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李靖
蒙驁在定河連營安寨,陸寨造攻城器械,水寨造船舟。晝夜不停,人停工作不停。
蒙驁,姬姓,蒙氏,是以蒙山為氏。齊國人,秦昭王時自齊入秦,是戰國後期秦國名將。
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繼位,蒙驁從此出現在曆史記載中。
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元年)蒙驁奉秦王嬴子楚之命進攻韓國,韓國割讓成皋和鞏給秦國,秦國的疆界到達了魏國的都城大梁。此戰之後,秦國獲得成皋和滎陽。秦國在此建立了三川郡。
第二年蒙驁率軍進攻趙國,平定攻破趙國在西邊的重鎮晉陽,秦國設置太原郡。
第三年蒙驁帶兵攻打魏國,攻克了高都和汲。同年,蒙驁率軍再次進攻趙國,攻占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城。
第四年蒙驁在河外和信陵君率領的燕、趙、韓、楚、魏五國聯軍作戰失利,被迫退回秦國。
據記載,當時秦國不斷的進攻魏國,魏國赦免並召回因竊符救趙事件而流亡在趙國的信陵君,信陵君因此組織了五國聯軍對抗秦軍。顯然在此之前蒙驁應該在率領軍隊進攻魏國。
第五年,晉陽叛秦歸趙,蒙驁率軍又攻占趙重鎮晉陽,重置太原郡。
第七年,秦國聽聞魏公子無忌死亡,使蒙驁攻魏,取二十城,置東郡,使秦國土與齊相接,對韓、魏形成三麵包圍之勢。
因屢立戰功,蒙驁官至上卿。
第九年,秦軍分兩路:一路由名將蒙驁統帥,北出太行山,試圖切斷邯鄲周圍地區與北方代、雁門的聯係,防止李牧南下救援邯鄲。
另一路則由秦始皇的弟弟長安君成蛟率領,預期從上黨的屯留東出太行,直逼趙國都城邯鄲。之所以讓成蛟統帥大軍攻打邯鄲是因為他曾經在趙國擔任人質多年,對於邯鄲周圍的狀況相對熟悉。
不過,秦國似乎錯信這位年僅十八歲的王弟,他率領的大軍在屯留長期逗留,止步不前。為什麽呢?因為成蛟的糧草不夠!
這就造成蒙驁的北路大軍變成了孤軍深入,趙國可以充分騰出手來殲滅北路的秦軍。
這時成蛟一路仍然沒有動靜,蒙驁見形勢不利,隻得撤退。龐暖派兵埋伏於太行山密林深處,亂箭射殺蒙驁,秦軍大敗,趙國頓時國威大振。不久,秦長安君成蛟在屯留叛降趙國,趙封其於饒。
而史書上很簡單的寫到:秦王政七年,蒙驁卒。其子蒙武、孫蒙恬均為秦國名將。
蒙驁當時的戰績,甩了王翦不止七八條街。如果他不死,滅楚哪裏輪得到王翦當主將?
這樣的重量級將軍被趙軍伏擊射死,趙國的國威都大振,可想而知,蒙驁生前是多麽的恐怖。這麽恐怖的人,隻在史書上輕描淡寫的寫死了,這說明死亡的原因是忌諱。
這個忌諱就是長安君成蛟,秦始皇的弟弟。
李靖進攻定河蒙驁部眾,采取的戰術很簡單,也是李靖一生最常用的戰術。那就是奇襲!
他親率三千平胡勇士乘夜攻破秦軍大營,四處放火,使得秦軍混亂不堪。緊接著緊隨其後的各路晉軍殺來,一戰殺到天明,蒙驁拚死抵抗,李靖無法擊潰秦軍意誌,隻能撤退。
留下一地死屍,傷兵遍地的秦軍大營在晨風中哀嚎。
蒙驁渾身浴血,沉默看著戰場。和李靖對戰,蒙驁原本有些信心,現在已經沒了。李靖太可怕,混亂的夜戰中,各部晉軍如使臂展,相互配合,絞殺秦軍猶如左右手。
“三萬大軍,一夜之間,被殺萬人,這讓我蒙驁有何麵目去見王上?”蒙驁拔劍自刎,隨行鐵鷹銳士急忙間一腳踹出,踹飛劍刃。
蒙驁脖間皮肉已被劃開,血流不止,副將一看,鬆了一口氣。沒傷到血管就好,當即召來醫匠救治蒙驁,一麵派人收整傷兵,同時派人飛馬報鹹陽。
這三萬大軍直接戰死上萬人,餘下的傷兵減員什麽,能戰之兵不到萬人。這讓蒙驁實在無法接受。
對上李靖,誰輸了都要甘心。如果說項羽是最霸的將軍,是戰術無敵。那麽李靖就是謀略最深的將軍,戰略為正,戰術為奇。奇正相輔,就是項羽,也在李靖麵前抗不了多久。
所有的曆史名將中,李靖精熟軍政,綜合可入前三。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著有數種兵書,大多失散。
李靖出生於官宦之家,隋將韓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詮仕隋,官至趙郡太守。李靖長得儀表魁偉,由於受家庭的熏陶,從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頗有進取之心,曾對父親說:“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
他的舅父韓擒虎是隋朝名將,滅陳之戰的指揮者。每次與他談論兵事,無不拍手稱絕,並撫摩著他說:“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
李靖先任長安縣功曹,後曆任殿內直長、駕部員外郎。他的官職雖然卑微,但其才幹卻聞名於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書牛弘稱讚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軍事家、左仆射楊素也撫著坐床對他說:“卿終當坐此!”
大業末年,李靖任馬邑郡丞。這時,反隋暴-政的農民鬥爭已風起雲湧,河北竇建德,河南翟讓、李密,江淮杜伏威、輔公祏等領導的三支主力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動搖著隋朝的腐朽統治。
身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淵也暗中招兵買馬,伺機而動。李靖察覺了他的這一動機,遂“自鎖上變”,將往江都,以告發此事。但當到了京城長安時,關中已經大亂,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淵於太原起兵,並迅速攻占了長安,俘獲了李靖。
李靖滿腹經綸,壯誌未酬,在臨刑將要被斬時,大聲疾呼:“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
李淵欣賞他的言談舉動,李世民讚賞他的才識和膽氣,因而獲釋。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衛。
滅蕭銑時,由於蕭銑控製著險塞,李靖受阻,進軍遲緩。李淵卻誤以為他滯留不前,貽誤軍機,秘密詔令許紹將他處死。許紹愛惜他的才幹,為他請命,才免於一死。
不久,開州蠻人首領冉肇則叛唐,率眾進犯夔州,趙郡王李孝恭率唐軍出戰失利,李靖則率八百士卒襲擊其營壘,大破蠻兵。後又在險要處布下伏兵,一戰而殺死肇則,俘獲五千多人。當捷報傳到京師時,唐高祖高興地對公卿說:“朕聞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
立即頒下璽書,慰勞李靖說:“卿竭誠盡力,功效特彰。遠覽至誠,極以嘉賞,勿憂富貴也。”李靖的精誠至忠博得了李淵的信用,改變了對他的成見,並親筆寫敕與李靖說:“既往不咎,舊事我久忘之矣。”
後來適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漲,流經三峽的濤濤江水咆哮狂奔而下,響聲震撼著峽穀。蕭銑滿以為水勢洶湧,三峽路險難行,唐軍不能東下,遂休養士兵,不加防備。唐將也大都望而生畏,請求待洪水退後再進兵。李靖以他那超人的膽識和謀略,力排眾議。
認為兵貴神速,說服李孝恭,於是唐軍乘大舟兩千條,順江而下,連克數地。攻下夷陵之後,李靖又馬不停蹄,率輕騎五千為先鋒,直奔後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軍繼後。李靖首先攻克江陵外城,接著又占領水城,繳獲了大批舟艦,卻讓孝恭全部散棄江中,順流漂下。
諸將對此做法都困惑不解,認為繳獲敵船,正好充當軍艦,為何卻遺棄江中,以資敵用?李靖胸有成竹地說,下遊的蕭銑援軍見了江中遊船,肯定以為江陵被破,等他們發現後,我們早就將江陵占據!
李靖的疑兵之計果然奏效,長江下遊的蕭銑援兵見江中到處都是遺棄散落的舟艦,以為江陵已破,都疑懼不前。交州刺史丘和、長史高士廉等將赴江陵朝見,在行進途中聽說蕭銑已敗,便都到孝恭營中投降。
攻取江陵的戰鬥曆程,表現出了李靖傑出的軍事才幹,他進一步得到了唐高祖的倚重。戰事剛一結束,即擢任為檢校荊州刺史,命他安撫嶺南諸州,並特許承製拜授。
這年十一月,李靖越過南嶺,到達桂州,派人分道招撫,所到之處,皆望風歸降。大首領馮盎、李光度、寧真長皆派遣子弟求見,表示歸順,李靖承製都授以官爵。於是連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戶六十餘萬。
自此嶺南悉平。高祖下詔勞勉,授任嶺南道撫慰大使,檢校桂州總管。李靖以為南方偏僻之地,距朝廷遙遠,隋末大亂以來,未受朝廷恩惠,若“不遵以禮樂,兼示兵威,無以變其風俗”,遂率其所部兵馬從桂州出發南巡,所經之處,李靖親自“存撫耆老,問其疾苦”,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於是“遠近悅服”,社會安定。
此後不久,東-突厥國內發生了變亂,所屬薛延陀、回紇、拔野古諸部相繼叛離,又恰遇暴風雪,羊馬死亡甚多,因而發生了饑荒,族人紛紛離散。貞觀三年八月,唐太宗接受了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建議,決定出擊東-突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以張公瑾為副,發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
貞觀四年正月,朔風凜冽,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冒著嚴寒,從馬邑出發,向惡陽嶺挺進。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兵將相顧,無不大驚失色。
他們判定:如果唐兵不傾國而來,李靖決不會孤軍深入,於是“一日數驚”。李靖探知這一消息,密令間諜離間其心腹,其親信康蘇密前來投降。李靖迅即進擊定襄,在夜幕掩護下,一舉攻入城內,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正道及原煬帝蕭皇後,頡利可汗倉皇逃亡。
唐太宗剛即位不幾天,突厥頡利可汗乘唐朝皇帝更替之機,遂率十幾萬精銳騎兵再次進犯涇州,並**,兵臨渭水便橋之北,不斷派精騎挑戰,還派其心腹執失思力入朝,以觀察虛實。
當時征調的諸州軍馬尚未趕到,長安市民能拿兵器打仗者也不過幾萬人,形勢十分危急。在此種情況下,太宗曾冒險親臨渭水橋,與頡利可汗結盟,突厥才退兵。
所以唐朝和突厥的仇很大,李世民更是不會放過突厥。而突厥人準備投降休養一陣,李世民假裝答應,表麵上派出使臣宣慰,暗地裏讓李靖擇機再次攻擊突厥。
李靖率軍進至陰山,遇到突厥斥候千餘帳,一戰而全部俘獲,命與唐軍同行。這時,頡利可汗見到唐使臣,放鬆了戒備。李靖前鋒蘇定方率領的兩百餘騎又乘著大霧,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帳七裏遠的地方才被發覺。
如同驚弓之鳥的頡利可汗慌忙騎馬逃走,突厥軍也四散而逃。李靖大軍隨之趕到,殺敵一萬餘人,俘虜十幾萬,繳獲牛羊數十萬隻(頭),這個逼著李世民搞城下之盟的草原天驕隨後被李道宗擒獲。
這一戰之後朝中有人誣告李靖,李靖也急流勇退,深知月滿則虧的道理。隻是吐穀渾再次進犯大唐西邊,李靖帶著大軍出征,當時侯君集就是李靖手下一個方麵軍總管,滅了吐穀渾後,李靖歸隱,侯君集爬了上來。
李靖明察事件,善於見微而知著。唐太宗要他教給侯君集兵法,後來侯君集上奏太宗,說李靖將反,因為每到精微之處,李靖則不教授。太宗聽後責備李靖,李靖卻回答說:“此君集反耳。今國家安定,臣之所教,足以安製四夷矣。今君集求盡臣之術者,是將有異誌焉。”
此時,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跡,太宗似不相信。一次,朝後回尚書省,侯君集騎馬越過省門數步尚未發覺。李靖見到這種情況,便對人說:“侯君集意不在人下,必將反矣。”
至貞觀十七年四月,侯君集果然與太子承乾謀反,事情敗露後被殺,證明了李靖的預見準確無誤。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惡化,唐太宗親臨病榻慰問。他見李靖病危,涕淚俱下,十分難過地對李靖說:“公乃朕生平故人,於國有勞。今疾若此,為公憂之。”
這年四月二十三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歲。唐太宗冊贈司徒、並州都督,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諡曰景武。墳墓如同衛青、霍去病故事,築墳形如同突厥內燕然山、吐穀渾內積石二山形狀,“以旌殊績”。
因為他戰功顯赫,死後經常顯靈,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為其建廟供奉,於是到晚唐時候,李靖漸漸被神化了。
有一本書叫《戰爭教父李靖》,懷舊船長著,2012年7月出版。首次係統地對李靖作了係統介紹,對古代特種兵(李靖三千精銳襲突厥)、軍事情報(專門訓習斥候)、古代水戰(平定嶺南和江南)、集團作戰(統率李世績、侯君集、李道宗、蘇定方、尉遲恭、薛萬徹等大唐名將)、科學練兵(集中體現在改重騎兵為輕騎兵、訓習無敵艦隊、培養李世績/侯君集/李道宗/蘇定方/裴行儉等不世之才、重視交通/馬匹/糧草)等有係統解構,再現初唐從大亂到大治的宏大圖景。
所以蒙驁被李靖揍趴下,很正常。
蒙驁能全身而退,已經是很了不得的一件事情。
而李靖,則是公孫策將來必須要越過的第一道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