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山中一夜
瓊島曾經就是因此而吃了不少虧,後來痛定思痛才由政府出麵協調建議。將種植片區和農產品進行全麵的規劃,形成供求產業鏈這才解決了問題。
後世每年瓊島都會由省級領導專門帶隊,前往全國各省會城市參加農產品交易會。大力的對瓊島的農產品進行推銷,甚至帶隊領導不惜載歌載舞來幫忙銷售。
而梁三平現在做的就是避免走這些彎路、付出這樣的代價。而他的觀點也讓陳衛平等人點頭讚同。的確,整個市場需求就那麽多。如果沒有估算到市場需求而盲目種植。
最終隻能是跌價賣不出去。那時候,穀賤傷農的情況就會出現。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幾人考察到了晚上,直接就在山上露宿而沒有回到村裏。
好在瓊島的老百姓們一直就有在山上種植山蘭稻的習慣。山蘭稻,是僅瓊島特有的一種幹旱地帶種植的稻種。這是瓊島的黎族先民們,根據瓊島的地理特點經過許多年培育出來的一種瓊島特有的稻種,基本上離開瓊島你找不到一樣的稻種。
1932-1933年,中山大學農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崖縣發現了“龐粒”的野生稻種,在寶亭亦有類似的野稻栽培種發現。
史書曾有記載:“山稻,種於內圖及黎山中,燔林成灰,因灰為糞,不需牛力,以錐土而播種焉,不加灌溉。自然秀實,連歲有收,地乃去之。更擇它處。”
山蘭稻雖好,但種植卻不易,需經過砍伐樹木、焚燒、下種、看護、除草、收割等一係列的生產過程,屬於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利用焚燒的方法。
首先需要將地麵的草木燒為灰燼,隨後才能開耕撒種。草木灰則是作為作物生長必需的肥料,同時燃燒也使地表接近10厘米的土壤變得疏鬆,有利於耕作。而且也能燒死地表的害蟲。
哪怕是直到後世,瓊島很多地方的黎族同胞依然保持著這種習慣。在山上直接燒開一塊空地。然後下撒山蘭種。待得數月後,邊直接收獲。其中不用太多管理。
僅僅是需要在山上搭上一個毛寮,收獲季節看管著不讓山豬、鳥雀來偷吃便是。而現在梁三平和周捷等人,便是住在了用來看山蘭的毛寮裏。
帶著梁三平他們上山的是村裏的老獵手了。卻見幾個年輕的漢子嘻嘻哈哈的在叢林裏轉了一圈。隨即便抓來了幾條河魚,摘來了些野菜。
村裏帶來的臘肉也被拿了出來,新砍下來的竹子被灌山蘭米、臘肉。而一個漢子則是把竹子劈開,裝上河水便在已經用石頭壘好的火堆邊上燒了起來。
水滾之後,便把一些抓來的小魚、采來的雷公根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菜往裏放。沒一會兒,這毛寮裏邊香氣四溢。魚湯的鮮香和糯米臘肉的醇香,隨即彌漫開來。
嗅著這香味,不由得讓人胃口大開。竹筒裏裝著的水咕嘟咕嘟的冒開了,幾個黎家漢子則是忙著做現成的竹筷子。這可真是現做的。卻見他們把背在身後的砍刀拿下來。
隨意的把竹節削了幾下,便出來了幾副筷子。這一手倒是讓周捷很新奇,他雖然也在野外采集過藥草。可基本上他都是和同事們帶著一堆的鍋碗瓢盆。
像這些個黎家漢子們這樣,直接就地取材連煮帶燉的卻是沒有見過。這還不止,不知道這些漢子從哪裏摸出來一張張芭蕉葉,在略平的大石頭上一撲。
好嘛!這就是一張桌子了,而一張張的芭蕉葉還被他們折成了一個個的小碗。把燉好的湯直接就盛了上來。幾個竹勺子也被做了出來。
沒一會兒,卻見有人扛著幾個椰子過來了。三兩下的就把椰子去皮留下了殼。上麵打開個眼。笑著擺在了周捷等人的麵前。梁三平和陳衛平倒是見怪不怪了。
瓊島的黎族同胞們經常需要跑山打獵,如果沒有這手就地取材的本事。早就死在山裏了。而他們上山的時候。這些個黎家漢子們還給他們抹上了一些嗅起來味道古怪的野果。
這些野果的漿抹上以後,卻沒有蚊蟲和山螞蟥前來騷擾。這時候殺好用竹簽串起來的魚,也傳來了陣陣香氣。卻見那帶頭的漢子笑嗬嗬的招呼著大家開飯。
“你們這手本事可真好啊!基本帶點兒鹽,就能夠在山裏活下去了……”周捷感慨著道,而領頭的那位叫做黃偉奇的漢子卻是哈哈一笑。
“今天是陪著你們上山來考察的,不然我們帶著獵槍來。現在都能吃上山豬了!”黃偉奇在村裏是最好的獵手,早年間還曾獵到過熊呢。
當年這事兒可是整個寶亭地區都轟動了,這可是在寶亭地區收獲到最大的獵物。而黃偉奇當時也很得意,直接把熊皮剝了下來硝好放在家裏。輕易不給人看。
此時的瓊島農村,依然保持著幾位淳樸的狀態。一家得獵物,全村案板響。誰打到了獵物都會給整個村子的人們一起分享,自己拿去一部分剩下的都給村裏的人們分。
而黃偉奇作為禾口村的第一獵手,自然是有信心能打到條山豬的。再說了,山豬他不是沒打過。陳衛平聞言則是哈哈一笑道:“知道小黃你的本事,可這次我們來是來考察的哪!”
“等下次吧!下次我肯定跟你來打一次獵,到時候你打隻山豬記得把豬牙送給我啊!”陳衛平的話叫黃偉奇爆發了一陣大笑,卻見他對著陳衛平道:“行!您老放心,我到時候送您一隻兩百斤大豬的牙,絕對漂亮!”
說笑間,那竹筒飯已經咕嘟咕嘟的煮好了。卻見黃偉奇抓過還在發燙的竹筒,扒開那塞住了竹筒的芭蕉葉,從後腰抓出砍刀輕輕一磕、一撇,那竹筒便裂開來。
隨即糯米和臘肉混合的噴香,在毛寮裏彌漫開來。而此時魚也烤好了,直接被端上了桌子上來。竹筒裝著的魚湯被盛出來,或直接倒到沒燒過的竹筒裏去。
周捷可是第一次吃這樣的飯菜,不由得很是新奇。他用竹勺子打起一勺飯來,放進嘴裏咀嚼著。卻見他一口嚼下去,頓時眼睛就亮了起來。
山蘭稻本來煮起來就很是噴香,現在混合了竹子的芬芳和臘肉的香氣味道更佳。有著竹子的芬芳,這糯米起吃來沒有那麽膩。而臘肉的油滲進了飯裏則是依然噴香。
“好!真是不錯啊!”梁三平見周捷吃的開心,不由得笑著將一塊烤魚夾到了他的麵前道:“周老師,您試試這烤魚。這烤魚的手藝可不一般哪!”
周捷點了點頭,夾起了塊烤魚吃。這烤魚確實不錯,加了叢林特有的野沙蔥,沒有腥味兒。而由於是野生河魚,那肉質也是極好。烤魚的技術更是不錯。
外焦裏嫩,且帶著野沙蔥的清香去腥。這時候陳衛平笑著對周捷道:“老周啊,別光顧著吃烤魚了。這湯得喝,這湯是用雷公根煮的。目的是清熱祛毒,這叢林最怕病。雷公根哪,還有祛瘟、祛濕的作用……”
邊上的黃偉奇聽得陳衛平的話,不由得咧嘴笑開了。他沒想到這位老教授懂的那麽多,他還以為這是黎家人才會懂的草藥。孰不知陳衛平教授已經在瓊島呆著超過二十年了。
這些藥草他可都是研究過的,隻不過他從前主要踏足的地方在白紗、瓊鍾一塊兒。較少來寶亭地區,否則的話他們早就認識見麵了。
“其實啊!這雷公根不止這些效用。它還能利尿、促進傷口愈合、強化血液循環、滋補神經……等等,算下來也是一種多用途的好藥。但方子有待開發哪!”
周捷哈哈一笑,道:“我們來這瓊島的意義,不就在此麽?!好好的開發利用好瓊島的南藥資源,一方麵可以讓老百姓致富。另一方麵還能做好藥造福大家呢!”
便在這笑鬧中,眾人結束了晚餐。黃偉奇在毛寮裏燃上篝火祛除濕氣,隨後更是摘來些不知名的果實與樹葉,在周邊撒下來。嘴裏還念念有詞。
周捷看了也沒有多說什麽,梁三平和陳衛平則更加不會說了。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習慣,一些習慣你或許可以看作是封建迷信。但隻要沒有對你造成傷害,那麽你需要尊重他。
這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而且,在這叢山峻嶺中誰敢保證這些手法就完全沒有作用?!這些能夠流傳下來的手法,肯定是有著自己的效用的。隻可惜很多時候使用這些手法的邊民們也不知道到底它的內核中哪項起了作用。
當你沒有弄懂這些看似老舊、封建的手法中到底是那一段在起著作用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的去否定任何事情,輕易的放棄某些堅持很可能帶來的就是災禍。
這樣的例子不再少數,梁三平也不想輕易的去做什麽反封建先鋒。周捷和陳衛平就更不會了。這一夜,過的很是平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