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九百零五章 美國的大搬遷

一道命令而不是法令,以美國戰時最高司令部的名義,通發全國,命令的內容,是在美國全國實行軍事管製,在軍事管製期間,軍隊將接過所有地方政府的權力,全美國各地行政機關,將無條件的服從軍方的命令,也就是說,軍隊成了美國的主宰,什麽議會參眾兩院啊,各個地方議會啊,暫時停止活動,都靠邊站兒了!

命令的末尾,署名的是美國戰時最高司令部司令官羅斯福,而不是美國總統羅斯福,此道命令一出,就意味著羅斯福,真正的將美國的所有權力,集於一身,有成為獨裁者的可能。{3w.

這就意味著,美國的政治體製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顛覆了美國所謂的民主體製,就在美國人還沒有從這個前所未有的命令的震驚之中,清醒過來的時候,美國戰時最高司令部,有下達了第二道命令。

“從即日起,美國中東部地區的所有工礦企業的機器設備,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和研究設備,即可遷往加拿大境內,從即日起,美國首都華盛頓,正式遷到美國東北部,緊挨著加拿大邊境的小城——德盧斯,德盧斯成為美國的戰時首都,華盛頓所有的軍政機構,各大機關,院校等,立即開始遷移!”

美國要遷都了,中東部地區要大搬家了,對於中東部地區的美國人來說,內心的失落和不舍,那是滿滿的,老根子都在這裏。各自的利益也在這裏,就因為戰時最高司令部的命令,要一下子連根拔起。到遙遠而陌生的加拿大去。

按照美國人的一貫民主思維,怕是抗議啊、遊行示威啊、呼籲撤銷戰時最高司令部這個獨裁機構啊等等,還不席卷美國中東部地區,至少,也要民怨沸騰,對羅斯福口誅筆伐,恨不得五馬分屍。棄屍街頭才能消除心頭之恨!

但中東部地區美國人,卻出奇的平靜,戰時最高司令部的命令。在情願和不情願的情況下,美國人都在默默的執行著,德國海軍的大轟炸,嚇壞了美國中東部地區的人。東海岸各大城市。至今還沒有熄滅的大火,彌漫的硝煙和焦糊味兒,街頭巷尾,支離破碎的屍體,遍地的廢墟,把美國人一貫崇尚的民主,炸得原形畢露。

畢竟,民主可以喊在嘴上。小命兒卻是自己個兒的,負責大遷移的軍隊士兵。絲毫不強迫,隻是告訴中東部地區的美國人,“威名不強迫,您可以不走,但是,中東部地區即將成為戰場,屆時,您個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將得不到任何保證,美**隊士兵,不會因為您個人的抗拒,而擔負保護之責!”

軍方的話,都撂在明麵兒上,不走可以,那是您的自由,咱們美國是民主國家嗎,講究的就是個自由,但小命兒可別指望軍隊來保護

這比什麽動員和命令都好使,於是,整個美國中東部地區,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大遷移,幾乎是一個美國,都在大搬家,通往加拿大南部地區的山道、公路、鐵路上,整天價火車和汽車,川流不息,拉著美國的財產和人,爭先恐後的呼嘯著奔向加拿大境內。

守在大西洋上的德國海軍司令官鄧尼茨上將,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三天之後,他又盡起麾下艦載機部隊和陸基航空兵部隊,對大搬家的美國人,進行了一場無差別的大規模轟炸,德軍的作戰飛機,轟炸一切能夠看到的目標,什麽公路和橋梁,卡車和火車,移動的目標和固定的目標,都是德國飛行員轟炸和掃射的靶子!

美國中東部通往加拿大邊境的道路上,整天的硝煙彌漫,爆炸聲四起,德國海軍傾巢出動的大轟炸,給搬遷之中的美國人,所造成的損失相當嚴重。

美國人也自然不甘心就這樣挨炸,也拿出了中東部地區的全部作戰飛機,在遼闊的空中,與德國海軍機群進行殊死拚殺,把晴朗如洗的天空,打得是硝煙彌漫,槍炮聲震天。

雙方的作戰飛機,廝殺到了第四天,加拿大空軍盡出家底兒,趕來助戰,美國人和加拿大人聯手,堪堪與德國海軍機群打個平手,但雙方的空戰,一直打到月底,德國海軍司令官鄧尼茨上將,才意猶未盡的收手。

收手之後,鄧尼茨上將如此評價,此次繼對美國東海岸大轟炸之後的第二次空襲的效果,就是幾個字,“戰果頗豐,但損失不小!”從內心來說,鄧尼茨上將還是很滿意的,德國海軍以一己之力,對戰美國陸軍航空隊,海軍航空兵和加拿大空軍,能夠打個平手,足以**了!

對於美國中東部地區的人來說,這是一場大半個美國的整體遷移,放棄的,是美國人經過一戰之後,百餘年積累起來的底蘊和根本,由此可見,羅斯福的決絕和冷酷。

從帝國海軍機群,大規模轟炸東海岸地區各大城市之後,羅斯福就知道,自己的轉機到來了,自己贏定了,那些美國利益集團的掌門人亦或是代理人,親自跑到戰時最高司令部來求見自己,就是拿出態度,完全讚成和支持有關遷都和遷移國家工業基礎的提案。

對於這些鼠目寸光,隻顧自己集團利益的家夥們,羅斯福滿心的輕蔑,看來,德國人的炸彈,永遠比自己的苦口婆心,來得直接,就在前一刻,這幫家夥們,還在謀劃著趕自己下台,現在,挨了德國人一頓劈頭蓋腦的炸彈之後,態度和立場,立馬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同樣,也是出於對自己利益攸關的考慮。

組團來求見自己,並表示讚同和支持,前一刻還竭力反對的東西,更像是一種交易,既然是交易,羅斯福就不會客氣,包括在美國中東部地區,實行軍事管製,以戰時最高司令部取代美國政府和議會的職權,都是交易之後的結果。

羅斯福給的承諾和讓步是,即便是中東部地區的國民工業基礎,遷移到加拿大境內之後,也不會動搖和削弱這些利益集團的根本,繼續保持利益集團在加拿大境內的既得利益。

雙方也沒有簽署什麽文件性質的東西,都是美國最高端的政客和美國政治的左右者,口頭協議就足以保證雙方的各自利益,沒有哪一方,會蓄意撕毀亦或是破壞這種約定俗成的東西

羅斯福之所以,竭力促成美國遷都和工業基礎大搬遷,因為他對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戰場戰爭,有著足夠清醒的認識,中東部地區的淪陷,是遲早的事情,那麽,就不如來個焦土抵抗,利用美國遼闊的地域,來耗死德國人和美國人。

如果僅僅是美國本土,不足以達成這樣的目的,那麽,再加上一個加拿大呢,整個北美大陸,足夠成為把德國人和日本人,都陷在其中的大泥潭,兩個侵略者,有多少兵夠往裏填?

即便是美國本土暫時落在德國人和日本人的手裏,美國也可以憑借著轉移過來的國本和資源,依托加拿大重新崛起,屆時,對美國高度依賴的加拿大,成為一個新的美國,也不是什麽難事兒!

更好的結果是,當德國人和日本人無力繼續戰爭,最後求和的時候,加拿大就在美國的版圖之內,這是一場溫柔的入侵,一個囊括整個北美大陸,坐擁兩大洋的新美國,會成長為一個巨無霸,到時候,複仇亦或是重返歐洲大陸,還有何難?

羅斯福的雄心和野心,是那些至今還躺在醫院裏,亦或是躺在棺材裏的國會參眾兩院的議員們,以及他們背後的利益集團,所不能理解的,一個偉人,或者說,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內心潛藏的東西,也許永遠不會被人所理解和深知。

就拿現在的美國來說,有幾個人能夠知道亦或是領會,他們坐在輪椅上、疾病纏身,差一點兒被趕下台的總統先生,麵對德國人和日本人,還有意大利人的聯手進攻,國土處處硝煙彌漫的時候,還在內心裏為美國,籌劃更大的藍圖?

搬遷到加拿大境內的美國人,並沒有趕到淪落異鄉的痛苦,與美國人同文同種、同為歐洲罪犯後代,亦或是海盜子孫的加拿大人,敞開了博大的胸懷,來迎接暫時背井離鄉的美國人,那種兄弟般的溫暖和友情,讓美國人感動得幾乎嚎啕大哭,起先瞧不上眼的小兄弟、小跟班兒,立馬升格為肩膀頭一般高的親哥倆兒!

加拿大人拿出了最好的土地,最適合居住的地方,來安置美國人和大批企業,尤其是加拿大總理麥肯齊,親自坐鎮指揮,成立了一個專門班子,來負責處理這一切,他的口號是,“讓我們的美國兄弟,有回到自己家裏的感覺!”

至於什麽“唇亡齒寒、戶破堂危”的道理,在此前,政府通過各種手段,已經反複跟加拿大國民灌輸過了,國民也接受了政府的做法。

現在,加拿大曆史上,堪稱外表最具有欺騙性,內心最精明的總理——麥肯齊閣下,就站在加拿大南部邊境線上,看著如同決堤潮水般,湧進來的美國人,好像看到滾滾而來的黃金般,高興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