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

劉備站在城樓上,登高而望。

雖然目光所及之處並非許都,但是他知道,許都就在那個方向。

“臣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劉備,哎……”

劉備感到了些許無力。

就在剛剛,探馬傳來消息,曹彰率軍突襲析縣,兵不血刃即奪城。

這說明李奇已經完全放棄了南陽郡西部,而將後路轉移到了東三郡。同時,曹彰兵臨析縣,使得李奇在新野城塞的守軍不敢妄動。

這一次抵抗曹軍,隻能靠自己了。

如果江東方麵孫權突然從蔪春發難,則勢危矣。

這個時候,劉備慢慢的開始有些醒悟了:如果劉表新亡之時,他能夠把握住機會拿下荊州,則天下四分,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好過區區一個江夏郡,進退不得。

但這個念頭也隻是想想而已。

劉表在自己落難的時候送糧送地,將新野借給自己長達七八年之久。雖然有借助自己防備曹操的意思,但你不能否認這是劉表給予的莫大恩惠。如果趁著劉表新亡,去欺負劉琮孤兒寡母,那還是人幹的事兒?

所以,當年沒有趁勢取荊州,對於劉備來說是一個遺憾,但沒什麽好後悔的。

如果上天再讓他做一次選擇,他依然不會做出有失人心倫常的事來。

與此同時,蔪春郡。

夜色已深,議廳中仍舊是燈火通明。

江東群臣正在力勸孫權響應曹操,攻打江夏郡。

孫權顧忌李奇這層關係,尚自有些許疑慮,然則張昭諫道:“今曹操回師許都,必然是要拔出劉備這顆眼中釘的,量劉備兵微將寡,如何是曹操的對手?如果吳侯不取江夏,他日劉備被曹操所破,曹操必取江夏,那我們豈不是將江夏郡拱手讓給了曹操?”

孫權的碧眼微微眯了一下,問:“子敬以為如何?”

魯肅道:“肅以為,可行。”

別看魯肅一副老好人的模樣,但是對於戰略規劃,他並不亞於周郎、孔明。

他很清楚什麽時候該和,什麽時候該打。

長江橫穿江夏郡向東而去,將江夏郡分為南北兩部。西陵、安陸等城池在長江以北,鄂縣、下雉等城池在長江以南。

魯肅認為,江東至少要拿下江夏郡長江以南,才能實現隔江而治的戰略規劃。若是被曹操拿下江夏郡全境,那在日後對抗曹操時,就失去了長江這個天險。

別說是劉備,就算是李奇,一旦出現機會,該打的時候也得打。

聽完魯肅的描述,孫權點了點頭:“諸公所言極是,孤已決定攻打江夏郡了。不過我與李奇為姻親,李奇又與劉備交好,怎麽也得準備幾句場麵上的說辭來應付應付吧。”

諸葛瑾起身道:“瑾感吳侯厚恩,願攜吳侯書信,親往藍田說李奇。一來彰顯吳侯之誠意,二來李奇如果因此而發怒,看在舍弟的份上,也不會拿我怎麽樣。”

孫權大喜,便修書一封,令諸葛瑾帶去藍田給李奇。

書信大意為:前者我與曹賊在濡須口匯戰,雙方各有損傷,為挽救江東民生經濟,我不得已與曹賊議和。同時,我也告訴劉備,議和雖然是以攻打江夏郡為條件,但是考慮到大家是盟友,我隻是做做樣子給曹賊看,並不會真的攻打江夏。但是劉備得書後,不但不相信我,還從宛城加派人手防禦江夏,這已經是將我視為後患了。

今曹賊興兵攻打宛城,是要拔出劉備這顆眼中釘,若宛城破,江夏終將被曹賊所取。與其如此,不如讓我取江夏,與曹賊隔江抗衡。

非我不遵守盟約,實在是大勢所迫,劉備又不信任我,我也別無選擇啊。

我知道正泓你跟劉備情誼深厚,故特此修書說明,以免誤會。

希望正泓相信,我們永遠是盟友,我永遠是你的大舅哥。

大漢吳侯孫權頓首。

諸葛瑾攜孫權親筆書信取水路入荊州,然後準備北上襄陽,從新野入武關,再到藍田穀。

至襄陽時,暫代法正管理襄陽的楊顒接待了諸葛瑾。

楊顒字子昭,是荊州本地世家楊氏一族的代表人物,與楊儀同族。

諸葛瑾幼時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避禍時,與楊顒相識,二人乃是故交。

楊顒問及去處,諸葛瑾如實相告:“瑾攜吳侯親筆書函前往藍田見李益州。”

楊顒道:“子瑜此行去不得了。”

諸葛瑾忙問:“為何?”

楊顒道:“曹彰已經攻取析縣、順陽一帶,子瑜焉能過得了關卡?”

諸葛瑾大驚:“如之奈何?呃,你們又是怎麽傳遞書信的呢?”

楊顒道:“我們現在都是經西城,走子午穀北上。現在子午穀南北端口都在我軍的掌握之中,雖然道路艱險,但是沒有敵人騷擾,倒也安全。隻是……”

楊顒看著諸葛瑾笑了笑,道:“子瑜乃一文士,恐怕難當其中的辛勞。”

諸葛瑾道:“子昭說笑了,吾為吳侯效力,雖千軍萬馬瑾也會慷慨以赴,區區山路崎嶇算得了什麽?”

楊顒道:“其實子瑜兄不必如此,吾聞藍田方麵也有書信送往吳侯處,現在正在驛館歇腳,不如你們換了書函,各自回去,豈不是省卻了許多麻煩?”

諸葛瑾道:“為表吳侯誠意,這封信還非得在下親自送到李益州手上不可。等會兒……”

諸葛瑾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李奇也有書信送給孫權?

現在四方局勢很明顯,李奇總不可能是勸孫權打劉備吧?那麽剩下唯一的可能,李奇是勸孫權不要打劉備?

如果是這樣的話,兩人的意思剛好相反,那李奇見了孫權的書信,豈不是要氣得掀桌子?

換了是別人,這信誰愛送誰送吧,見了李奇準沒好果子吃。

可是諸葛瑾認為事態如此嚴重,自己更是責無旁貸,遂匆忙向楊顒告辭,帶領隨從赴藍田而去。

子午道真不是那麽好走的,諸葛瑾所帶的行李並不多,尚且倍感艱難,他很難想象李奇的部隊是怎麽從這裏把糧草運過去的。

當李奇見到諸葛瑾的時候,隻能用“狼狽不堪”四個字來形容。

李奇令人在帳中設宴款待諸葛瑾,便問道:“子瑜是否給我帶來了好消息?”

諸葛瑾起身一揖到底:“瑾帶來的,是吳侯最真摯的誠意。”

說罷,將孫權書信附上。

李奇拆閱後,臉色陡變,質問諸葛瑾道:“吳侯又將背盟嗎?”

諸葛瑾道:“吳侯隻與李益州有盟約,與劉玄德並無盟約。況且吳侯在信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劉備根本不信任吳侯,吳侯又何必妄作小人呢?”

其實憑心而論,李奇與劉備交好,一是出於對劉備創業艱辛的敬佩,二是自己占了本該屬於劉備的地盤,還搶了人家的謀士武將。

說穿了,李奇欠人家的。

可是孫權並不欠劉備的好吧!

李奇隻是希望憑借自己的實力迫使孫權屈服,但是孫權也要對他自己的前途負責呀。

李奇可以有他的想法,但是強人所難,並不能讓他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去指責孫權。

隻是龐統說過,孫權聽不聽勸是一回事,李奇隻需要表明自己的態度就可以了,將來還可以用這件事作為出兵江東的理由。

所以李奇心裏挺理解孫權的,但表麵上還是要拿出一副“你觸犯了我的利益”的表情來。

李奇道:“從大義上來講,曹賊欺君罔上,人人得以誅之;從個人利益的角度講,曹賊依然是勢力最強大的一方。我這大舅哥為什麽老是幹一些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這讓我們以後怎麽合作?”

諸葛瑾不卑不亢的說道:“誠如李益州所言,曹賊的確是勢力最強大的一方,所以劉備根本抵擋不住曹操的強烈攻勢。如果吳侯不取江夏,豈不是讓曹賊占據了更多的地盤?這難道對我們以後聯合抗曹有好處嗎?如果李益州與劉玄德交情篤厚,完全可以效仿當年劉景升對待劉玄德的方式嘛,給他一席之地,既盡了朋友之誼,又可借其力量抵禦曹賊,還讓劉玄德欠了李益州一個莫大的人情,難道不是一舉三得?”

“哎!”李奇歎了口氣,貌似在表達對諸葛瑾的不認同,但實際上李奇心裏想的是:你們這些文人真尼麻會說話!勞資說不過你們。

沉寂片刻,李奇道:“看在令弟孔明先生的份上,我也不為難你。不過我保留追究吳侯的權利。”

諸葛瑾:“???”

在李奇與諸葛瑾的談話過程中,龐統全程在線旁聽,但自始至終都沒有發表一句話。

當諸葛瑾要離開藍田的時候,龐統主動相送。

在出營寨之前,龐統也隻是與諸葛瑾談了些關於江東的舊事,敘一敘當年情,並未涉及任何軍政事務。

待出了營寨之後,龐統才私下對諸葛瑾道:“吾主與劉使君相交十餘載,感情深厚,適才所言,皆意氣之談。稍後統會勸諫主公,使其明白吳侯的難處和苦心,子瑜勿憂,勿憂哈!”

諸葛瑾感激的握著龐統的手,拍著龐統的手背道:“有士元這句話,瑾就放心了。有勞,有勞!”

李奇遠遠的看著龐統低著頭,哼著小曲,輕鬆自在的從營寨之外回來,便問道:“你剛才跟諸葛瑾說了些什麽?”

龐統道:“我說我會勸勸主公,讓主公體諒吳侯的難處。”

李奇訕笑道:“孫權憑借父兄之蔭,坐擁江東六郡,他有雞毛個難處啊。”

龐統道:“適才主公已經表達出了對孫權的不滿,若是逼急了,隻怕孫權會跟曹操聯合。所以我呢就得表達出對孫權的理解,並盡為臣之道,極力勸說主公,以此消除江東方麵的顧忌。如果主公不需要向江東用兵的時候,那就是主公被我勸住了,如果主公需要對江東用兵的時候,那就是我沒能勸住主公。”

李奇歎道:“看來劉備這次是真的難逃一劫了。”

龐統道:“吾聞關羽、張飛皆萬人敵,若劉備沒有地盤了,我們還真的可以像諸葛瑾說的那樣,把新野借給劉備,令其北防曹操。嗬,沒想到諸葛瑾長得張驢臉,腦瓜子還是比驢要靈活得多。”

李奇笑道:“你這是在誇人家呢,還是在損人家呢?”

龐統道:“咋的隻能別人說我醜,就不能讓我說別人驢了?”

李奇道:“你跟諸葛瑾還真不一樣。你雖然長得醜,但是你想得美呀!我就問你,要是劉、關、張三人被曹操、孫權團滅了,難道不可惜?”

龐統吱唔著說道:“總會跑出來一個半個的吧。隻要他們能逃出來,除了主公你,還有誰人可投啊?”

正說話間,荊州方麵又有使者送來劉備的書函。

李奇在拆開書函之前,對龐統說道:“我賭劉備是來求救的,救不救?”

龐統道:“我們拿什麽救啊?除非能夠在三日之內拿下長安。”

李奇緩緩拆開書函,心中暗自揣摩:如果劉備真是求救的,自己這邊的確是無能為力,可是怎麽回絕呢?

展開帛書,李奇讀到一半,心中為之一震。

劉備絲毫沒有求救的意思,隻是擔心自己三兄弟在與曹操對決時遭遇不測,所以懇請李奇代為照顧劉禪、關興、張苞這幾個未成年。

這是在考慮托孤的事情了麽?

李奇打量了一眼前來送信的人,見其年齡不大,長得黑乎乎的,便問:“汝乃何人?”

送信者道:“吾乃劉皇叔信使。”

李奇道:“我問你叫什麽名字。”

送信者道:“張苞。”

李奇笑了笑:“長得隨爹。你可知道,曹操此次出征帶了多少人馬嗎?”

張苞道:“號稱十萬,實際上,俺不知道。”

李奇又問:“皇叔在宛城有多少兵馬禦敵?”

張苞道:“從江夏那邊帶過來的有兩萬左右,後來在宛城、隨縣等地招募了大約一萬人,合計三萬人。”

李奇再問:“江夏郡關將軍處有多少兵馬禦敵?”

張苞道:“不到三萬人。”

龐統在旁邊笑道:“真是個憨憨,問你什麽就說什麽,你就不怕我們知道了劉皇叔的兵力部署之後,行不利之事?”

張苞坦然道:“俺大伯父說了,如今天下,也就隻有李益州可以相信了。”

李奇長歎一聲,心中暗道:劉皇叔啊劉皇叔,你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