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的表現,在阿德和看來十分盡心盡力,於是心中不僅沒有半點不愉快,反而安慰李儒注意身體,以後還要為他西十國諫言獻策。
李儒則表示,自己定然不留餘力的為西十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等待阿德和走後,李儒便與阿賀鬆在桌上閑聊。
由於今日阿賀鬆整日便待在皇宮之中,並未回到自己的小院內。
所以並未喝到有毒的藥物,而且耳朵也沒有受到毒花的侵擾。
所以當下已經能夠聽到李儒說話的聲音,通過一番交談,李儒知道阿賀鬆並非是阿德和所親生的。
而是阿德和的嬪妃與宮中的一名侍衛所私生的,並且這件事情阿德和並不知道,所以一直以來就將阿賀鬆當做自己的親生孩子來對待,李儒聽完之後不禁感覺此中的信息量有點大。
西十國的皇帝居然被人戴了綠帽,而他自己居然還不知道!
見阿賀鬆居然將如此隱秘之事告訴自己,李儒心中不禁感覺阿賀鬆此人值得同情。
而且他人品也很不錯,自他當上皇子以來,也從未做過什麽傷天害理之事。
反而在受到毒害時,能一直保持樂觀的態度,這點讓李儒很是佩服。
兩人在酒桌上暢談好一陣過後,阿賀鬆見天色已晚,表示自己今天很開心,同時也恭喜李儒成功當上西十國的國師。
李儒對此則表示很淡然,然後給阿賀鬆吩咐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後,便轉身離開了。
…
雖然西十國如今內憂已經被阿德和暴力解決,但是麵對大隆士兵的外患,群臣在朝堂之上還是意見不同。
大多數人還是認為不應該就此向大隆低頭,而如今城中內憂已經解決,當下便可以全力應對大隆士兵。
所以一早在朝堂之上,一些大臣便提前來上朝的大殿向阿德和進諫。
身前的大臣,都是一些對於阿德和忠心之士。
阿德和聽聞之後,雖然心中很想與大隆士兵一戰,但是擔心自己城中的兵力尚且不足,但凡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西十國必將遭到毀滅的打擊。
而後見這些大臣一個個堅持出兵,頓時覺得心中十分矛盾,阿德和見自己拿不定主意,於是便派人將李儒叫來,也想聽一聽他的意見。
何況如今李儒已經是自已西十國的國師,正好趁著這個時機,也讓自己的大臣見之一見。
李儒得到阿德和的召見,雖心生疑惑,但也沒有過多疑問,隻見他換好衣服之後,便跟隨士兵來到朝堂之上。
在門外就聽阿德和身邊的一名太監大聲宣布道:“國師覲見!”
一眾大臣在昨日便聽一名神醫將三皇子的耳朵所以醫治好。
阿德和興奮之餘,便將他封為西十國的國師。
很多大臣心中對此人十分鄙視,想來一名醫生,即使醫技再加神奇,但是在管理國家的大事上恐怕如同傻子一般。
阿德和見李儒已經來到朝堂,就將心中的困惑說與李儒,李儒聽完之後,正在一旁思考。
這時卻聽到朝堂之下的一名大臣出言挑釁道:“國師,我這幾日就感覺後腰很是酸痛,還想請你看上一看呢,沒想到居然在這裏見到!”
李儒聽完之後,心中知道,這名大臣想來對自己有很深的敵意,否則的話不會在大堂之上對自己如此不敬,於是便當即回應道:“我觀你麵色鐵青,眼圈厚黑,想來定然是**過多,以至於腎虧,所以才導致後腰疼痛。”
旁邊的一眾大臣,聽完之後頓時哈哈大笑,而這名大臣頓時被李儒氣的麵色如同豬肝一般,如此之事,想不到居然會李儒一語戳破,於是連忙灰溜溜的埋下頭來,不再言語。
而另外一名大臣,又繼續出言挑釁道:“國師,雖然你剛才對於醫術上的造詣,我等深感佩服,但是對於軍事上,想來國師定然一竅不通吧,如此的話,恐怕難以勝任國師的位置啊!”
李儒聽完之後,不禁哈哈大笑道:“你等真是膚淺至極,猶如井底之蛙。我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騎馬定乾坤!若是沒有這金剛鑽,豈敢攬這瓷器活?”
這名大臣見李儒如此囂張,雖然自己也不知道李儒到底有沒有如他這般所說的神奇與厲害。
但當下正有了證明的時刻,於是便改口說道:“既然如此,如今我軍正與大隆軍所對峙,不知依國師所見,我軍該當如何?”
李儒知道,擺在自己的麵前就是一個大坑,就等待自己跳下去。
如果自己讚同阿德和帶兵出擊,那麽便正中這幫下懷,如果不帶兵出擊,那麽必然要說明出兵的幾大壞處。
想到這兒,心中不由對著這位大臣的全家問候著。
隻見李儒思考片刻過後,開口說道:“至於現在,西十國與大隆誰強誰弱我尚且不說,但是一旦打仗,城中的百姓必然會受到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況且我一路上所見所聞,均感受到大隆軍隊的不凡。”
“你莫非是大隆派來的奸細!”
忽然聽到一名將領打斷李儒道。
“混賬東西,國師豈容你等質疑!”
阿德和立刻嗬斥這名將領道。
李儒是他一手推舉的,此刻有人質疑,阿德和當然第一個不答應。
隨後示意李儒繼續講。
李儒對著阿德和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如今大隆士兵才將外盟所拿下,軍中士氣很高,而我軍先前與大隆士兵的交戰卻處於下風,如今以疲憊之師對待大隆的勇猛之師,這難道不是讓我們西十國的士兵所白白送死!”
一幫大臣聽完之後,紛紛在下麵低頭不語。
這些情況他們心中都了然於心,但是此刻西十城需要迫切的擴張和勝利。
所以他們當下也顧不得城中百姓的死活。
而李儒繼續說道:“所以我非但不主張進攻,反而要做好提前撤退的準備,當下最首要轉移的便是我們城中的百姓,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國家之中的糧食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