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站在女性的角度,所傳遞給女兒的一切,將直接影響女孩在未來對於兩**的態度。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那些對性的認識傾向於自然的、美好的、光明的女孩,和那些對性的認識傾向於模糊的、曖昧的、肮髒的女孩相比較,更容易在自己的愛情與婚姻生活中獲得幸福。而女孩這一觀念的形成,和她的教育程度與經曆都沒有必然的聯係,主要來自於她少年甚至童年時代的家庭影響。
在這方麵,對女孩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她的母親。母親站在女性的角度,所傳遞給女兒的一切,將直接影響女孩在未來對於兩**的態度。
一個15歲的小女孩這樣說道:我12歲時的一天,媽媽告訴我她最近不太舒服,她說這叫做“月經”——成熟的女人每個月都會經曆一次。“會疼嗎?”我問媽媽。“有時候會肚子疼,不過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媽媽繼續說道,“你也會有的,蘇珊。這就意味著你長大了。”
媽媽給我看她買的書,還有一些衛生用品。她的介紹非常細致,還對我說希望我這些天能夠關心她。於是,我幫助她洗碗,做那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一年後,一切都像媽媽預料的那樣發生了,我和媽媽為此感到高興。媽媽為我做了充足的準備,我很感謝她,我們的關係更加親密了,像一對好朋友。當女孩的青春期來臨,她就要經曆荷爾蒙循環的周期,這使得女孩以新的方式去麵對世界。荷爾蒙的循環使得女孩的情緒像波浪一樣起伏不斷且變化無常——當波浪上升的時候(雌性激素水平比較高),女孩感覺良好,身邊的一切都會讓她感到快樂,女孩也像甜蜜的糖果一樣討人喜歡;而波浪下降後,女孩的世界就**雲密布、缺憾重重,女孩也會無精打采、煩惱和沮喪。這種變化是正常的。
第一次經曆月經的女孩可能會覺得驚慌失措,甚至產生羞恥感,這時候,媽媽是女孩最有效的安慰劑。媽媽的安慰可以使女孩從驚恐中走出來。甚至可以鼓勵女孩在今後的許多年中同自己的壞情緒作鬥爭。
月經隻是每個女孩生命裏的必定的曆程,她們對於和性有關的疑問從來就有而且不會間斷。我們並不需要要求自己是一位性科學專家,然而,一些基本、正確的性知識卻是重要的。因為有了性知識之後,我們才可能使用正確的詞匯來加以說明,使孩子有正確的概念,避免造成混淆的結果。或許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人教導我們有關的性知識,因而導致我們的性知識是一些模模糊糊的觀念,並平添了許多辛苦的經驗。為了避免孩子重蹈我們的覆轍,就得趁現在和我們的孩子一起成長,給自己與孩子一些正確的性知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必也不可能完全回答孩子的每一個疑問。可是,當我們不知道答案時,與其塞給孩子一些不正確或模棱兩可的答案,倒不如讓我們先充實自己或與孩子一同尋找答案吧!
以思想自由著稱的作家梁實秋先生,對女兒的“性教育”可謂是“別具一格”,可能對處於這個階段的父母們也有所啟發。梁實秋的小女兒名叫梁文薔,自小就顯得早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平時也總喜歡問一些有關兩性方麵的問題。在早期,梁實秋夫婦覺得孩子小,沒有怎麽放在心上,一直沒有給予正麵回答。等女兒上了大學,他覺得已有讓女兒了解一些性知識的必要,然而對兩代人之間,這畢竟是件“尷尬”的事,礙於顏麵又不好當麵言教。
一天,梁文薔放學回家,像往常一樣坐到客廳的沙發上休息,並隨手翻閱身邊的雜誌,這時候她發現有一本講解兩性生理衛生的雜誌,隨即便翻閱起來。第二天回家後,她又發現了另一本講解兩性知識的雜誌,以後天天如此。這時候,梁文薔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但是梁實秋夫婦一直並未跟女兒當麵說,梁文薔也對此保持沉默不語,但是每當雜誌更換,她都會沉浸在其中,用以補充知識。
一段時間過後,兩性雜誌從桌麵上消失了,這也宣告了他們對女兒的性教育結束。雖然梁文薔對父母這種過於迂回的教育方式並不是很讚同,但是多年過後每當提及此事,她的言語間仍然充滿著感激。時至今日,處於信息時代大環境下的女孩,已經可以多種渠道地完成自己的青春期教育。然而這種自力更生的接受青春期教育的方式畢竟有很大的盲目性,更何況網絡等媒介更是信息混亂繁雜,不健康的信息也可謂無處不在,再加上孩子的自控力有限,不良影響往往不可避免。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對孩子以適當的方式來進行良性的引導仍顯得十分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媽媽可以傳遞給女兒的,與其說是知識,不如說是態度。對於女兒的疑問,一本書、一盤光碟,都要比我們解釋得清晰而準確,但是媽媽的態度——比如說是自然的、鼓勵的,還是厭惡的、生硬的,將會影響到孩子對性的態度,而這種影響是更加深遠的。
當然,態度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在回答孩子的性有關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探討自己對性的態度及其形成的原因。有了如此的自我認識,我們再修正本身的態度,在坦然、輕鬆、溫和的氣氛下,與孩子一同來探討性的知識。
孩子對有關性方麵的問題是其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產生的,故無須避諱或厭惡,而且不同年齡的孩子均有其特殊的性問題。假如我們從孩子幼年開始就培養她正確的認識及態度,則有助於她的健全發展,亦可免除一些錯誤的探索或不良的知識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