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巳時過半,徐縣令一群人還沒有要走的意思。
老王氏趕忙帶著兒媳婦準備午食,她招了招手,將張知叫過來,“咱們家中午做些什麽菜好?”
她活了半輩子,都沒招待過這樣的貴客,一時有些拿不定主意。
張知想了想,道:“做個奶奶最擅長的梅幹菜扣肉,雞肯定要有的,蘑菇燉雞,去桑葚林抓條娃娃魚,做個紅燒魚,酸豆角吃著口感挺好的,再來個酸豆角肉沫,還有咱家特有的涼拌皮蛋,嗯……坡地的百合估計長得差不多了,燒個百合蛋湯吧。”
“再做兩個素菜,地裏的小白菜應該能吃了,清炒一盤,我記得響水村有人賣蓮藕,買一些回來炒一盤,正好八個菜,可以了。”
老王氏點點頭,將張信山三兄弟叫過來,吩咐張信山去捉娃娃魚,張信水去坡上挖百合,張信糧去響水村買肉和蓮藕。
“對了!”張知又囑咐道:“奶奶,讓大舅母掌勺。”
李家三個舅舅放心不下家裏,一早就回去了,留下三個舅母在這裏幫忙。
張知挺慶幸大舅母還留在這裏,不然以老王氏婆媳四人的廚藝,真擔心徐縣令會覺得他們老張家故意怠慢。
本來已經轉身走了的老王氏,抿著唇盯了張知半晌。
老王氏:手癢,好想打人。
張知咧嘴假笑了一下,看了看廚房確實沒有需要幫忙的,她溜回前院。
沒想到就一會兒的功夫,王族長和王拓就來了,正坐在院子裏聊天。
王稔坐在大娃二娃的邊上,小聲說話。
想到劉太後病重,王大人一派得聖上重用,徐縣令對著王拓說話就客氣了幾分。
接著,叫來王稔,詢問起功課情況,得知他已經將《論語》讀完,正在讀《大學》時,微微一驚。
要知道他的大兒子,在讀書上已經很有天分了,十歲才讀完《論語》,等到融會貫通,十二歲才開始讀《大學》,如二十歲了,還在京城讀書,沒有考取功名。
徐縣令略微沉吟,便忍不住考教他了幾句《大學》裏的句子。
王稔都能順著背下去,文章意思,也能說得出來。
徐縣令又問了問大娃二娃的功課,在《論語》中抽了幾句考教,沒想到兩個孩子竟然理解得這麽透徹。
徐縣令再次高看一眼張老頭,沒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老漢竟然將孩子們教育得這麽好。
其實,徐縣令不知道的是,張老頭根本沒費什麽功夫,完全是大娃二娃自學的成果,當然,還有張知偶爾會傳輸自己的想法給他們的原因,畢竟有前世所學和前世的見識,理解起《論語》來,有她獨特的見解。
考教完孩子們的功課,一群人的話題就偏到了孩子們的教育上。
也就王族長、徐縣令和周縣丞,他們有共同語言了,因為家境差不多。
至少大部分人的生活,就不存在逼著家中孩子讀書的情況,因為在他們看來,家裏能供著孩子讀書,那孩子應該感恩戴德,高興的不得了才對。
當然,王拓是因為很少操心孩子讀書的事,王稔自小懂事,讀書從來不讓人費心。
這是個少數人參與的話題,所以聊著聊著,話題又回歸到了災情和難民上。
說起難民,徐縣令就頭疼。
想了想,他看向王族長,歎息道:“州府下了命令,讓各縣收攏流落的災民,我們百步縣在長海縣和百步縣交匯的地方,湧進來的難民實在是太多了,縣城外麵都住不下了。”
王族長點頭表示理解,“響水村外麵也匯聚了不少難民。”
師爺接過話頭,道:“這次海嘯來得迅猛,很多人家都是空手逃出來的,所以城中一直在煮賑災粥,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啊,縣衙的糧食快見底了。”
城門開了以後,王族長就送了兩車糧食來,其他鎮的地主也是這麽幹的,算是支援。
雖然這批捐贈積累起來也有不少,但對於百步縣外成千上萬的難民來說,還是杯水車薪。
有些話徐縣令不好直說,隻能師爺開口,接下來若是要賑災,便隻能申請開縣中的糧倉了。
各縣皆設有糧倉,那便是應付天災的,但要開糧倉必須向上級申請。
如果救助的是當地的百姓也就算了,現在救助的是外來的難民,縣衙裏的關係盤根錯節,隻怕是不容易申請下來。
所以,徐縣令的想法還是打算勸服各個地主,讓他們奉獻一些。
王族長沉吟片刻,一時沒有說話。
王氏一族有再多的糧食也不能去填補難民這個無底洞呀,而且,響水村外就在施粥,多少還能給自己積攢德望,縣城外那麽遠,好名頭全給縣令了。
但是,徐縣令眼巴巴地看著,他也不能拒絕得太過分。
王族長遲疑地道:“這次族裏受災嚴重,估計隻能擠出兩車糧食了,還望縣令見諒,響水村外的一批難民也等著吃呢。”
隻有兩車糧食,徐縣令還是滿意的點點頭,王族長送了,別的地主也要送,積少成多,也能再支撐幾日,等長海縣和長浦縣新的縣令到了,就可以將難民遣返了。
“縣令大人,那些難民不幹活就有吃的嗎?”張知坐在邊上,小聲地問道,“在我們家,隻有幹活的人才有飯吃。”
張知沒想到徐縣令治理地方這麽死板,也難怪這群難民還有力氣想著去村裏搶劫。
“你的意思是……”縣令小兒子迅速反應過來,“碼頭被水衝垮了,有些道路也被泥沙掩埋了,正需要人手……”
徐縣令和師爺對視一眼,目中生輝,同時若有所思起來。
這事需要仔細商討,等回了縣衙再說。
王拓放下手裏的茶杯,笑眯眯地看了張知一眼,兒子總說她聰慧,親眼見到,果然是極其聰慧。
在老張家吃過午飯,徐縣令滿意地帶著人走了。
當天晚上,徐縣令和師爺商量著寫了一封奏折,先寫明了此次的災情,最後將新農具和騸豬的事也仔細地上報了上去。
如今太後病重,聖上漸漸接觸朝政,王大人一派做起事情來也不再處處受製。
基本已經確定了由範大人去賑災,他這會正坐在案牘前查看上報的各地受災情況,恰好翻到了徐縣令的折子。
範大人皺著眉頭查看,災情過去這麽久了才上報?
一直看到最後,他挑了挑眉。
新農具?
如今聖上初掌權,若是在民間多些聲望,掌控朝堂就會容易些。
新農具是個很好的契機。
範大人有些坐不住了,匆匆進宮和陛下商量,該給這戶農家些什麽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