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新軍事改製
1943年6月6日,這注定要成為共和國軍史上重要日子的這一天,在共和國國務院一號會議大廳裏隆重召開了“共和國陸軍改製動員大會”,列席本次大會的大多是當前共和國重要軍事將領,少部分軍事專家學者和政府高級官員也參加了本次“動員”會議。
有關於共和國為何尤其是基本代表共和國主要軍事力量的陸軍為何要進行改製,各種方麵的原因和因素也無需贅述,真正的要點和熱點是本次大會上,有些超出會議題目範疇的熱烈討論和初步結論,總結說來也就是在共和國新軍事武裝製度、新國際形勢下的相應軍事調整等。
首先被討論的自然是符合本次會議議題的“陸軍改製”問題,這個問題似乎自共和國人民軍陸軍誕生以來就爭議不斷,其主要爭議核心也就是圍繞著“製度”二字,其次討論的還有新時期條件下海空軍編製與裝備變化,最後才是討論共和國新軍事考核製度,但無論怎樣陸軍改製問題是首當其衝的。
集團軍——師——團——營——連——排——班,外加其他支援型旅或營級部隊,共和國建製陸軍一個個皆是名副其實的野戰超級軍團,加上之後陸續添加進入集團軍的陸航團、部分集團軍甚至還添有防空導彈營或在炮兵旅添加戰術地對地導彈營以加強300公裏左右距離上的火力打擊能力。
其中,陸軍第一集團軍就是典範,因此現如今的共和國十大集團軍外加一個戰略反應軍,其中第一、第二、第四、第六等集團軍更是成大規模建製的重裝集團軍,要是按照以往的發展計劃,他們還都將建設成為數字化重裝集團軍,如果真是那樣,恐怕一個集團軍就足以擔負起一場大規模陸地地區性戰爭的任務,除了更加符合自身野戰軍身份之外,也更加具備了超強大的戰略威懾作用。
二十世紀初發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即歐洲大戰,加上隨後共和國第四集團軍參加的中日台灣衝突、剛結束不久的第五和第六集團軍完成的朝鮮半島戰爭,屢屢的實戰已經證明共和國陸軍以這樣一個大規模戰役性建製編排陸軍力量是正確的,而另外容易讓人忽略的一點就是,在共和國陸軍野戰集團軍背後,還有後備兵源作用的預備役存在。
說實話,共和國陸軍野戰軍的強大戰鬥力,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預備役製度的成功。
以共和國一個適齡男青年想參軍入伍為國效力為例,他隻要在合適的招兵時期之內在自己戶籍所在地的人民武裝部報名,經過簡單的家庭背景和個人有無犯罪史、反動傾向等的調查之後,便隨後可參加體檢和體能測試在內的基礎測試,過了之後則算是進入了“複試”,而這時候身體素質、文化素質、新兵三個月訓練成績,將直接決定他是直接被野戰集團軍所挑選走,還是被調至預備役服役,或者是被有償遣返。
如果他身體素質算是合格,但訓練成績尤其是體現出自己兵種所應該有的基礎戰鬥素質、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等,三者有一樣未達到野戰軍的挑選標準都將不能入選,不夠資格遣返的也就自然被調配至了預備役服役,像在朝鮮半島戰爭期間,第五集團軍補充兵力中替代受傷汪強而成為季雲飛所在機步連的洛楓。
洛楓之前也就是文化素質未達到野戰軍所要求的中學文化而被調配至了預備役,雖然他有著強悍得可以得到陸軍特種獵人學院頒發學員勳章的能力,在已經高度合成化的野戰軍中,槍槍九環卻有良好的文化基礎的,顯然要比槍槍十環更好用一些,畢竟能進入野戰軍的單兵個人素質本身就相當不錯了。
因此,能進入共和國各大大軍區預備役部隊的也可以說是有些瑕疵的,但他們的戰鬥素質是遠遠高於民兵、武裝警察等的,發生共和國上海的機場事件中全殲武裝匪徒的那個機械化步兵營,其實也就是當時隸屬於共和國南京軍區上海特別行政市軍分區的一個輪駐預備役機步營,如果真要是靠武裝警察或警察快速解決那些訓練有素並且還有重型裝備的準軍事人員匪徒,恐怕損失就不是那麽一點點了。
除此之外,由共和國各大大軍區直接管理的預備役部隊,也是該軍區在應地方要求,在處理應急事件譬如自然災害、維護地區穩定等上的重要準軍事力量,是對武裝警察的有力補充,可他們有著相比於野戰軍不差太多能力卻又頂著“預備役”三字兒的身份,這讓他們在共和國軍事武裝序列中顯得很是尷尬,尤其是共和國還有民兵預備役這樣一個小兵種。
如果真要是共和國要參與到很大規模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世界大戰一樣的超大規模戰爭,編製有限的陸軍預備役雖然是最完美的後續兵力補充來源,但卻很有可能無法滿足陸軍野戰軍勢必出現的兵力緊缺缺口,毫無辦法之下隻有讓找差了不少的民兵預備役來填補空缺,而到時候光是綿長的訓練周期恐怕都會讓野戰軍焦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更不用說打仗了。
所以說,共和國陸軍的軍事製度是不完美的,是需要改變的。
被送上會議加以討論、並允許提出廣泛意見以供斧正的提議,其新提議核心之一也就是要廢除野戰軍的預備役製度,在其他方麵也是很有改動,甚至可以說是超級變動,真正詳細說來,這新的提議也是頗具意思的。
由共和國國防大學提出的新提議可以說是對共和國軍事體製的一次全麵革新,其核心提要主要有四點或者說是四個方麵。第一就是要全麵改革共和國國防動員體製,廢除以往的各級響應機製,建立更快、更靈活的應變機製,加強國家潛在戰爭資源和戰爭力量的管理。
第二就是要對自建國以來才使用十餘年的軍區製度,廢除蘭州、成都、北京等所有的七大軍區、廢除軍分區、人民武裝部製度、軍區負責製邊防製度、武裝警察製度、野戰軍預備役等製度以及相應部門。
細分下來,事關重大的邊防問題及國內維穩和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問題,原先的邊防部隊、武裝警察部隊等,經裁汰後則統一由新建立的共和國國防部國民警備局遂行相應職權,更好完成漫長共和國領土邊境線、海洋權益界線的邊防巡邏任務,完成維護國內社會穩定、應對突發自然災害、保護領海與海島等任務,也就是說新成立的國民警備部隊將擔負起以往邊防部隊和武警部隊所有的任務,進一步簡化了人事製度。
廢除掉了野戰軍預備役,並且新成立國民警備部隊,第三則是要簡化共和國各級政府部門中的軍事有關部門,隻設立“省—縣”兩級的國防局與國防所,肩負平時和戰時的各種軍事任務,比如征兵和民兵的訓練。
第四方麵則是要廢除掉當前共和國所使用的總參、總政、總後等四總部製度,直接成立聯席會議製度,並分別成立一係列的下級部門,比如共和國海軍部、陸軍部、空軍部、特種部、二炮部等統管各大軍種的最高權力部門。
有了這四大改革,很明顯的一個結果就是共和國軍事武裝力量的人事製度管理將更為精簡,很有中央集權意思的“中央軍委——聯席會議——各軍種部——具體部隊”和“國務院國防部——各職權部門加國民警備局——國民警備部隊”,這兩條相比於以往更為簡化的隸屬與管理鏈條,徹底將真正的共和國戰爭力量解放出來,而國防部也將擔負起更為重要的職責。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及的另外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共和國再無了七大軍區,新的軍事製度給出的解釋也就是,共和國陸軍野戰部隊在當前甚至是在很長時間內都將會是高度合成建製結構,共和國中央軍事聯席會議將按照國家實際陸地戰場軍事戰略需要,臨時劃分出東西南北中五大戰區。
屆時,直接以擔負戰區軍事駐紮或遂行軍事任務的陸軍集團軍為戰區最大單位,即中將軍長也就肩負戰區司令一職,當該集團軍離開該戰區或聯席會議特別任命戰區司令才會改變,這一設想也是極其符合陸軍未來是走高度空地、海陸,甚至是海陸空一體化作戰發展趨勢的,能成為陸軍集團軍的高級將領自然也能完成合同化作戰領導。
對於海洋,則更簡單了。當前,共和國還是一個地區性強國,考量的自然是自家的領海,以及以一個由陸至海國家所應有的海洋戰略,在已經將近海權益保護與例行巡邏等非戰爭任務交給了國民警備部隊之後,或將是共和國國民警備部隊之海洋警備部隊擔負這些職務的前提下,共和國海軍的任務也就更為清晰明了了。
在以往,共和國有海軍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兩大艦隊,假如國防部的這個提議被通過,那麽往後恐怕這些名字要被共和國國民海洋警備部隊所使用,還得添加上以海參崴為基地的“國民海洋警備部隊之遠東警備艦隊”一新名詞,對於海軍而言,當前和在未來一定時期之內,都將隻有綜合訓練部隊、潛艇部隊、海軍特混艦隊、海軍岸基航空兵部隊等,在遠東的廟街、黑港、海參崴,在東部沿海的大連、青島,在東南沿海的舟山、基隆、琉球那霸,在南海沿海的湛江,都將會是共和國海軍特混艦隊常去甚至是長駐的地方,另外海軍還將在朝鮮濟州島、琉球衝繩島、伊朗波斯灣的阿巴斯港有大型基地。
在更遠的未來時期,則應國家戰略而擴大編製規模的海軍,可隨時應戰爭需要而擁有更多航母戰鬥群即特混艦隊,什麽“第一特混艦隊”、“第二特混艦隊”等之類的名稱不絕於耳也是很有可能的,當然與之相對的可能是劃分出戰時的南亞戰區、東海戰區、遠東戰區,或者是印度洋戰區、太平洋戰區等,直接由屆時在戰區之內的特混艦隊艦隊司令擔任戰區司令並搭建相應戰區司令部即可。
很顯然,暫且不說提出的這個提議是否完美完善,光是提議中毫無保留的要廢掉不少部隊、不少職能部門,就此會讓不少軍事將領成為閑人、讓不少原部隊官兵經裁汰後脫下軍裝,進而造成很多人的重大利益損失,換而言之也就是得罪不少人,或許在共和國內部,也隻有共和國國防大學才不會顧忌到得罪誰,誰都是出自於他的兒子,有道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共和國國防大學為了共和國國防軍事的健康發展所擬定出來的提議,縱有萬千不妥,隻要科學可行則無需任何顧忌。
這個提議的確是相當大膽,幾乎是要將整個共和國軍事製度推倒重建的宏偉提議似乎令人咂舌的強悍之處還不僅如此,簡單說來就是這個提議有得罪人的地方,自然就有挽回關係的地方。
話又回到至今仍然是共和國軍事老大哥的陸軍身上,國防大學的新提議中,的確是讓他輕鬆了不少,沒有了陸軍預備役卻多出了一個規模更大、體製更為健全的國民警備部隊,這下真要是打起世界大戰起來,不僅僅是陸軍不愁後備兵源,海空軍都毋需擔憂了,因為國民警備部隊不僅僅警備的有陸地,還有海洋、領空。
但真正歸結回陸軍身上,真正讓人咂舌的並不是讓陸軍戰時兵源龐大且穩定了,而是國防大學的提議附案中,有涉及到對當下共
和國海陸空三軍建製新改革的提議,其中關於陸軍的內容最多,簡單說來也就是要讓陸軍擴大規模。
“陸軍擴大規模”,這樣一個陸軍新建製提議著實是讓人吃驚不少,按理說共和國當前所擁有的十一個超大陸軍集團軍,每一個都是能力擋一麵的戰役級作戰力量,一個十多年前的陸軍集團軍就能在台灣撂倒日本陸軍至少三個常設師團,而在不久之前的朝鮮半島戰爭中,兩個陸軍集團軍就幹掉了日本陸軍十幾萬部隊,當同時在一個戰區用上三個、四個,甚至是更多的情況下,究竟會擊敗多少敵人肯定是不得而知,但至少也足以說明共和國單一的一個陸軍集團軍其戰鬥力也是著實嚇人的。
也就是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國防大學還要擴大陸軍規模,這難道是因為國防大學認為裁掉邊防部隊、武裝警察部隊、陸軍預備役部隊,光是成立一個國民警備部隊不夠,必須成立一些陸軍正規野戰部隊,來讓那些就此失掉了職權的高級將領搖身一變成為陸軍將領?讓各級軍官也無需回家轉業直接搭建陸軍新部隊各級軍官階層?讓有能力的士兵不放下鋼槍脫掉軍裝?
這樣一個有些滑稽的解釋,倒也真的猜中了幾分國防大學的本質意圖——軍隊不養閑人。
很顯然,按照共和國國防大學的正確設想,軍隊是不需要豢養閑人,那麽也算是經過很多挑選和教育出來的員邊防部隊、武裝警察部隊、陸軍預備役部隊等,其中雖然不乏有很多“閑人”,占著軍事編製卻不能發揮應有作用的他們自然是要在裁汰中被“淘汰”掉的,而數量也委實不少的優秀官兵,他們本應發揮出更好的作用卻受製於原崗位所限,建立建設陸軍新的集團軍和國民警備部隊,將能廣泛吸收那些精華,再行從社會中招募一定兵力後完成部隊組建的同時,也能保障讓新成立的部隊有基本的戰鬥力和良好的發展基礎。
也就是如此好的一個附案提議,卻還是引得了不少的非議聲。爭議最大的焦點就在於,共和國陸軍原有的十一大集團軍編製也需要出現變化,其中還有以往的功勳部隊、有戰略性意義在內的數字化重型集團軍,幾乎要動搖陸軍現役野戰軍根基的目的隻有一個——確保新部隊的戰鬥力。
國防大學提出的建議很有爭議但卻並無道理,就是共和國原有的第一、至第十集團軍,外加戰略反應軍在內,首先有必要進行編製調整就是十個集團軍,像共和國的第一、第二、第四、第六等重裝集團軍是四個主力師,即“一坦加三機步”的組合,而其他集團軍大多是“一坦加二機步”。
這其中唯一的一個山地作戰集團軍第三集團軍卻是“一機步加兩山地”的組合,實際的戰爭卻告訴共和國,像在朝鮮半島戰爭表現不錯的第五集團軍如果要真正更好,隻需做到第六集團軍一樣即可,而原有的什麽山地作戰集團軍,當共和國陸軍進入合同化作戰之時,也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還有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就是共和國的戰略反應軍,掛著“戰略反應”的四個顯赫牌子,除掉在中日台灣衝突中將自己的空中突擊營調去充當了一次直升機運輸兵,根本算不上實戰之外,卻從未參加過任何實戰,在新時期的屢次演習中除了那個很有低空突擊能力空中突擊旅很有特點之外,其他的也和常規集團軍沒什麽兩樣,甚至其編製之下的兩個以方便機動運輸尤其是戰略空運為主輪式車輛輕型機械化步兵旅,在的集團軍之間的對抗演練中根本不如常規集團軍的機械化部隊,要是和空軍的空降軍相比則才顯優秀。
因而,共和國國防大學也就是希望既然共和國軍事製度已經脫骨改革了,不妨再讓風暴來得更為猛烈,讓改革更為徹底,真正讓共和國的軍隊成為強大國防力量的基石,以嶄新的姿態、更好的狀態、更好的能耐迎接更為艱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