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自己先走出去,別人才能走進來。1988年,西來寺還有一部分建築仍在施工當中,信徒劉喜妹因為聽說西來寺富麗宏偉,有“西方的紫禁城”之稱,特地遠從台灣前來一睹盛況。我那時剛學會駕車,於是邀她一同坐車前往工地巡視工程。在車上,我告訴她:“開車就好像在人生的路上行菩薩道: 要布施歡喜,處處為別人著想;要遵守交通規則,不亂闖紅燈;要忍耐天氣路況不佳,謙讓過路的行人;要集中心誌,內禪外定;要有精進力,不怕辛勞;要運用智慧,反應靈敏。唯有實踐六度,才能讓我們安全地到達目的地。”她聽了以後,十分歡喜,說道:“我雖然學佛多年,直到今天聽了您一席話,才懂得什麽是佛教。”
臨走時,我和她說:“你將來可以告訴別人,星雲大師曾經做過你的司機。”大家聽了,哈哈大笑。
回去以後,她果真逢人便說:“星雲大師幫我開過車子。”當別人告訴我這件事時,我莞爾一笑,說道:“可惜僅此一次。”
人我間總是有種難以跨越的藩籬,無論手足、朋友、同事之間,還是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還是都會形成一道無形的鴻溝,使得距離遠了,人情淡了,社會問題也隨之增加,有愈來愈多的人感到無助、孤立、鬱鬱寡歡,任何事情都使不上力。佛教講“接心”,便是讓彼此沒有距離,相互印心,達到一種心心相印的情境,一份和諧無爭、默契十足的交往。
有句廣告詞說得好——“你可以再靠近一點”。與人、與心都需要再靠近一點,學著彼此敞心、溝通與交流,不隻是語言上的溫暖,也可通過一杯茶、一本書、一封信、一個眼神關懷對方,相互接心,就像我“僅有一次”的駕駛經驗。唯有自己先走出去,別人才能走進來,漸漸地將每個人的一片小天地,連成寬闊無垠的藍天,那麽我們將會看見生命中更具意義的價值,更美麗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