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形勢不錯

現在,整個京城,不,是整個京城的仕途圈子,都是熱鬧的很。雖然說在外表上是看不出來什麽東西,看起來平靜的很,不過那也隻是表象而已。實際上,內裏的人們,早就已經鬧開鍋了。

說起來倒也是,畢竟,如今一位朝廷命官,一位朝臣,一位平日裏很是君子的人物,做出了,可能做出了一些事情。挑動百姓們造反,雖然那種規模可能根本就稱不上是造反,不過這種事情並不是看規模大小,而是看這件事情的性質究竟是如何的。而偏偏,這件事情的性質,是在如今的這個時代,在這個封建時代,在這個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時代,最為不能夠被統治者所容忍的事情。

其他的事情都好說,但是統治者最害怕的就是看到有人對自己的統治不滿而造反。一旦遇到了這種事情,那麽必然是會以最為強硬的手段做鎮壓。這並不是什麽習慣或者別的,而是保障自己的權益,甚至可以說是維護自己姓名的一種方式。

但是,現在事情又有了不同了。雖然還沒有得到證實究竟如何,不過如今擺在人們眼前的答案是,帶頭造反的,乃是一名朝廷大臣。這種事情並不是沒有過,在以前的曆史上,很多這種事情都曾經發生過,不論是大明朝還是曆朝曆代都是如此。

可是現在,事情的性質又不一樣了。這個朝廷命官並不是因為不滿明廷的統治而想要借著這次水患而推翻它,他隻不過是想要用這個辦法來間接地對付另外一個人罷了。

這種事情,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實際上,當朝臣們全都了解了這件事情之後,雖然最上麵肯定是不會同意這麽做的,但是他們的心中,又何嚐沒有想到過呢。尤其是,兩個幾乎可以算是有著深仇大恨的人,做出這種事情的話,看起來也是非常正常的。

這不禁讓人們非常擔憂,而且,尤其是李太後。當然,也不是說朱翊鈞這個做皇帝的就不擔心,不過他現在即便是擔心也做不了什麽,還弄得心中煩悶無比。與其如此,在朱翊鈞看來,這件事情還不如什麽都不過問,讓他人去解決算了。

而李太後所擔心的,也實實在在就是大明朝的基業了。這件事情,不管是李太後還是下麵的大臣全都明白,必然是要查出個水落石出才行。若是兩人之間隻是像普通的政敵之間做鬥爭,哪怕是幹出什麽在惡心的事情,想來李太後也未必就不能理解。畢竟,這種事情她也沒有少見了。

但是現在,居然牽扯到了這方麵,李太後是不得不查。她所擔心的並不是兩個大臣之間會怎麽樣。如果隻是這樣的話,李太後根本就沒有擔心的必要,她甚至還巴不得兩個人互相爭鬥,少給朝廷裏找麻煩了。

但是,這件事情已經是如此了,李太後是絕對不可能放著不過問的。並不是什麽別的原因,隻不過李太後知道,這件事情一旦被放過,那麽以後,其他的人就會發覺,這個辦法當真是不錯。畢竟這種事情極為重大,上麵定然是會重視的,以後打擊政敵,尤其是那種簡直可以算是有著徹骨之恨的人的時候,用這麽個辦法十有**就會將敵人托下台。當然,風險也是極為嚴重的,如果做得不縝密,那麽倒黴的可就是自己了。

李太後並不是在擔心這些,她是害怕,如果以後人人都這麽幹的話,這天下可不就要亂套了!

要知道,大明朝是怎麽得來的?那就是當年的放牛娃朱元璋率領百姓起義,從暴元手中得來的。這也是為什麽,有明一朝,這老百姓鬧起義的事情會那麽多,有的甚至理由都很牽強,隻不過是地方的官員收了些髒銀,亂棍打了幾個無辜的人,還沒有打死。這就讓有些人覺得受不了了,要開始起義。

其實,這些都是人心作祟,他們還覺得,既然朱元璋這個放牛娃能夠當皇帝,那為何自己就不可以。

所以,自從大明朝開國之後,一直到現在,已經是一百多年的事情了,但是這起義的事情是一直不斷,各種理由都能找得出來。

如今的大明局勢,雖然還算平穩,卻也不容樂觀。李太後不可能會讓它再混亂一些的。以後萬一人人都這麽幹,雖然都會前臉很大,但是這種事情誰又能知道。萬一,萬一哪一次當真是鬧大了,最後造成了什麽極為不好的後果的話,這江山命脈還不就斷送了嗎!

所以,如今的朝廷裏,氣氛是相當地緊張,所有人都在等著看這件事情到底會有個什麽樣的發展。

雖然說現在,張四維的人還在山西,距離他來到京城,恐怕還有好些時候,不過很多人對他都是並不太樂觀。這件事情擺明了是馮寶想要整治他,而就以往所發生的事情來說,除了一個葛守禮因為很多的原因,馮寶是想動也動不了的。不過即便如此,葛守禮還是沒有做成吏部尚書。這已經極為有力地說明了馮寶如今的分量如何。

而現在,馮寶利用這麽一次突發事件,將屎盆子扣到張四維的頭上,朝中很多人都是覺得,張四維如今的形勢是相當不妙的,或者可以說是極為危急的,有性命之憂。

而除此之外,很多人都覺得,馮寶也算是走運了,好死不死的,在這麽個檔口,在他跟張四維剛剛發生矛盾沒多久,正是他懷恨在心的時候,居然冒出來發大水這麽一件事情。而且也正是這麽個時候,一棒子來到京城避難的百姓,居然是鬧起事來。馮寶麵對這麽一個擺在眼前的大好機會,如此利用,實在是非常走運。

隻不過,這些人並不知道,就連這麽一次“極為巧合”的事件,實際上都是馮寶自己一手策劃的。

當然,有些人倒是才對了,這次百姓鬧事,背後的確是有什麽人在操縱。隻不過那個人並不是如今已經擺在了明麵上的張四維,而是則喊捉賊的馮寶而已。

總而言之,如今的事情就是這麽一回事了。

而今天早朝之時,雖然還沒有人察覺到什麽。不過到了下午,事情可就不同了。那封信被送到了刑部,交由刑部尚書孫丕揚保管。朱翊鈞提過,如果有大臣想要看的話,盡管去刑部問孫丕揚要便可,隻不過看看是可以,這可是極為重要的證據,切不可弄壞了。

不過會不會弄壞,卻也的確是會注意一下。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無數的大臣們蜂擁而至,想要看個究竟。

說實話,孫丕揚當真是不希望這種混亂的場麵,畢竟有這麽多的大臣要來拿著這麽一張薄薄的信紙所寫成的信件,最重要的是,這還是一件至關重要的證物。皇帝既然是將信件交給他保管,那就自然是信任他的。如果在這麽個檔口掉鏈子,讓證據有所損毀的話,孫丕揚就當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不過好在,陳文川倒是想出來了一個辦法。他讓人將信掛在牆上,這麽一來,來此的大臣們可以觀看,但是謝絕碰觸。如此一來的話,就免除了很多麻煩,不會有人在看信的過程中因為激動的原因而造成什麽無法挽回的錯誤;也不會因為太過混亂,而意識不查之間,讓人在不經意之間掉包了。

對此,孫丕揚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不過刑部的幾人也還是不能完全放心,雖然是輕鬆了不少,不過他們在其他人看信的時候,眼睛也是一直不變地盯著那封信,生怕有什麽意外。畢竟,想要看清楚上麵究竟寫了些什麽,或者說,再細致一點,想要看清楚上麵所書寫的字的筆鋒,那也是要靠的很近的。

而且偏偏的,朝中很多的大臣,眼睛也都不是太好使,所以……

總之,刑部尚書孫丕揚帶著自己的兩個副手,在這裏陪著這些大臣將近兩個時辰。兩個時辰裏麵,三個人沒有說過話,沒有喝過水,全都是全神貫注地盯著那封信,甚至連眼睛都很少眨。這一番下來,三人是累的很,

當然,實際上三人當中的陳文川明白,這封信到底是怎麽回事。詳細的情況,他已經從自己的女婿張凡那裏聽到過了。這封信,說到底隻不過是馮寶所耍的一個手段罷了。就算是不注意而弄壞了,實際上也沒什麽。

不過陳文川還是不希望它被弄壞了。自從陳文川聽了張凡的打算之後,他知道如今的情況是對張四維有利的,尤其是這封信,很有可能成為讓張四維開脫的重要道具。畢竟張凡雖然先前不知道,但是她所做的應對,套用在這封信上麵,卻也是很合適的。

陳文川是害怕,萬一這封信被弄壞了的話,馮寶必然是不會甘心罷休。到時候,如果他在找個什麽證據出來,找個眾人無法應對的證據,那可就麻煩了。

既然現在的情況對自己有利,那麽就守住現在的這個有利情況才行。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