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乘風物流和海購的大招聘

要滿足海購網會員們的快遞派送要求,乘風物流就必須急速擴張,而急速擴張對於乘風公司來說,首要解決的就是人才培養問題,資金鏈反而不緊張,背靠著奇鋒公司,乘風物流的後備資金是十分充裕的。

物流行業人員的從業資質並不需要多高,隻要能說得好普通話,看得懂派件地址就可以了,但是要做成物流行業的老大,乘風物流的員工素質必須要好,這是成為行業老大必須要有的基本素質,所以對於每一個員工的招聘,乘風物流都是很嚴格的,而且員工入職後還要進行為期七天的入職培訓,這是在物流行業從來沒有過的,顯得十分的專業化。

但是就是因為有著這樣專業和嚴格的要求,讓每個乘風物流的派件員都很有自豪感,因為他們感覺自己是最專業的,由此,派件員們工作時的狀態專業很多,客戶們的服務感受也很好,對乘風物流很有好感和認同感,兩者形成了良性循環,保證了乘風物流的金字招牌。

海購網的成交量促使乘風物流必須擴張,但是擴張帶來的員工招聘和入職培訓卻是急不來的,所以海購網的會員們喊是喊,杜君琦卻沒有因此一味的求快,急進式的開設更多的分公司。

不過說是不急進,但是也隻是相對的不急進,乘風物流的招聘工作還是大規模的展開了。

網上的招聘廣告就直接放到了奇鋒公司的官網以及下屬幾個網站上,包括海購網、暢聊軟件、萬花筒視頻網等,這些網站和軟件的用戶已經包含了絕大多數的互聯網用戶了,可以在最大範圍內讓最多人知道這個招聘消息,而網下的招聘廣告就放到了幾份銷量大的綜合性報紙以及幾個省台的綜合頻道上。

這種網上網下一起廣發招聘廣告的做法果然很有用,乘風物流很快就收到了源源不絕的簡曆,有線下的信件簡曆也有線上的電子簡曆。

這次的大規模招聘還引來了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求職者的學曆有了一個明顯的增長,有50%是高中學曆,有30%是本科學曆,而之前乘風物流招聘的員工大多是中專學曆,少部分是高中學曆,結果這一次招聘,求職者的學曆一下子就拔高到了大部分是高中學曆,少部分是本科學曆,不過是短短半年,求職者的學曆就發生了這樣的明顯變化。

這樣的現象由不得人多想,乘風物流的人事經理把簡曆情況進行了匯總分析,上交到了杜君琦的手中。

杜君琦看著手中的報表,心中的感想很有點複雜,沒想到有這麽多大學生想進物流行業啊,看來乘風的招牌還是有點份量的,不過,這些大學生們倒是想拚敢拚,隻是不知道他們吃不吃得了苦啊,乘風招的是一線工作人員,可不是管理人員啊。

電話通知、初試、複試,招聘的三道流程過後,留下了八十多個人,入職培訓有條不紊地展開了。

對於這次的新員工中有這麽多的大學生,杜君琦沒有發表任何感言,也沒有交代人事部門進行著重觀察,更沒有以此作為噱頭在網站上和傳統媒體上給乘風打廣告,一切都按照前例,平平常常的進行。

隻是雖然一切按照前例,但是這一批新員工的招聘還是與以往的招聘有著一點明顯不同的,以往的招聘,招的都是本省藉貫的員工,這一批新員工則全都來自於外省,很明顯就是針對將來要開設的新的省級分公司招聘的。這點改變是因為杜君琦認為要在新區域打開市場,本地員工是不可或缺的,有一定比例的本地員工,更有利於乘風融入鄰省的市場。

一周的入職培訓後,藉貫是鄰省的新員工率先踏上了前往分公司的路程,他們要前去補充分公司的崗位,因為隨著下屬的市級縣級營業網點的增設,分公司原先招聘的員工已經不夠用了。

而其他來自別的省份的新員工,則要在f市等待新的省級分公司的開設。

在招聘和培訓的同時,杜君琦也沒有放鬆新的省級分公司的布點工作,這一點是必須要抓緊的。

不過因為可以調動的乘風高層人員不多,所以杜君琦隻是再新增了兩個省級分公司。

在一周前,兩個省級總經理已經出發去開辦新公司了,還帶走了兩個團隊,現在隻等著分公司的注冊手續辦理完成,新員工就能出發前往了。

因為一下子分走了三個團隊,之前分走了一個團隊,現在又分走了兩個團隊,乘風物流總公司的崗位一下子就緊張起來了,一人身兼兩職是很正常的事,每個員工的壓力都大增,杜君琦也沒浪費這批新員工,讓他們先頂上一些基層崗位。

倉庫分件員、運輸跟車員、區域派件員,這三個人員最緊張的崗位得到了補充,老員工們鬆了一口氣,新員工們也得到了最基層最能夠得到鍛煉的崗位。

為了進一步提高新員工們的技術熟練度,讓他們在最快時間內掌握這三個崗位的工作要求,杜君琦交代乘風物流的人事部門將新員工們分成幾班,每五天輪換一個崗位,杜君琦認為,隻要新員工們好好在這三個崗位上工作一輪後,他們肯定能得到最有用的工作經驗,同時還能幫助他們樹立起基本的職場觀。

當然,杜君琦不是摳門的老板,這些新員工們雖然隻是臨時頂上,但是她還是按照正式員工的工資待遇給他們發工資,這一點也極大的安撫了新員工們,讓他們對公司有了更多的歸屬感。

開設省級分公司的進展很順利,一個多月後,兩家省級分公司開起來了,新員工們踏上了征途。

新員工們一走,乘風物流總公司的崗位壓力又大了,又得再次招聘了。

乘風物流隻能再次展開網上網下的大規模招聘,連續兩次的招聘舉動再次引起了關注者的驚訝和極大關注。

乘風又招人?又招這麽多?就這麽缺人嗎?

聽說又新開了兩家省級分公司,靠,擴張的還真快,也不怕賺的趕不上花的。

哼,別看現在笑的歡,等以後資金跟不上了,崩的也快,市場是那麽好開拓的麽,基礎不牢,光快有什麽用。

在關注者的忌妒和隱含惡意的預測中,乘風物流依舊不慌不忙的按著自己的節奏進行市場開拓。

不管旁人怎麽惡意預測,乘風物流的市場擴張的確促進了海購網的進一步發展,新開設的三個省級市場的注冊會員數量有了一個很大的激增,同時,申請想要成為海購網的供應廠家也多了許多,尤其以那三個省級市場的廠家為主。

因著會員數量的激增,以及申請想要成為供應商的廠家激增,繼乘風物流之後,海購網也開始了大規模招聘,審核人員和客服人員嚴重缺乏,急需補充。

海購網的線上線下大招聘廣告發出後,收到了非常多的應聘簡曆,其中絕大多數是大學生,顯然,相較於工作比較辛苦的乘風物流來說,坐在辦公室裏吹空調的海購網明顯更符合大學生的工作期望。

照樣是電話通知、初試、複試的招聘三步驟,海購網的人事經理把簡曆情況的匯總分析報表遞交到杜君琦的手中後,杜君琦忍不住開始想,自己是不是可以直接進行校園招聘了,這樣還可以節省一些時間成本以及電話費。

這個想法不隻杜君琦有,a大校長也有,眼看著一年一度的畢業季馬上到來了,a大校長終於忍不住興起了走關係的打算。

a大與杜君琦的關係全國皆知,一個對學生重點關照,努力扶持,一個對母校傾情回饋,各種支持,兩者的關係十分融洽,相宜相得。

a大原本處於省內高校第二位的位置,但是在出了杜君琦這個天才人物後,a大的名聲在全國範圍內都打響了,杜君琦每年都有大動作,她不僅成為了無數學子心中的榜樣,a大因她吸引了無數的優秀學子報考,a大每年的錄取線都在不斷上調,而且有了杜君琦這個大殺器在,a大獲得了省教育廳乃至教育部很多的資源傾斜,現在a大已經穩穩站到了省內第一高校的位置上了,成為了全國知名的重點高校。

但是就是因為光環大了,帽子大了,a大的責任也就重了,對於一個學校的學生工作來說,有兩項指標很重要,一是生源,二是畢業生就業工作,生源現在早就不愁了,但是畢業生的就業就有點發愁了,雖說a大是重點高校,畢業生找工作不難,但是找的是什麽工作,差別就很大了。

原本大學生找工作是極為容易的,隻需要在好與更好之間進行選擇,但是在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以後,國家又結束了畢業包分配製度後,畢業生就業就成了一個讓全社會關注的問題了。

教育部就連續下發了幾份文件,要求各個學校做好幫助畢業生就業的工作,盡量給予畢業生指導和幫助,畢業生就業登記也在2001年成為了高校必須完成的工作指標。

a大2001年的畢業生就業登記情況還算優秀,畢業生的工作都找的不錯,但是a大校長是個很有遠見的人,他覺得按照每年都增長的擴招比例來預測,四年後的2006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將會是今年2002年的兩倍,這個數字很龐大,就業指導工作會很不容易做啊。

就是預感到未來的就業指導工作不容易做,a大校長決定現在就開始謀劃,必須要做出一些嚐試了。

a大校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拉攏大中型企業,在校園內進行內部招聘,盡量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而a大校長的第一個目標,自然就是杜君琦的奇鋒公司。

正好,奇鋒公司旗下的乘風物流和海購網正在大規模招聘,這是個好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