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問道:“範大人會來百步縣嗎?咱們縣也有很多人家遭了災,到了年底估計吃的都沒有了,年底稅收要怎麽辦?”

小廝搖搖頭,這些他還真不知道。

見李大舅已經交接結束,在邊上等著。

張知將李大舅幫忙提的籃子遞給小廝,“一點心意,這籃子裏麵的東西麻煩你轉交給董管家。”

她又將一個樸素一些的壇子搬出來,“這一壇秋梨膏,專門給你的,早上起來衝一碗暖身子,對嗓子好。”

維持良好的關係,要有來有往才行。

小廝笑嘻嘻地接過,“你有空就來縣城,我有新消息了就告訴你。”

張知表示明白,和小廝又聊了幾句,道別離去。

四人一路走到中心大街,李大舅買了兩麻袋穀子,又屯了十斤鹽。

路過米糕鋪子的時候,他堅持買了三十二個米糕,難得來一次縣城,除了自己幾個人吃的,還能帶一些回家去。

經過城門口的時候,恰好有兩個衙役在張貼告示。

張知不顧張信水的阻攔,爬下板車擠進難民堆裏。

張信水緊跟其後,拽住張知後衣領,小聲念叨,“知了,你不聽話,回去你爺打你的啊~”

爺爺才舍不得打她呢!

張知不理她爹,踮起腳尖看公示牌上的公告,一字一頓地念道:“明道三年秋,長海長浦兩縣造水災……現可歸鄉……或落戶籍於百步縣……”

有人想上前拽張知,被張信水擋住了,隻能高聲問道:“唉,小姑娘,上麵寫的啥?啥意思啊?”

張知簡單解釋了一下,“欽差大臣來了,你們可以返鄉啦,回去有賑災糧,不願意回去的,可以在百步縣落戶。”

難民們瞬間開始吵吵嚷嚷起來,擔心誤傷張知,張信水抱起張知就跑。

兩輛牛車在響水村分別,恰好遇到中午放學的大娃二娃,將竹筐疊起來,正好能坐得下。

張老頭和老王氏正在菜地裏拔草,這幾天來賣藥草的人少了些,畢竟山裏的東西也不是取之不盡的。

“爺,奶,飯好了嗎?”二娃歡騰地跑進菜地裏,幫忙拔草。

“你金嬸子她們正在做了,你咋一天就知道吃?”老王氏站起身,將手裏的草喂進牛嘴裏。

金氏和同鄉的兩個婦人負責建房工人的大鍋飯,因為灶台不富裕,老王氏也懶得另做,老張家人跟著一起吃大鍋飯。

小李氏給幾人晾了水,她端了一碗給張知,“你外公他們賣秋梨膏順利吧?”

“順利,好多人預定嘞,約好了二十天後一起去縣城。”

說了一早上話,確實有些口幹,張知端起碗小口地抿著,是秋梨膏衝的水,甜絲絲的。

簡單吃過午飯,金氏三人在廚房裏收拾碗筷。

張知道:“嬸子,長海縣新縣令到了,今天回來的時候,城門口貼了告示,大家可以返鄉了,欽差大臣帶著大批賑災糧,回去也不用擔心沒東西吃。”

另外兩個嬸子滿臉激動,唯獨金氏皺著眉頭。

張知還以為她擔心路上的糧食問題,她又說道:“你們不用路上糧食的問題,我和爺爺商量過了,你們進不去縣城,家裏屯的糧食賣給你們一些帶在路上吃,就以縣城現在的糧價。”

另外兩個嬸子激動地對張知連做了幾個揖,“多謝張小姐,多謝張小姐……”

但旁邊的金氏還是沉默著不說話。

等灶房的活計忙完,另外兩個嬸子都走了。

金氏手指捏了捏圍裙,“噗通”一聲跪在了張知麵前,“小姐,你買了我吧!”

張知本來就在等著金氏解釋,要是有什麽苦衷,自家能幫一把就幫一幫,但金氏這一跪,嚇了張知一跳。

“嬸子,你快起來,說什麽買不買的,你要是有什麽苦衷就和我說。”

張知使勁把金氏往起來拽,但是金氏倔強地跪在地上不肯起來,她急得直冒汗,大聲喊道:“奶奶,奶,你快來啊~”

老王氏還以為出了啥事,急忙跑進灶房,看到金氏跪在地上落淚,嚇了一跳,“哎呦,快起來,有啥委屈你和我說,跪著做什麽?知了是不是訓斥你了?”

張知:我冤枉啊~

老王氏力氣大,將金氏拽起來按在板凳上坐下。

沒等老王氏說話安慰,金氏捏住她的胳膊求道:“老太太,求求您,買了我吧,我不想回鄉,求求您了~”

她的丈夫大概率沒了,長海縣已經沒有她的家了。

她一個婦人帶著個孩子,若是再背上糧食,這簡直是活脫脫的靶子。

她隻有自賣自身這一個辦法了,她隻求老張家能看在安安還小的份上,不給他上奴籍。

金氏這樣想著,又想跪下。

老王氏察覺到她的動作,趕忙製止,“不想回去就不回去,這事知了和我說了,咱縣令政令上寫了,若是不願歸鄉,就在百步縣落戶。”

“你要是不放心,等會讓我家知了帶著你去找村長,說說情就落在咱們小水村。”

“你就先在咱家作坊住著,過幾天我們家就要搬到新房子去了,正好幫我們看著作坊,而且作坊馬上要開工了,到時候你來做工,攢夠錢了就買一塊小點的宅基地慢慢蓋房子。”

老王氏本來就是個善良的人,更何況金氏救了老張家一命,她對金氏就更寬容些。

老王氏說得細致,聲音和藹,金氏聽進去了,眼淚汪汪地跪下磕了三個響頭,“老太太,多謝您,您是我的恩人,我以後做牛做馬報答您一家。”

“快起來,咱家不時興跪來跪去啊。”老王氏趕緊將人扶起來。

金氏固執,又去給張老頭磕了頭。

她還想給張知磕頭,還好被老王氏攔住了。

避免金氏焦慮,張老頭和張知下午就領著金氏去了村長家。

村長還不知道這個消息,聽完張老頭的講述後,立馬答應了。

縣令肯定會將難民打亂分到各個村,留誰不是留?起碼金氏還算知根知底,不用擔心後續的管理問題。

三天時間過得很快,金氏和謝成安的戶籍正式落到了小水村,才三歲的謝成安成了戶主。

陸陸續續有難民在村裏落戶,村長統一安排到村尾去。

張知沒想到見了老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