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行軍打仗,糧草從來都是重中之重。

一旦糧食沒有了,軍心必然大亂。

所以,徐晃派人詐降,擇機燒掉李奇大軍屯集的糧草,必然讓李奇軍心大亂。這個時候,則是徐晃出兵攻打李奇的大好時機。

可惜,幾十個降卒與自己兩萬多大軍相比,李奇很明白應該怎麽選,更何況他也猜到這些家夥十有七八是詐降。

既然徐晃想燒掉自己的糧倉,那很好啊,我來幫你燒。

數日之後,李奇在山勢險要之處堆了無數幹柴和薪草,趁著夜色,自己點起了火來。

菟和山下的徐晃見山上起火,影綽交織,喊聲震天,便以為是自己派出去的人得手了,立刻調動兵馬殺上山去。

其實,徐晃也並不是十分確定,因為他派到山上去的人沒有傳遞消息下來。

可徐晃現在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雖然攻山有冒險的成份,但是他如果不借此機會攻山,坐以待斃的就是自己了。

徐晃提斧上馬,對軍士們說道:“李奇糧草盡皆被燒,必然軍心大亂,成敗在此一舉,大家隨我殺上山去,活捉李奇。”

軍士們或多或少也從這些天的口糧中感覺到自家的糧草可能要沒了,軍心原本是有些動搖的。可現在聽徐晃說,李奇的糧草先被燒了,便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隻要趁著敵軍軍心大亂,將其一舉殲滅,先別說活捉李奇是多大的功勞,至少自己就可以回到長安有吃有喝的輕鬆一段日子了呀。

故而曹軍的士氣被徐晃提了起來,紛紛叫嚷著:“殺上山去,活捉李奇!”

“殺上山去,活捉李奇!”

“……”

徐晃見士氣值拉滿,便一馬當先,朝菟和山衝殺了過去。

菟和山的地理環境他熟,哪些路好走,哪些路不能走,他都非常的清楚。

當然了,李奇也知道徐晃知道該走哪條路,早已令連弩隊埋伏在此。

待曹軍到時,兩側傳來“嗖嗖嗖”的弩矢聲,曹軍一時之間人仰馬翻,被射倒一大片。

黑夜裏,看不見弩矢,隻有來自四麵八方的尖銳嘯聲和曹軍哭爹喊娘的聲音。

就這陣勢來說,徐晃清楚的知道,這絕非一般的巡邏隊,而是刻意埋伏的。但事已至此,他別無選擇。

按照常理來講,知道中了對方的埋伏,應該選擇迅速撤退的。

可是徐晃知道李奇知道自己會這麽做,於是就偏偏不這樣做。更何況這一撤,恐怕就再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徐晃對手下士卒道:“山下必有伏兵,我們唯今之計,隻有一鼓作氣,殺上山去,殺他個措手不丿……”

話沒說完,一支連弩正中徐晃的右肋。

徐晃仍是咬著牙,接著把話說完:“殺他個措手不及!”

在箭雨中一路衝上山時,徐晃已經身中數箭,若非盔甲厚實,早已被射了個透心涼。而那些沒有盔甲或盔甲覆蓋麵積不夠的普通士卒,更是折損大半。

山路依舊是凹凸不平,亂石叢生。

徐晃的臉色因憤怒和傷痛而變得畸形了起來,他熟練的拉拽著韁繩,使戰馬如閃電般在崎嶇的山路上騰躍穿梭。

他現在已經沒有心思回看自己身後還跟了多少兵馬,就算隻剩了他一人一騎,也是必須要衝到李奇的營帳裏去,將李奇斬殺的。

當初丟西城的罪責還沒有贖,如今從長安帶來的一萬兵馬以及郝昭的兩萬兵馬幾乎在自己的手上損失殆盡,還有何麵目回長安乎?

少時,前方火把像夏天的熒火蟲似的飄然而至,密密麻麻,數不勝數。

火把越來越近,四周在火光的照耀下如同白晝。

兩軍相距十餘丈遠時,徐晃勒住了戰馬。

明明就是兩軍對壘,卻出奇的安靜。

沒有喊打喊殺的聲音,隻有馬鼻裏發出來的“咈哧”聲,和火把燃燒時發出的“劈裏啪啦”聲。

李奇與龐統勒馬出陣,對徐晃說道:“事已至此,公明何不早降?”

徐晃大怒,揮動斧頭來砍李奇。

李奇身旁早有趙雲挺槍而出,徐晃不能敵,身後似乎又有敵軍合圍了過來,有幸存的曹兵已經在乞降了。

徐晃身陷絕境,自知難逃一死,便於馬上破口大罵,然後拔劍自刎。

李奇心中感慨:這個年代於後世留下的光輝,其實也就是這一條條鮮活的性命築成的。

感慨畢。李奇道:“徐晃乃曹操帳下大將,今自刎而死,可取其頭盔,沿途打擊曹軍士氣。”

次日,李奇拔寨向商縣進發。

於商縣城樓之下,李奇令士卒用長戟挑起徐晃的頭盔,喊道:“徐晃已亡,爾等大勢已去,若早早開城投降,可免一死。”

商縣守將尚不知徐晃滅亡的消息,與徐晃也不太熟,哪裏認得徐晃的頭盔,便道:“賊寇休要妄言,有本事你就攻上城來。”

好吧,打擊敵軍士氣的目的沒有達到。但是振奮自家軍隊士氣的目的還是達到的。

李奇令人強攻商縣,商縣守將這才慌忙向長安方麵求援。

隻是求援的士兵還沒有趕到長安,商縣便已被李奇攻破,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執行堅壁清野的策略。

住了這麽久的荒山野嶺,終於可以住人住的房子了,李奇讓所有將士安心休整幾天,養精蓄銳。

龐統卻認為應該趁著長安方麵還沒有反應過來,一鼓作氣,直逼長安城下。

這事兒得找李奇好好說道說道。

可是當龐統找到李奇的時候,心中一萬匹馬兒奔騰而過:我敬愛的主公,居然正在跟周倉、裴元紹喝酒。

“主公,今天統要冒死直諫:大戰在即,主公竟然在這裏喝酒……還不叫我?”

“士元休怪,我正要打算派人去通知你呢。”

龐統大大方方的坐下,給自己滿上,然後道:“為什麽我們不一鼓作氣,攻到長安城去呢?”

李奇道:“攻到長安城,然後呢?”

龐統道:“然後當然是想辦法奪城了。”

李奇笑道:“人生短短急個球呀,不醉不罷休。”

龐統端起酒碗,跟李奇碰了一下,然後一飲而盡。

李奇接著說道:“我收到孔明那邊的戰報,他們在陳倉要塞與曹丕對峙,隻在初時交鋒兩次,曹丕見討不到便宜,便據守郿塢,而孔明也據守陳倉,這一個多月來,未曾有過一戰。倒是我們……”

龐統若有所悟,道:“倒是我們一路高歌猛進,攻城拔寨。所以,曹丕一定會認為孔明那邊是疑軍,而我們這邊才是主力進攻軍隊。所以,曹丕會掉轉矛頭來攻打我們,而孔明則正好趁此機會拿下郿塢。”

李奇道:“對呀,孔明那邊的兵馬比我們多得多,一旦郿塢的大軍轉移陣地,他攻打郿塢可比我們攻打長安容易多了。”

龐統笑道:“這是才真的讓曹丕首尾不能相顧啊。”

李奇歎道:“我們現在隻有兩萬兵馬,如果強行攻城拔寨,再損失一波,對長安就完全造不成威脅了。”

龐統問:“如果曹丕真將大軍駛來對付我們,主公打算如何禦敵?”

李奇道:“這不有你嗎?別到時候又說自己派不上用場。”

龐統:“……”

次日,李奇又與趙雲、兀突骨等人飲酒。

第三日,李奇又與孟獲、王平飲酒。

士兵則該訓練的時候訓練,該休息的時候休息。

消息傳到長安,夏侯淵聽聞李奇斬了徐晃,奪了商縣,還在商縣與諸將飲酒作樂,全然沒有把自己發在眼裏,不由得勃然大怒。

夏侯淵欲親率大軍出擊,鍾繇製止道:“今西線統帥乃是大公子曹子桓,夏侯將軍若要出兵,需要先報知大公子,以免整體部署出現紕漏。而且李奇在商縣肆意妄為,不知道有沒有其他陰謀,如果將軍率軍遠去,卻被他用計奪了長安,這罪責可就大了呀。”

論資曆,論能力,夏侯淵遠勝曹丕,可是沒辦法,曹丕才是西線的老大。

夏侯淵無奈,隻得修書向曹丕請戰。

司馬懿就納了個悶兒,問曹丕道:“李奇一路西行,攻城拔寨,他到底帶了多少人馬呀?”

曹丕道:“根據情報,李奇起兵時有四萬人馬,沿途留守和折損,他在商縣不過兩萬人馬。這些信息仲達不是知道的嗎?”

司馬懿道:“知道歸知道,就怕信息有誤。你想啊,諸葛亮在這裏跟我們僵持著,他卻一路攻城拔寨,似乎李奇才是主力進攻軍隊啊。”

曹丕想了想,道:“那我們是否應該掉轉矛頭,前去抵擋李奇呀?否則讓他兵臨長安,我們就真的沒有退路了。”

司馬懿搖了搖頭,道:“暫時不要急著作決定。如果我們真的率主力大軍去與李奇對陣,諸葛亮豈不是正好趁虛攻打郿塢?”

曹丕道:“還有一個情況:原本徐晃、郝昭的任務是攻克武關,斷李奇的後路。不過武關防禦嚴密,郝昭就想著繞道去攻打順陽,最起碼可以截斷李奇的糧路。隻是沒想到劉備派張飛插了一手,致使郝昭功敗垂成,被俘投敵。”

司馬懿道:“如果長安後方是李、劉聯軍,這對我們來說,的確不是一個好消息。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我們三線同時開戰,力有不殆。公子不如勸說魏公,先與孫權修好,令孫權攻打劉備,而我們才能專心對付李奇。”

曹丕尋思,在此之前想要忽悠孫權去打劉備是不現實的,因為李奇不知道為什麽,老是幫著劉備,致使孫權投鼠忌器。可現在形勢不同了,李奇主力都在長安糾集,其目的是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長安。這種時候,如果孫權偷襲劉備,李奇是騰不出手來幫助劉備的。

當然,聯孫坑劉是長遠之計,光書信送到曹操那邊就得花不少日子,而迫在眉睫的事情,是要先擋住李奇的攻勢。

於是,曹丕同意了夏侯淵率兵前往上雒與李奇對峙,同時也修書向曹操提議,先聯孫滅劉,方能使我軍專心擊敗李奇。

這段時間,孫權與曹操會戰於濡須口,雖然沒有打幾場勝仗,但心裏卻是十分的痛快。

首先,江東水軍優勢是很明顯的,雖然不能再像上一次那樣一把火燒光曹操的人馬,但保守有餘;

其次,最重要的一點。因為曹操的南下,使得江東士族前所未有的緊密團結在了以孫權為核心的江東集團周圍。

這一次,幾乎沒有投降派。

因為現在的曹操,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委屈求全”的曹操了,現在的曹操活得更瀟灑,更自我。他對士族門閥的打壓已然到達了一定的境界。四世三公的楊修,清河大族崔琰,穎川名士荀彧,北海孔融都是江東世族的前車之見。

相比之下,孫權對他們的妥協是多麽的仁慈和可愛呀!

所以,江東集團抗曹的決心是很堅定的,再加上水軍優勢,孫權足以在自保的情況下,慢慢的籠絡人心。

基於濡須口戰事的膠著,和中、西線戰況,曹操在收到曹丕的建議書之前,便已經萌發了跟司馬懿一樣的想法。

曹操派陳群為使,以加封孫權為征南將軍為誘餌,過江與孫權商談。

陳群告訴孫權,劉備遠在宛城,隻留了一個關羽守江夏,其兵勢甚弱,實在是吳侯你攻打江夏的大好機會呀。

如果吳侯你願意攻打劉備,我們馬上就撤兵。

孫權在心中暗思,你可別撤兵呀,你撤了兵,老子好不容易確立的中心地位又要瓦解了。

孫權派人好生招待陳群,說是要與文官武將們商議一下。

孫權打心眼是不想就這麽散了的,一方麵,他借著水軍優勢,與曹操的抗衡之間稍稍占據了一些優勢,這使得孫權的統兵能力在別人的眼中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麵,他籠絡人心的任務還沒有完成。

所以與曹操僵持,對孫權來說利大於弊。

可現在曹操派人前來求和,江東士族便又與孫權產生了分歧。

以張昭、顧雍為首的文官代表是樂見其成的。

他們固然不想曹操打進江東,可現在曹操說他要撤兵了,那還打什麽打?保存各自的實力他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