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剛亮,邊老三就帶著兩個兒子匆忙去地裏幹起了農活,媳婦也沒閑著,帶著閨女去侍弄起了蘑菇房子。

春種秋收的時候,田間是最忙的,可這也不是說,夏季就沒有農活,雜草這東西總是不注意就突然地長滿田間,得拔去雜草,栗米才能長得旺。

邊老三帶著兩個兒子一根一根地空手拔草,要連著草根一氣□□,費勁得很,他們就這樣彎著腰在田埂裏一寸寸清理。

日頭漸漸升起,豆大的汗珠連串地滴,可誰都沒有喊休息。今年雨水少,要是再不拔草,這地裏的收成出息就得更差了,種田雖然苦,可沒這苦就換不來收成的甜,收成的甜才能換成錢哩。

一直彎腰勞作到響午,邊老三心疼兒子,這才停下來休息。說是休息,田埂上都是曬人的烈日,人也隻能喝口水,吃點幹糧,幹糧是一把煮熟的豆子。

這時候,田埂上遠遠走來幾個村民,“老三,老三,村長讓去空地上說事哩,還不快去!”

說事?啥事?邊老三心裏納悶,他舍不得耽誤農時,讓兩個兒子接著幹活,自己跟著去了。

一到空地上,邊老三就移不開眼,地上擺放著十來把農具,還有幾個怪模怪樣的石器,邊老三這輩子就用過一次農具,是管村長借的一把鐵耜,挖地別提多省力了,也正是因為用過,邊老三雖然不認識這些鐵器,可憑借著這樣子,和這麽多年地裏打交道的經驗,他也覺得,肯定是農器。

邊老三不禁期待起來。其他村民也小聲說著,也都在想這些鐵器是什麽稀罕玩意。

別提村民,就連宋冬自打見過第一次見過這些農具後,喜愛農術的他就恨不得當成金寶貝,宋冬擔心手下人粗手粗腳弄壞了,索性自己親自前來宣揚農具。唉,這麽好的東西,就收一鬥糧食賠本租借,郡王爺到底還是不會過日子。

宋冬板著臉,上前說:“今日把大家叫過來,是縣廷府打造了農具,可以租借給村子。”

下麵討論的聲音更大了,村民眼裏放光,租借農具!他們種了半輩子地,都沒用過農具哩!聲音越來越喧嘩,邊傑不得不站出來大喊:“安靜!別吵吵嚷嚷的!聽宋大人講事情哩!”

人群安靜了會兒,隻見宋大人走到一個石器前,底下是一個圓圓的石盤子,上麵放著一個沉重的滾圓石頭,中間還打了洞,穿著一個木頭架子。

宋冬指著這怪模怪樣的石器說:“這個東西叫石碾子,可以把麥粒脫殼,磨成麥粉。”

麥粒也能脫殼?村民們疑惑起來。種了一輩子地,他們當然知道什麽叫脫殼,栗米就要杵臼脫殼,累人得很,煮出來的栗米飯好吃也金貴,隻有富人家才吃得起,村民種栗米也隻賣出去,自己舍不得吃,都吃的是豆子加水煮熟的豆粥。

可就算是這樣,大家也不願意吃麥飯。把麥穗上脫下來的麥粒加水煮熟,這就是麥飯,麥飯粗糙得能割嗓子,最貧苦的人家才吃。不是沒人想過給麥粒脫殼,可是麥粒的殼比栗米硬,杵臼根本脫不了。

祖祖輩輩都吃的是沒脫殼的麥飯,這城裏的大人是說,拿這個石頭就能把小麥也脫出殼來?

宋冬也不言語,他直接指了一個田嗇夫:“你來給大夥兒示範下。”

那田嗇夫當即從布兜子裏抓出麥粒,這一兜子麥粒也是宋冬從縣廷府帶來的,宋冬看著不禁又心疼起來。田嗇夫足足捧出了五大把麥粒,往石盤子上麵一放,用手拉起滾圓石頭的木架,那其實是石碾子的拉杆,隻見沉重的石頭就在他手裏輕巧地轉了起來,在麥粒上滾動了兩圈,沒多久,外圈就是一層黃色的麥殼,而裏麵在是泛黃的麥粉。

拿著小笤帚,田嗇夫把麥粉裝滿一碗。宋冬讓大家傳著這碗麥粉看,村民們頭一次見到這麽細膩的粉末,可這個怎麽做東西吃?

邊傑的媳婦李春華站了出來。她是村子裏燒飯燒得最好的婦人,宋冬大人提前囑咐,教她如何做這個麥粉。

按照宋冬的教導,李春華加水和麵,做成的麵團子擠成小塊兒,又拿宋大人帶來的長木棍子——說是叫擀麵杖,擀成麵餅。旁邊幾個媳婦已經把露天搭的大陶釜燒熱,李春華把麵餅往陶釜壁上一貼,一麵熟了就翻動烙另一麵。

很快,十來個麥麵餅子就烙好了。整整齊齊擺在木筐裏。在宋冬的示意下,大家依次前往,輪流掰了一小塊,往嘴裏嚐著。

所有吃到麥麵餅的人都難以忘懷嘴裏的味道,這就是他們吃過最好吃的食物了!比豆飯強,比他們沒吃過的栗米飯也肯定強!餅子鬆軟,再不好的牙口都能嚼動,入口就是香甜的味道,吃的人甚至舍不得往嘴裏咽。沒來得及排上隊的人一看吃上的人的表情,心中更加抓撓起來,恨不得趕緊嚐上一口。

等村民們都一人嚐過一小塊,以為這就是自己平生吃過最味美的東西了,宋冬才說:“把菽豆醬拿出來給大家嚐嚐吧。一人拿一塊麥餅子,蘸醬吃。”

菽豆醬?隻聽說菽豆來做豆粥、豆飯的,可從來沒有聽說菽豆醬?

田嗇夫站了出來,小心地拿出陶罐來,從裏麵倒出一小碟子醬料,這時李春華又帶著年輕媳婦們烤出了十來個麵餅子,麥粒依然從宋冬帶來的兜子裏拿出來,掰成碎塊給大家。

邊老三拿起一小塊餅子,蘸上了宋大人說的菽豆醬,往嘴裏一送。老天爺,原來最好吃的不是麥麵餅子,最好吃的是蘸了菽豆醬的麥麵餅子!一時間誰也顧不上說話,都在品嚐這難得的美味。

有個小孩怯生生地說:“我爺爺在屋子裏,沒來空地,這塊餅子我可不可以帶給爺爺吃?他一輩子都沒吃過哩。”

聽見這樣的話,本來在心疼帶來的一兜子麥粒用光的宋冬也再也無法板起臉,他對小孩說:“給你的就是你的,你可以給任何人吃。”

宋冬年輕時也種地,之後有幸學了農術又跟著老王爺才有了個出身,可他永遠記得種地的苦,吃不飽東西,能吃豆子吃飽就算是好日子了,很多時候都是隨便煮點野菜,合著豆子糊弄肚子。

這塊有蘸醬的麥餅子就是很多人一生中最好吃的東西了,是貧瘠勞苦的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味道。

宋冬又清了清嗓子:“這麥粉怎麽做麵餅,怎麽用菽豆做醬的方法,郡王爺說了,都要教給百姓。待會兒每個村子裏出兩個伶俐的媳婦,統一到縣廷府裏學。以後大家就可以用石碾子磨麥粉,自己做著吃。這石碾子和其他農器也租借給村子裏。”

這下空地裏一點聲音都聽不到,所有人都靜悄悄的。他們心裏茫然,本以為城裏的大人隻是好心給大家嚐嚐,可沒想到,這些做法,包括拿豆子做醬的辦法,都會教給他們?

宋冬頓時有些不悅,他說:“郡王爺仁慈,這樣好的法子都願意教給你們,本來我就說,教大家種蘑菇、種出來了減賦稅,已經是天大的恩德,現在倒好,郡王爺還要教大家做這麽好吃的醬,還要借農具,我看,就沒有哪些農民是這樣嬌氣幹活!”

這個時候有村民顫抖著聲音說:“這麽好吃的東西,都教給我們?以後大家就不用吃割嗓子的麥飯,可以吃上麥餅子了?”

宋冬又板著臉:“那得看你們麥子能不能種好!要努力種田,有了收成才能磨麥粉!”

這話一出,一些年紀大的村民一下子流出了眼淚,眼淚流進了臉上溝壑一樣的深紋裏,旁邊年輕一點的村民也鼻頭一酸。小麥比栗米收成多,可麥飯實在難吃,因此大家都種栗米和豆子,可眼下小麥能夠脫殼了,做出來的東西還這麽好吃,那當然可以多種小麥!這下不用多花任何力氣,收成就能長起來!

至於脫殼,已經有村民試過了,那石碾子用起來比杵臼輕鬆得多,用這個給小麥脫殼,比拿杵臼給栗米脫殼還輕鬆。

邊傑連忙小心地問:“宋大人,既然是租借,這租金怎麽算哩?”

邊傑心裏忐忑,他已經做好了聽到高價的準備,這些農具這般好,比他家祖傳的那把鐵耜都好,別的不說,就為這個石碾子,出幾石糧食他也願意。

宋冬說:“這裏的每樣農器借一年,收一鬥糧食,中間壞了可以去縣廷府報備,不需要額外材料就能修好的,不收錢修理,需要材料的,收材料錢。所有農器由村長來管理,到了收農稅的時候,村長統一把農器租子交給縣廷府。”

宋冬把其他幾樣農器的作用講完,看著租借農器的事情已經說好,就匆匆帶著人又去了下一個村子,他今天要跟所有村子宣講完農器。隻剩下邊家村的村民被從天而降的驚喜砸了個滿懷。

邊傑先回了神,他抹了一把臉,啞著嗓子,說:“石碾子公用,其他的農器,誰要租借?”

邊老三第一個站出來:“我!我要借那個釘耙!”邊老三心中火熱,他家裏壯丁多,租來的農器可以幾個男丁輪著用,這農器不用歇著,多劃算。

其他人看邊老三搶了先,也紛紛趕緊報名起來,有家裏勞力少的,就和鄰居湊在一起,一起租一把農具,輪換著用。

邊老三喜滋滋地拎著釘耙回到自家田地,跟自己兒子說完今天的新鮮事,大兒子迫不及待地就拿起了釘耙使用。這釘耙做工精致,前麵有四個木齒,上麵還裹著鐵皮,極其有力,大兒子拿著釘耙往田裏一薅,很快就帶起一大片雜草!

用這個釘耙除草不禁快,還不用彎腰!大兒子停下來,說:“爹,你用吧,我和弟弟還是拿手跪著拔草哩,你腰不好,用這個舒服!”

邊老三心疼兒子,想讓兒子用,可到底還是禁不起兒子勸,於是就邊老三在前麵用釘耙薅草,兩個兒子在後麵把漏網的草根拔掉,三個人齊心協力,太陽都還開始落山,地裏的草就鋤了一遍。

拿著釘耙回家,因為今天省了力氣,邊老三和兩個兒子也不覺得疲憊,索性又去山上揀了柴火,等擔著一大捆柴火回家,這時候天才剛擦黑,能舒舒服服歇個晚上。換平日裏,光拔草到這時候都沒拔完,柴火也還沒撿,哪能休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