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七十八章 不可阻擋

人不能隻為一件事活著,世界也不會因一件事而沉溺,曆史更不會因金融危機而停止前進,每一天的日升日落鬥轉星移,世界都在不斷變化當中。

1937年的11月2日,按照工作計劃,張宇將再一次來到大西北,行程並沒有受到十月份的金融危機所耽擱,做了一定部署之後他毅然按照工作安排來到了中國甘肅,一個因炎黃脊梁計劃而充滿神秘和奇跡的地方,從1933年開始,四年多的時間裏,不止是蒼涼的西北變了模樣,龐大的科研計劃經曆了四年多的努力也終於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

祁連山山脈,“鎧盾”科研基地,一條類似於公路卻又更像跑道的寬闊大道上,在無力的陽光普照中迎來了一架毫不起眼的運輸機,飛行員嫻熟的將飛機降落在跑道上,不一會兒運輸機裏的乘客便被一隊全副武裝的車隊接走,運輸機也很快返航。

“一切都準備就緒,詳細的檢查工作已經進行三輪,確保實驗萬無一失”

“很好,我們直接去指揮中心”聽到計劃負責人的話,臉上沒有一絲興奮也沒有半點的不高興,前前後後為整個炎黃脊梁計劃四年多時間裏投入的資金,已經和泰山計劃十年總消耗預算相當了,如此龐大的投入如果還看不到效果,張宇無法給人大會一個合理的解釋。

與此同時,在一片荒涼毫無人煙的中國新疆羅布泊某地,消耗一整個國防工程建設師半年多時間完成建設的地下核試驗基地早已投入使用,無論地下核試驗是否成功,該基地都有著將永遠沉睡於地下的命運。

從37年9月份,由“鎧盾”科研基地派來的核物理專家和技術人員們,就在軍隊的重重護衛下,為該基地運來了一個重達2.5噸的大家夥,外形極像一個超級重磅航空炸彈,可事實上它的設計爆炸威力相當於5萬噸梯恩梯(TNT)炸藥爆炸的威力,它就是炎黃脊梁計劃共計數千位核物理專家學者們四年多的努力成果,更是蘭州機密核物理生產單位旗下數十家工廠,建立在巨大耗費背後的勞動結晶,光是建造濃縮鈾、離心機等生產設備和工廠就花費巨大,而後大規模生產中所消耗的電能、核材料等更是價格不菲。代號為“巨錘”的原子彈不管能否成功爆炸,其影響也必將是巨大而又深遠的。

而所謂的地下核試驗基地,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豎井工程。為了安全保密同時最大化減少對環境的放射性汙染,共和國的首次核試驗選擇了以封閉式地下核試驗的方式來進行。雖然地下核試驗有平洞和豎井兩種方式,前者利用地形挖掘出一條特殊設計長坑道,進而在坑道裏布置核爆炸裝置與各種探測儀器,回填之後便可實施核爆炸。

被共和國選中的豎井方式則不同,核裝置和各種探測器被一起吊置於大口徑豎井的底部,不受地形約束的該方式,回填之後便可實施核爆炸。但由於共和國之前沒有任何核試驗經驗,依靠計算機模擬進行了數次核爆炸模擬,但真正到了要實物爆炸驗證的時候,一切都往最壞方麵打算,因此此次的豎井地下核試驗方案中,最核心的豎井工程是由一台價值幾十萬的國內最先進鑽岩機擔當主攻,在羅布泊下麵鑽出了一個直徑四米、深一千一百米的超深豎井,之所以如此之深便是考慮到核爆炸所帶來的放射性物質排入大氣中的量,能夠降到最低程度。

而如今,早已經布置妥當的實驗基地的豎井,其豎井最上層已經有三米厚的鋼筋混泥土徹底封閉(留出了電纜連接孔),而在其底部,三條巨大的鋼纜將原子彈“巨錘”懸吊著,兩條高絕緣電線連接著原子彈內部的起爆裝置,在往上每隔二十米就有一個半米厚度鋼混封蓋隔離豎井,層層封蓋的意義就在於便於在豎井周圍井壁中開出的一個個內凹坑裏,放置一台台必將毀滅於核試驗中的觀測儀器。

強大的核爆炸能量必將把這些鋼混封蓋所突破,而它們存在的意義就在於核爆炸之後,為觀測儀器提供那麽一絲一毫的安全瞬間,讓這些儀器能夠記錄下核爆炸的詳實數據,通過一條條數字光纖連入外麵受到重重防護的數據接收與儲存裝置,將這些寶貴的數據保存下來。而核試驗的起爆命令,將由遙遠的酒泉核爆炸指揮中心發出,通過特定的信號接收裝置獲取起爆命令後,再通過安全驗證裝置的命令校正核對,確認命令準確和有效後,起爆電路將接通………

1937年11月2日,14時23分31秒,這是一個注定要載入共和國史冊的時刻,酒泉核試驗指揮中心裏,臨時客串起爆員的張宇,不需要念叨什麽倒數十個數,直接摁下起爆的紅色按鈕的時候,時間停止在了這一刻,命令以光速傳遞到了羅布泊地下核試驗場,大部分裝置都是由計算機控製的它們很快通過了起爆命令驗證,接通了起爆電路,這一繁複的過程就在不到十分之一秒內完成,電光火石間劇烈的爆炸瞬間到來。

炙熱的溫度在強烈的光芒中急劇攀升,原子彈周圍瞬間猶如白晝一般,空氣在微秒之內急速膨脹,與半米多厚的鋼混結構豎井壁強強碰撞,瞬時扭曲了豎井底部的鋼混結構,數千萬攝氏度的高溫與強大的壓力配合,將豎井底部徹底融化成翻滾的岩漿,而往上的強大衝擊波也並不是半米厚的鋼筋混泥土就能夠承受得起的,迅猛的核爆炸能量將豎井中低部中的一切化為烏有之後,衝破一層又一層的阻攔同時也將豎井內壁中的觀測儀器化為高溫空氣中的一部分,上竄了一千餘米、衝破了多重封蓋之後,最後猛然將豎井最後的防護,即三米厚的鋼筋混泥土豎井頂端封閉蓋直接掀翻。

衝出地平線的火球瞬時擴大,發出了強烈光輻射和一定量得放射性物質碎片,強脈衝射線釋放開來,橘紅色的火焰柱之上,洶湧的氣浪帶起了一個小小的蘑菇雲,波濤洶湧般的擴散之中還伴隨著強烈的地表震動,布置在核爆炸一公裏、五公裏、十公裏等範圍內的觀測儀器忠誠的記錄下了這一短暫過程的所有信息,設置在地下核試驗外七公裏的一個小型地下數據儲存庫,同樣是鋼筋混泥土重重保護、內部還鋪設了防輻射鉛層,來自核試驗的龐大數據紛紛匯入這裏儲存,其中包括豎井內的那些觀測儀器所記錄的瞬間核爆數據,雖然昂貴的觀測儀器在瞬間化為了烏有,但它們所傳回的數據卻千金不換。

對於羅布泊的地下核試驗,遠在酒泉的核爆炸指揮中心裏感受到的核爆炸威力就在於輕微的搖晃感,采用地下豎井核爆炸所帶來的震感還不如六級地震的能耐,但好歹也讓指揮中心感受到了搖晃感,站在指揮台上的張宇在感受到腳下一陣輕晃之後,這才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成功了?”

“我們成功了”

輕咬下嘴唇,指揮中心裏三十多人彼此互望之下,發現彼此眼裏都眼淚翻滾,不少科學家甚至直接趴在了桌子上低聲啜泣,嗚咽的呻吟中淚水止不住的滑落,從1923年開始就大舉進軍科研領域的中華民族,轉戰數千公裏、曆經多年風雨之後,期待多年的原子彈終於爆炸成功,而這一次爆炸是史無前例的一次背水一戰,采用地下封閉實驗的實驗,無論能否成功都將意味著耗費多年的實驗基地包括那顆寶貴的原子彈將永遠沉睡於羅布泊的地下,而如今……

這一聲看似無足輕重的巨響、這一次看似毫無影響的晃動,卻象征著中國首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掌握核武器的國家,潘多拉盒子被中國人首先打開,釋放的魔力被國人所掌握,如此大威力的武器必將成為共和國繁榮強大背後的戰略支柱。

回想起威武強大的漢武中國、大唐盛世,回憶起鴉片戰爭中的割地賠款,數千年的榮耀在近代裏化為一旦,百餘年的民族恥辱與如今的強勢崛起交相輝映,泱泱中華數千年繁衍至今,跌巒起伏的曆史曆練了這一強大的民族,當榮耀已成為曆史、當恥辱彌漫心間、當一切都化為零,洗盡鉛華的民族重新站在成長的道路上,從複興黨拉起民族崛起大旗的那一刻起,中華民族就開始重新起跑,聲嘶力竭的喚醒民族同胞、不畏艱苦的奮發圖強、嘔心瀝血的臥薪嚐膽奮鬥,中華民族終於在經濟成就上再次令世界矚目的同時,在象征著人類最高武力的領域烙下自己的身影。

“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巍峨昆侖,翼翼長城。天府之國,取多用宏,黃帝之胄神明種。風虎雲龍,萬國來同,天天之驕子吾縱橫………”在酒泉核爆指揮中心此時已經成為歡樂的海洋,人們擎著淚水開懷的歡笑蹦跳著,壓抑在心底多年的情緒終於得到釋放,在踏上新的征程之前,他們需要歡笑。

按照計劃,接下來還將有一次地表核試驗,而這一次實驗將是由空軍戰略轟炸機擔負投擲重任,共和國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之空中投送,將會在這一次得到實踐。裂變武器成功之後將會進行的自然是核聚變武器研究,即氫彈的研究工作,計劃在1940年左右爆炸共和國的首顆氫彈。

離開酒泉的時候,張宇接到了來自北京的一個特殊電話,國務院總理張雨生自然知道發生在羅布泊的事情,他給張宇帶來了一個消息,說是西方國家不少地震台都檢測中國境內發生地震。這樣一個消息不得不讓張宇哭笑不得,世界各國都快被金融危機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還記得通報地震,這究竟是關心中國呢?還是巴不得中國遭受點特大災害?張宇指示國務院發布在新疆境內發生輕微地震的消息,以及災害沒有造成任何經濟和人員損失,之後張宇就飛赴了下一個地點,四川省的西昌市。

天府之國,取多用宏。物產豐富、資源富饒的天府之國,如今不僅僅是工業發達、物產豐饒,其獨特的自然優勢,也讓中國首個衛星發射基地落戶在了四川西昌。

始建於1934年2月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總部、發射場、通信與指揮監控中心和三個跟蹤測量基站組成,屬於共和國人民軍總裝備部,擔負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所需的包括數據處理和安全控製在內的所有任務,其獨特的高海拔、低緯度、隱秘地形、地質結構好等優勢,加上靠近西南重要的成昆鐵路幹線交通便利,共和國首顆廣播通訊衛星的發射任務落戶於此自然是當之無愧。

按理說每年的五月和十月才是西昌最佳的衛星發射時節,被命名為“亞洲一號之星”的廣播通訊衛星也的確是要安排在十月一號發射的,算是為共和國國慶獻禮,但發射前的檢查中發現了神劍一號捆綁式火箭出現了燃料泄漏,發射任務隨即取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本打算領先一步中國核工業集團,讓“兩彈一星”中的衛星先成功,一直以來該集團就和中國航天科工密切配合,努力打贏和中國核工業集團的時間賽跑大戰,從理論研究到探空實驗、運載火箭試射等等,中航科技集團一直在航天領域裏走得非常踏實並且速度很快,眼見著就要發射衛星了,領先中核一個多月的戰績足以彪炳史冊,可誰想到關鍵時候出了岔子,燃料外泄的事故發生了,誰還敢讓火箭升空?

火箭燃料外泄的事故,甚至影響到了中航科工的導彈係列武器研究進程。而經過一個多月的思想教育和整風,確認了是燃料加注過程出現了問題,並非設計缺陷之後,集團上下重新對運載火箭和衛星再次進行了反複檢查,甚至連黑龍江、北京、海南、新疆、南海等各個地區設置的地麵測控站,派往大西洋、太平洋等地域的秘密遠洋測控船,都進行了反複的檢查校對,確認發射任務能夠百分之百成功之後,這才申報了發射申請。而且他們也是做出了中核工業一樣的決定,發射窗口時間在11月10日20點45分到來,前後隻有不到十分鍾的最佳發射時間,可以說中航科技也是選擇了背水一戰。

張宇到西昌來算是偶然的碰巧,他又不是科研人才,不管來不來這次發射任務都會照常進行,當然張宇不來西昌也至少會到北京的航天指揮中心去觀看發射現場直播。所以,真正重要的不是什麽人來看,而是此次發射任務能否完美成功。

發射前兩小時,國內的所有地麵測控站都開始進行最後檢查並向北京航天指揮中心、西昌發射場匯報了測控站一切正常的消息,同時在廣袤的太平洋、大西洋上,兩艘偽裝成大型集裝箱船的遠洋測控船,在大洋上多漂流了一個多月,終於收到了國內發來的準確命令,褪去了外表偽裝之後,作為臨時由萬噸級集裝箱船改裝而來的測控船,全身集結了共和國最頂尖的電子、機械、通訊和計算機等最新技術,其通用船舶平台自然毫無問題,關鍵是航天測控裝備能否在多種海況之下工作正常,其船台上的統一測控係統、多波段脈衝雷達等大型設備,專用於對火箭、衛星等追蹤測控,強大的通訊設備也能讓測控船和國內指揮中心實時進行數據聯動。

神劍一號捆綁式火箭采用先進的液態氫和液氧推進,在離發射還有七小時的時候,工作人員首先為一二級火箭加注常規燃料,再為火箭的第三極加注液氧和液氫。離發射還有一個小時的時候,兩艘遠洋測控船發回了準備就緒的消息之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裏,正式進入發射倒計時。

火箭發射指揮中心裏,儼然就是一個共和國最新計算機的集結地,大廳裏正前方的一塊十餘平米的大型彩色電視屏幕,周圍還有數個狀態顯示板構成的顯示大屏幕。廳內分布一台台先進儀器,總指揮台、高速計算機、數字記錄儀等等,其裝備先進程度不亞於北京的航天指揮中心,隨著顯示屏幕上的倒計時,進入到最後十秒的計數倒計,共和國重大科研工程之“兩彈一星”工程的衛星發射即將開始。

20點46分27秒,“神劍”捆綁式大推力火箭點火車成功,噗噗**的高溫氣流緩緩將火箭推向蒼穹,火箭快要飛離發射架的時候,一張張彩帶拋離開來慶賀火箭的發射成功,隨後火箭越來越快,猶如一支脫弦的利劍刺向太空,橘紅色的火焰在黑色的夜空中顯得特別漂亮,不斷加速的火箭很快飛離一級火箭、緊接著二級火箭……

擔負火箭星箭分離任務的是在太平洋裏遊弋的一號遠洋測控船,火箭脫離國內測控站監測範圍之後,一號測控船很快撲捉到了已經進入末端飛行的火箭,發出了衛星和火箭脫離指令之後,衛星被準確送入了預定軌道,太陽帆板順利收到來自太陽的第一縷曙光,衛星一切數據正常,成功向地麵傳回了訊號後,還傳回了“二泉映月”的廣播信號,“亞洲一號之星”廣播通訊衛星發射任務宣告成功。

半月之內,共和國在尖端科技領域裏連續取得重大突破,原子彈的成功爆炸與廣播通訊衛星成功發回廣播訊號,奏響了共和國在金融危機之中的另類春天序曲,但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還在繼續,其擴大之勢無人能擋。不過,當共和國有了原子彈,有了衛星,有更多先進的東西之後,中華民族的同樣也無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