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蘇軍首勝

不過,小胡子那頑固的種族主義立場使得他很難像曆史上的日本人那樣有效地利用占領區的工業產能和人力資源,甚至為了避免日後清除起來困難,他還特別下令限製偽軍的擴編。雖然當初胡衛東曾對德方表達過充分利用占領區的重要性,小胡子也一直對他的意見十分重視,但在根本性的立場上,他一直是很頑固的,不然他也就不是小胡子了

盡管偽軍終究不成氣候,但是蘇聯淪陷區的遊擊鬥爭還是進行得相當艱難。這一方麵是因為他們的鬥爭方法不夠靈活,是以配合正規軍而非發動群眾為中心,鬥爭策略又以簡單的武裝襲擊為主,因此很容易遭到敵人的集中圍剿,以致於損失太快而難以在敵後發展壯大;另一方麵則是由於德軍如今重兵集聚東線,加上盟友、仆從國以及偽軍的部隊則更多,1942年底的時候光是戰前蘇聯的領土上就有不下300萬敵軍,數量比當地活動的遊擊隊總數還要多出n倍,在這種情況下,遊擊隊發展起來的難度簡直堪比當年中國抗戰期間冀東根據地的建立了

占領軍對於蘇聯的遊擊隊是極其殘酷的,幾乎每個被抓的遊擊隊員都被殘忍地折磨而死。如果是女性,下場則更是慘不堪言,而那些掩護遊擊隊的蘇聯群眾也同樣遭到了殘酷的對待。至於那些猶太人,更是什麽理由都不需要便會被抓起來丟進集中營或者直接處死。據後來蘇聯政府不完全統計,從8月份蘇德戰爭爆發到這一年的年底,就有不下五十萬平民非正常死亡,其中猶太人接近一半,而這隻是一個開始

在殘酷屠殺占領區人民的同時,已經無所顧忌的納粹黨徒也開始對集中營裏關押的猶太人和蘇聯戰俘大開殺戒,但這時小胡子好歹還想起了胡衛東當初的一個建議。讓人公開地將之前俘虜的斯大林長子釋放了回去。希望以這種差別待遇動搖蘇聯的軍心。但是識破了小胡子陰險用心的斯大林卻表示“我們沒有戰俘,隻有逃兵和祖國的叛徒。”,毫不猶豫地直接下令以投降罪將剛剛逃脫虎口的兒子立即槍決,這個消息傳出後令蘇聯國內外都為之震動

胡衛東得知後也忍不住慨歎道,“真不愧是‘鋼鐵’。本來可能打擊蘇聯士氣的。被他這樣一來。反而極大地提振了士氣(斯大林對待本方戰俘的政策雖然很殘酷,但是發布後蘇軍被俘的比例確實大幅下降,德軍再也不能像戰爭初期那樣一抓就是幾十萬俘虜了。無論在曆史上還是在這個時空都是如此。),不過現在冬天也到了,蘇聯春天凍土融化導致的泥濘同樣影響其反攻,這一耽擱就是半年時間,等到可以大打特打的時候,這股氣也該泄掉大半了,問題還不算太大”

正如胡衛東所說的那樣,蘇聯冬天實在太冷,即使是習慣了的蘇聯人也很難在嚴冬中發起大的進攻,隻能間或抓住一些戰機在局部取得一些戰果。而德軍麵對蘇聯的嚴寒就更不堪了,北線的德軍尤其如此,除非蘇聯人打過來,否則他們基本上是能夠不去野外就不去野外

不過這也未必就是壞事,曆史上小胡子在蘇德戰爭初期就敏銳地意識到高加索的石油是蘇聯的命脈,在基輔戰役之後想要集中兵力將巴庫油田給拿下來,但卻因為國防軍的將領們普遍都更想攻下莫斯科來畢其功於一役,最終沒能實施。而莫斯科戰敗後蘇聯逐漸轉入反攻,德軍就更加抽不出力量來進攻高加索了,最終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蘇聯一直可以從巴庫獲得源源不斷的石油供應,令他們的飛機和坦克始終擁有澎湃的動力,而最終將德國人徹底打敗。

而現在呢,既然因為冬季來臨而無法進攻莫斯科與列寧格勒,那麽也隻有相對溫暖(高加索地區雖然緯度不低,但其西部沿海卻是溫暖的地中海氣候。)的高加索地區能夠打一打了,即便山區因為寒冷和地勢急切拿不下來,利用德國海軍的優勢在格魯吉亞西部獲得一個立腳點,對於來年的戰局也是很有利的,而且自加入軸心國陣營後光吃肉不啃骨頭的土耳其也該出把力了

既然沒有忍住**而接受了德軍打下的塞浦路斯和希臘,土耳其政府現在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再加上土耳其與俄國之間一直都是世仇,因此他們很快就命令早就進駐東北部山區的二十萬精銳向蘇聯在高加索地區的三個共和國發起進攻,而與此同時,德軍則利用製海權的優勢,開始大批在格魯吉亞西部海岸登陸

蘇軍統帥部自然知道高加索的石油對於蘇聯來說有多麽重要,隻是東烏克蘭大敗後需要重整軍隊,再加上酷寒的天氣也不利於北方蘇軍南下救援,因此高加索方麵軍隻能獨力應戰,但“救火隊長”朱可夫的到來卻勝過了十萬大軍。

雖然德土軍隊來勢洶洶,但在朱可夫的指揮下,蘇軍卻發揮出了自戰爭開始以來少有的高水準,再加上山區的崎嶇地勢和冬季嚴寒都不利於進攻而有利於防守,斯大林以投降罪槍斃兒子一事又令蘇軍上下決意死戰,德軍終於遭受了自蘇德戰爭以來的首次挫敗,拋下3萬多具屍體(傷亡總數接近20萬)狼狽地退出了高加索山區,而最多時增兵到40萬的土耳其軍隊更是傷亡過半,如同他們的祖先一樣再次被俄國人打得滿地找牙

更麻煩的是,在崎嶇的山區很難充分展開兵力,德國陸軍最強的裝甲部隊也派不上用場,根本沒法速戰速決,隻能與拚命抵抗的蘇軍互相消耗,這對人力資源相對不足的德國來說無疑是難以承受的,因此小胡子心中再怎麽不甘,也隻得同意了前線指揮官撤退的請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