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習慣即使一時改正了,如果沒有好習慣來填補空缺,它很快又會反彈,“去而不掉。”

盡管從表麵上看,習慣是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就是有許多人敗在不良的習慣上,例如:做事沒有主次,不控製自己的情緒,在生活小節上馬虎隨便等。這些習慣往往會製約一個人做事的步驟和環節,使人在人生的起點上就輸了別人一步,而且這些不良習慣還會一點點地拉開我們與成功人士之間的距離,使人最終成為不良習慣的受害者。

而好的習慣養成一旦形成,就會成為一個人終生的寶貴財富。鋼琴家用不著決定該觸哪一個琴鍵,舞蹈家用不著決定腳往什麽地方移,他們的反應是自動的,不假思索的。同樣,普通人在日常行為中下意識的反應,也代表著他(她)的基本修養,良好的習慣,就等於良好的素質。

習慣如此重要,可惜的是,在生活中孩子一旦養成了不良習慣,要改變它,往往很困難。於是,有些家長不禁要懷疑,我的孩子有那麽多的壞毛病,還能改過嗎?

答案是肯定的,隻要我們認識到自己身上有不足,並且拿出切實的行動來,那麽壞習慣就會向我們投降。明代袁了凡博學多才,然而年輕時,他卻有著諸多的壞習慣。有一次,他到國子監讀書,臨行前到棲霞山拜會雲穀禪師。兩個人麵對麵地坐在一間房子裏,徹夜長談。

在談到習慣這一話題時,雲穀禪師說:“隻要人能夠從內心做起,就能夠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當然,要想改掉不良習慣,關鍵在於必須先了解自己的不良習慣是什麽。不知道你是否明白這一點?”

袁了凡略加思索,說道:“我這個人,不能忍耐也不願擔當大任,別人不對時,我也無法包容,我還性情暴躁,氣量狹小,有時又顯得妄自尊大,喜歡高談闊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還有,我喜歡喝酒,又經常徹夜不眠,也不懂得保元氣,傷了元氣身體就不健康。此外,我有潔癖,隻愛惜自己的名節,不在乎別人的感受,說話太多、太隨便……”

他一口氣數出了一大堆自己的缺點,最後歎息一聲說:“有這麽多不良習慣的人,要想把這些壞習慣改掉,談何容易呢?”

雲穀禪師深吸了一口氣說:“所謂‘難者不知,知者不難’,沒想到你對自己的不良習慣竟然知道得這樣清楚明白,那麽改起來就不成問題了。我可以教給你一個用功改過的方法,那就是把自己每天所做的功德和過失一一記錄下來,以便知道當天所做的有哪些方麵可以改過。”

於是,袁了凡痛下決心,竭力戒掉種種不良習慣,終成一代學者。他寫出了多種著作,其中《了凡四訓》對後世影響甚廣。看來所謂“本性難移”的說法,其實並沒有什麽道理,關鍵在於當事者自己認識的高度如何。對於孩子的教養也是一樣,家長絕不能以為習慣既已養成,就聽之任之,從現在開始,逐步將其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堅持下去,就定會有效果。

讓一塊地裏不長雜草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那裏種上莊稼。同樣,改正孩子壞習慣的最好方法,就是培養他(她)的好習慣。

習慣被人“養大”後,它就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有它存在的時間、空間,有它存在的理由。因此,壞習慣即使一時改正了,如果沒有好習慣來填補空缺,它很快又會反彈,“去而不掉。”對此有一個好辦法,就是用新習慣來代替舊習慣。當然,新習慣一定要是好習慣。

如果你能有計劃地幫助孩子用新習慣來取代舊習慣,那麽,舊習慣的改掉就會徹底一些。比如,用孩子感興趣的讀“課外書”來代替“看電視”,用孩子喜歡的“體育活動”來代替“電腦遊戲”,用“傾聽”來代替“愛插話”,用“速戰速決”來代替“拖拖遝遝”,等等。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新習慣就可以代替舊習慣了。

對於女孩子來說,由於性格大都嬌弱一些,我們在幫助她們改掉壞習慣的同時,要注意鍛煉她們的意誌力。

對此,心理學家提出一個好方法,叫做“每天去做一點苦差事”。也就是說,每天去做一點自己原本心裏不願意做的事(當然是很有益的事),這樣可以磨煉我們的意誌,強化我們的毅力,養成以“應不應該”而不是“喜不喜歡”為標準去做事的良好習慣,糾正我們逃避痛苦的本能傾向。

讓不愛吃水果的孩子每天吃一個水果,讓不愛運動的孩子每天做一點運動,讓吃飯拖遝的孩子每天有一頓飯或一碗飯要快吃,讓學習愛分心的孩子每天做作業至少有半小時要專心致誌。隻要堅持下去,不良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就得到改正,好的意誌品質就慢慢地塑造出來。

改掉壞習慣的三部曲為:一,從思想上認識到隻要有決心、有毅力,壞習慣不是不可以改變的;二,幫助孩子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明白這種不良習慣的危害性;三,培養好習慣,代替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