流放到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