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誰主鹹陽1

而當那一位南陽太守終於明白過來的時候,其實已經晚了三秋了。此時,劉山河的那一支部隊,已經高呼著口號,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向著那個自以為是的南陽太守的部隊便攻擊過去。

本來,那南陽太守的那戰力,在跟劉山河的戰力交戰的時候,就已經並不占據上風。而現在,究竟之間,居然又有一股對方的戰力直到,兩麵一夾攻,自然很快的,就把那南陽太守的戰力,給殺得不知所措,隻有連邊中敗退。那南陽太守沒有辦法,隻好命令收兵,然後夾著尾巴,退回到了自己的南陽郡城裏去,進行堅守不出。

看到這種情況之後,劉山河便把那南陽城給圍了一個水泄不通,然後,便想辦法,一定要把那一座南陽城給打下來。不過,劉山河也知道,想要把那一座南陽城攻擊下來,卻並非那麽容易的事情。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由於這一座南陽城,可是城高水深,而且,在裏麵進行駐防的人,也就是那一個南陽太守,又頗懂兵法。這樣以來,自然也就大大的增加了攻打南陽城的難度。

而張良此時卻不巧沒有在自己的身邊,自己身邊此時也隻有酈食其。就在劉山河決意非要把那南陽城給攻擊下來的時候,劉山河也明眼看出,酈食其似乎對於自己的這種做法,並不是很讚同。可是,自己決心已下,支也是任何人都不能夠改變的。對於自己來說,無論是怎樣的事情,如果不親身去體驗一下番,那麽,怎麽能夠知道,究竟是能不能成功呢?

第二天,劉山河便集中起自己手下的那所有的人馬,並在攻城之前,又一次召集起眾將軍們,給他們訓話道:“各位,今天我們一定要把這宛城給攻下來。不然的話,咱們也難除那心頭之恨。攻下這宛平城,活捉那南陽太守,讓他看看,到底是誰更厲害!”

“一定把那宛平城給攻打下來!一定要把那宛平城給攻打下來!”眾將官們異口同聲地喊道,那聲音驚天動地,十分具有感染力。

“好,準備攻擊!”劉山河把手中的寶劍向著天空之中一舉,這是一個對於所有的將士們來說,已經是一個相當熟悉地信號了,那就是攻擊!

眾將官們一看到劉山河已經把寶劍高高地舉過了自己的頭頂了,於是,便都紛紛號令著自己手下的那些兵馬,從不同的方向,向著那一認宛城便攻擊過去。

可是,很快的,劉山河便又一次感到這一座城池的守備之精良了,城上的守軍準備之充分了。自言自語是,那些攻城的部卒們,剛剛沿著雲梯爬到了城牆上端的時候,便被那些守城的敵軍,用石塊,用火把,用長矛,用長戟,毫不留情地把那些攻城的壯士們紛紛打落下來。同時,由於他們準備了豐富的箭矢,所以,那守城的南陽太守,自然根本就不心疼用那種放箭的方式,去攻擊那些攻城所人。結果,劉山河雖然先後組織了十多次的攻城作戰,可是,沒有一次能夠取得一些戰果。劉山河不由得失望了。

看著自己的那些攻城的兵士們,紛紛被打落下來的樣子,劉山河知道,如果再這樣打下去的話,即使是把自己的那些兵馬全部都拚上,那也恐怕是難以把這一座城池給攻打下來。所以,還是那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還是先退兵吧!想到這裏,劉山河傳令:趕緊收兵,趕緊收兵!

帶著太多的無奈與惱怒,劉山河在自己折中軍大帳內來來回回地走著,走著,好像這一走,便可以走出什麽辦法來一樣。劉山河一邊走著,一邊不停地唉聲歎氣,心裏想:如果,如果張良在自己的身邊的話,那麽就好了。在運籌帷幄,而絕勝千裏方麵,到目前為止,他劉山河還沒有發現有第二個人,比著張良更厲害的。

而就在這個時候,那高陽酒徒酈食其見劉山河如此的氣惱,便先機對劉山河說道:“沛公,酈食其認為,咱們大可不必為了這一座小小的宛城而不停地在這裏耽擱時間。咱們的目標是鹹陽城,是關中,而不是這一座小小的宛城啊!既然如此,咱們還不如把這一座城池給讓過去,然後直帶下一站。這樣的話,咱們便可以更加快速地接近鹹陽城了。要知道,現在的項羽,可是已經率領著四十萬諸侯軍部隊,大破章邯,已經向著函穀關進發了。咱們如果仍然這樣在這裏耽誤時間的話,那麽,事情可就很麻煩了。一旦按照約定上所說的那樣,誰先到達關中者,誰就是關中之王的協定,到時候,沛公你仍然在這裏停止不前,而人家項羽卻早就到達了鹹陽。到了那個時候,沛公就算是急下天來,也是不管用了。”

聽著那酈食其嘮嘮叨叨地說了這大半天的時間,劉山河幾乎都有些更加地煩悶了。繞過去?繞過去的想法他劉山河也並不是沒有想過,可是,那畢竟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你現在繞過去是省了心了,可是,卻為自己日後的進軍璉來了禍根。如果秦軍跟自己來一個前後夾擊的話,那麽,事情可就麻煩了,就會使得自己前後不能相顧,就會讓自己陷於十分被動的地位,甚至會讓自己瀕臨於滅亡與毀滅的邊緣。所以,這種繞行的做法,他劉山河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是不想那麽去做的。

可是,那酈食其的說法卻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點兒的道理。自己的目標自然是鹹陽城,現在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夠早日抵達鹹陽城,去到那裏稱王。雖然,劉山河也知道,自己即使真的比項羽早到那鹹陽城之後,也未必就真的能夠如願,占據鹹陽城,占據關中,在那裏稱王。可是,自己早到鹹陽,跟晚到鹹陽,這二者之間,卻是真的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最起碼來說,如果早到的話,便可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動性,即使自己不稱王,那也有個說頭。

尤其,是當劉山河聽到那酈食其說道,項羽如今已經率領著眾諸侯的四十萬大軍,攻破了章邯的防線,正節節向著鹹陽推進的時候,劉山河更是焦急起來。是的,從某個角度來說,自己此番行動,那鹹陽城,便是自己的一個目標地。隻有早日攻取了鹹陽,才可以從戰略上實現自己的目標,從而有政治上占有著主動地位。

想到了這裏之後,劉山河緩緩地抬起頭來,眼望著遠方。透過那層層雲霧,劉山河仿佛已經看到了,看到了千裏之外的項羽,正披堅執銳,英勇殺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時的情景。劉山河深知,若是論這種衝鋒陷陣的本事,他劉山河比起那項羽來,可是差得遠了。如果真的讓那項羽早於自己攻取了鹹陽城的話,那麽,後果將會是不堪設想的。最起碼來說,自己在道義上,在政治上,都已經喪失掉了主動權,那樣的話,事情可就不好辦了。

再加上這個酈食其在一邊反複地嘮嘮叨叨,更讓劉山河感到心煩不已。算了,算了,還是大局為重,還是酈食其說得對,先得了鹹陽,以後的事情再說吧。占據了鹹陽之後,那麽,這一座小小的宛城,自然也就不在自己的話下了。想到這裏之後,劉山河卻下令,命令大軍放棄宛城,向著鹹陽進發。

可是,劉山河的隊伍正在行進間,忽然後麵傳來了一聲聲急切的馬蹄聲。劉山河回頭一看,隻見一個身著一身白衣的中年來,策馬而來。看那身形,那人竟然就是一個神仙的樣子。,看上去渾身飄**著仙風道骨,灑脫而飄逸。

此人正是張良張子房。原來,張良辦完事情之後,回到了劉山河剛才駐兵的地方,卻發現,那裏一片狼藉,劉山河的人馬,早已經是人去樓空了。張良於是一打聽,這才知道,原來劉山河繞開了宛城,直接去攻打鹹陽城去了。張良辦完事情之後,回到了劉山河剛才駐兵的地方,卻發現,那裏一片狼藉,劉山河的人馬,早已經是人去樓空了。張良於是一打聽,這才知道,原來劉山河繞開了宛城,直接去攻打鹹陽城去了。

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張良不由大吃一驚。心想,這怎麽行呢?這怎麽行呢?沛公一旦如此的話,那可就麻煩大了。雖然現在繞過去了,當時是省心了,可是卻留有巨大的後患。尤其是,這一座宛城的太守,是一個頗懂兵法的人,一旦把這一座城池放過去的話,那麽,這太守一旦瞅準了時機,等到沛公攻擊前麵的城池的時候,突然間來一個兩麵夾擊的話,那事情可就壞了。這可是兵家之大忌,兵家之大忌啊!

想到這裏之後,張良心急如焚,騎上快馬,便向著劉山河前去的方向追趕而去。一路上,風聲呼呼,塵土飛揚。大軍過後所揚起來的飛塵,仍然在持續著。張良知道,大軍肯定還沒有走出多遠,自己騎著這一匹快馬,很快就會趕到。

終於,半個時辰之後,張良終於追趕上了劉山河的大部隊了。那十萬多人的大部隊,看上去鋪天蓋地,如潮水一般漫延開去,真是極具氣勢。而且,善於看天象的張良,透過那衝天而起的塵土,也看到了在種別樣的王氣,正盤旋在那揚天的灰塵之上。張良知道,那王者之氣,便正是沛公所發出來的。看來,此人還真是上天所鍾,這未來天下的歸主,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的話,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就應該歸屬到此人的手中了。

“子房先生,你這麽快就把事情辦完了?唉,要不是我急於攻取鹹陽的話,說什麽也要等到子房先生到來之後,再開拔部隊的。那宛城實在是太難攻了,我的部隊攻了三天三夜了,卻仍然沒有攻下來。可是,我卻聽說,那項羽此時已經打敗了章邯,正率領著諸侯四十多萬人,向著鹹陽進發呢!若是遲於項羽趕到鹹陽的話,那可就麻煩大了。不知子房先生是怎樣爬行這件事情呢?”劉山河一氣說了這麽多,也不知道,為什麽,他見到了張良之後,總覺得有著無限的話語要說。似乎,普天之下,也隻有這張良,才是唯一一個可以讓自己信賴的人。

聽了劉山河的話之後,張良喘著粗氣,上氣不接下氣地對劉山河說道:“沛公想急入關中無可指責,可我們要注意身後,防止秦軍兩麵夾擊。前麵,秦軍的防守肯定更堅,若不拿下宛城,肯定留下後患,秦兵在前麵抗擊我們,後麵,宛城的守軍再堵住我們的退路,我們難以進退,處境可就危險了,不如先攻宛城。乘宛城守軍沒有防備,突然而至,收伏宛城,可解後顧之憂。”

劉山河聽後,不由細細分析了一下。這張良的想法,一方麵,道出了自己如果放棄這宛城的話,便很有可能,會導致敵軍的前後夾攻,從而導致自己沒有退路的困境;二來,道出了如果此時再折道而返,一定能夠打那宛城守軍一個措手不及,很有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戰果。想到了這裏之後,劉山河嗬嗬一笑,道:“還是子房先生想得周全,還是子房先生想得周全啊!好,咱們這就馬上回師!再度去攻打宛城!”

於是,劉山河便接著,率領著自己的那十數萬大軍回師宛城。

而且,根據張良的提議,在回師的時候,不能大張旗鼓,而是要悄悄地行進,以實現對於那南陽太守突然一擊的效果。

實際上,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劉山河雖然也多少知道一些兵法之事,可是,畢竟穿越到了這裏之後,是附身於那劉邦的肉身之上,自然也就帶有著那劉邦的原來的氣質,凡事都大大咧咧,不喜歡去考慮細節。所以,他之所以能夠最後成功一番大業,沒有張良等那些誡的話,基本上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