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對手心服口服,是一種大成功,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這一點呢?絕大多數人隻能做到讓人口服心不服,這樣就會出大麻煩。這裏說的“大麻煩”自然可導致人生大敗局。王莽操縱對手的目的性很明確,就是讓天下人心服口服,從而穩固自己手中的權力,增加權威感。

孔子提出仁愛的思想,孟子提出“達則兼善天下”。西漢董仲舒提出“調均”思想,認為太富太窮都不好,都會破壞社會正常的秩序。於是,社會上就形成一種觀念,為富不仁,仁者好施,窮人都擁護劫富濟貧、吃大戶、利益均沾。後來又得出一條經驗:分肥讓利。不管幹什麽事,都要使周圍的人都得到好處。

不但經濟上這樣,而且在其他方麵也應如此。王莽的節儉、謙讓深得人心,就是社會上有這種思想基礎。王莽的威望在當時達到空前的高度,什麽蕭何、霍光,都無法與之相比。當時人們認為隻有周公、孔子才可相當,似乎周公再世,也如孔子描繪的聖人形象。在這方麵,張竦為陳崇草擬的稱頌王莽功德的奏章是典型的代表。被《漢書·王莽傳》全文引錄。把王莽說成是儒家的理想人物。

首先,奏章提出王莽在世欲流行奢侈的時候,受到元後和成帝的寵愛,又有伯父、叔父們的赫赫權勢,財富充足,沒有人敢抗拒。在這種有充分條件奢侈的情況下,王莽能夠“折節行仁,克心履禮,拂世矯俗,確然特立”,沒有隨波逐流,堅持儒家的宗旨。衣食車馬都很簡陋,沒有招收妃妾。清靜樂道,溫良下士,惠於故舊,篤於師友。正如孔子所說的那樣,“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就是說,王莽是孔子所讚賞的“富而好禮”的人。

其次,奏章說王莽當侍中時,元後姐姐的兒子,也是王莽的姑表兄弟,定陵侯淳於長**於聲色,不奉法度,“私與長定貴人姊通,受取其衣物”。又“謀立左皇後”。有了大逆大罪,收治,死獄中。淳於長的罪行是王莽首先揭露的。這叫“公不敢私”,大義滅親。陳崇將它與周公誅管、蔡,季子鴆叔牙相比擬。

第三,成帝任王莽為大司馬。哀帝即位時,高昌侯董宏根據《春秋》母以子貴的道理,建議給傅太後、丁姬上尊號,王莽堅決反對,維護一統,以定大綱。《詩經·大雅》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鰥寡,不畏強圉。”王莽就是這樣不欺侮軟弱者,也不怕強暴者。

第四,深執謙退,推誠讓位。定陶太後要立尊號,朱博、董宏等人又積極支持,斥逐仁賢,王莽像伍子胥、屈原那樣被趕出朝廷,回到自己的封地去。這時,朝廷混亂,綱紀廢馳,政權危機。賢人一走,國家陷於困境,可見安漢公對安定漢朝起了多麽關鍵的作用。

第五,傅太後和董賢勾結,把持朝政、弄得十分混亂。王莽入朝,及時清除董賢及其黨親,用快刀斬亂麻的手段,收拾了爛攤子,迅速恢複了正常秩序。陳崇以薑太公幫助周武王克殷來比喻王莽這一舉功。當機立斷,敏則有功。

第六,王莽推薦甄豐、甄邯,與孔光、王舜,共商國是,迎立中山王為孝平皇帝。這些人以後都成為國家名臣,受封益土。

可見王莽推薦的這些人都是社稷重臣,而王莽則是“知人則哲”的哲人。

第七,公卿鹹歎公德,同盛公勳。三公九卿這些高官都歎服王莽的道德,異口同聲盛讚王莽的功勳。都認為跟周公差不多,應該給予尊號“安漢公”,並加封兩個縣。但王莽都不肯接受,再三推讓。這跟申包胥不受存楚之報,晏平仲不受輔齊之封是一樣的。伍子胥帶吳兵攻楚,占領楚都郢。楚昭王出奔。申包胥到秦國取得救兵,救楚國,楚昭王一回國,首先要重賞申包胥。申包胥說:“我為國君,不是為自身。”不肯受賞。晏平仲即齊大夫晏嬰輔助齊景公治理齊國。景公要封他,他也讓而不受。按孔子的說法: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能用禮讓的原則來治理國家,哪還有什麽困難呢?意即王莽能以禮讓為國。

第八,要給皇帝決定立妃後時,有關部門報上名單,王莽的女兒列在首位。王莽一再辭讓,最後不得已,才接受詔書。父子之親是自然的,要子女富貴超過為自身。皇後的尊貴跟天子差不多。那時選妃又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但是,王莽以國家利益為重,事事謙退,動而固辭。《尚書》上說的“舜讓於德不嗣”,王莽也正是這樣。堯將天下讓給舜,舜說自己德薄,不足以承帝堯的事。但最後還是勉強繼承了。王莽後來也一步步地“繼承”漢朝天子的事,他建一個“新”朝。

第九,王莽受策以後,仍然克己複禮。自己節約來糾正奢侈的風氣,自家財產用於廣施濟貧作群下的表率。辦事公平,是公卿的榜樣。教育子女重視學習,倡導教化。家庭日常用品都十分簡陋,與普通老百姓一樣。正像孔子說的那樣,“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第十,王莽特別節約,所有物品都從市場上購買,沒有貪汙受賄,也沒有自己生產的。每天購買,當日消費,沒有積存什麽。他還上書退回加封的邑,捐錢獻田,把以前留下的舊產業全都獻出。為眾人帶個頭。於是大小官員都學習仿效,外麵王公列侯,內宮帷幄侍禦,都把自己的東西獻出來,有的捐錢,有的獻田,以救濟貧窮。隻有子文和公儀休才是這樣。楚國令尹子文把自家財產全部獻出來,以解楚國之難,自己做官卻不肯收俸祿,窮到朝不及夕。早晨吃了飯,晚飯還沒有著落。魯國相公儀休發現吃的菜是自己菜園裏種的,他把菜園裏的葵菜都拔掉,認為拿著俸祿的仕宦之家,就不應該再種菜,與菜農(園夫)爭利。

陳崇認為王莽與子文、公儀休一樣廉潔。

第十一,開門延士,下及白屋。王莽經常接見州牧郡守以下的小官吏,考察、辨別是非對錯。《詩經·大雅·蒸人》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白天黑夜都不敢放鬆,全心全意地為皇帝一個人緊張地做事。《周易·乾卦》爻辭:“終日乾乾,夕惕若厲。”

整天緊張地做事,晚上還像患病似的提心吊膽。這些話用來形容王莽的盡職是很恰當的。

第十二,一連三代(成、哀、平)都當三公這樣的高官,主持政務,穩定國家,各種人才都各得其所。正如《尚書·舜典》

上聽說的,“納於大麓,列(烈)風雷雨不迷。”即使在山溝裏,遇到烈風雷雨,也不會迷失方向。

以上所列的這些道德、功績,都是上世少有的,禹和稷都難以做到的。而王莽一貫實行著,可以說是一個完備的人。這三年中,全國社會風氣都有了很大變化。“揆公德行,為天下紀;觀公功勳,為萬事基。”這個評價可以說超過一般的聖人。

陳崇列舉漢興以來的賞功情況:漢高帝劉邦褒賞元功,相國蕭何封的邑戶比別人多一倍,又有特殊的禮遇,上殿奏事時不必快走。還封他的親屬十餘人。有一個旄頭(地位相當於郎)叫公孫戎,隻是證明樊噲沒有造反,立了功,分封得2000戶。絳侯、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將軍灌嬰、朱虛侯劉章等各大臣合謀,共誅呂氏家族,議立代王劉恒為皇帝。劉恒即位為漢文帝,褒賞周勃,益封萬戶,賜黃金5000斤。漢武帝時拓邊擴土,重視軍功,封大將軍衛青三萬戶,衛青的三個兒子,有的是還在繈褓中的嬰兒都封為通侯。漢宜帝對“定萬世策以安宗廟”有功的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封賞極重,對所封賞的爵邑固定下來,世世代代不再減少。封3個人為侯,其中一個是霍光的兄孫霍山為樂平侯領尚書事。

陳祟認為王莽的功勞比上列名臣的功都大得多,有天壤之別,王莽又有決策方麵的功勞,可以與伯禹、周公“等盛齊隆”,一樣隆盛的功勳,但是,賞賜還不如衛青。所以,陳崇建議給王莽封地按周公的標準,當年武王封周公於魯。到西漢時,魯國有11萬戶多。按此標準,要封王莽11萬多戶。那當然是空前的。

從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受策,到元始三年,這三年間,王莽成了真正的漢朝廷的台柱子,威望達到了極高點。陳崇奏章中的兩句話實屬於最高度的概括:

揆公德行,為天下紀;觀公功勳,為萬世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