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劍道誕生之前,武士之間的劍術比試主要用木刀,盡管有寸止[29]的說法,但意外死傷事件依然頻發,更有心懷私怨的武士在試合[30]時痛下殺手。在經典劍戟片《大菩薩嶺》中,劍術絕倫卻擁有一顆惡魔之心的甲州武士機龍之助就在劍術比賽中痛下殺手,以木刀殺死了對手。

在現實中能做到這一點的劍士也比比皆是,我的好友戶山流高手銀月捕風就能輕鬆地用完全沒有刃的尼龍劍把豬的大腿骨一擊斬斷。

因此,江戶時代末期逐漸發展出完整的劍術護具和四片式的竹刀,從而大大提高了試合的安全性,現代劍道的雛形也由此出現。劍術和劍道從此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一部分劍術流派拒絕使用劍道的器械和護具,堅持自古以來使用木刀乃至真刀的練習方式,這一部分流派被稱為“古流”,但為了避免傷亡,他們幾乎放棄了實戰對練的訓練;另一部分流派則充分利用了發展起來的劍道護具,走上了實戰派的道路。因此,日本劍術是一門曆史悠久的武藝,而日本劍道則是一種年輕的技術。

隨著火器的不斷發展,冷兵器格鬥技術日漸式微。在倒幕戰爭時期,幕府軍和倒幕軍之間爆發了第一次炮艦海戰。在明治政府頒布廢刀令後,武士階級的特征和特權被一並剝奪,中下層武士被迫淪為販夫走卒,一身武藝全無所用。到西南戰爭時,幕府軍和倒幕軍雙方都全麵裝備了步槍和火炮,《最後的武士》中武士集團騎馬向明治軍加特林機槍陣地發起自殺式衝鋒那一幕完全是美國浪漫主義的臆想場景(不過很壯觀)。薩摩藩可是明治維新的大本營之一(另一藩是長洲),是最早接觸西方文明並開設軍械廠生產槍炮的藩地,自然不可能是電影裏那種戰國軍隊的水平。

不過,在戰爭中薩摩藩一方因彈藥不濟而采取了拔刀隊戰術,即由少數劍術高超的武士在山間、林邊等複雜地形,采取伏擊的方式襲擊明治軍。叛軍拔刀隊往往埋伏在小路兩邊,等到明治軍步兵以縱隊通過時一躍而起,跳入步兵隊伍大肆砍殺。由於距離過近,明治軍步兵害怕誤傷往往不敢開槍,而混戰中刺刀又施展不開,所以往往遭受慘重的傷亡。此外,日本刀砍殺人體造成的慘烈景象嚴重打擊了以平民為主體的明治軍的士氣,對薩摩藩武士的恐懼情緒開始在士兵之間蔓延,使得明治政府不得不重新組織一批精於劍術的舊武士,將其混編入政府軍步兵中,與薩摩藩武士對陣。

西南戰爭。缺少彈藥的薩摩軍在後期不得不組織拔刀隊

明治政府從西南戰爭中重新意識到了劍術的價值和意義,開始大力扶持劍道的發展。劍道也逐漸分離出體育劍道和軍事劍道(戶山流)兩條發展道路,其中的體育劍道逐步發展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形式,成為一種風靡全球的武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