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長孫無忌巧言擁李治
卻說李世民重新擇立太子,長孫無忌巧言令色,要力推晉王李治上位。
眾人回到吳王府,程懷亮忿忿不平,對李恪道:“殿下,你看出來沒,世道不公啊,有的人雖立了很多功勞,隻要做錯了一件事,就會被抓住把柄,貶得一無是處,有的人明明整日優哉遊哉,什麽都沒幹,卻可以被捧上天,說來說去,做的再多不如人家的一張嘴呀!”
“懷亮,你就別再抱怨了!”李恪反倒很淡然,“自古嫡庶有別,父皇他偏愛嫡子是理所應當的,如果我不立下這麽多功勞,怕是連跟九弟比較的資格都沒有的!”
“殿下,你可不能這麽想,現在咱們前途一片光明,大好機會來之不易,咱們可一定要抓住才是!依我看,你還是讓小七兄把晉王誤獻毒藥的事向皇上稟奏吧!”
“不可!”李恪斷然拒絕。
“殿下……”
張小七不耐煩道:“程兄弟你就不要再勸了,殿下就連魏王都不忍心加害,更別說跟他情同手足的晉王了!”
他們正說著,晉王李治就到了。
眾人忙將他迎進府中,跟他寒暄了幾句,各自落座。
李恪苦笑了一下,也沒避諱,直言道:“九弟你來得正好,我們剛才正在談論今日朝上父皇立儲之事呢,唉!不想你我兄弟竟有一天也成了對手了!”
李治紅著眼圈道:“三哥,小弟此來就是想跟三哥說這件事的,三哥你知道的,我並無爭儲之心,我平生之誌無非就是想當一個閑散的王爺,遊山玩水,可長孫舅舅非要趕鴨子上架,立我為儲,我現在惶恐不安,如果三哥願意,我情願同三哥一起入宮,向父皇稟明我的心意,將儲位讓與三哥!”
李恪聞言,頗有些過意不去,“九弟萬萬不可這麽說!你是父皇的嫡子,如今太子和魏王都被貶了,你繼承儲位是天經地義的,何必妄自菲薄?你放心吧!若他日父皇立你為儲,我願意鼎力相助!”
“三哥!”李治的眼淚奪眶而出,“好吧!我們不分彼此,無論父皇立誰,我們都是兄弟!”
“是的,無論父皇立誰當太子,我們永遠都是好兄弟!”
張小七見狀,小聲對身邊的程懷亮道:“你看看,人家兄弟感情多好,你還要去告發人家,我看,你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程懷亮一臉地難以置信,連連搖頭,啞口無言了。
再說兩儀殿內,李世民端坐在龍案前,反複權衡了許久,向身邊的執事太監道:“速召長孫無忌入宮見朕!”
“遵旨!”太監領命,退下去了。
沒過多久,長孫無忌便應召入宮,來到殿前。
李世民開門見山,“輔機,關於立儲的事,朕思慮良久,覺得還是應該立恪兒為儲。”
“皇上……”
“誒,你不要急於反駁,聽朕把話說完,如今咱們大唐雖大體上還算太平,可周邊強敵環伺,很多邊地尚未安定,人心未附,而朝中又有不少勳貴悍將,朕在位時,他們忌憚朕的威嚴,不敢造次,可朕百年之後,後世之君若沒有足夠的魄力和威信,隻怕會招致一些人的覬覦。
朕思來想去,治兒年紀太小,心性柔弱,遇事優柔寡斷,總是依賴他人,恐難以擔此重任,而恪兒能禮賢下士,行事果敢,這點跟朕很像,將來若把基業交到他手,朕也能更放心一些。
輔機,你是朕的肱股之臣、朝廷的棟梁,朕召你來,就是想問問你的態度,若你能答應朕,從此後捐棄前嫌,忠君體國,盡心輔佐恪兒,朕也就安心了,現在就下旨讓恪兒入主東宮!”
長孫無忌慌忙雙膝跪倒,“皇上,臣絕不讚成立吳王為儲,如果皇上執意而為,臣乞告老還鄉!”
“輔機,這卻是為何?難道隻是因為恪兒不是你的親外甥嗎?”
“皇上,臣並非為自己考慮,晉王殿下是皇上的嫡子,立他為太子才是合乎禮法,順應人心哪!再者,晉王雖年幼,但自古以來,曆朝曆代並不乏國君少年登基,勵精圖治,成為一代明君的先例,晉王雖未必有皇上那般雄才偉略,可他寬厚仁德,不尚浮華,做事勤勉,做一個守成之君足夠了!”
“可是,明明恪兒更加出色,朕雖平素並不偏愛他,但朕知道,朕的諸子中,他才是最為賢明的,朕總要為後世的江山社稷著想啊!”
“皇上!立吳王為儲名不正言不順,您想過沒有,晉王並未犯錯,就被無故僭越,以後他該如何自處?如今李承乾和李泰相繼遭到貶黜,故去的皇後娘娘就隻剩下晉王這一個骨血了,您難道就一點都不珍惜嗎?更重要的是,將來吳王即位以後,等待他們三個的又會是什麽?他們還能安然無恙地活下來嗎?”
“不會的,恪兒不會對自己的兄弟動手的!”
“怎麽不會?別忘了,吳王是庶子登基,麵對著三個嫡子,他怎能不心存芥蒂?為堵天下悠悠之口,為絕眾人之望,他難道就不會痛下殺手嗎?”
“這……”
“皇上,吳王立,三子不存,晉王立,諸子皆得保全,請皇上三思啊!”
李世民明顯受到了觸動,眉頭緊鎖,沉吟不語了,良久才道:“唉!輔機所言有理,你先回去吧!朕再好好考慮一下!”
“是!臣遵旨!”長孫無忌再拜叩首,退了下去。
又過了數日,李世民終於在早朝上做出了決定,下詔冊立晉王李治為太子。
李治奉詔,登上儲位。
眾臣叩拜。
李世民還不忘對李恪教導一番,“恪兒,你是朕諸子中難得的一個能統兵征戰的將才,有你這樣的兒子,朕很欣慰,將來治兒和你既是君臣,也是兄弟,朕望你能成為國家的藩籬和倚仗,為國盡忠!”
“是!父皇的教誨,兒臣銘記於心!必當肝腦塗地,不負父皇的厚望!”
“好!好!”李世民看看李治,又看了看李恪,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接下來,長孫無忌帶領眾臣再次叩拜,山呼萬歲。
散朝後,眾人返回吳王府,心情或多或少都有些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