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五十五章 近憂
幹部異地任職製度、幹部親屬回避製度才剛剛提上議事日程,還沒有嚴格執行,何況就是嚴格執行,也經常有例外——
陸政東不由就揣測著丘成雲話裏的意思,是市裏要把申國中調走,還是劉建中要借著幹部異地任職的新規對縣裏的重要副處級幹部進行調整?
於是陸政東試探著問道:
“宜藍的工作才剛剛有點眉目,國中同誌是好同誌,宜藍可離不開他呀,市裏可不能把他調走……除非是提拔……”
申國中雖然是滑不溜秋,遇到難事就縮頭,但是總體來說,隻要他把難題解決,申國中還是會努力的去完成,兩個人配合得不錯。
而換一個縣長來恐怕就難說,所以陸政東不希望申國中調走。
丘成雲看著湖麵也不回頭,淡淡的道:
“國中同誌的老領導上去了……”
丘成雲的話到此就戛然而止,而是又說起了三農的問題了。
陸政東心裏已然明白,申國中估計是要去投奔他的老領導了,由於是跨市的交流,肯定是通過了丘成雲那裏的,估計丘成雲也給予了一些方便,難怪這次丘成雲下來,申國中也是很重視的樣子,而且既然丘成雲特別提起這事,事情肯定是大體 已經有眉目了,丘成雲這是給他提醒一下,讓他有思想準備。
難怪最近申國中情緒一直不錯,原來如此啊,這家夥的保密工作可是做得夠好的,事前縣裏根本都沒有聽到一點點風聲。
雖然陸政東不希望申國中調走,但但這也由不得他,丘成雲也不再說此事,說起了鄉鎮企業的事情,陸政東心裏也清楚組織富餘勞動力去南方打工,這是實實在在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但是從政府和政策層麵來講,畢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丘成雲要在農發辦有所作為,在這方麵有所作為還遠遠不夠,見丘成雲不說這事,也就把申國中的事情壓在了心頭,想了一下說道:
“除了農業產業的發展之外,鄉鎮企業這一塊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增長點,不過在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的時候,除了選定的鄉鎮企業本身要在市場中有一定的競爭力之外,繞不過去的就是農村基金會,還有就是分稅製已經箭在弦上,國家實行新的財稅製度之後,必然會包括農村鄉鎮在內的整個全國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
農發辦的全稱是農村綜合發展辦公室主要職能是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手段,采取綜合措施發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多渠道多方麵促進農業技術進步和農村經濟發展。
在目前,鄉鎮企業又是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和任務。而鄉鎮企業的發展肯定離不開金融和資金的支持,農村基金會就是其中最最主要的保障。
但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直接領導並非是農發辦,而是各級農經委,實際上的真正領導都是當地政府黨委,如何協調指導各級農經委和各級黨委政府,加強農村基金會的管理和資金使用,把資金用在最有前景的油脂鄉鎮企業項目和發展農業產業上,這就顯得尤為關鍵。
由於中央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鄉鎮企業的通知,鄉鎮i企業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各類非公經濟也發展迅猛,同時各地政府也不顧實際情況,開始盲目興建鄉鎮企業。…,
一些地方政府由於迫切希望破解地方經濟建設投融資困難,采取“饑不擇食、寒不擇衣”策略。在農村合作基金會上,不當的行政幹預橫空而出,“準入”之關形同虛設,各種成份泥沙俱下,有的甚至是在各種黑暗的錢權交易中被少數分子當成了發財致富的手段,結果使得基金會從一出生便是一個充滿恐懼感的“畸形兒”。
在內部管理上,基金會根本就沒有一種監督機製,幾乎所有的機構都是假股份所有而真非法集資、假互助合作而真高息攬儲。而且,絕大多數基金會沒有真正的會員和股東,通過高息攬儲和非法集資的手段騙來的巨額資金成了法人代表的“囊中之物”,基本上無人監督,任意揮霍。在日常運營過程中,基金會放任自流,監管滯後,非法集資、高息攬儲等行為暢通無阻,最後釀成巨額呆帳死帳和一本“糊塗帳”。許多基金會還在農村“圈錢”,然後投入證券市場“炒股”和到大中城市“炒房”。
農村合作基金會不僅吞噬了儲戶的血汗錢、救命錢、養老錢,嚴重地侵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而且,它以不正當的手段和違法違紀的方式,與國家正規金融機構搶奪資源,擁擠市場,極大地幹擾了金融工作運轉的正常秩序。同時,也使中西部地區經濟建設和事業發展所必需的寶貴的資金資源被大量地浪費和遭受到巨大損失。
而現在這樣的情況已經在全國抬頭,距離國家從鼓勵倡導到規範整頓已經為時不遠,但由於糜爛不堪,鬼法整頓都無濟於事,最後被完全關閉,退出了曆史的舞台,但由於任何種類的金融組織突然被宣布關閉的時候都必然發生擠兌危機和動**局麵,因此農村合作基金會造成的劇烈震**,讓各地政府是焦頭爛額……
而分稅製對於地方財政收支和事權產生的影響就更不用說了,如果能夠結合分稅製改革在農村合作基金會的健康發展上提出一些好建議和好措施,這既是抓住了眼下省裏主要領導對分稅製這個關注點,又讓省裏主要領導能夠提高農村合作基金會存在的種種弊端引起高度重視,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丘成雲也很容易引起高層的重視……
丘成雲顯然對此興趣更濃,兩個人也就如何策略的提出這些建議,既不讓農經委感到難堪,又讓現在分管三農的領導能欣然接受而交談著……
入夜,陸政東就主要用下午掉到的魚來招待丘成雲和高主任,其中一道魚湯是用魚頭和豆腐熬製而成,丘成雲看著雪白如牛奶一般的魚湯,接連喝了兩碗,連呼過癮。
夜宴之酒是用丘成雲喜歡的長灘特釀,丘成雲在桌上似乎一掃陰霾,興致高昂,頻頻舉杯,包括高主任在內的其他人都很奇怪,不由都想著陸政東到底和丘成雲談了些什麽,讓丘成雲會如此……
丘成雲幾人第二天就離開了宜藍,陸政東的心思也都放在了申國中要調走的這件事情上,陸政東既然得到丘成雲的暗示,在縣裏也不動聲色的搶先進行了一些布置,但是不管如何布置,也要看新來的縣長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物。在市裏麵前微妙的局麵下,那才是真正的考驗……
而在市裏,市委書記劉建中也在思量著,看著坐在旁邊的楊凱麟道:…,
“國中同誌要交流到苗安,這事雖然突然一點,但是國中同誌是到苗安下麵縣裏做縣委書記,屬於提拔使用,這是好事,市裏自然是大力支持……不過,國中同誌離開,政東同誌人年輕,宜藍縣長一職不能出現真空期,我的想法是配一個比較老成持重工作能力強的縣長,才是搭檔才更有利於宜藍工作的開展。”
楊凱麟很會揣摩劉建中的心思,在劉建中眼裏,陸政東太年輕,一直是不太放心,但是孫偉陽和省委楊書記關係挺近,而且又是在任的省裏領導,劉建中是既想消除孫偉陽在長灘的深刻影響,建立自己的威信,卻又有些投鼠忌器,暫時沒準備動陸政東。
而申國中這個人太軟弱了,找工作上基本上都是按照陸政東的意思辦,實際上劉建中恐怕心裏早就有了把申國中挪挪窩的想法,但對於申國中事前沒打招呼先斬後奏式的“不辭而別”心裏顯然是有些看法的,不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樣的事情,申國中若是反對,那就會讓下麵的人寒心,所以劉建中就是心裏對申國中有點看法,卻也沒有任何阻撓。
楊凱麟清楚劉建中這些心思,心裏也就有了底,默想一會,道:
“政東同誌雖然能力突出,但太年輕了,大事大非麵前,市委還是不能很放心,我這就去與姚部長商量,提一個宜藍縣長的候選人名單,請朱書記決斷。”
劉建中沉吟了一下又道:
“陸政東人年輕,有衝勁,做出了許多成績,這一點還是不容忽視的,當然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有點有時候也就是缺點,如何搭配好班子這是大學問,你去好好琢磨,盡快把方案提出來。”
劉建中顯得有些婆婆媽媽的說道:
“對了,還有副市長的人選問題,你也要多和省委組織部溝通溝通溝通……”
楊凱麟點著稱是,心裏想著,組織部長姚誌高才剛剛到任,對市裏的幹部不太熟悉,這一次宜藍縣長的人選主要還是看他的意見,於是就把自己認為合適的人選過了一遍,就給姚誌高打電話:
“誌高,宜藍的事情你和組織部考慮得如何?建中書記傾向於老成持重一些的,你下午到我辦公室來一趟,咱們一起好好商量一下此事。”
姚誌高雖然到長灘時日還短,但是對長灘的事情還是下了許多功夫的,知道宜藍班子的現狀和劉建中的心思,初來乍到的他自然不會在這個人選上有啥想法。
兩個人商議了一番之後,楊凱麟和姚誌高一起來到了劉建中的辦公室。
兩人擬定的推薦名單有五人: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薛立國、陽河縣常務副縣長蘇東強、宜藍縣常務副縣長蔣以任、市財政局副局長徐和平副主任、安明區常務副區長張政隆。
劉建中看了名單,除了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薛立國以外,其他四人都沒有太深的印象,薛立國倒是和他有那麽一點淵源,但他對其卻是印象不太好。
劉建中一邊翻閱著幾個人的檔案材料一邊也想在其中發現些什麽,隻是看完之後,覺得幾個人都是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十分中意的人選沒有,他一時拿不定主意,道:
“凱麟,你是老長灘,你對長灘的幹部最熟悉,有什麽想法?”
楊凱麟實際上是早就做了充分的準備,在這幾個推薦人選中心裏早就有了他最中意的人選,對於他所心儀的人選,他相信劉建中一定會心動,卻故意思索了好一會才說道:…,
“組織部擬定的這幾個人選,總體都還是不錯的,不過這也要看宜藍的具體情況,才能更有針對性。”
這話劉建中中聽,於是點點頭示意楊凱麟繼續。
“在我們長灘,陽河縣經濟條件曆來都是龍頭,而宜藍縣基本上就是在倒數幾位徘徊,這幾年,由於經濟發展,煤炭需求量大,宜藍也迎來了機遇,經濟發展很快,百廢待舉,是機遇同時也是對宜藍任職的主要領導的挑戰,從這個角度來說,宜藍縣新的縣長應該選基層經驗豐富,能夠應對複雜局麵又有一定政策水平的同誌,薛立國同誌理論豐富,也有基層實踐的經曆,唯一比較欠缺的是對經濟事務的不熟悉;徐和平各方麵都可以,就是資曆淺了些;宜藍縣常務副縣長蔣以任,對宜藍的情況熟悉,工作上能夠迅速上手,不過在魄力上稍嫌不足,張政隆……”
楊凱麟一一分析著,劉建中也就把幾個人的材料一一進行著對應,最後把目光集中在陽河縣常務副縣長蘇東強身上。
陽河是市裏經濟最強縣,照理,陽河縣的幹部是最容易得到提拔的,不過,劉建中仔細梳理了一下,似乎市裏班子成員中,從陽河走出來的卻寥寥,仔細想了一下,這問題還是出在陽河縣縣委書記文培元的身上。
劉建中對於市裏最強縣的縣委書記還是很了解的,文培元的能力以及思路都還是不錯的,還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照理是應該有上升的空間的。
但有三個致命的地方製約中文培元的上升空間,一是年紀偏大,其二是文憑太低,其三是性格倔強。
其實第二點對於幹部來說很好解決,可文培元不知是受到什麽刺激,一直都沒有去弄個文憑,這也印證了第三點性格倔強,身上帶刺,也就是文培元最大的問題,也是文培元一直不尷不尬的坐在縣委書記上不來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可陽河在市裏又很重要,市裏也不想輕易換將。
文培元上不來,挪不開,那就壓著陽河縣裏一大批幹部動彈不得,劉建中看了看蘇東強在陽河縣的工作時間都已經有五六年了,基層經驗豐富。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陸政東當年就是在陽河下麵的山和鄉工作,可以講是蘇東強曾經的下級,這更是讓劉建中心裏為之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