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因為環境所迫而讓自己感到煩惱,一定要克製自己,當壓力消失時,內心的不安也就會隨之消失。不斷地回歸自己的內心,這樣就能更好地控製自己,使自己達到和諧。

——摘自《沉思錄》

對於一個人來說,壓力是根本無法逃避的。人一進入社會,上帝便饋贈了人兩份禮物--一份是生活,一份是壓力。隨著人的成長,工作、學習、競爭、婚姻、處世等等各個方麵的壓力便如影相隨。為了生存,我們不得不承受各種各樣的壓力。

有個年輕的莊稼漢,每次碰到與人發生糾紛快要起衝突時,他便立刻衝出現場,回到自家田園旁,繞著田地房舍左跑三圈右跑三圈,跑得氣喘籲籲,然後一屁股坐在家門前靜坐沉思。次數多了大家都很好奇,詢問他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他每次都笑而不答,眾人也理不出頭緒。由於他鮮少與人結怨,或者對人大發脾氣,因此人緣甚佳,樣樣事情都很順利,房子一間一間地增建,田地一直不斷擴充,不到幾年,早已是富甲一方的大亨,可是每次遇到不愉快的場合他仍轉身就走,跑回自己的家園左繞三圈右繞三圈,後來年紀一大把了,子孫們不忍見他如此疲累,紛紛勸阻並一再請求他說明個中原因,拗不過大家的苦苦哀求,終於揭開數十年來的秘密。

其實很簡單,年輕時每次正要發火,不管誰是誰非,他總是跑回家,邊跑邊告訴自己:“我的房屋如此簡陋,田地這麽少,努力都還來不及,那來閑功夫與人生氣爭吵?”等到有了點成就,他又這樣告訴自己:“我的事業都這麽大了,還為這麽一點小事與人爭鬥,肚量也未免太小了吧!老天爺已對我這麽寬厚,我還計較什麽、氣憤什麽呢?”啊!一股似火山即將發的怒氣,就這麽被他輕輕一轉就消失得無聲無息,多高的智慧呀!

怒氣需要釋放,我們的壓力也同樣如此。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充滿了壓力。日複一日,壓力會聚積起來,等到它達到一個不可抗拒的程度。我們可能會發覺自己像在崩潰的邊緣。壓力的來源有很多。可能源於財政困難,人際關係,孩子和你的工作等等。在我們生活中,壓力的來源可能達數百個。而且還存在與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曾在媒體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上海一位高中生由於學習的壓力太大,致使厭學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他認為當工人最快樂,而且把目標鎖定在碼頭裝卸工上。麵對兒子的選擇,聰明的父親並沒有暴跳如雷。他同學校商榷,替兒子辦了休學手續,又通過關係將他送到了碼頭工作。和這位年輕人所想象的一樣,剛開始的頭幾天,令人心煩的學習壓力消失了,為此,他很是快樂了一陣。然而,新工作的壓力很快不期而至,而且更讓人不堪承受。兩個月後的一天,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裏,要求重新回到學校。他的老爸會心一笑,什麽也沒說,又給他辦了複學手續。一段人生的波折,終於讓年輕人恍然大悟:人間處處有壓力。

其實,就追究起來,壓力的來源無非就是我們自己。它主要來源於我們的內心的不平衡和不滿足。所以,我們應該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釋放壓力的方法,堅持下來,這樣才能保持心靈的健康與平和。

那我們要怎樣才能實現心理的平衡呢?馬克·奧勒留說:克製自己,當壓力消失時,內心的不安也就會隨之消失。不斷地回歸自己的內心,這樣就能更好地控製自己,使自己達到和諧。具體說來,有以下的幾點可供大家參考。

1.淡泊功利,不必給自己製定過高的目標。

過高的期望不能實現時,往往對身邊的人充滿敵意,對前途悲觀失望,這些才是最危險的因素。一個人的快樂,並非是它擁有的多,而是它計較的少。舍棄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廣闊的擁有。

2. 學會運用彈性思維。

一個富有彈性思維的人,往往能冷靜地應對各種變化,化逆境為順境,變壓力為動力。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彈性思維,抱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瀟灑氣概,為自己創造一個積極、有序、寬鬆、和諧的生存環境。

3.適度轉移和釋放壓力。

麵對壓力,轉移是一種最好的辦法。壓力太重“背”不動了,就放下來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轉到讓你輕鬆快樂的事情上來。等心態調整平和以後,已經堅強起來的你,還會害怕你麵前的壓力嗎?

4.放鬆心情,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心情愉快時,整個新陳代謝就會改善。煩悶、懊惱、憤恨、焦慮、憂傷,是產生壓力的催化劑。因此,要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堅強、樂觀、開朗、幽默的性格,具有廣泛的愛好和興趣,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同時應當加強意誌和韌勁的訓練,培養自己不畏強手,勇於拚搏的精神,不斷提高對壓力的承受能力。

5.勞逸結合,尋求工作以外的樂趣。

短期旅遊、爬山遠眺、呼吸新鮮空氣等活動都能夠開闊視野、增加精神活力。忙裏偷閑聽聽音樂、跳跳舞、唱唱歌、聊天逛街,也是消除疲勞、讓緊張的神經得到鬆弛的有效方法和精神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