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八十口大箱的**
六月二十一,趙雲領二百兵與兩千傷兵押運骨磚歸國。
在甜瓜郡舊地,這裏已經改建成了一座巨大的物資中轉站,是三路大軍同時共有的後勤總基地。
秦軍武都侯世子苻宏望著趙雲離開的方向,手裏攥著念珠,珠子被他死死握著,嘎吱作響。
“八十口大箱,這得要裝多少金銀啊!”
他低聲感歎,令他身旁隨身騎士麵麵相覷,個個隨後很是驚恐。
“世子,那魏國雖小,卻如日中天。此時招惹不得,不然會引火燒身啊!”
勸他的是他的部曲督苻雅,論關係和他同族,隻是小了一輩。
“嗬嗬,如日中天?他太耀了,讓很多人不安,該落山了。”
苻宏望著自己的族侄,低聲說著,目光之中很是堅定。
苻雅知道苻宏心思已定,自己再勸諫也是無用,隻能說道:“打虎不死,反受其害。世子不可為苻氏招惹禍端,這事應該……”
苻宏臉色一變,讓苻雅噤聲後,徐徐說道:“孤做事,何用你來教導?此事,孤自有分寸!”
苻宏,前秦帝苻堅之子。苻堅即天王位,苻宏在當時就被封為太子。
苻堅統一華北後,欲攻東晉,包括苻宏在內的不少大臣皆持反對意見,然而苻堅仍堅持己見。於是前秦於肥水之戰大敗,全國分崩離析,各地降服的胡狄紛紛起兵,掙紮了兩年,苻堅兵敗被擒。
而苻宏也因為國內遍地皆反而走投無路,隻得投奔東晉,被孝武帝司馬曜安置在江州,後來官至輔國將軍。
東晉權臣桓玄曾任江州刺史,因為這層關係,苻宏就成了桓玄的部下。十來年後,桓玄篡位稱楚帝,改元永始。
桓楚永始二年,桓玄敗退至江陵,苻宏被其任命為梁州刺史,並為前鋒,為桓玄所重用。
同年,桓玄敗死,然而苻宏仍與其他將領不斷攻擊附近的郡縣。次年,在湘東為晉將檀祗所討滅。
他是個有軍事才華,同時也有政治眼光的人,否則以軍事起家,對政事開明的苻堅不會任命他為前秦太子。
起碼在苻堅眼中,苻宏是個合適的繼承人,可以治理好苻堅之後的秦國。
除此之外,苻宏還是一個不甘心放棄的人。
前秦帝國崩潰,原本降服於氐人的胡狄紛紛起兵,苻堅被羌人姚萇殺死鞭屍。他的眾多兄弟大多在各自戰死,他不想死,所以就帶著母親、妻子和宗族殺出一條血路,投奔晉國。
晉國更願意看到江北亂戰,所以不會支持他複國。給了他一個養老的官,這是苻宏不能滿意的。
而桓玄的到來,給了他新的希望。
桓玄是譙國人,曹操的老鄉,桓範之後。
他爹桓溫三次北伐,打下洛陽時王猛就看好桓氏前途,結果桓溫有些瞻前顧後,做事不果決,讓王猛失望離去。
當時前秦的都城長安內憂外患,隻要桓溫大軍從洛陽出發西向,長安的氐人不戰自潰。
可桓溫認為打下了長安,會折損自己的實力,而增加的國土卻是東晉的。再說北方一定,他還怎麽領兵,怎麽篡位?
他後來要篡位,他權利很大,他威望很高,就是他身體衰老的厲害,而且做事不夠果決,被政治爭鬥中被活活拖死。
桓玄從小就受到自己父親桓溫的看重,桓溫去世,遺命其弟桓衝統率其軍隊,並接替他任揚州刺史,以時年五歲的桓玄承襲其封爵南郡公。
兩年後,桓玄的服喪期滿,桓衝亦離任揚州刺史,揚州文武官員與桓衝告別,桓衝摸著桓玄的頭說:“這是你家的舊部,將來你成年,他們就是你的!”
桓玄聽後就掩麵哭泣,眾人都對這反應感到詫異。
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父親錯過了一次最好的機會,而且失去這個機會,以後想要再獲得,可謂難上加難。
他成年後,東晉果然對他嚴加防範,不讓他掌權,於是桓玄就回到封國南郡,因為荊州就是以前桓氏的根基重鎮,所以州內他的權威高過荊州刺史。
其後在東晉內部不斷的政治爭鬥演變而出的軍事內戰中,桓玄一步步爬了上去,最終權勢蓋壓東晉上下,從而建立桓楚。
桓玄即帝位後,好行小惠以籠絡人心,例如他親自審訊囚犯時,不管罪刑輕重,多予釋放;攔禦駕喊冤者,通常也可以得到救濟;然而為政繁瑣苛刻,又喜歡炫耀自己。
桓玄篡位以後,驕奢荒侈,遊獵無道,遊樂從夜至晝。即使是他親哥哥桓偉下葬的日子,桓玄在日間哭喪但夜晚就出去遊玩,有時甚至一日之間多次出遊。
又因桓玄性格急躁,呼召時都要快速,當值官員都在省前係馬備用,令宮禁內煩雜,已經不像朝廷了;另桓玄又興修宮殿、建造可容納三十人的大乘輿。
百姓更因而疲憊困苦,民心思變。北府舊將劉裕、何無忌與劉毅等人於是乘時舉義兵討伐桓玄。
北府軍是東晉最精銳的部隊,建立者就是桓玄的父親,召集北方流落在南方的健壯者,以他們對胡狄的複仇怒火為引,在對抗北方諸胡的戰爭中,往往是戰無不勝。
就連淝水之戰,主力部隊就是五千北府軍,他們過河後,迅速擊敗數倍於己的前秦先鋒隊,才使得前秦軍心動搖,一舉崩潰。
謝安、謝玄都是桓溫的將軍府司馬、掾吏。也因為這個原因,謝氏才能指揮的動北府軍,也因為這個原因,劉宋的建立者劉裕才能抱著謝氏的腿腿,進入北府軍序列。
北府軍是桓氏一手建立的,一造反桓玄就派自己的堂弟桓謙去討伐,他認為不會有勝率,準備帶人入蜀,結果半路斷糧,被殺死。
值得一說的是桓玄與父親桓溫的感情很好,盡管他五歲的時候他父親就病死了。
他建立桓楚後,不同於其他家族建國。他在宗廟中隻追封了自己父親桓溫為宣武皇帝,其他祖先一個都沒有追封。
這一點很受當時病垢,就連劉裕都在檄文裏說桓玄不追封其他祖先,是不會受到祖先庇佑的,是必然會失敗的。
公孫氏也是隻追封了公孫策的爺爺公孫麟,對於公孫麟以前的祖先並沒有追封。
桓玄死,桓氏滅亡後,苻宏依舊帶領部下四處攻打東晉州縣,負隅頑抗,不肯甘心。被劉裕手下大將檀祗征討,戰死。
苻宏與苻氏一族複活後最大的敵人一樣,不是殺死的他檀祗,而是鮮卑慕容氏。就連被羌人姚萇逼死鞭屍的苻堅,最想殺死的人不是姚萇,而是慕容衝。
苻宏不管生前,還是到現在複活,都很是自負,認為自己才能很高。一直不得意的原因就是時運不濟,所以麵對公孫策的得勢,他不嫉妒那是自欺欺人。
甜瓜郡內,楚國的營寨中,苻宏與複活的桓謙見麵,先是敘舊,然後又談起了各自複活後的經曆,可謂坎坷。
楚國的王是羋姓熊氏的熊心,也就是戰國時楚懷王熊槐之孫,楚亡後,隱匿民間為人牧羊。
項梁起事,采納範增的建議,自稱武信君並立熊心為楚懷王,以便號召楚國隱匿在民間的貴戚勢力。
因為上一代楚懷王在楚國很得人心,就是輕信同樣出身邊邑的秦國,認為秦人和楚人一樣淳樸,不會和中原人那麽多花花腸子,結果被騙死。他的死,讓楚人憤怒,這是秦楚不能共存的最大根由之一。
所以項梁立上代懷王的孫子為新懷王,很能凝聚楚國人心。
項梁在定陶敗死,新任楚懷王熊心借機奪了項氏軍權,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又令劉邦西向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關中者王之。
項羽殺宋義,奪取軍權後,懷王無奈隻能以項羽為上將軍。後來劉邦先入關中,項羽使人還報懷王,詢問懷王怎麽封賞劉邦。
懷王答覆照原約辦,項羽因此怨恨懷王,於是佯尊懷王為義帝,徙長沙郴縣,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弑懷王於長江中。
為什麽項羽要恨懷王?因為懷王之約!
這懷王之約就是楚懷王與六國王室後裔以及各自部屬一起訂立的盟約,以楚國為盟主,推翻秦國,再建七國政局的盟約。
六國皆由王室後裔來繼承,贏秦必須被終結,新秦國該由誰來繼承?於是才有先入關中者稱王的約定,這個約定中的王,默認是秦王的位置。
懷王之約對於六國王室後裔而言,好處大大的。對於項羽這樣的將軍而言,沒有一點好處,按照約定,推翻秦國後,天下局麵是七國分治,而他項氏隻能回楚國為將!
他不僅功高震主,可以說是震天下。他就算願意卸甲歸田,懷王也不會安心,所以他詢問懷王怎麽冊封劉邦,就是想知道懷王怎麽看待懷王之約。
很明顯,懷王選擇站在項羽的對立麵。所以項羽故意曲解‘先入關中者王’這句話,默認的王是秦王,因為沒有明說,所以項羽將秦國一分為三,以章邯、司馬欣、劉邦各自分領,相互牽製。
在他眼中,秦國始終是心腹大患,所以必須要牽製,要內耗。但他曲解盟約的行為,徹底將劉邦推倒了他的對立麵。
劉邦的出身限定了他隻想爬上去,爬多高?肯定不會太高,隻是能擺脫泥腿子這個階層就足夠了。
如果封劉邦為秦王,他五十左右的人,剩下沒幾年可活的情況下,肯定要好好享樂什麽的,要遠離兵戈這種危險活動。
而安置在劉邦身邊的章邯和司馬欣也不是安分的主,項羽冊封他們這樣的秦國降將,就是為了打壓親近懷王的劉邦。
為了自保,劉邦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舉擊敗章邯、司馬欣。
動了刀子,徹頭徹尾站在了項羽對麵,恰逢項羽遣英布做掉懷王,劉邦當即起兵,以項羽殺懷王,推翻懷王之約為由,召集諸侯同討項羽。
因為懷王之約的存在,一開始劉邦就和六國後裔有著一樣的利益。
天下諸侯維持懷王之約,就是維持自己統治的合法性,於是聯軍五十六萬,兵發彭城,卻被項羽擊破,追殺劉邦一路到西,差點結果了他。
因為懷王之約,才有三年楚漢爭霸。
此時的楚王熊心,西和巴蜀劉漢,南攻江南五嶺地區,北麵隻占據了一個夏口,放棄了與武周爭奪北荊州的雄心,以南荊州建立湘州。
桓謙說起自己桓氏,可以說是榮光不複,隻有三縣之地,勢力微薄。
就連三縣之地懷王都不能容忍,派他帶忠於桓氏的北府軍魂出征西域,為的還不是削弱桓氏嫡係軍力!
苻宏見桓謙言辭間很是羨慕苻氏,能在傾國占據一郡之地,還在邊地,可謂軍事重地。
其後他說起了公孫策上次西征,帶回不下百萬斤金銀,這次收獲了高昌一郡之地,又在山口擊敗了塞琉古軍隊,又派軍隊運了整整八十口大箱回魏國,可想而知,這箱子裏會是什麽!
苻宏並沒有什麽露骨的言辭,隻是純粹的感歎公孫策好運。聯軍至西域,隻有公孫策獲得了一塊大大的基地,而他們還要吃老本,公孫策完全就是不勞而獲。
苻宏走後,桓謙在和部屬說起了這件事,很是感慨。
於是趙雲押運八十口裝滿金銀大箱返回魏國的消息不脛而走,在甜瓜郡這個聯軍大基地內流傳。
“幹了!有了這些金子,弟兄們哪裏去不得!”這是齊軍大寨內的某個大帳。
“有趙雲這樣的無雙神將押運,是塊硬骨頭,讓弟兄們忍忍,總有先跳起來撞到槍口上的!”這是漢軍大寨。
“我覺得其中必有陰謀,大家應該從長計議。”
“中!”
這是周軍營寨,他們比其他各國更知道公孫策的威風,他們惹不起。
剛剛抵達這裏的聯軍總統帥齊王韓信得知了軍中流傳的信息,隻是輕輕說了聲:“有意思,不去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