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糜竺之謀(上)
“該死!”見到關鍵時刻竟然有一陣狂風救了曹豹的性命,就連曹操也忍不住大罵出聲,實在是徐州太幸運了。
此時狂風還未完,這狂風不僅救了曹豹性命,還使得那邊追擊陶謙的夏侯淵也慢了下來,讓城內的士卒有時間衝出來,將陶謙救回城內。
轟隆……
那足以連人帶馬吹開的狂風停歇的時候,彭城的城門也在這一刻合攏。曹操忍不住揉了揉眼睛,實在有些不敢相信地看著眼前這一幕。
不過曹操愣著,不代表城上的陳登沒有反應。眼見陶謙已經入了城內,陳登高懸的心也放下,目光同時放到深入弓箭手攻擊範圍的夏侯兄弟二人,陳登沒有片刻猶豫,舉起右手大喝道:“天降神風,佑我徐州,弓箭手準備,目標敵方大將,放箭!”
聽到城上陳登再次開腔,夏侯兄弟心中一凜,方才正是此人反應最快,當機立斷讓弓箭手放箭阻擊。對於說話此人的指揮能力,二人心中暗暗佩服,此時聽得他又再開腔指揮,不敢怠慢,立即策馬往回便走。
咻咻咻……
利箭接二連三地被城上弓箭手放出,落在夏侯兄弟附近,不過二人早有準備,聽聲辨位之下,控著戰馬左閃右避,同時手中長槍連動。大部分襲向二人的利箭均落在幹硬的地麵上,少部分則被二人以長槍擋格。一輪箭雨過後,二人毫發無傷地退出了彭城的攻擊範圍,虎視眈眈地看著眼前那高大的城池。
這邊曹軍陣中,曹操目光凶光,死死地盯著彭城那高大的城牆,本來十拿九穩的一計,不想被這一陣風給壞了。握了握拳頭,曹操的右臂緩緩舉起。
不過就在此時,曹操身邊的荀攸急道:“主公不可意氣用事!”
“嗯?”曹操聽得,滿臉不喜地回頭對著荀攸怒目而視。
荀攸怡然不懼地迎上了曹操的目光,說道:“如今天助徐州,我軍上下皆見,士氣正是最低之時。主公若此時攻城,隻怕是徒增損傷。攸以為當安營紮寨,歇息一夜,明日再攻城。”荀攸話音剛落,一旁的郭嘉和劉曄也同時點頭。
曹操不愧是一代雄主,雖然殺父仇人就在前麵,但還是深吸了幾口氣,平複了一下心中怒氣,繼而一字一頓地咬牙切齒道:“退兵!”
當當當……
曹操命令下達,城下一時之間鳴金之聲大作。而重新上了城頭的陶謙、曹豹見得曹軍退兵,卻是鬆了口氣。特別是曹豹,剛從鬼門關走了一轉回來,可謂膽氣全失,哪裏敢再和曹軍交手。如今曹軍撤退,心中慶幸不已。
見到曹軍撤兵,陶謙也鬆了口氣,對陳登道:“幸好元龍指揮得當,老夫才能逃得入城。”
陳登臉有愧色道:“都是登算計有誤,未料到曹阿瞞竟會當場動手,才致主公險遭大難,此登之罪也。”
這邊曹豹聽到陳登之言,想起方才確實是陳登建議陶謙下城與曹操對話,才使得自己差點命喪敵將槍下。想到這裏,曹豹狠狠地瞪了陳登一眼,陰陽怪氣道:“元龍既然知道是自己的錯,就去軍中領罰吧。”
陳登聽得,卻是輕皺一下眉頭,沒有說話。而一邊的糜竺,倒是暗呼不妙。於是上前打完場道:“曹阿瞞狡詐,元龍有所疏忽亦在所難免,曹將軍莫怪。”邊說,糜竺還邊向陶謙打眼色,這裏麵能壓住二人的也隻有陶謙了。
陶謙已經是人精,哪裏不明白糜竺的意思,點了點頭,擺手道:“好了,現在大敵當前,我等當合力方可退曹軍。元龍,汝安排些人看著曹軍,半個時辰後若無大事,且到彭城太守府商議退敵之事。”
有陶謙勸阻,曹豹也不再埋怨,與眾人齊聲應道:“諾!”
……
半個時辰後,彭城國相府中。
陶謙麵露憂色地坐在主位之上不住唉聲歎氣,這時曹豹、陳登、糜竺幾名重要人士都已到齊。
現在的局勢已經對陶謙頗為不利,今日兩軍雖然未曾交戰,然而陶謙可不是普通老頭。數年前西涼北宮伯玉叛亂,陶謙就有份去平叛,可以說是能文能武。而之前青州黃巾橫行,整個青州無人能擋,但是當這青州黃巾要入徐州的時候,也是陶謙親自帶兵將其擊退,而後青州黃巾就再也不敢到徐州撒野了。
由此可見,陶謙帶兵本事不差。而方才在城上見到曹軍的軍容,陶謙已經知道這絕對是一場硬仗。曹操所依仗的青州兵,前身乃是青州黃巾,對於這老對手,陶謙也算熟識。如若是一盤散沙的黃巾,陶謙絕對不怕,但這些青州黃巾經過曹操整訓,已經今非昔比。加上方才曹豹與曹軍大將交過手,僅僅一個回合已經不能抵擋,曹軍有如斯悍勇的大將,沙場之上所起到的作用絕對巨大,這也是陶謙所擔心的一點。
陶謙在主位上唉聲歎氣,良久之後卻是說道:“曹兵勢大難敵,況且曹孟德待我徐州百姓深厚。一旦起兵戈,恐怕徐州百姓就要遭難,老夫數載心血毀於一旦。吾當如曹孟德所言,持州牧印信自縛往其營,任憑剖割,如此當可息徐州戰事。”
聽得陶謙所言,廳中所有人均當即大驚,就在此時,一人長身而起,朗聲說道:“府君久鎮徐州,百姓感恩。今曹兵雖眾,未能即破我城。府君與百姓堅守勿出;某雖不才,願施小策,教曹操死無葬身之地!”
竟然有人敢放此豪言?眾人驚訝之餘,尋聲望去,但見說話的不是別個,正是方才護陶謙回來的東海糜家家主糜竺糜子仲!
聽到糜竺所言,廳中眾人都臉露驚喜,倒是隻有陳登,坐在那裏輕皺眉頭。
陶謙所言,其實隻是以退為進之計,並非真要降。如今見糜竺放下豪言,連忙問道:“不知子仲有何妙計?”
糜竺自信一笑道:“如今主公大軍屯於彭城,曹軍未可輕易攻破。兩軍膠著於此,竺正好趁此機會,往北海孔文舉處借兵。而主公與幽州公孫將軍乃同盟,主公可再派一人到青州公孫將軍部下田楷處借兵,兩路兵馬齊來,與我大軍裏應外合,當可大破曹軍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