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節 落戶河套
對此趙書禮早有準備。
隻見他讓大部隊停在五百米外,一個人從容的單騎出陣,慢慢的走向包頭城。
“站住,來人止步!旅長有令前進一步者殺無赦。”
“哈哈,兄弟稍安勿躁,我是你們旅長的朋友趙書禮,特地來看望你們沈旅長的。”
“我們旅長有令,凡歸綏方向來的士兵一縷不得進入包頭,否則殺無赦。”
趙書禮又道:“誰說我是士兵了,我隻是仰慕你們旅長風采前來探望而已,何必拒人於千裏之外呢。”
說著腳步未曾停下,一步步接近了包頭城。
士兵氣急敗壞道:“停下,你這人怎麽這樣!”
“算了,讓他來吧!”一個聲音道,正是沈廣聚。
此前趙書禮跟沈廣聚雖然沒有見過麵,但是已經打過交道了,趙書禮早已經派人送了兩千大洋給他,因為他早已經料到有今天的事情了。禮多人不怪,他總不能不給一點麵子吧。
話音剛落,一個人影已經從戰壕裏翻身上來,穿著淡藍色軍裝,身姿筆挺非常精神。
趙書禮近前,下了馬,敬禮,笑道:“這位想必就是沈旅長了,真是聞名不如見麵,果然是英武堂堂啊。”
沈廣聚卻麵色冷淡道:“你上次送我東西,難道是想收買我嗎?”
趙書禮笑道:“沈旅長說笑了,區區薄禮何足掛齒。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咱們換個地方詳談可好。”
“好!”
沈廣聚答應了,然後他安排了一個地方,是包頭城中最好的酒樓——黃河樓。
在樓上二樓雅間,桌子上擺著著名的黃河大鯉魚,可是兩人都沒有動筷子,氣氛顯得緊張。
“你說,唯我命是從,這怕不是騙鬼呢吧,這個世道,隻能相信自己。別說你了,就是蔡成勳親自來,他也別想進我的城,而且要不是這次是你來的話,恐怕我已經宣布包頭獨立了。”沈廣聚說的沒錯,正常的曆史上,蔡成勳派手下來包頭任警備司令的時候,他確實宣布包頭獨立,並且積極備戰要跟蔡成勳打一仗呢。
“如此謝謝沈旅長給麵子了,包頭不讓我住,那麽其他地區呢?比如後套。”
“你要去那地方?也對,你的人都是蒙古人,那地方蒙古人多倒也適合。不過隻能在黃河以南,黃河以南隨你怎麽樣我不管,但是絕對不能過河,否則休怪我兵戎相向。”
趙書禮一笑道“好”,其實這正是他所想的,這裏是民國,軍閥橫行,但是想仗著手裏有點兵力,就隨意占領一個地盤尤其是像包頭這樣的富庶之地,那是癡人說夢。在趙書禮眼裏,有一個河套地區足夠他馳騁了。
達成協議後,趙書禮隨即帶人南下從渡口過河,然後徑直穿過達拉特旗,南下到了東勝縣。東勝縣本來是鄂爾多斯部落舊地,清朝時期設置伊克昭盟,下轄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左翼前旗,左翼後旗(達拉特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前旗(烏審旗),右翼後旗(現杭錦旗),右翼前未旗,和一個東勝廳,共七旗一廳,後來東勝廳改設東勝縣。
東勝縣就是後世著名的鄂爾多斯市。
當然此時趙書禮可不知道這些變故,他隻是給自己找一個地盤駐紮下來而已。
現在看來這個地盤不怎麽樣,北方和南方都有沙漠,這裏幾乎是沙漠包圍著的一塊地方,好在有幾條小河流過,不然真的是很難住人了。
剛在東勝縣原來的清兵綠營修建的軍營駐紮下來,可惜房子不太夠,幸好這些是蒙古騎兵,他們隨時攜帶者搭建帳篷的材料,於是熱熱鬧鬧的搭建兵營。
兵營剛剛搭好,這時候還沒有到天黑,就有一群蒙古人找上門來。帶頭的是達拉特旗王爺的管家,他到不是找麻煩的,而是來勞軍的。蒙古人在清朝就被馴服了,尤其是內蒙的這些蒙古王爺,可是相當乖巧,一般情況下不會隨便跟政府軍對抗。加上十幾年前,外蒙古鬧獨立的時候,內蒙也有不少人起來折騰,結果被鎮守寧夏的沈福祥一通猛揍,帶頭的也被誘捕送到北京淩遲了。此後蒙古人更加老實,生怕別人認為自己要造反。
“哎呀,大人您的手下怎麽都是咱蒙古人啊。”
管家送來了一百頭綿羊,趙書禮客氣的收下後,按照市場價給了他三百個大洋。同時帶他參觀自己的軍營,在看到一個個熟悉的蒙古人麵孔後,管家非常吃驚。
趙書禮道:“這些人都是從庫倫來的。”
“哦,原來是活佛腳下來的漢子,我說難怪這麽神勇了。”
這蒙古人馬屁也會拍,那裏就能看得出神勇,趙書禮隻看到了懶散還一直頭疼呢。
趙書禮笑道:“哈哈,以後還要靠你們這些牧民多多支持了。”
管家跟著笑,又問道:“不知道大人的兵馬在這裏駐紮多久?”
“少則一年,多了就不好說了。”
管家笑笑,就告辭離去。
蒙古人剛走,漢人又上門了,是一群商人,山西商人,也就是晉商。帶頭的是一個叫做常守成的三十來歲青年,他自稱東勝縣商會會長,他們是來送見麵禮的。光天化日行賄,民國的風氣還真是開放,但是趙書禮卻沒有接受。他二世為人要是還為錢財所累,就太失敗了。
隻見趙書禮麵帶歉意的說道:“各位商界精英,在下初來貴地還要仰仗諸位多多支持,怎能一來就收禮呢,還勞煩大家再次迎接,真是擾民啊。”
眾人趕緊道:“大人客氣啊,都是應該的,都是一點心意而已。大人不用客氣,就收下吧,以後本地平安還要靠大人呢。”
趙書禮堅辭不受,說道:“保境安民此乃我等軍人之職責,豈敢因此而私受賄賂,諸位的心意在下心領了,東西還是拿回去吧。不過如果各位肯給在下個麵子呢,過幾日待軍務安排停當,找機會請大家一起聚一聚,共商本縣發展大計。”
說完趙書禮又上馬,帶兵直奔城北,那裏有清朝綠營兵當年修築的軍營。留下一地商人,表情複雜。
幾日後,趙書禮果然派人送請柬給在東勝經商的幾十戶影響較大的商人和政要人物,請他們到城內最大的酒樓黃河樓喝酒。
所請之人無一不到。
酒菜上齊,趙書禮舉杯道:“諸位,我來此地,有三點聲明,第一為了興利除弊,第二為了改善民生,第三才是清除匪患。希望諸位賢達多多支持!”
眾商人紛紛笑著應付,說“一定、一定”,但是卻有一個人陰陽怪氣。
他帶著金絲眼鏡,身穿筆挺的中山裝,可是遮不住肥胖的身軀。
他是本縣縣長,名叫郭彪,據說是留過洋的,但是之所以當上這個縣長卻是因為他是蔡成勳的小舅子。蔡成勳在綏遠日久,除了包頭插不上手外,幾乎都安插上了自己的人。
隻見郭彪陰森森的說道:“旅長大人,這第三條剿匪倒是好話,可是這第一第二條嗎,在下就不敢苟同了。現在已經是民國了,共和了,天下太平那裏還需要什麽興利除弊,至於改善民生嗎,這個就不牢旅長操心了,自有縣府安排。”
郭彪言語不善,這也是他有恃無恐,他不但是蔡成勳的小舅子,而且現在手裏還有兩百兵馬,名曰東勝縣保安團。
趙書禮忍了他的挑釁,哈哈大笑道:“在下失語了,給縣長大人賠個罪,自罰一杯!”
現在趙書禮還不能跟他正麵衝突,不是因為他手裏的兩百人,而是因為他背後站著蔡成勳這個軍閥。不過趙書禮有耐心,他可以等,他相信總能等到蔡成勳倒台的一天,他知道三年後直係軍閥就會敗在奉係張作霖手裏。
而三年時間,足夠他在這裏拉起一支能夠應付時局的隊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