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棺材板式樣的留聲機被套上了一個誇克集團物質構成的保險外殼,這下子連超新星爆炸都炸不壞這台機器了。
別的不說,單單這穿越了五億年時光還能保持部分功能的好運氣,就值得被珍貴收藏。
宇宙太空曠了,雖然李恒的身體號稱“覆蓋整個銀河係”,但說穿了也不過是能覆蓋恒星和行星這種質量集中的大型天體。
這些大型天體的質量能占到銀河係全部質量的10%左右,總質量大約1500億個太陽。
聽上去很多,但以體積而論,這些天體占據的空間很小。
銀河係的物質平均密度大約為每立方厘米一個原子,大多數恒星和行星的密度都大於水。
將這些天體按照現在的密度堆放在太陽係裏,最多將柯伊伯帶包括在內,連太陽磁場的覆蓋範圍都出不去。
在如此空曠的宇宙中,漂浮著一個僅有幾米大的微小物體。
若是這個小物體沒有任何能表明自身特殊性的能量活動,即使是李恒也很難察覺它是什麽特別的存在。
宇宙塵埃,小型隕石,太空中存在太多這類隻有幾米大的小天體,單單一個恒星係統中就要以萬億計。
這些小天體的形狀非常不規則,因為宇宙射線與恒星風的影響外形還會不斷變化。
五花八門各種形態都有,富含各種金屬元素,出現類似人造物的結構與材質也很正常。
他根本沒那麽多空閑力量去一一探索這些隨處可見的小天體,除非是那些材質與外形有著明顯異常的物體。
在銀河係中他隻會重點關注那些體型足夠大的天體,觀察它們是否有生命的痕跡。
收藏起這台留聲機,李恒的行動軌跡發生了改變。
既然在仙女座星係中發現了地外智慧文明的痕跡,那麽他擴張身體的動作就不能如此粗暴。
雖然以現在的情況推斷,經曆了五億年的長久時光之後,這個起源於格尼絲恒星的文明很可能早已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
但萬一這群蜥蜴人的後裔就是他的任務目標之一,結果被他燃燒恒星釋放的光芒給全部燒死了,那就搞笑了。
根據愛格伯特個人傳記的記錄,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發射留聲機”是一種在富人之中相當流行的娛樂活動。
星空中可能還有更多的留聲機殘留,這些都是重要的曆史資料,x射線暴無差別掃**的狂暴能量足以摧毀這些老舊機器內部的數據信息。
自然誕生的智慧文明是相當稀有的研究材料,有必要將擴張的路徑暫且放慢一些。
在觀察到了可觀測宇宙之外的星辰之後,李恒並不用擔心宇宙中的恒星不夠用。
他升級需要的龐大物質對於單一的可觀測宇宙多的可怕,但對於整個宇宙,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
轉念之間做出了決定,李恒重新規劃了一條全新的擴張路線。
本來整個仙女座星係被他分成了數十萬個半徑一千光年的球形空間,他覆蓋這個本星係群最大的星係需要燃燒掉6%的記憶。
在他現在重新規劃的新路線之中,仙女座星係被他分成了數百萬個半徑五百光年的球形空間。
他將探索其他星係的力量預算全都分配給了仙女座星係,需要燃燒的記憶增長到了45%。
這並不會讓他的成長速度減緩多少,因為仙女座星係的恒星會在更短暫的時間內被他燒光。
銀河係中沒能發現任何地外智慧文明留下的痕跡,這說明宇宙中自然誕生的智慧文明很少。
第一個被他發現的地外智慧文明,即使在五億年後的現在隻剩下了一些遺跡,其價值也不會比一個星係小多少。
更多的肢體向著星空中擴張膨脹,李恒開始關注那些漂浮在星空中的小型物體,尤其是那些材質與留聲機相近的物體。
距離愛格伯特的留聲機數千光年之外的星空中。
一個表麵破損不堪的黑色物體漂浮在星空之中,距離最近的恒星也有五萬個天文單位,如同普通的不規則小隕石。
沒有向外發射任何熱輻射以外的電磁輻射,這個人造物體早已失去了設計之初的各種功能,內部的結構設備在長久的星空旅程中完全損壞。
黑暗無人的冷寂宇宙中突然探出一隻手爪,手爪的表麵覆蓋著一層細密柔軟的鱗片,前端的四根手指纖細靈活。
這隻手爪看上去跟愛格伯特的一般無二,隻不過手臂的後方空空****,沒有一具用於操控它的身軀。
靈活的指節一把抓住了這台破損的留聲機,有了第一台留聲機的結構與元素成分作為參照,李恒尋找的目標範圍就縮小了許多。
比起愛格伯特那台整體結構完好,甚至還保持著部分功能的留聲機,這一台就要慘的多了。
不僅用於轉換光能的太陽能板全部破損缺失,兩米長的棺材板狀主體也隻剩下了小半塊,看上去就像是一截破爛腐朽的黑木頭。
一切機械構件早就損壞,內部保存信息的存儲設備更是不知道去了那裏,或許早就化為了散落的宇宙塵埃。
一個破損的漂流瓶殘骸。
“¥%……&”
握著留聲機的手爪突然張開了一張長滿了細密利齒的嘴巴,用某種並非地球的語言說了一句話。
在這空****的宇宙空間中,這點聲音僅有這隻手爪自己能聽到。
得到了愛格伯特的留聲機之後,李恒現在已經完全掌握了這個文明的語言文字,順便還捏出了一隻蜥蜴人的手臂。
雖然基因序列組成可能天差地別,但僅以外表特征判斷,兩者絕對別無二致。
地球人進入生命3.0階段已經有兩千多年,可以說是改造生命的大師,技術力比起曾經幻想故事中的蟲族還要強大。
各種奇葩的生物基因藍圖層出不窮,仿造一個類似蜥蜴人的生物輕輕鬆鬆。
滿星空地尋找這些幾億年前散落的漂流瓶,李恒看重的並非是蜥蜴人這個智慧種族的基因或者科技。
一個連一級文明都還沒有跨入的文明,整個文明掌握的知識也比不過三級文明的普通公民。
他尋找這個文明遺留下的痕跡看重的是它“純天然無汙染”的性質。
若是沒有他的插手,自然存在的文明會如何演化,科技如何發展,社會製度怎樣演變,文明最終又是如何消亡。
這個過程是他所不知曉的,也正是他的興趣所在。
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再到多細胞生物,這三個階段宇宙中都有豐富的信息數據供他參考。
除了銀河係中心的那部分區域,李恒選擇的大部分球形空間並非以大質量恒星為中心,而是選擇壽命足夠長久的黃矮星或橙矮星。
除此之外,這些恒星還有另一個特質。
它們軌道上的行星至少有一顆位於宜居帶,星球表麵存在大量的水,大氣層中有著充足的氧氣。
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非常活潑的氣體,在自然狀態下,它們很少會以單質狀態大量存在,而是會和其他元素組成各種化合物。
星球的大氣中存在大量氧氣,必然需要某種形式的大規模能量活動,這種能量活動很可能就來自利用光合作用維持生存的生命。
大氣層中的氧氣不一定來源於生物的生命活動,但能存在真核生物的星球幾乎一定會存在大量氧氣。
李恒在銀河係裏已經找到了超過五萬顆生命星球,它們幾乎都停留在第一個階段,隻存在適應能力最強大的原核生物。
這些星球中進入真核生物階段的生命星球總共隻有不到一百顆,這還是李恒特意篩選之後的結果。
按照古爾德帶的自然概率估算,在一顆中等質量恒星的正常生命周期中,原核生物能進入到真核生物時代的概率不足萬分之一。
處於多細胞生物階段的生命星球則僅有五顆,從現有的數據推測,真核生物到多細胞生物並沒有一道明顯的門檻。
但多細胞生物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弱於單細胞生物,在那些自然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大滅絕事件中經常會被整體滅絕消亡,因此存在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星球明顯會少許多。
這些自然存在的生命星球每一個都是獨立的生命演化模型,將它們整合之後就能得出可靠性相當高的結論。
隻要物理規則沒有變化,那麽這個模型在整個宇宙中都能通用。
一個星係中存在生命的星球數量大約為全部恒星數量的千分之一,誕生真核生物的星球占到全部生命星球的萬分之一。
一個類似銀河係的星係,存在真核生物的星球大約為一萬個,存在多細胞生物的星球則僅有數百個。
至於進入生命2.0文化階段,存在智慧文明痕跡的生命星球,李恒在銀河係中一個都沒有發現。
他雖然也曾經利用輪回星球、永生樂園等等模擬過智慧文明的發展過程,但那些模擬都帶有地球人的發展特征。
一點微小的擾動就有可能帶來巨大的變化,單一起源有著太多偶然和不確定的因素。
他需要一個獨立的對照組。
無論這個文明是否與他模擬的文明發展進程一致,他都能得到更多的可靠數據,改進建立起來的那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