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不放棄才有機會。高爾夫球場上,在最後一個球入最後一個洞之前,什麽情況都可能發生。人生旅程中,在閉眼離去之前,什麽奇跡都可能出現,前提是你不能認輸。
創業路上內憂外患經常是一起來,漫長的創業過程,最終考驗的是創業者的精神而非公司的財力、技術。競爭到最後,拚的是創始人和團隊的意誌品質,誰垮掉了、放棄了就失敗了,誰扛住了,扛到最後就成功了。隻有擁有強大精神力量的人才可能成功,不管你的項目多麽好、你的公司多強大,你都需要有一顆堅強的心。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你走不到最後。
世界上80%以上的創業失敗是因為放棄,80%以上的放棄是因為失去了信心。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會勝利,你的部下不可能相信會勝利,你也就真的不會勝利。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追求的方向能成功,你的團隊不可能有鬥誌,你的用戶也不可能接受你。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的產品,你就不可能說服客戶使用你的產品。
要想成功,必須讓自己成為一個心理上打不垮的人,任何時候都必須頂住,尤其是領軍人物,如果你認輸了,你就真輸了。
創業者要不斷強大自己的心力!
所謂心力,即“心”的力量,是一種精神的能量,心力強大的人有永不言敗、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有堅韌不拔的意誌。他們總是不斷地建立自己的目標,向著目標努力,遇到困難也不放鬆,時機不合等待時機,沒有機遇創造機遇。
心力的來源有三種:一是來源於天生的、遺傳的或自小養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二是基於理性的分析,三是目標的吸引力。我認為心力80%靠天生,通過後天培養和訓練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沒有人能夠一直走在平路上,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所以能否睿智地看待發生的事,會不會調解自己的心態和心情非常重要。成功者都是心理調節能力強大的人,有堅強的神經和摧不垮的心理素質,才能應對創業路上的千溝萬壑。
所謂活得明白就是:1)清楚自己想要什麽。2)清楚自己怎麽能得到想要的。3)有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4)在得到和得不到之間擺正自己的心情和心態。
心力強大就是活得明白,能夠快速調整自己的心態,一味放縱自己的情緒不但會讓情緒在放縱中放大,還會影響到自己身邊的人,其結果必然與你的願望適得其反。如果把自己的心態和心情建立在需要別人怎麽對自己的前提下,別人會很累,自己的心態和心情也永遠無法和諧,必然陷入永無止境的糾結之中。
2領導者必須樹立遠大的理想
#昆侖的侖#: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創始人必須一開始就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創業必須從零開始腳踏實地。但是理想必須一開始就遠大,隻有這樣才不會為路上的小恩小惠所**,才能鼓舞團隊不斷前進。
創始人必須誌存高遠
企業能不能做大、能做多大,都取決於創始人的立意有多高。創始人必須要有遠大的革命理想,要意誌堅定,這是作為領軍人物必備的素質。
有思路才能成為領軍人物。絕大多數情況下,絕大多數人是沒有主意的,誰能提出建議並且能夠自圓其說,誰的主意就會是團隊的主意。
立意高遠團隊才會追隨你。1988年我大學期間作社會實踐參觀四通公司,在一本《四通人》(四通公司內部刊物)上看到一些諸如“如果我們改革成功了,我們就化石成金;如果我們失敗了,就讓我們成為改革路上的一塊鋪路石”;“有多大能耐給你鋪多大的墊子”;“沒有天花板的舞台”等等,讓我們很多同學熱血沸騰,紛紛期望畢業後加入這家公司。這就是文化的魅力,是這些文化深深地吸引著無數優秀才俊加入,而優秀才俊的加入,又使得組織更加強大,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相反,那些沒有理想沒有文化的公司,那些靠著大碗吃肉、大秤分金聚集起來的隊伍是走不遠的。
所有的偉大企業都是立意高遠、胸懷大誌的。聯想從創立之初就胸懷大誌,即便在為生存而奔波的年代柳總也非常明確地要辦一個百年老店,“不長本事的錢不賺”。
我第一次對聯想產生崇敬之心是1991年,我拿到一本柳總的內部講話集——《從海圖上看我們的未來》。當時聯想還非常弱小,但柳總講的是幾年以後要超過宏碁電腦(當時正是宏碁電腦如日中天時)的規模,以及那句讓人**氣回腸的“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的廣告語,讓無數像我一樣的大學生熱血沸騰,心向往之。我相信正是這種高遠的立意、遠大的理想鼓舞了很多像楊元慶、朱立南這樣的優秀人才聚集到聯想,如不是北大某位黨委領導作梗,我1991年一畢業就會加入聯想集團。
拉卡拉也是一開始就胸懷遠大理想—立誌讓支付更簡單,打造一個便利支付、便利生活的世界。我們從一開始就確立了兩個立意:獨立平台及通用服務。不去走賺錢快、模式簡單的專業化服務道路,而是堅持獨立自主地發展業務,堅持麵向全國市場解決繳費和電子商務支付兩大用戶強需求。可以說,正是這樣高遠的立意,推動著拉卡拉,從便利店服務,到辦公室服務,再到家庭服務,從信用卡還款,到繳費,再到電子支付,一直走在正確的航線上。
遠大的理想是鼓舞團隊奮鬥的動力
沒有理想的隊伍是沒有目標、沒有戰鬥力的,創始人必須堅定理想並把這種理想傳遞給團隊,這是凝聚隊伍的關鍵!
中國在二十幾個人的時候就設立了實現的遠大目標,正是這種遠大的理想帶領他們走向最終的勝利。當時,比強大的武裝力量很多,但是都灰飛煙滅了。因為他們沒有什麽遠大理想,隊伍沒有共同的價值觀,所以缺乏凝聚力,時間久了人的熱情過了,即便是沒有遇到外界困難,隊伍也會散掉。
3領導者必須有必勝的信念
#昆侖的侖#:有信心不是萬能的,沒有信心是萬萬不能的。領導者必須有必勝的信念,才能支撐自己和團隊以一種紮死營、打硬仗的氣勢來拚搏奮鬥。很多時候,隻要堅持,總可以鐵杵磨成針。
必勝的信念是創業者最寶貴的品質
越是高手之間,差距越是隻在毫厘。所有最激烈的戰鬥不拚到各方都彈盡糧絕、筋疲力盡,是不可能分出勝負的,你的極限也是對手的極限。成功的關鍵往往在於能夠多堅持5分鍾,這5分鍾靠的不是體力、技巧,而是精神,誰的心力強大,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一個人若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沒有必勝的信心,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別人不可能相信你。我的經驗是,沒有信心的幹部絕對不能用。如果一個幹部自己都不相信目標能夠達成,他是不可能帶領團隊死戰達成目標的,而且還會把悲觀情緒帶給整個體係,渙散體係的軍心。
隻要沒被消滅,精神就不應該垮掉
所有的競爭最後都是精神的競爭,精神垮了人也就敗了,隻要你的精神不垮,別人的精神就可能垮掉。
我曾經是一個每天要吸兩包煙的人。2009年4月的一天,我突然覺得開始不喜歡自己吸煙的形象。於是我決定戒煙,從那時開始就一支都沒有吸過。很多朋友非常驚訝,紛紛問我是如何做到的。真的做到了嗎?我的回答是,一個男人,如果連對一支煙的都控製不住,那還能做什麽?2009年我和朋友們徒步墨脫,這是中國難度係數最高的一條線路。每天再累你也不能歇,再慢你也不能停,必須在天黑之前走到下一個宿營地,否則你就隻能露宿原始森林了。雖然大家體能各不相同,但依靠精神力量,我們每個人都走完了全程。
記得高中時讀過劉亞洲的一本小說《海水下麵是泥土》,書中那種男子漢氣概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書中的男主角“少校”講過他和他的同母異父兄弟的差別,“他們像白老鼠,聰明、家教好,但是他們缺少艱苦奮鬥、掙紮求生的本能。我是一隻褐色老鼠,可能隻能當兵,但我能吃苦耐勞、不怕犧牲。如果我的腿陷在夾子中,為了脫身我會把那隻夾住的腿弄斷,在所不惜,他們準不能”。要做野地裏賤養放養的小褐鼠,不能做溫室裏圈養的小白鼠。
創業者必須是一個能夠自控的人,必須有“斷腿求生”的氣魄,必須有股子對自己的狠勁兒。
軍規9
要敢於冒險
孫陶然老弟的“創業36條軍規”對創業中的正和島真是條條受用啊!尤其是“要敢於冒險”這一條。有時候走的路遠了,經的事多了,反而更加小心,全沒了當初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豈不知勇敢往往是行動的前提,行動則永遠是成功的前提。絕大多數人都是被內心的怯懦和恐懼留在庸人堆裏的。
劉東華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創始人,正和島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
微語錄
#昆侖的侖#:
所謂機會就是別人不看好的時候你去嚐試了,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敢於冒險的人。實際上,行動本身就創造了最大的成功機會。所以後來者有六成把握的時候就應該撲上去,小公司隻有更多地冒險才能換來更多的機會。
1有六成把握就要開始行動
#昆侖的侖#:世界上根本沒有四平八穩的成功,不敢打破常規,一味按牌理出牌,作為後來者你連機會都沒有。
敢於打破常規才有機會
確定性與可能性成反比,追求確定性必然會喪失可能性。一件事情的確定性越大,就意味著可能性越小。
我一貫主張事情有六成勝算就該撲上去,不要前怕狼後怕虎,猶豫來猶豫去。一件事如果有七成把握那就是雷軍、孫陶然們的事了,等到有八成把握時,就是騰訊、百度們的事了,有九成把握時,就是皇親國戚們的事了,如果有十成把握,那隻能是上帝的事了。
1994年我決定與《北京青年報》合作創辦《電腦時代周刊》。當時項目的投資和風險遠遠超過了我們公司能夠承受的範圍,集團老總問我有多大把握,我說六成,但是絕對應該做,因為如果等到有八成勝算就輪不到我們了。老總同意了,集團公司借給我們60萬元,我以30%的年息向十幾名員工集資40萬元湊齊100萬啟動了這個項目。最後我們成功了,我們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中國的大眾媒體也步入了多版麵、多內容時代。
所有的成功都是突破常規的結果
所謂常規,其實就是此前的成功者確定的遊戲規則,更準確地說是他們賴以成功的方法。後來者如果想成功必須打破這些常規,如果按照這些常規玩兒,根本沒有成功機會。
打破常規需要冒險,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敢於冒險的人,天鵝肉從來都是被第一個敢張嘴的癩蛤蟆吃掉的。
主持商務通營銷時,我就打破行業慣例提出了兩個概念,一個是先款後貨,一個是小區域獨家代理製。當時沒有人知道這些常規是誰製定的,大家隻是說一直都是這樣做。我提出質疑,既然我們連是誰定的這個“常規”都不知道,我們為什麽要遵守?於是我們推出了這兩個創新。事實證明,這是非常重要的兩個創新,是商務通成功的基石。
我和《北京青年報》合作創辦《電腦時代周刊》時,很多朋友反對。他們認為花那麽大的價錢買斷《北京青年報》的IT版麵是非常冒險的,因為過去的IT廠商的“常規”是在專業媒體,例如《計算機世界》、《中國計算機報》上做廣告,沒有人在大眾媒體上投放廣告。而我堅持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腦必將走入尋常百姓家,老百姓都看大眾媒體,廠商自然會轉向大眾媒體做廣告。後來大概用了半年的時間,我們成功了,幾乎所有主流廠商都開始在大眾媒體上投放廣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