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我們在路上
“收音機前的聽眾們,你們好!”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悄然之間我們的人民自治區已經度過了八個春秋交替,從1914年4月15日人民自治政府宣布成立,到今天1922年12月25日,自治區由當初的柳州一城到今日的西部七大省,我們不禁要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命運已經有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的過去與今天是怎樣、未來會如何發展?我們的自治區未來發展會向什麽方向等等問題,經過人民廣播電台的問卷調查,我們搜集了一些問題,並且非常有幸能夠邀請自治區總理事張雨生做客廣播間,我們將以問答的方式為收音機前的各位直播這些問題的解決。”
每天人民廣播電台都會在標準時間7點開始廣播新聞,七點半結束之後會有一周之內皆不盡相同的一小時節目,這期插進了一個特別的節目,做客的人特殊了,當然問題也很特別,這期節目也就更與眾不同了。
主持人:“總理事,非常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與特別訪談節目。我們都知道啊,人民自治區已經八歲有餘,雖然時間很為短暫,但在這三千多個日日夜夜裏,人民自治區由小變大、人民由貧苦到幸福,複興黨領導下的人民自治政府帶領了兩億多人民,在這中國傳統認為偏僻落後的西部做出了不少成績出來,我們的聽眾當中有不少人都充滿著感激之情,當然更想聽聽總理事關於這方麵的心路闡述。
張雨生:“今天,很高興能應人民廣播和《人民周刊》的邀請和張總司令做客廣播間。關於談談自治區所取得成就的個人看法,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在我看來我們取得的還不是成績和成功,而是一種種改善,離成功還有一定的距離。”
“我們改善了自治區人民遭受封建勢力壓迫的局麵,讓人民重歸自由;我們實行了利民利國的土地政策,讓廣大農民直接受益,直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我們改善了自治區的傳統經濟結構,創建輕重工業拉動經濟發展,引導多產業進步實現共同進步和富裕,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我們改善了自治區落後的麵貌,初步形成了較好的交通和通訊基礎,鐵路、公路、河運、航空、電訊等等發展良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出行選擇,促進了社會的融合和共同發展。改造了傳統落後的封建思想,實施全民教育和全民福利保障體係,改善了社會現狀……”
主持人:“既然我們提到了自治區目前所取得的成績,我們不妨分成幾個方麵,教育、工農業、交通、民生事業等等,總理事和總司令能分別和我們談談自治區,在每一個方麵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發展中所麵臨的困難、各個方麵都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張雨生:“這個問題提得有點大,不過幸好的是我們今天有時間來好好談一談這些問題,我相信也是廣播電台前的聽眾和明日眾多報紙讀者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作為總理事的我可以先談談最為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海原大地震的始末。”
“這場罕見的大災難不幸降落在了我們國人的身上,災難帶走了3578人的生命,讓12047人成了殘疾人士,山河移位、家園破碎,數十萬人的生活變了模樣,當地震過去了10天的時候我們回看這場災難,更多的是自治區的一個共同進步的結果。”
“團結就是力量,災情就是命令。災情發生之後,我們的政府、軍隊發揮出了很大的主動性,當地政府統領人民展開自救、軍隊組織力量不畏艱險展開營救、政府想方設法調集物資調去力量抗震救災、社會力量團結一致捐款捐物…而今,災區已經進入到了家園重建工作中,緬懷逝者的同時,我們更讓活著的人重塑好好生活的希望與信心。總之,我們從這件事情當中就可以看出自治區的進步。”
張雨生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順便整理了一下思緒,這才繼續說道:“首先就是我們的教育進步。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基所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話,不用我再贅述聽眾朋友們都明白此句話的道理,今天再給出另一句話‘知識改變命運,科技促進生活’。一切一切的進步與改變,都與教育分不開幹係。”
“眾所周知,中國過去的教育體製相對於現在的時代來說,是嚴重的落後的。先不說他那八股文對實際生產生活有沒有用,就死記硬背不知發散思維靈活貫通的教育思想便是嚴重錯誤的。我們提倡科學、民主、自由的學習思潮,用科學的眼光來發現問題、思考並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科學教育,正確的教育。四書五經是我國的燦爛民族文化,屬於我國的豐厚古代文化一種,我們可以學習領悟古人的各種思想境界,用不同的思維視角看待曆史上的各種問題。但我們的學習需要多麵向多方式,必須適應現代教育方式才能取得進步和發展。”
“語文、數學、物理和化學,每一門課程都代表著不同的學習方向。學習語文,我們可以了解自己民族的光輝曆史、燦爛文化、悠久民族傳統,並加以發揚光大。學習數理化等等學科,是為未來的更高難度更豐富知識的學科學習奠定基礎…總之,我們的學習,首先是要學會怎麽做人,然後便是怎麽做個成功的人。”
“自治區的教育實施的全民義務製強製性教育,這與自治區的實際是相符的。西部幾省自古皆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緩慢的地區,民族構成複雜文化多樣素質高低不均,加上過去政府的輕視,人民素質一直處於提升緩慢。麵對著這樣一種困難的局麵,自治區果斷提出免費強製性教育措施,讓人民零負擔學習成長,增加科學文化素質和增強身體素質。”
“也正是因為教育的進步,我們才能有工業發展、軍事強大、人民生活進步等綜合實力提升的到來,地震發生之前,我們可以有實力實施重要資源戰略儲備計劃,在自治區各省各市各縣都建立糧食、被服、帳篷、醫藥等等物資儲備,除了用於調節物價以外,應對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是其重要的一大用處,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儲備,我們的災民才會有衣穿、有藥醫、有食吃、有地住等等。”
“綜合實力決定了我們的政府能夠迅速調集救援力量,通過廣泛的交通網絡快速抵達災區展開救援,打個比方,沒有教育的進步怎得航空事業的發展,沒有軍方和民間共同的航空運輸力量強大,我們是不能積極有效的展開各種救援行動的,也正是有足夠的綜合實力,災難過後我們才能有足夠的底氣重建家園,這一切不正是因為教育的進步嗎?”
主持人:“很抱歉在此打斷總理事的講述,我想臨時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海原大地震,我們整個自治區,我們的人民政府、人民軍、複興黨都是高度重視,數億人民也是緊緊團結於一起,但時至今日,國際國內很多地方都還未有海源地震方麵的一些報道和評述……”
主持人還未說完,張雨生便示意他停下來,他明白主持人的想法,那就是為什麽撼動了整個世界的“環球大地震”怎麽隻有自治區關注和重視,中國其他地區、世界列強們為何充耳不聞,尤其是那個所謂的中央,為何不對此事致以哪怕一丁點的關注,可悲的是這個世界什麽都沒有。
張雨生:“海原大地震發生之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和人民是否會加以關注或者施與幫助,這是他們的自由我們無從幹涉和過問,自治區是一個大家庭,家裏麵發生了災難,外人是否給予同情和幫助,有,則我們感謝他們。沒,我們也用不著埋怨誰。我們不也依靠著自己的力量將災難的危害降低到最低了嗎?至於標榜自己是中央的北京某係軍閥,是中國唯一合法的、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他們的所作所為我們早已不齒,我們人民自治政府才是自治區唯一的政府、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外者是否關注關心自治區我們不管,自己的路我們自己走,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踏實走得穩當。”
主持人:“的確,我們的成就何嚐不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而來,我們的人民何嚐不是團結一致共同進步才有今日富裕的,那我們回到剛才的話題,人民自治政府在教育方麵會有怎麽一個未來安排嗎?”
張雨生:“這個問題教育部有很詳細科學的計劃,實行全民義務製教育以來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但未來也是值得關注和規劃的。目前的成績是已經在各省縣級地區設立至少一所基礎教育學校,有些人口大縣、大市更是數量更多,我們的教育重點是青少年,他們的成長之於整個中國的未來和民族的複興事業而言都很為關鍵。而另一方麵,技術教育和高等教育成績斐然,工業大學為自治區的工業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功能齊全種類繁多的技術學校為工業的壯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而在未來,我們的教育政策是放大教育的規模。眾所周知今年就是自治區實行全民義務製教育政策以來收獲的首批學生畢業年,將有31.28萬人走出基礎教育學校,他們接受完了基礎教育將進入高等教育大學或者技術教育學校進行繼續學習,為此我們的高等教育事業開始走向發展關鍵期,四川大學、雲南大學、貴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五大新興高等院校將和中國工業大學一道構成自治區的高等教育體係重要構成。簡而言之,我們的教育將慢慢進入到素質教育時代,高素質人才是社會的需要,當然也就成了教育事業的工作重點……”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自治區的教育風行一句話,那就是‘首先是要學會怎麽做人,然後便是怎麽做個成功的人’。主席,您能在介紹其他建設成就之前,為我們解釋一下這句話的含義所在嗎?”
張雨生:“當然可以。做人與成功,這是我們教育一直秉承的宗旨和追求的目標所在。她所代表的意義非常簡單,也非常重大。做人,即明白做人之道理、學會與人處事、懂得文明禮貌、知曉禮義廉恥、明晰人情事故等,我們培養的人才,他(她)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大國兒女。我們需要首先樹立起強大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做一個中國人,做一個由來都知曉禮儀的文明古國兒女。”
“其次,我們的學生需要明白自身優劣所在,這也是做人的一大道理之一。近代中國屢屢遭受各種苦難折磨,各種屈辱層層加於我華夏民族之身。‘知恥而後勇’,學生作為社會中知識文化修養最高的人群之一,他們的言談、行為、思想活動等等都無一不體現未來民族之未來發展情況。如果自治區接受教育的孩子,遵守紀律、愛護公物、尊師愛友、團結同學、認真學習;如果自治區的大學學子,愛國思家、勤奮刻苦、尊老愛幼、爭做革命先鋒;我們的未來就絕不會是現在這般黑暗醜陋,中國的明天也不再是現在這般貧窮落後任人宰割。所以,有民族精神、生活積極、健康活潑、勤奮刻苦的學子,就是我們的教育目標,也是民族的未來期望。”
““而做一個成功的人,也就是‘成功’。我們不妨把它定義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奮鬥目標並願意為之奮鬥努力,這便是成功。而不管他(她)的目標是不是得到實現,他(她)的人生價值是否得以展示。奮鬥的結果或許不是美麗的,但努力的過程一定是魅力無窮的。我們的教育先教會了孩子怎麽做人,然後便鼓勵他們敢於為自己定位、為自己找目標、為自己理想奔忙。人生最成功最精彩的部分,不是是實現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
“我記得有一次我參觀一所基礎學校小學部的時候,很多孩子正在老師的帶領下上著思想教育課,課堂上每一個孩子都發言了,他(她)們很是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之中,討論自己的夢想,有人想當科學家,也有人想當高級技術工人,甚至還有人想當一艘大船的主人。無論怎樣,他(她)們都是有理想的孩子,我們的教育就是一個塑造的過程、一個提供支持的體係、一個提供成長的平台,我們不加期望我們的孩子會有多成功的未來,他(她)們是一個個好人,那已經就是我們教育的成功,他(她)們能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未來國家棟梁、民族精英,那就證明我們的教育體製和工作是有意義的……”
主持人:“我相信,我們的民族複興夢想也一定會實現,我們的國家遲早會變得強大起來,因為我們始終在不懈努力。此時,我們過渡到另一個話題,請您介紹一下自治工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
張雨生:“其實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問自己,時常問我自己自治區的經濟結構應該是怎樣的,究竟應該怎麽樣才能讓如此多的貧困大眾,盡早脫貧致富奔赴小康生活,黨和政府關於這些問題做了很多研究、思考和工作。工業是一個國家的經濟造血機,以前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便是通過工業革命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係,大大提升了生產力而讓國家走向富強和崛起的。每一個帝國主義國家都是通過不斷的進行工業改革調整,達到相當高度的社會生產力的同時,也達到了國家的富強,美利堅如此、德意誌如此,我們呢?”
“廣西、雲南、貴州、海南、四川,這幾個省還未被人民政權所控製的時候是什麽樣子的,地主、封建官僚、軍閥、土匪、鄉霸等等欺壓著人民大眾,讓本來就不高的農業生產力也瀕臨一次又一次的近乎破產,多少災禍引致流民四處乞生、多少家庭賣兒賣女,當帝國主義國家民眾過著不愁吃穿的生活時候,我們的國家有不少國人在生死邊沿徘徊忍饑挨餓。我們也需要改革,我們也需要重新站立起來,我們也需要過上富裕的生活,這便是自治區要建立強大工業的原因。”
“這幾年來,我們完成了鋼鐵冶煉、石油化工、機械製造、船舶製造、汽車生產、化工製備等等重工業工廠建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重型工業體係,完成了自治區生產力的第一次飛越,人民大眾也逐步走出了饑餓線跨進了溫飽圈。隨後進行的各項土地改革和水利工程大建設,讓原本貧瘠的土地變為富饒,讓沒田沒地的佃農真正成了農民,為自己耕田種地創造幸福生活的農民。”
“農業和重工業之間的進步逐步拉伸出了輕工業和第三產業,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的人民有不斷增長的各種消費需求,而不僅僅是穿暖、吃飽,我們的人民也不僅僅是隻追求溫飽而不是小康富裕。我們需要更好的衣服、鞋襪,我們需要更多更好的食物,我們需要更舒適更溫馨的新房,當然,我們也需要享受工業文明所帶來的種種便利。所以,勤勞聰慧的人民很快學會了創業,食品加工廠、服裝廠、酒店、飯館等等私營企事業單位都是由當初什麽都不懂盡受欺壓的農民而創建,他們已經慢慢走向了富裕脫離了饑餓和溫飽。隨之而來的是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這便是適當的工業發展所帶來的好處,第一屆人**動會的成功舉辦更是體現了人民生活的改善事實。”
“當然,我們的人民生活水平能取得如此好的進步,和我們政府的一係列措施是分不開的,也離不開來人民大眾自己的艱苦奮鬥,在不斷發展改革之中,政府漸漸和人民大眾豐富了魚水之情,工業逐步由一味對外出口為自治區建設賺取資金,而慢慢改變為服務國內人民大眾,無論是人民需求的小汽車、小機器等等,我們的工業都能一一滿足人民的各種物質需求,反過來也讓工業逐步貼近百姓生活,融入百姓生活之中。”
“農業的發展與改變,一直都是遵循著人民自主、政府適當引導的政策傳統。自治區內的農民有權利使用自己的土地,想種大麥稻穀是自己的自由,改成蔬菜果木種植、家禽魚的養殖等也沒人有權利過問。農業的科學化帶動了產量的穩步提升和抗自然災害能力的提高,農民兄弟能夠獲得超越產物的本身價值所具備的利益,和食品加工企業的深加工、商品化等是分不開的,也正是這樣才實現了自治區多行業的融合、多產業的共同進步。”
“總之,發展至今人民大眾已經能充分發揮其生產自主性,可以種種瓜果因為地理位置離城市很近,隨時可以出手換得現金利益。也可以大規模種植油菜、水果等等附加值較高的作物,收入周期快而且價值回報很大可能會比種糧食高。但也有的人願意繼續種植稻米、小麥、玉米等,他們相信價格會有上升的一天…這些活動政府都不橫加幹預,包括我們的經濟生活中,也都充分體現市場經濟的自由化。農業在如此寬鬆的發展環境下一年比一年取得更好的成績,是人民大眾自己的努力成果,也是社會整體的一次次豐收,同其他行業一道形成共同進步的大好局麵。”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自治區的經濟發展,政府是倡導自由化競爭的,為此出台了很是齊全的法律條例來規範一係列的經濟行為。但我們卻發現一些重要工程和行業裏,政府在獨立自主進行著各種工作,民營企業參與量雖然每年都在逐步增加,但速度卻依舊緩慢,政府也未向這些民營企業伸出幫助之手,還是持一種任其發展、不幹涉不阻攔的態度,比如我們的交通建設、能源開發利用等等行業,總理事能談談這是為何緣故?當然這個問題也是不少創業者和商人們共同提出的一個疑問,借此機會我便替他們向您提出。”
張雨生:“不知道您還想得起剛才我說過的一句話嗎?工業是一個國家的造血機。如果說工業真的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生命旺盛之源,那一些行業就是國家民族的血脈所在了。我們首先談談交通建設這個行業,這交通網絡建設是繼教育、工農業之後的第三大政府發展重點,也是建設重點。如今‘要想富,先修路’的順口溜早已傳遍整個自治區,我們的人民大眾也的的確確是在優良的交通建設中獲得了實際利益。”
“經濟活動中,無論是農副產品、工業產品、礦產,都需要進行物質流通才能產生經濟流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山裏麵的農民,好不容易種出來的糧食、草藥、茶葉等等,運不出去就不能帶來收入,反而還會給自己帶來莫大的負擔。沒了交通基礎便沒了交通運輸,而沒有了交通運輸事業,汽車旅館、維修店鋪、加油站、洗車店等等次生行業也將失去服務對象,自治區的經濟又將回歸男耕女織的落後時代。”
“我們進行各種交通建設,而且是近乎完全由政府獨立舉行,這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現代化的交通建設已經用不上落後的生產工具和方式,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等等進行土木工程作業,我們的很多工程都是在地質地形複雜多樣的地區修建。打個比方,建設一條連接數省的鐵路,這項工程的建設速度和質量,不僅僅事關未來經濟命脈是否能早日打通,而且還要負擔厚重的期望和要求,沒有質量的保證是無法滿足經濟活動的需求的。”
“政府獨立進行重大工程建設包括水利工程在內,無非就是希望在質量和建設速度上得到保證,軍隊需要使用、經濟流通更需要使用,人民大眾出行更需要使用。而不是讓有經濟利益需求的民營性質企事業單位,來承擔如此重大的責任,一條動輒上米長的跨江大橋、數千米長的隧洞等等。自治區政府重視工程的質量要求,現在如此將來更是如此,不過硬的豆腐渣工程是不能容忍的。”
“目前而言,自治區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四省,已經基本完成鐵路、公路交通動脈網絡的覆蓋,而甘肅和陝西兩地的交通現狀還處於落後狀態,他們需要的是建設基礎公路網絡,公路的技術要求並不高,所以政府當然允許技術過關的一些民營單位參與各種修建工作,當然包括未來自治區內部的交通網繼續完善工作,也可以逐步放寬對民營企業的限製,逐步讓人民大眾能以更多的方式參與進交通建設行業,前提就是他們有那個能力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工程。”
張雨生可不敢想象後世的那些私營企業承包的各種工程,造價即便每公裏以多少萬計算的公路,結果就是很快演變成重複性工程,新一年舊一年,修修補補過兩年,實在不行就重修,GDP也就是一項項豆腐渣工程、重複建設工程拉起來的,還處於發展階段的自治區怎敢不重視這些基礎工程建設。
主持人:“政府一直是把交通建設,看成是和教育事業一樣重要的長期工程來布局安排,這對自治區的經濟建設的自由式健康發展,會起到阻礙作用嗎?將來放寬限製之後,政府是否就能完全允許|企業以獨立法人的身份進入鐵路、水電等工程的全權修建之中了嗎?還有不少限製進入的行業,它們什麽時候才能陸續開放?”
張雨生:“首先,我需要更正你的說辭。自治區的經濟建設一直秉承傳揚著自由、健康的政府經濟政策宗旨,對於還沒有納入國民開放性經濟活動體製之中的交通建設事業,政府完全自然應該而且是必須拒絕技術不達標的企業進入特定行業。事關國計民生的行業,通訊、能源、水利、交通、軍工等行業都是入行技術要求極高的,在很長時期內公有製企業為主是必然的,當然我們的民營企業、個人團體能夠逐步進步,這些行業也會陸續開放,也就是那句俗話,‘有多大的能耐吃多少幹飯’,隻要肚量夠我們政府是不會讓人餓肚子的不是嗎?”
張雨生適時的開了一個小玩笑,事實上這些行業究竟何時開放他心裏真的沒底,比如軍工行業,歐洲大戰無疑是讓這個行業賺得了相當豐厚利潤的,而這個行業裏政府是占據了絕對的壟斷,真的民營企業們能夠造槍造炮造飛機造坦克了,真要開放這個行業還需要很多的工作要做,怎樣監管行業、怎樣協同各企業等等問題,也是考慮的時候了。
主持人:“剛才我們已經圍繞了三大方麵進行了討論,現在就剩一樣人民最關心的,也是最貼自身利益的民生事業,我想主席您能不能談一談這方麵的一些你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政府的種種措施和政績所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很多人的理解,但不少聽眾就是想聽聽總理事您的看法。”
張雨生:“民生事業,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內容。原因無它,因為政府也是一群普通人組成的,是人民的政府。這個社會各個角色構成其實每天都在變化之中。白天上班時候,你可能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或者是光榮的工人,做著光榮的事業備受人民大眾的尊敬,但你需要有法律保障你的合法權益、你需要某些機構為你的其他方麵做出保護。”
“而下班之後,你立馬會變成一個普普通通的消費者,你需要坐車、騎車等等以各種方式回家,但你這時候必須遵守法律法規,要不然再好的法律也無法維護你的非法行為;或許還會帶著家人出去吃頓好的,而到了這時,你需要健全的消費者保護法為你的各種消費行為做保護,保護你的合法權益。而某些人,具備一定知識水平、技術涵養、資金貯備之後,他可以選擇再就業,立馬就可以變成企業家,或許他不久之後又被人兼並了企業,成了打工的一份子又回歸了工人身份。人民大眾的生活每天都在無窮無盡的變化之中,我們需要健全法律體係保護各種合法行為,我們需要建設各種公共設施保障人民利益,逐步構成整個社會生活之中的一部分,也就稱之為民生事業。”
“醫院、法院、汽車(火車)站、商店等等,人民大眾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之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以上幾個地方轉悠。除卻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的民生事業無非就是要讓人民的吃、穿、住、行、病等五大方麵進行保障維護,吃穿住行這四大方麵政府可以製定出完善的法律體係後加以市場合理約束,就能讓百姓過得有聲有色。但看病這個問題,由來就是一個國家、地區的老大難。”
張雨生所在的二十一世紀便是這個問題的突出爆發點,一包十幾塊造價的藥物可以被醫院賣道兩百多元的瘋狂事情,便是出自於二十一世紀的公立醫院之手,還樂不哼聲兒的自我洋洋得意,真不知道‘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的幾個大字兒是怎麽寫的,張雨生既然到了這個時代,自然要盡量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尤其是這個問題還涉及到軍隊的利益,要是不做好,張宇第一個掐死的不是醫生和製藥廠而是張雨生他自己。
“‘讓百姓看得起病’是自治區上至衛生部下至鄉衛生所,整個政府醫療行業體係的總體要求。在我看來,生命是寶貴的,就像海源大地震一樣,沒有足夠的醫療實力,我們的同胞、我們的袍澤、我們的親人都將因病痛而逝去,醫療保障是民生事業的重中之重,當然就和第三個問題一樣,這個行業也是短時間內無法向民間開放的,醫者父母心、藥物病理克,民營企業真要想進入這方麵,那就好好加油……”
主持人:“總理事這麽一說,我相信會有很多人鼓起創業的勇氣的,向那些被視為利潤豐厚的行業進發,政府提倡發展、進步、競爭,隻要實力足夠,所謂的暴利行業就敞開了懷抱,但其中風險很大,聽眾們請自我慎重。回到我們的話題,有人說自治區已經迎來的第二個建設大熱潮,而事實上不少部門已經在不斷進行工作調整之中,所以有不少人都認為,政府將來會有很多的大動作,是這樣嗎?”
張雨生:“的確是這樣,1918年的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目標如今已經完成,究竟會有什麽所謂的大動作,我此時不想就此事發表看法。總之,未來會擴大建設規模,尤其是針對陝西、甘肅和新疆的建設力度是無疑的,尤其是災區的災後重建工作更是尤為重要。當然實現自治區教育、民生、基建三大事業更大進步,爭取實現自治區科技文化、工業水平、軍事力量等再上一個層次也是其中重要部分。”
主持人:“之前,自治區文化部新聞發言人曾公開發布消息稱,未來五年之內自治區將加強西部各大民族文化鞏固建設、收集整理傳統文化精髓等等,總之就是要在未來五年之內加大對自治區內傳統文化事業的保護力度,文化部會加強對中國曆史的保護和文化遺址、珍貴文物的保護,這些可以看成是一種特別的發展重點嗎?”
張雨生:“七省之內,雜居著數十個民族,各自擁有著與眾不同的傳統文化且相互之間又經過上千年的共同相處形成了獨特的西部文化,這些文化內容都是咱們作為子孫獲得先祖們的巨額財富,有義務進行嚴格整理和保存,當然也有權利進行參觀鑒賞。因此,我們將在每一個省加大文化建設投入,新建一批特色博物館、綜合展覽廳以供人民學習瞻仰,同時也將加大對曆史文化的研究和悉心保存,為燦爛文明的華夏文化傳揚廣大做出貢獻。文化部將獨立和民間熱心人事或團體共同完成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意義重大工程,任何時期都是整個社會的核心工作。”
主持人:“我們可以將此建設作為弘揚民族文化、培育新時代民族精神,建設新時期新社會風尚和國民精神文化眾多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嗎?”
張雨生:“之前我們談論的教育事業也不僅僅限製於教育適齡學子,更多的是一個國家的整體教育事業。無論是科學文化,還是民族曆史文化,都屬於教育事業之中的一部分。培育新時代青少年中,自然有曆史教育這一重要課題。而且,民間也將加大力發展起科學文化教育,比如文化部和教育部打算在每個政府所在地,無論縣級還是鄉級,或者是省級市級,隻要是政府辦公所在地附近,都將修建起較大規模的公民免費使用的文化教育館和圖書館。”
主持人:“剛才我們也知道了政府未來的工作將會照顧整體、有所側重,也就是說未來很長時期裏政府主導的工程事業建設範圍將擴大、建設內容將增加、建設力度將加大、建設要求將提高。不少人都很是關心,政府有能力繼續擴大如此規模的建設嗎?全球經濟複蘇的前提下,政府擴大建設是否與之有關?
張雨生:“嗬嗬,這個問題的確是問到我們心頭裏麵了。中國曆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政府的財政來源皆是依靠農業稅收。但西部大部分地區便是貧瘠之地,人民養活自己都很是困難政府怎麽能再加負擔於百姓。自治區政府財稅一直依靠商業稅收、政府所有製企業盈利、工業稅等等,部分可以接受民間捐款的部門能夠從民間獲得部分資金。自治區要負擔的開支多而大,教育事業、基礎建設等等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總的算起來,人民政府的財政能力是較為緊張的。”
“我們經過詳細調查取證,八年多的時間內自治區已經實現脫貧致富的大約有三千萬人左右,而仍居於溫飽線的也僅僅隻是偏遠地區而已。這一次大建設主要內容便是惠民大建設,百姓的積極性很是高昂,我曾今遇到一位老先生,他自己都打算夠買一千塊的三年期政府債券。而更多的中產家庭更是準備將購買政府債券作為一項長期投資手段,其獲益率遠遠高於存放在銀行裏……”
主持人:“您的意思就是說,政府將會在未來借用民間的資金來開動各種工程建設,那會有多大的債卷發放規模?收益率是否能夠保證呢?”
張雨生:“根據發展改革委、科工委、財政部、勞動保障部、人口計生委、人民銀行等幾大部門的聯合預算籌劃,自治區未來的一係列建設,各大部門將傾力完善行政功能建設,完成自治區重要工礦企業的產業技術升級改造、完成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大力建設一批重要國防工業和重大工程、完成三軍重大建設等等。如此多的工程自然需要很為龐大的資金作為支持,這也可看作是政府擴大內需、加強硬件建設的大動作。而究竟政府需要多少資金、何時需要、會給予債券多大的回報率等等,都還在研討……”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政府的任何行為動作出發點都是為人民著想的,未來的政府大規模的建設也是為了人民和自治區的發展,大量的工程將極大帶動自治區的整體發展,我們都相信自治區的未來是極其光明的,今天的訪談節目到此為止已經結束,非常感謝主席能夠從百忙之趕來參與我們的節目,也非常感謝電台前的各位聽眾,本節目的字紙版將會在明日人民日報上刊登出來,謝謝各位的收聽,再見!”
特別插播的節目是人民廣播的有意安排,其實其每周此時都有相應節目安排的。周一是“農業天地”,欄目講述的是農牧漁等方麵的最新農科院研究成果或者有經驗老農為聽眾講述自己的經驗,此欄目很受人民歡迎,尤其是自治區農業多樣化以後,聰慧的農民為了實現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自然對各種科學知識產生需求這與農業部倡導的科學農業不謀而合,潛移默化之間自治區的農業已經較為發達。
周二的節目就是“三百六十行”,古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說法,這個節目很具廣闊性,雖然做不到庖丁解牛的水平,但屠宰場的工人同樣可以技術高超,令人咋舌同時用勤勞雙手為自己贏得了成功。賣菜的、開車的、做商的等等,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有著令人回味的故事,這樣一個講故事型教育性的節目當然也是很多人必聽的節目之一。
周三的節目是“法製社會”,人的自由是在法律的框架內,如果超過了法律的限製範圍,則應受相應懲罰,以億計的自治區百姓文盲很多很多,“知法犯法”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任何人也不是天生的犯罪分子,對於人民而言,知曉法律常識的同時,也能很好的規範、指導其行為,提升素質的同時也知道還有一種武器可以隨時保護他們,那就是法律,《刑法》、《稅法》、《公司法》、《民法通則》等等法律的解說都是很受聽眾歡迎的。
周四的節目最為特別,按常理論這個節目的麵向性很狹窄,但事實卻與之相反,“經商致富”這個節目對社會主體大部分是農民的自治區而言,理應是聽眾寥寥的,但廣播社做出的問卷調查卻發現,這個節目是特別受歡迎的,自治區上有《公司法》為開工設廠、辦公司做商業提供法律保障和指導,但民間不缺乏創意,而缺乏是創業信心、資金和技術設備等等,這個節目會給很多人解疑釋惑,如何向各大銀行申請創業貸款、如何分析市場和企業定位、如何科學管理企業、如何實施企業的營銷戰略等等,當然這些都是以建議的形式請相關學者講述,還有就是請聲名遠播、利益豐厚的企業家商人前來講述自己的經驗等等,所以說有人說自治區工商經濟如此發達是和這個節目分不開關係的。
周五的節目叫做“人才先鋒”,這個節目講述的大部分都是工業上的先進技術,尤其是一些優秀技術工人們的個人成就突破,他們的經驗、他們的心路曆程、他們的成長故事等等,無疑都是一件件平凡人中的不平凡事跡,更為重要的是該節目是對技術人才們成就的一個認可,無論是焊工、車工、電工等等,平凡的崗位上誕生出不平凡的故事,勵誌之餘更展示了工業技術的魅力,不種田、不經商、不從政、不入軍……技術人才們同樣是社會進步的先鋒。
周六的節目叫做“全民教育”,這節目的內容自然和其名目相符,提升公民科學文化素質、推廣新社會風尚新道德觀念等等,建立完善的教育體係針對的人群畢竟是一部分人,社會中五歲至十八歲的民族未來並不占據社會大部,而更多的是青年中年和老年,掃盲教育、技術培訓等等之餘,這個節目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手段,看懂文字的人很少,能聽懂普通話的相當的多,在聽取各種各樣的知識的同時接受教育,這樣的方式恐怕是人類曆史上首個“遠程教育”吧!
周日的節目是聽眾最多最多的,泱泱中華有著說不盡的曆史、講不完的過去、看不透的未來、讀不懂的今日,“中國”這個節目很多期節目都是講述中國的國史,唐宋元明清等等各個朝代各種時期都一一回顧講述,有時也插進一些時事評述,尤其是對國際國內一些大事進行講述和評判,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人民的視野,近代中國的國恥國事都一一引得很多人的深思與共鳴。
人民廣播做出的這期特別的節目,除開對聽眾眾多問題給予解決,從另一層麵來講也是人民對政府八年多以來工作的肯定,從饑餓貧困線走到如今的溫飽,自治區人民政府用了八年零八個月,而走向富強會要多久?自治區會維持現狀嗎?這一切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華民族的複興腳步已經走得更為堅實歡快了,因為我們始終相信我們在路上,在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拚搏奮鬥的複興之路上………
ps:今日雙更累慘了,將近兩萬字快要了小子的命,不過可喜的是大國無疆的第一卷今日正式結束,明日進入第二卷,可悲的是累得不行的小子隻能抱歉地說:明日隻有一更。但無論怎樣,小子感謝兄弟們一如既往的鼎力支持,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