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世曆練,唐覺曉變強了。

他本身隻是個貧困山區的山民,教他讀書的老師基本可以說是全國質量最差的,甚至他從小體弱,個人開局極差。

年幼的唐覺曉經常到醫院打點滴,陪伴他的通常隻有書。

《十萬個為什麽》、《老夫子》、《機器貓》、《蠟筆小新》、《拳皇》,無聊了課本也是他的讀物,畢竟比起很多書來,小學課本更容易一些。人在無聊的情況下,那是有字就會去看的,以前許多人上廁所無聊,都會去研究洗護用品的配方。

稍稍長大後,身體好了一些,去了省會,也經常要打點滴,依然是邊打點滴邊看書。養成了看書習慣後,平日也看。

這時空唐覺曉瘋狂擴充知識的時候,開始針對自己弱點、需求來充電……

首先是身體上的,然後是性格上的,然後是工作性質上的,都練好了,就可以做事。

做事得講究方法,先要沉得住氣,然後要能扛得起事。做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一點點的扛起事情,和負重健身增加重量是一個道理。

如果失敗了,不被壓死,精氣神還在,將來也可以卷土重來。

當個人的努力達到了某種程度,配合著曆史進程的來到,也就是風來了,又站在風口,賺點小錢是可以的。

照顧鄉裏人,把發達地區的農業模式搬回家,能力所及的照顧一下村裏老人,今年給村裏孩子辦個圖書館,至於誰願意進去看書,這唐覺曉就不管了,小孩子們的父母會比他上心得多。

隻要有心,就會變強。人們回顧過往,會發現許多曾經很棘手、很要命的事,現在看都不怎麽樣,這就是成長了。

天氣暖和點了,唐覺曉又回到了羊城崗位上。

這會兒國際局勢緊張,主要還是錢鬧的。哪怕是北上廣深的人,也開始覺得日子不好過了。

羊城就是靠國際貿易發展起來的,受影響尤其嚴重,唐覺曉在老家的時候就接到了好幾次老大哥的電話,這會兒一回羊城,立刻就找他商量。

唐覺曉慢條斯理的喝了口茶,笑道:“打不起來的,莫要自己嚇自己。”

老大哥說:“局勢真的很緊張。”

唐覺曉笑道:“孟子說,有恒產者有恒心。農村裏有一塊地,哪怕是一二畝,這都算是有恒產,城市裏有一套房,不管是在多少環,按照人的壽命來看,大多都算有恒產了。而且將來政策、生產力很難說,總體看好。最近我琢磨了一通,有恒產者怕死。不光是我國,全世界都一樣,隻要是能夠吃得飽飯的,又能上網玩遊戲的,多半戰鬥意誌不怎麽樣。大家都從心,那就挺安全的。”

老大哥內心複雜……

生產力發達起來了,許多矛盾自己就消失了。

以前的人迷信是真信,現在大多數迷信比較功利,有點交易的意思。比如道教、佛教信的人太多,有些人就覺得求神拜佛的人太多了,神佛們哪裏能一一照顧?幹脆就去拜家鄉的小神,甚至風水樹之類的,並不十分虔誠。

一些淡出人們視線的東西其實依然存在,但基本也沒什麽破壞力了。

生產力發達、互聯網興起,給世界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大概就是消滅了許多騙子、惡人……

壞處也有,挺多的。

一些人在網上看到有錢人多,就以為錢很好賺,有些女的找對象開口要求月薪上萬、家庭也好、相貌、身高、學曆、性格……

其實隻要離開家自己住半年,中途不接受父母接濟,可以回家兩三趟,半年這些人就能明白現實裏大家的平均水準了。

年紀大點的人都知道,善良通透又努力的老實人,其實才適合過日子。

老大哥又問:“真沒事?”

唐覺曉說:“能有什麽事?有恒產者怕死。最近大家日子漸漸好過,大多數人開始畏戰了。老美讓利給太平洋這一圈,讓他們搞我們。又讓利我們周邊這一圈,也是想讓他們搞我們。最後發現鼓動不了,決定自己試試,很快他們就會發現搞不了我們的原因,一些事……自然就不了了之。”

聽唐覺曉這麽說,老大哥緊張的心稍稍放緩。

不過接下來……

唐覺曉說:“軍事上的事我不太懂,反正打仗的目的大多是為了錢。美國這個國家,銀行是私人的,可以印錢,官府是集體的,隻能印債,但凡是想在這方麵為普通百姓考慮的元首,都難得善終。以美國這個經濟體係的本質來看,美國犧牲自己,讓利給別人,鼓動別人搞我們,這樣的事都做了,要說這次事不可為之後他們就放棄,我是不信的,必有後續。”

老大哥皺眉:“下次還能誰上?總不能俄吧?”

唐覺曉說:“打仗能拿到的東西,貿易戰也能行。”

老大哥麵色凝重起來。

唐覺曉說:“我們的弱點,首先是農業,我們是非常缺地的。我擔心美國想不賣豆子給我們,甚至鼓動巴國不賣給我們。巴國這些年各方麵都在和我們作對,不可不防。”

老大哥說:“不是在做俄國土地的大開發嗎?”

唐覺曉說:“外國人都不可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老大哥皺眉:“的確。”

唐覺曉說:“所以農業部的計劃開始慢慢糧轉飼了,就看誰動作快了。”

老大哥說:“還得要靠錢,隻要有錢賺,別人就會賣給我們東西。等我們慢慢建設一些年,農業缺口就會消失,甚至可以大量產出。”

“我這次回鄉靜思,想到了一點想法,先建工業,以工補農。”

“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吧?難道有新模式?”

“我現在想到了互聯網+人工智能的模式。西方陣營要阻止我們崛起,必然會在工業方麵動手,把一些生產線交給東南亞和印國是思路。我們的破局之道也簡單,搞基建,生產線往窮的地方轉移,減少生產成本,然後慢慢自動化。大家的計策,大方向是明明白白的,就看細節了。我準備在其中加入一個小環節,讓人工智能計算一些地方的人力成本、地皮成本、運輸成本,自動計算出當前某個製造業扛不住之後,下一個可以接替的地方……比較難,一開始也會出錯,我希望能得到官府幫助……我把它叫做‘產業鏈結構智能調整係統’。目前我認為可以用在我投資著的手機、汽車的部分產業鏈上,配合基建來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