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魯來說,丟了城池,他還可以去投靠別的諸侯,如果丟了教眾的信賴,那他基本上就完犢子了,連最起碼的價值都沒有了。

在原本的曆史上,曹操雖然丟了漢中,但是遷走了數萬戶漢中百姓以充實三輔(京兆、左馮翊、右扶風)人口。這些百姓大多數都是張魯的教眾,也算是張魯給曹操做的貢獻了。後來張魯也靠著這些教眾或明或暗地向社會下層和上層傳播五鬥米道。經曆曹魏和西晉,至東晉時,五鬥米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使五鬥米道的勢力發展至北方和中原地區。

所以,張魯什麽都可以丟,唯獨教眾的心不能丟。

就在張魯不知道如何禦敵之時,曹操那邊有了回信。

準確的說,是留守許昌的荀彧下達的指令,然後再由荀彧報知遠在遼東的曹操。屬於事態緊急,先斬後奏係列。

荀彧的意思,接受張魯的投降,並且一定要幫助張魯守住漢中郡,防止李奇進一步向北麵擴張。

原因很簡單,再往北,那特麽就是長安了呀。

如果漢中郡被李奇徹底拿下,那麽長安不僅要麵對西北方向的馬騰韓遂,還要麵對西南方向的李奇。那還能不能安靜的平定北方,攻打荊州和江東了?

現在,借張魯的地盤和人力將戰火推移到漢中郡,自己再出一點力氣,就可以將李奇擋在益州不香嗎?

趁馬騰方麵還沒反應過來,荀彧令長安郡守鍾繇發兵救張魯,再讓曹仁率軍北上長安填補空缺。

張魯聞鍾繇從長安發兵,懸在心中的石頭終於放下來了,激勵士氣,定要堅守沔陽,以待援軍。

其實張魯向曹操求援,早在李奇和法正的預料之中。

雖然不知道曹操如何部署西部戰略,但是從曹仁曾入侵西川意圖為張魯解圍來看,曹操方麵對張魯那特麽是真愛呀。

所以無論如何,李奇都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沔陽。

按照法正的意思,最起碼要拿下陽安關(宋後改名為陽平關)這處險要的隘口,才能坐穩漢中。

故,李奇親率大軍再臨沔陽城下,令人推來三十餘架投石車,以及撞木、井欄等攻城器械意欲強攻。

張魯見這氣勢,心中剛剛放下的石頭又懸了起來。

李奇令人校準好投石車的檔位,比如十公斤的石頭需要將配重搖至多高,十五公斤的石頭又需要將配重搖至多高,這些都是黃月英通過杠杆原理精確計算過的。目的是確保每一塊石頭都能有衝勁的砸到城牆上麵,而不至於在石頭抵達城牆時其勢已成強弩之末,被人順手一推就推下來砸向自己人。更不能因為衝力不足,半途就掉下來砸到自己人。

有這樣的投石車作為掩護,攻城就不再是用人命去堆了,反而守城的需要人命來堆。

即便守城士兵甘願冒著被巨石砸得粉身碎骨的風險到城樓上來放箭或砸石頭,其效率都是十分低下的。更何況,張魯的精銳在葭萌關和南鄭兩場戰役中已經損失殆盡,沔陽守軍的戰力十分堪憂。

這個時候,攻城方架設井欄或者用撞木撞擊城門的風險係數就會小很多,相應的效率也會高許多。

激戰了約兩個時辰,蜀軍撞開城門,又有架設井欄的士兵爬上了城樓。兩下衝擊,張魯大敗,遂從北門逃走。

李奇大軍入駐沔陽,來不及巡視安民,即刻又出兵追擊張魯至陽安關下。

此時,鍾繇已經率軍趕至陽安關,與張魯合兵一處。

張魯曾在陽安關橫山築城十餘裏,易守難攻。自古以來便有“失陽安關,則漢中不保”的說法。

所以現在陽安關在曹操的手上,李奇怎能安坐漢中?

據說在正確的曆史軌跡上,曹操攻打張魯的時候見陽安關山勢險惡,林木叢雜,對身邊人說道:“吾若知此處如此險惡,必不起兵來。”

足可見陽安關之險要。

李奇見曹軍至,急切之間恐怕難以攻下陽安關,便退三十裏下寨,再商議對策。

法正道:“今鍾繇率軍來助張魯,長安必然空虛。可修書與西涼馬騰,令其起兵攻打長安,則鍾繇必退,陽安關可奪也。”

李奇從其意,口述大意,令任東之子任陽執筆手書。

大概意思是說,當初受衣帶詔托付的董承、王子服等人盡皆伏誅,袁紹被滅,劉備又屢戰屢敗,就數老馬你在西涼逍遙自在,是想等著曹賊把你們各個擊破嗎?

雖然我李奇未受衣帶詔,但是也知道人臣禮義,先君之憂而憂,後君之樂而樂。

現在我平定漢中,曹賊震驚,遣鍾繇從長安出兵,你要不要趁這個機會攻打長安,你自己看著辦吧。

書函寫好了,可是陽安關出不去,李奇隻好差一機警之人從箕穀繞道去西涼,將書信送至馬騰手中。

馬騰看完信函,仰天長歎:當年皇帝把密旨寫到衣帶中以掩人耳目,卻不料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這莫非就是所謂的“公開的秘密”?

不過,長安空虛的確是個出兵的好機會啊!

馬騰與兒子馬超商議,馬超道:“現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攻打長安,豈不是跟朝廷作對嗎?曹操平定北方後,就更有理由攻打西涼了呀。”

馬騰歎道:“吾兒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曹操素有吞並九州之心,你以為他打誰需要理由的嗎?理由還不是隨便編一編就有了。”

馬超道:“既然如此,兒願為先鋒。”

馬騰大喜,令馬超、馬休、馬鐵為先鋒,自己為中軍,龐德、馬岱在後接應,起兵五萬往長安而來。

不過等馬騰大軍抵達長安時,曹仁也已經抵達了長安。

馬騰見敵軍早有準備,恐難以攻下長安,便兀自回軍西涼。

這一趟,當真是打了個寂寞,反倒讓曹操更加警惕馬騰了。

卻說李奇在陽安關外與張魯、鍾繇等相距數十日不曾交戰,專候馬騰那邊的動靜,結果沒想到是這麽個結果。

法正歎道:“荀文若預判了我的預判,真當世英才也。”

(感謝“初遇時光荏苒”打賞,祝老板生意興隆,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