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鬆花江上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日本人的興奮
伊藤嚴三郎大將,從這份情報裏,看出了如下的事實,唐秋離與英國人持續交惡,緬北戰役久拖不決,他根本沒打算放過英國人,印緬邊境的西多,成了新的戰場,而且,戰場逐漸往東印度境內轉移,這說明什麽?
一個對大日本帝國絕對有利,天大的好消息,唐秋離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英國人身上,對於馬來半島,尤其是對於在新加坡的帝國東南亞派遣軍的關注,就會降到最低程度,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唐秋離絕對不會犯兩線作戰的低級錯誤。
獨立師的主要作戰兵團,越是遠離馬來半島,對於帝國下一步的計劃實施,就越有利,屆時,就算是美國人向唐秋離求援,他的部隊從遙遠的緬北印緬邊境趕回來,南太平洋諸島的戰爭,恐怕是大局已定了,況且,從唐秋離和美國人的關係判斷,他未必會伸出援手。
那個麥克阿瑟,自己都討厭得要命,伊藤嚴三郎絕對要感謝英國人,沒有他們在緬北挑起戰爭,就沒有大日本帝國的這次絕佳的機會,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攻擊美國人。
同時,伊藤嚴三郎也對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做法,而暗暗搖頭,在他看來,這是英國人做出的,最愚蠢的、最不自量力的決定,不計後果的去挑釁唐秋離的心理底線,不過,卻幫了大日本帝國的大忙,英國人這個愚蠢的錯誤,會改變東南亞的格局。
在伊藤的眼裏,號稱支那魔鬼的唐秋離,就連最勇敢善戰的大日本帝國皇軍部隊,都退避三舍,先後有多位帝國名將,折損在他的手裏,自己是最幸運的,保住了東南亞派遣軍的血脈,至於手下敗將英國人,根本不夠看。
伊藤對前來送情報的參謀長川島少將說道:“川島君,立即將這份情報,以最高機密的形式,拍專人送回本土,呈送給天皇陛下和大本營,並在情報的後麵,附加上我們派遣軍總部的意見,此乃千載難逢之良機,趁著唐秋離與英國人交戰的有利形式,帝國應立即著手實施對美國人的作戰計劃。”
川島少將小心翼翼的拿起情報,如同捧著一個稀世珍寶一般,伊藤忽然感慨而略帶傷感的說道:“若是此次對美國人的作戰,取得預期的效果,大日本帝國的太陽旗,插在南太平洋島嶼的土地上,我們派遣軍的情報和技術部門,當屬頭功一件,沒有他們的犧牲精神和智慧,就沒有這份情報。”
川島深有同感的點點頭,伊藤說的是實話,獨立師的反間諜部門,將日本在中南半島的情報網,一掃而空,為了獲取情報,日本人不得不在美國人的地盤上打主意,破譯美國人的密碼,東南亞派遣軍的情報部門,就損失了幾名優秀的特工。
但是,付出的代價是非常值得的,川島回答道:“總司令官閣下,他們的犧牲,是為了大日本帝國的千秋大業,帝國不會忘記他們的功績,這是每一位天皇陛下武士的榮耀,您還是不要太傷心了!”
伊藤微笑著,看著自己的參謀長,說道:“川島君,去辦吧,我們總算有了讓天皇陛下高興的事情,大日本帝國征服南太平洋的偉大事業,也許,就由此開始了,我非常迫切的想要擔負這一光榮的使命,隻不過,不知道天皇陛下和大本營,會有怎麽樣是決定。”
伊藤嚴三郎的這記馬屁,拍得很夠火候,日本東京,裕仁天皇接到東南亞派遣軍,派專人送回來的情報,高興得難以自已,其實,在日本國內,已經做好了對美國人開戰的準備,尤其是海軍方麵,其幾大主力艦隊,均以開赴預定的攻擊目標區域。
陸軍方麵,新組建的精銳師團,都處於整裝待發的狀態,補充給東南亞派遣軍的六個甲等師團、三個戰車旅團、兩個重炮兵旅團,在前一段時間,已經化整為零,分批的進入新加坡,並沒有驚動美國人。
萬事俱備,所欠的,無非是何時向美國人動手的時間和決心罷了,伊藤的情報,來的恰逢其時,裕仁天皇的最後一絲猶豫,被這份情報,驅散得一掃而空,這是天照大神送給大日本帝國的禮物!
裕仁對大本營總參謀長載仁親王說道:“時機已到,命令所有的皇軍部隊,在本月的三十一日,對美國人發起全線進攻,大本營要編組擔負此次作戰任務的部隊,就叫帝國南太平洋方麵派遣軍好了,至於司令官的人選,我的決定是,由現任東南亞派遣軍總司令官的伊藤嚴三郎擔任,同時,東南亞派遣軍的番號撤銷,你認為如何?”
裕仁天皇說這些話的時候,神情似乎有些惆悵和失落,作為總參謀長的載仁親王,自然是知道,自己的這位天皇哥哥,心裏惆悵和失落的是什麽?
大日本帝國東南亞派遣軍,顧名思義,是為了占領東南亞一帶,而組建的,現在,不得不撤銷了番號,也就是說,占領東南亞的企圖,遙遙無期,載仁親王,是所有作戰計劃的參與和製定者,撤銷了東南亞派遣軍的番號,他的心裏也不好受。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是他載仁的失敗,東南亞,有一個所有大日本帝國將領們,視為惡夢一般的人物存在,那個支那魔鬼唐秋離,隻要他占據著中南半島,東南亞就永遠不會成為大日本帝國的土地,從某一方麵來說,轉而進攻美國人,是這個計劃失敗以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或者說,是帝國戰略方向的重大調整,而這一切,都因為那個支那魔鬼唐秋離的存在,被迫和主動之間的區別,有天壤之別,既然知道了天皇老哥,為什麽惆悵和失落,聰明的載仁親王,自然不會提起此事,以免放大天皇陛下的傷感。
但是,對於大日本帝國,除了關東軍之外,在海外的最大作戰集團總司令官的人選,載仁親王,並不願意落在伊藤嚴三郎的手裏,原因很簡單,伊藤是陸軍大臣米內光一一係的重要幹將,而米內光一,是親王殿下的死對頭,兩人之間的不和,日本朝野皆知。
勢力龐大的陸軍,分為兩大陣營,各自網羅了不少執掌兵權的一線將領,正因為這樣,本來可以一家獨大的陸軍,在與海軍的角力之中,始終無法占得上風,載仁親王,想把這個總司令官的頭銜,搶在自己一係人的手裏,可倉促之間,沒有合適的人選,隻好作罷。
裕仁天皇的命令下達之後,整個日本國內,開始秣兵厲馬的行動起來,擔負攻擊美國人任務的陸海軍部隊,極其隱蔽的開往目標戰區。
唐秋離指揮兩個主力野戰兵團,於印緬邊境的西多一帶,合圍了亞曆山大的幾萬部隊,引起了連鎖反應,英國人暴跳如雷,首相丘吉爾,決定盡出駐印軍剩餘的全部兵力,一方麵救援被合圍的亞曆山大所部,另一方麵,將有進犯東印度及東巴地區的獨立師部隊,拒之於南亞次大陸之外。
美軍東南亞及南太平洋地區總部司令官麥克阿瑟將軍,以及參謀長史迪威將軍,則憂心忡忡,長遠的擔憂,唐秋離成為不可遏製的強勢存在,進而威脅到美國人在東南亞一帶的利益,眼前的擔心,則是唐秋離與英國人誓不罷休,短時間之內,無法承諾在五月底之前,按時對新加坡的伊藤所部日軍,發動致命的一擊。
但無論是麥克阿瑟還是史迪威,都不得不承認,中國人唐秋離的步子和做法,他們越來越看不懂,也跟不上,就拿西多合圍亞曆山大部隊這件事來說,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至於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和美國國會,是如何反應,麵前,尚未可知。
情況報到國內之後,麥克阿瑟和史迪威,苦苦的等待回音,可是,一直沒有動靜,而最高興的,當屬日本人,唐秋離與英國人的不罷不休,直接催生了日本天皇裕仁的決定,就是在五月底前,對美國人動手。
各方風起雲湧,各有打算,不過,他們誰也沒有確定,唐秋離下一步要做什麽,英國人的舉動,無非是防患於未然,美國人的擔心,是出於自己習慣性思維的考慮,日本人則希望唐秋離與英國人打得越久、越激烈越好,但裕仁天皇,並不認為,唐秋離會攻擊印度。
原因隻有一個,掌控一個高速發展、全民皆兵、充滿侵略和征服野心的國家的天皇陛下自己,都沒有想過這樣幹,不是不想,而是力有不逮,擔心被撐死,日本人的胃口和野心再大,也不可能一口吞下東南亞和南亞次大陸。
五月十六日黃昏,迎著漫天燦爛的晚霞,溫潤的西風,唐秋離帶領師指揮部人員,組成的精幹指揮的班子,出胡康河穀西麓,進入東印度地區,從這一點來說,唐秋離現在已經在英國人的地盤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