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國庫告急
???聽著這張華半個多時辰的滔滔不絕地奏議,林易知道,他的好日子,算是快要到頭了。這前一段時間丈著從石崇等人家中是抄家來的無數的錢財,因此這花錢是大手大腳,如流水一般。
隻是想不到這短短時間內,國庫就要空了。畢竟是現在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這幾年大晉國內天災不斷,需要賑濟的錢財太多。況且受這災情影響,林易不忍再給百姓增加負擔,國庫收入是銳減。最重要的是,他和張華等朝臣製定的增加官道、興修水利等工程,每一個都需要花上大量金錢。
這官道北方已經算是基本夠用,林易主要是往江南之地偏多,為鼓勵北方居民往南遷徙做好準備。在中原數州居民的觀念中,這中原之地畢竟是祖祖輩輩生活之地,若不是生活實在是活不下去,誰願意遷徙到南方。因此林易知道,靠這朝廷強製措施是起不到多少用處。但是他相信,若是數年後,這每年的冬天還是這般寒冷,每年舉家遷徙到荊、揚等南方數州的北方百姓是越來越多的。
興修水利,更是當下之必須。這連年洪水、幹旱不斷,除了這天災之外,最主要的還是由於這水利失修所致。當然這也是花大錢的工程。由於是朝廷財力有限,林易現在隻能是有重點的興修。
這洛陽城中富豪無數,身價比這石崇相差無幾的土豪隻怕是不下數十家,可惜林易現在是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揮金如土的生活。
林易此時終於明白。古來無數皇帝明知朝中權貴家財無數,卻是不敢動其分毫,他們寧願是賣官鬻爵,林易總算是明白了他們的難處。
這些人都是朝廷的基石,家族勢力盤根交錯,無一不是皇親國戚,若是動了他們,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甚至是皇位不保。
除非是罪大惡極的謀反之罪,林易是根本無法將其傷根動骨。林易即位所頒發的所謂“禁奢令”。對於他們不過是一紙文書。自然是當麵一套,背後一套。沒了真憑實據,林易自然也是毫無辦法處罰他們。即使是身為皇帝,也並不是想幹什麽就幹什麽。看來這世間的一切都有桎梏。
林易此時。真是覺得處理賈後一黨之時。沒有是一幅屍積如山,血流成河,慘不忍睹的景象。卻是換來無數財產,真是明智之舉。可惜除了石崇和賈謐家財無數外,那後黨其他骨幹,家財都是一般,特別是那潘安家中更是一貧如洗,大概是家財都是敬獻給了賈謐母子。
“內庫中還有不少錢財,司空大人先取去用吧!”林易對著張華道。這國庫分內外,外庫為國家財政,這內庫自然是皇帝個人財產。武帝留下的內庫雖然不少,無奈大多都被這賈南風揮霍大半,賈南風雖然收取的賄賂也是無數,但是無奈這人更喜歡賞賜大臣、宮女太監,以收買人心,因此留給林易的已經是十分稀少。不過幸好的是林易放逐了這宮中的絕大多數宮女太監,這開支自然也是減少了一大半。最重要的是,當年東宮留下的資產彼豐。
最危險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當年林易失蹤之時,無數人都想這主意。哪裏知道,這些財產根本就沒有被王敦轉移,而隻是秘密地埋藏在洛陽某處地方。林易回到洛陽之後,當然是早已取出這筆財產。
這筆資產相對整個大晉的虧空來說,雖然是杯水車薪,但至少是也能解決眼下這燃眉之急。隻要是等這眼下這一季的麥穀成熟後,國庫的收入也就有了。
這些錢財,當時都是棄利和棄義倆個大市所賺取,但是後來迫於這賈南風的壓力和阻攔而關閉。而林易自然是重操舊業,希望靠這棄義這樣的大市來賺取那些土豪的財產。
由於朝廷的支持,現在無數像棄義、棄利這樣的大市已經是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滋生起來,當然朝廷也會慢慢從中收取一大筆稅收。林易隻所以敢同時開工如此多的工程,就是仗著這國庫財政是越來越好。
“這內庫為陛下私財,如此這樣隻怕是……”張華是猶豫著道。皇上這樣的做法,他雖然是讚同,隻怕是阻力不小。
去奢從儉,回歸樸素,雖然是皇帝所力推,又有他這樣的無數大臣讚同,但是朝廷之中發對的聲音也是不少,認為皇帝如此這般寒酸之舉,有辱皇家尊嚴,大國風範,特別是那些老王爺,每個人都是一言九鼎之輩,其能量超乎想象。新帝登基以來,如此眾多的舉措無數,但是阻力都不小。但是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國家的未來。張華總算是明白,皇帝為什麽一定要請他出山主持朝政。
林易自然是知道張華所憂慮的是什麽,這內庫的財產名義上是皇帝私人,其實是整個皇家司馬氏的財產,皇帝隻是一個代言人。除非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林易如此之做法,必然會激起那些王爺的強烈發對。
林易道:“司空大人隻有按照此事去做,剩下的交由朕來承擔!”
張華道:“老臣替天下蒼生謝過陛下!”
張華覺得何其幸遇到這樣的明主,他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力發展,暫時不作聲張讓這消息擴散開來,治理好這個國家,盡快用外庫的收入來補償內庫的窟窿。
林易是已經找到了這個剛建國三十多年的國家,就如同耄耋老者一般垂垂老矣。這病入膏肓的症結所在,最主要的就是這分封製和士族製。所謂的天災和民族矛盾,都隻是次要,隻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內憂外患自然是藥到病除。
當然這分封諸王駐守四方並沒有錯,兩漢時不也是同樣如此。錯就錯在這王爺封的太多,如同白菜一般爛大街。更錯的是這些王爺有兵有錢有權,這樣讓其很難不生出非分之想。若是有強主壓製他們方可,一旦國君懦弱,必將天下大亂。
當年司馬炎隻所以封了如此多的司馬家王爺,也是有其迫不得已的苦衷。司馬氏是在北方大族的支持下,這才兵不刃血就奪取了曹魏的江山。因此為了維持其司馬氏家的統治,為了獲得宗族的支持,必須要大封諸王,提高他們的地位,維持司馬家對帝國的統治。
因此這建國之初,這些王爺對維持司馬氏的皇權卻是有一定的積極貢獻,錯就錯在國家穩步運轉後,還繼續讓這些王爺掌握如此多的軍權,對異姓人是如此的不信任。大概是擔心害怕將來會有另一個異姓權重會取代司馬氏的統治,就像司馬氏取代曹魏的一般。這都是心虛的表現。
當然漢朝之時,封國同樣是對中央統治造成了一定的威脅,甚至是最終爆發了七王之亂。漢武帝後來采取推恩令準備減弱諸侯王的勢力,是很值得林易借鑒。但是這其中的難道,隻怕是遠超過西漢之時。主要是這西晉王爺太多,最重要的是這些王爺大多沒有在自己封國之內,而是身居朝廷高官,督鎮一方,手握重兵。
而這士族製更是導致這整個時代衰落,中原陸沉的主要原因,甚至這司馬炎之所以分封如此多的王爺,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於這士族製的強大,為了對抗這北方士族大家。所謂的九品中正製,讓人才時代都出現這些士族子弟之中,“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庶族子弟報效國家之路被這九品中正製所阻擋,艱辛重重。更重要的是,那幾大士族之家,無數門人弟子遍及天下,高官無數,掌握了朝廷的命脈。後世是直到300年後,隋文帝推廣的科舉製度,才讓這士族製慢慢地走下神壇。
林易知道,現在推行這科舉製是絕對不會成功,現在正是這士族的巔峰時期。沒有經過數百年的戰火血淚洗禮,那人吃人的戰亂的傷害,如此大的社會變革,隻怕是普通百姓都難以接受。所以林易隻能在等,等某一個時刻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