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火與李儒來到另一處隱蔽無人前來的地方,站定後,便說出了自己得到的消息。

“之前通天篆出世,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天地異象也不是能夠瞞得住的,所以此事已經流傳開來。當初前去探查的,就數南城國皇上與你的身份地位最為不同,也是最有能力奪得通天篆的。是以,如今很多人將目光鎖定在你二人身上。”

陳火的笑容都藏了起來,麵色嚴肅認真。

她看著李儒,想知道李儒在知道這樣的消息的時候,會是什麽樣的反應,但是李儒注定讓她失望了。

李儒依舊十分淡定,而且嘴角好含著一絲笑意,顯然並沒有因為這個消息就驚慌失措,也沒有太過意外。

這本來就是可以預料到的。

畢竟當時雖然有那麽多個勢力在,但是說實話真正有那個實力爭奪寶物的,其實也就是他和南城國皇上袁俊民了。

其他的不過是一些民間的組織,根本是無法與他們兩個人兩題並論的。

那些人會這麽懷疑也是無可厚非的。

而陳火見李儒沒有什麽反應,便繼續道:“現如今,已經有一部分人開始動手搜查了。雖然知道此事真相的人幾乎沒有,但是派出了其他了其他的不可能,那麽最後一個便是最終的答案。他們或許有人會認為是你拿到的通天篆,不需要任何的證據證明。”

陳火的意思很明顯,她是來提醒李儒要注意這一點的。

她對李儒的印象還算是不錯的,所以在得到消息之後,便跑了一趟,特地過來通知李儒,也是想要看看李儒對此事究竟是個什麽反應。

李儒雖然已經料到了很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局麵,但是陳火帶來了確切的消息,對於他肯定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至少他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就可以提前做一些布置。

所以李儒還是對此表示了一下自己的感謝:“你能夠特地趕來告訴我這個消息,我很是感激。這份人情我記下了。多謝你。”

陳火聞言擺擺手:“不過是幾句話的功夫罷了,算不得什麽,具體要怎麽做,你還是要盡快拿出一個章程來的。那些人的動作不可能慢的。畢竟涉及到了這樣的至寶。”

李儒再次感謝了一番陳火之後,二人便分開了,李儒自然是溜達夠了,返回了東宮。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李儒便再李世隆讚揚他邊疆之事辦得很好的時候,占了出來。

“父皇!邊疆之事順利解決,的確是應該大慶!隻是我們宴飲歡慶,倒不如普天同慶!咱們直接喂百姓施粥,也算是與百姓同樂了!”

李儒在李世隆正高興自豪的時候,提出了這一點。

李世隆聽了之後,果然是更加的興奮了。

“太子此言甚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己高興,不如大家一起高興!施粥這個法子就很好!想來,這樣做的話,百姓定然能夠感受到朝廷對他們的心,自然也會真心為邊疆之事慶賀。”

李世隆十分讚同李儒的這個想法。

畢竟施粥最重要的一點,還能夠匯聚民心。

而皇帝,要的就是民心所向。

有了民心,才能夠真正坐穩這個皇位。

但是李興與李霄卻是不可能讓例如這個順利的辦成自己想要辦的事情的。

李興一個眼神示意,他這個陣營中的一位大臣,便站了出來,大聲提出一點問題,進行反駁。

“施粥雖然是一件為百姓好的事情,但是卻需要錢糧。如今存糧並不充足,之前與邊疆之事,也是由太子帶走了不少的物資的,如今糧食是不夠為百姓施粥的。更何況,我們還需要為災年做好準備,以防不時之需。這便需要銀子購買糧食。而如今國庫,並不豐富,出不起這樣位百姓施粥所需的購糧款項。”

這人站出來,說這麽多,主要的就是強調一點,那就是沒錢!

要施粥要聚攏民心,那也是要花費一筆不菲的款項的!

這位大臣也不管國庫中是否還有餘下的款項,隻一律直說沒錢。

李儒聽到這話,也徐徐開口反駁:“之前孤前往邊疆所帶的物資,俱是自己賺來的銀兩置辦的,可能這位大臣忘了。孤便再次提醒你一下。”

而後他這才皺了皺眉頭再次問道:“如今糧倉還有多少存糧?國庫中還有多少可以動用的銀兩?”

李儒想要計算一下,實在不行的話,自然是要想辦法得到這一筆錢的。

這世上,總是窮人更窮,富人更富,這怎麽行呢?

既然現在國庫沒錢,自然就要那些有錢的世家來捐款了。

那位大臣得到了李興的示意,自然是要堅持自己的看法的。

再說,他既然開了口,就相當於是被敢上梁山了,自然是要堅持到底,方才能夠表示自己是真的出於國庫才反駁的。

不然的話,給皇上留下了一個不好的印象,即便是有李興保他,他之後的日子怕是也不能好過了。

畢竟現在還是皇上李世隆說了算的,一個皇子,還真的不算什麽。

特別是如今李興與李霄幾次三番被李儒揭穿他們的手段,使得李世隆對他們已經不再信任了。

即便是李興有朝一日能夠登上皇位,那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而讓皇上嫌棄了的話,那麽他是可能即刻就會被放逐貶斥的。

他一直堅持自己的看法,國庫就是錢不夠了。

戶部的人本來就是議定的款項都要脫拖拉拉的,這種聽起來就有可能花費巨大的款項,自然是能夠省去就省去的,自然不會幫李儒說話。

李儒再三追問無果,於是便有些大臣開始調侃。

“太子點下這是實力不濟啊,才至於被大臣這般排擠,竟然也沒有人願意站出來為太子說話的。”

這些人說話雖然聲音不大,但是旁邊的人卻都聽到了。

隻是李儒依舊淡然麵對。

他走到哪位大臣身邊,與他竊竊私語,壓低了聲音,以至於別人都沒有聽到他究竟與那位大臣說了什麽。

然後李儒便走回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