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潘石華

(連續兩個多月沒有斷更了,表揚自己一下;這次努力一百天不斷更!)

作為梅溪鎮第二家淨資產逾千萬的規模企業,紫蘿家紡於三月上旬就得以注冊成立。孫亞琳控製的海外私人公司眾合投資,雖然往紫蘿家紡裏投入的資金隻有十萬美元,占8%的股份,但因為有這麽一個唬人的名頭,也是霞浦縣裏很快做出讓步、批準合資公司成立的主要原因。

雖然陶繼興也不會願意為即將劃出去的梅溪鎮擔太多的責任,但招商引資是每個書記、每個縣長都不得不重視的工作。

霞浦縣去年實際利用外資總數不過一百五十萬美元,眾合投資對紫蘿家妨的注資,看上去隻有十萬美元,卻也是霞浦縣不想輕易放棄的招商業績。

渚江建設同時成立,朱立、褚宜良、楊海鵬三家分別以四、三、三占股。注冊資金雖然隻有一百萬,但朱立在東華建築業裏深厚的根基發揮出關鍵作用,渚江建設成立之初,就拉出一批相當有專業素養的工程師隊伍來,楊桂榮、白江等幾家梅溪鎮出去的施工隊,也都掛靠到渚江建設的名下。

除了織染廠車間改造過渡房的工程外,在孫亞琳的推薦下,業信銀行也同時將梅溪、唐閘區的兩處營業網點,都交給渚江建設負責改造。

孫亞琳她自己也圖省事,也一並把老宅的改造工程丟給朱立去做,第二天就把二十萬改造款的現金支票送到渚江建設。

為了更好的推動集資房項目,沈淮在資產辦下麵注冊成立鎮屬的梅溪置業有限公司,在自己身上又加了一個總經理的頭銜,實際工作還是主要壓到郭全的頭上。

鎮上拿不出來錢建房,幹部職工雖然一直都在盼望能有集資建房,改善居住環境,但項目突然啟動起來,又不禁有些猶豫起來。

沈淮從鋼廠拿出兩百萬來,作為鋼廠職工參與集資建房的專款,先拔入置業公司啟動集資房項目。

上百畝地可以建造十二棟普通住宅樓,但二百萬的啟動資金隻能先建靠近鋼廠路南側的兩棟樓。但就算如此,一次性建上百套住宅,這也是梅溪鎮自有史以來啟動的最大住宅項目。

三月上旬,差不多在渚江建設正大成立的同時,渚江建設的施工隊,就進入鋼廠路南側的工地,開始集資房項目的施工。

施工隊一進場,鎮上關於集資建房的話題就驟然熱鬧起來。

鎮區的住宅翻建要比周邊農村卡得緊,而且家家戶戶緊挨著,想翻建也騰不出多少空間來。

此時,梅溪鎮區的市政配備設施相當滯後。住宅區連自來水管道都沒有全部鋪開,相當一部分人家的生活用水都依賴於自掘機井,更不要提什麽雨汙、煤氣等公用管道了。集資房項目,燃氣、自來水以及汙水管道都可以依賴於鋼鐵廠的公用設施進行建設,建成的集資房小區,居住條件將絲毫不比市裏的住房差。

由於初期投入的基礎投資比較大,置業公司初步核算的集資房每平方米造價是六百五十元,不比市裏的住宅便宜多少。不過,東華市區對外公開出售的商品房數量極少,也由於交通、戶口等方麵的原因,鎮上還是有很多人家因為子女長大成人等種種原因,迫切需要在附近能多一兩套住房來改善居住條件。

集資房都以中小戶型為主,參與集資建房一套僅需四五萬元,對梅溪鎮相當一部分家庭來說,不是遙不可及。到三月中旬,到置業公司交款,參加集資建房的居民就超過百戶。

包括鋼廠職工在內,置業公司很快就又籌集到上千萬的建房款,到三月下旬時,沈淮又決定再啟動四棟住宅樓的建設。

同時,東華市各方麵的工作也是在有條不絮的進行著。

三月下旬,在譚啟平的多次催問下,市鋼廠、市建公司與業信銀行經過兩個多月的談判,最終達成整體轉入天衡大廈的協議。

雖說相比較市鋼廠前後投入的一億一千萬建設資金,業信銀行購入未完全建設的天衡大廈僅願意支付不到八千萬的並購款,但一次性得到這筆款項,也叫經營上陷入困境的市鋼廠緩了一大口氣。

在早些時候,市常委會議討論通過將梅溪、鶴塘兩鎮從霞浦縣劃出、並入唐閘區的決定,並報送省政府批準。

不過也是趕上好時機,淮海省多個地市都有調整城區範圍的要求,省政府也順應潮流,集中通過多個申請,梅溪鎮劃並唐閘區的批文在三月底就批了下來。

這次劃並,主要也是為打開城區往東南方向發展的空間。

不過,在沈淮看來,還遠遠不夠徹底:應該將東南翼的靖海鄉、海墾農場一並劃置過來,這樣才能徹底的打開東南翼江海角發展的空間,形成濱江臨海發展的大格局。

市常委會議討論決定區域調整,不過兩鎮並入唐閘區後,行政歸口由唐閘區跟霞浦縣協調,市裏就不再過問。

之前鄉鎮劃並的協調工作,一直都是何清社負責,不過到二十八日下午,在省裏正式批文下來的第二天,唐閘區裏召開常委會議討論梅溪、鶴塘兩鎮的財政及建設規劃,沈淮作為鎮黨委書記,就隻得與何清社一起列席會議,去麵對區裏的“大佬們”。

趕著有好幾十個上訪群眾堵門,沈淮讓褚強把車停在區委區政府大院外麵,他與何清社走進去。

不曉得是坐車給圍訪群眾看到眼底,沈淮與何清社剛要進大門,就聽到有人圍上來喊:“他們也是當官的,我們廠的事,必須要抓住當官的才能解決……”

看著有三五人聞聲就要圍過來,沈淮垮臉而笑,說道:“不要誤傷無辜啊,我們隻是來區政府求官老爺辦事的。你們看我這麽年輕,像是當官的嗎?”他不是正義感泛濫的人,也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他過問就能解決的,與何清社悶聲往區政府大院裏走,進了大門才停下來,聽在大門內防止群眾衝進來的工作人員說過,才知道區罐頭廠停發工資已經有三個月了。

這事不是誰都能插手解決的,城區三百多家大中小國營企業,經營陷入困境的不在少數,沈淮與何清社也隻能袖手旁觀。

這時候有著胖子在大門口給圍訪群眾堵住,百般解釋都沒有用,幾次想衝進去,夾克卻給人扒拉下來,沈淮、何清社看到直樂。

那個胖子鶴塘鎮新上任的書記袁宏軍,應該也是給召過來列席區常委會議,討論兩鎮今後財政跟建設規劃的;不要看袁宏軍才是鎮黨委書記,但他身材高大,養得肥頭大耳,頭發往後梳著油光鐙亮,穿著高檔的夾克衫,腋下夾著皮質公文包,看上去比區委書記的派頭都大。

倒是鶴塘鎮的鎮長朱學祈,長得黑黑瘦瘦,其貌不揚,又穿著皺巴巴的夾克衫,悄無聲息的從旁門進了大院。

看著袁宏軍狼狽不堪的擠進大門來,差點連手裏的公文包都給搶走,何清社笑道:“都說袁書記的派頭直追楊玉權書記了,我沒怎麽看出來,不過群眾的眼睛真是雪亮的……”何清社在霞浦縣下麵的鄉鎮任職多年,跟基層幹部都很熟,看袁宏軍的狼狽樣,還忍不住要嘲笑他幾句。

鶴塘鎮前書記因為在雪災中摔成重傷,雖然給評為救災先進,但不能繼續擔任鶴塘鎮黨委書記,袁宏軍是年後才從其他鄉鎮調過來的,趕上鶴塘鎮跟梅溪鎮一起調整到唐閘區。

“以後我們兩家要站在同一條戰線,同仇敵愾還來不及,你個何黑子不說過來搭一把手,卻站在一旁看好戲,你的良心真是大大的壞了,”袁宏軍跟何清社關係熟,笑罵隨意,但跟沈淮隻見過兩次麵,伸手而握,說道,“區裏不先溝通一下,就直接要我們過來,參加討論我們兩個鎮以後的財政跟建設規劃,沈書記你心裏是什麽想法?”

任何會議都有一個基調問題,就算區長潘石華跟區委書記楊玉權之間的基調不一致,通常也不應該讓梅溪、鶴塘兩鎮一點準備都沒有,就過來一起討論決定兩個鎮以後的財政及建設規劃。

“也許是區裏對我們兩個鎮的財政跟建設規劃,已經有了定案,召我們過來,隻是當麵通知一聲。”沈淮說道。民主協商是好的,但區裏獨斷專行做出決定,鄉鎮也隻能默默的接受。

“唉,”袁宏軍輕歎一口氣,又熱切的拍了拍沈淮的肩膀,說道,“我們都是從霞浦縣新劃過來的,起初幾年給欺負幾乎是肯定的,我們還不能怨天尤人。不過我們之間還是要相互扶持,開過會後,沈書記跟何黑子要是沒什麽事,我們找個地方聚一聚怎樣?”

沈淮雖然不是很想跟鶴塘鎮成立什麽攻守同盟,袁宏軍這個人也不是十分的可靠,但想到鶴塘鎮擁有梅溪鎮所不具備的江岸資源,還是不能拒人千裏,點頭答應下來,說道:“好吧,袁書記、朱鎮長你們挑地方,我們來做東。”

“地方我已經安排好了,做東的人也安排好了,”袁宏軍哈哈一笑,“這回我們鶴塘鎮來,下回再吃你們梅溪鎮的……”

心想袁宏軍早有安排,沈淮也不再堅持什麽,就與袁宏軍、何清社、朱學祈三人一起往區政府大樓裏走。

迎麵從區政府大樓門廳裏走出幾個人來,居中的中年人看到沈淮,聲音宏亮的招呼過來:“何清社,這位就是你們梅溪鎮的黨委書記?”

沈淮一愣,看著中年人眼熟,轉念想到這個人就是唐閘區新上任的副書記、代區長潘石華,他對潘石華幾乎沒有什麽印象,但潘石華跟他的堂弟潘石貴長得有幾分像。

看他滿臉熱切的主動伸手過來,似乎一點都不介意他潘家承包的織染廠叫鎮上強製關停的事,沈淮心裏微微驚訝,握住潘石華的手,說道:“潘區長你好,我們今天過來跟你報道來了……”

“你在梅溪鎮的工作,我也了解了一下,很不錯,既有成績擺出來,群眾也很擁護讚同。我跟楊玉權書記說過,要是唐閘區要能多幾個你這樣的年輕幹部,唐閘區的麵貌就能得到很快的改觀。”潘石華說道。

“關停織染廠的事,我還沒有機會跟潘區長檢討……”沈淮借說話的機會打量了潘石華兩眼。

潘石華身材高大,臉形削瘦,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雖然跟他堂弟潘石貴有幾分像,也許是長期在機關工作的緣故,要比潘石貴看上去文質彬彬得多。

“織染廠的事,梅溪鎮做得很好,有功無過,沒什麽好檢討的。石貴年前過來跟我訴苦,我春節期間,找人了解到實際情況,知道織染廠給梅溪鎮造成很大的汙染。做企業不能不重視環境,我已經把石貴狠狠的訓了一下。另外,這件事我沒有及時關注到,應該是我要向梅溪鎮的群眾檢討,沈書記你們是為梅溪鎮群眾做了一件好事,”

潘石華又跟袁宏軍、何清社、朱學祈說了幾句,又說道,“我先出去一下,大門這麽多上訪群眾圍著,我作為區長不出麵解決一下不行。楊書記應該要在會前見見你們,我們等會兒再在會議室見麵……”

說實話沈淮做好潘石華給他小鞋穿的心理準備,所以對潘石華此時的態度也有些意外,看著潘石華在區政府官員的陪同下走向圍堵大門的上訪群眾,心裏充滿著疑惑。

“潘區長倒是像幹一番大事的人……”袁宏軍輕聲感慨道。

沈淮心裏卻有不同的想法:難道潘石華真是走譚啟平的路子,才調整到唐閘區擔任副書記、代區長的?就跟他心裏雖然對蘇愷聞、周明很不滿,但又不得不去維護整個圈子的團結一樣,潘石華即使心裏怨他關停了潘家承包的織染廠,但潘石華既然選擇走譚啟平的門路,依舊不得不先把跟他之間的矛盾先放到一邊。

沈淮眼睛微微瞼著,心裏有些涼:譚啟平是徹底把他邊緣化了,自然也不會將處級幹部人事調動的消息提前泄漏給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