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聖旨之下

帥帳裏,李景隆一聲不吭地聽完了躺在擔架裏的使者的報告。他目光閃爍,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麽,而且出人意料地是他並沒有勃然大怒,拍桌子派兵去進攻李維正,看得出他很猶豫,眼睛甚至還有一絲懼意,一旁在觀察李景隆表情地毛華立刻明白過來了,這個李景隆是個色厲膽薄之輩,他以為自己有六十萬大軍在手,李維正就會向他低頭服軟,不料對方卻更加強硬,打斷他使者的腿,撕了他的信,對方的強硬就使得他心裏發虛了。

毛華猜到了李景隆此時的心態,他其實並不是在想什麽,而是不知道該怎麽下這個台階,毛華立刻上前施禮道:“大帥,此事須三思而後行,切不可感情用事。”

“為什麽?”李景隆悄悄鬆了口氣,他坐下來嚴肅地問道。

“屬下有三個理由不可進攻遼東軍,其一。大帥現在的真正對手是燕王,對付李維正則有點本末倒置,若能速戰速決當然好,可如果一但進攻不下,被遼東軍拖住,卻正好給了燕王機會;其二,李維正雖然趁機吃掉陳暉的山東軍,雖然這是大帥深恨他的理由,但他也可以說,他是從燕王的追兵中救下這支軍隊,而且朝廷許他暫管山東半島,他收管山東軍從於情於理說得過;其三,也是關鍵的一點,李維正雖然驕橫,但他畢竟和燕王、藍玉不一樣,他是服從朝廷,名義上還是朝廷的軍隊,前段時間還提供軍費給朝廷,如果大帥出兵攻打他們,恐怕不僅朝廷那邊難以交代,道義上也會使大帥站不住腳,所以屬下勸大帥暫時忍下這口氣,集中精力對付燕王,這才是大帥的當務之急。”

李景隆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點了點頭道:“若不是你提醒,我真會誤入歧途了,既然皇上已經再三催促。我當立刻北上,徹底平定燕王之亂。”

李景隆便不再過問李維正之事,他下令道:“傳令各軍,即刻準備北上。”

........

建文二年四月底,朝廷六十萬大軍再次北上,浩浩****向向河北開去,這一次李景隆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不再孤軍深入,糧草輜重緊緊跟隨大軍,一天以四十裏的速度向北推進。

五月中旬,朝廷大軍再一次抵達了霸州,這時,斥候探得燕王四十萬大軍出現在二百裏外,李景隆當即下令全軍駐營,六十萬大軍延綿數十裏。

兩天後,燕軍主力也開到了霸州,在距朝廷大軍二十裏外紮了大營,很明顯,燕軍準備和朝廷大軍進行決戰了,這一戰,雙方共投入兵力百萬人。它的勝負將直接決定天下大勢。

燕王大營,朱棣正和他的幾名謀士商議作戰方案,這一次姚廣孝也隨軍南下了,正是他強烈主張正麵與李景隆作戰,徹底擊潰朝廷軍隊的信心,也最大限度地鼓舞己方將士的士氣。

“殿下,李景隆六十萬大軍,多於我們,但此人勇烈不足,在最後的血戰僵持中,他必然會怯戰而逃,我有信心,此戰的最後勝利必屬於我們。”

姚廣孝非常自信,他指著陳千嬌從李景隆書房搞來布兵圖又道:“殿下請看李景隆的布兵,他背靠盧溝河紮營,顯然是有背水一戰之意,可背水一戰隻是以少戰多時的無奈之舉,任何一個有經驗的統帥都不會輕易把自己的軍隊置於險地,可這個李景隆卻這樣做了,如果他是徐達、藍玉之將,或許我認為他是自有考慮,可偏偏他是個紈絝子弟,所以我敢斷言,這就是他紙上談兵之作,大戰打起來,他大軍有六十萬之眾,背靠大河,又怎麽騰挪轉移?而且這次平安為左翼,他雖勇烈。但我們隻要對他以有效隔離,讓他無法支援李景隆中軍,這樣,我們便可集中軍隊進攻敵方中軍。”

朱棣點了點頭,他冷笑道:“上一次若不是平安拚死攔阻,怎麽會讓他主力逃走,這一次我不會再給他機會了。”

...........

次日上午,烏雲低垂,霸州上空愁雲慘淡,勁風撲麵,掀起一陣陣飛沙走石,在盧溝河以西廣袤的原野上,兩支大軍緩緩地靠近了,一望無際的旌旗招展,鋪天蓋地的軍隊無邊無涯,四十萬朝廷大軍和三十萬燕軍對陣,李景隆在主力大陣之中,他身著銀盔銀甲,一杆亮銀槍橫於馬前,他目光複雜地望著數裏外的燕軍主力,心中不由一陣陣發怵,到時兩軍戰起來,自己真的敵得過燕王大軍嗎?

就在這時。燕王軍中忽然升起一支火箭,長長的青煙中發出有毒的碧綠火星,火星緩緩掉下來了,在火箭一刹那的碧綠閃亮時刻,燕軍中鼓聲大作,如山崩地裂般擂響了,‘燕王萬歲!’的呼喊聲如狂飆般席卷大地,十萬燕山鐵騎陡然向朝廷發起猛烈地進攻。

狂暴的馬蹄聲將大地震動,雪亮的戰刀揮出一片銀色的海洋,戰馬疾奔,聲勢如排山倒海。朱棣金盔金甲,裹夾在大軍揮刀嘶聲叫喊,“取李景隆人頭者,賞黃金萬兩,封列侯!”

燕山鐵騎奔雷般的氣勢讓朝廷大軍兩股瑟瑟發抖,大將徐真見勢不妙,上前對李景隆喊道:“大都督,燕軍命騎兵壓上,其勢不可擋,我軍不能駐立不動,必須迎戰上去,否則士氣將被奪旗所損。”

李景隆卻搖搖頭道:“兵法有雲,一鼓作氣,三鼓而竭,我們不必理會,但見三鼓後,他們士氣必然受挫。”

兩旁大將皆愕然,你不迎戰,難道燕軍就會撤回去嗎?這時,副將何福見李景隆無動靜,他也忍不住道:“大都督,燕軍既以騎兵衝鋒,那我們就應以火器和弓弩迎擊,決不可束手無策。”

李景隆這才醒悟,他連忙大聲下令道:“火銃軍上前迎戰!”

但戰機瞬息即變,就在李景隆猶豫了片刻,燕王十萬騎兵已經衝到兩裏外了,朱棣見對方弓弩手沒有出戰,而是先出來火銃軍,不由大喜,他狂吼道:“加速,衝擊敵陣!”

衝在最前麵的騎兵陡然加速,戰刀收起,卻揮舞起了狼牙大棒,殺氣滔天,向朝廷大軍猛撲而來,這時朝廷五千火銃軍剛剛調出。還沒有來得及排出陣式,燕軍已經衝到三百步外,火銃手再裝藥點火根本就來不及了,火銃軍見敵軍已近前,頓時陣勢大亂,紛紛調頭向回跑,

李景隆見情況突變,他被驚得目瞪口呆,嘴唇哆嗦著竟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副將何福見見形勢危急,放火炮會傷及自己軍隊,他也不再請示李景隆,遂大聲下令道:“槍兵迎戰,騎兵左右護衛!”

他同時又大喊,“傳令兩翼包抄殺出,無比殲滅敵軍騎兵。”

朝廷大軍如一隻笨重的巨龍,終於出現動靜了,三萬槍兵列陣而出,向燕軍迎戰而去,‘轟!’地一聲巨響,如驚濤駭浪相撞,燕軍鋪天蓋地的鐵騎衝進了朝廷中軍大隊之中。

刀劈槍捅,狼牙大棒揮舞,一名朝廷士兵一槍將一名騎兵捅穿,他大吼一聲,將對方挑下馬來,忽然黑影夾著狂風疾至,一隻狼牙棒打中這名士兵的臉,將他的人頭打飛,鮮血從脖腔噴出,另一名士兵被屍體絆倒,頓時數百匹戰馬從他身上踏過,瞬間血肉模糊,不成人形。

數裏長的戰線上,七十萬大軍已經完全混戰在一起,戰鬥異常慘烈,叫喊聲、求饒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人頭滾滾落地,殘肢斷臂橫飛,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李景隆臉色慘白,他聽見敵方的叫喊聲離他越來越近了,由於燕軍將主力放在對付對方中軍上,兵力占了上風,尤其十萬燕山鐵騎犀利的攻勢,使朝廷中軍開始節節後退,已經有點抵擋不住了,這時,一支約一萬騎兵精銳騎兵組成的騎兵雁陣狂飆殺來,他們目標非常明確,就是為了奪旗,李景隆甚至已經看清了對方凶神惡煞般的臉,他心中一陣陣膽怯,不由連連後退。

就在這時,朝廷大軍的左翼五萬騎兵在大將平安的率領下,突破了燕軍右翼十萬大軍攔截,趕來向中軍援助,大將平安勇烈無比,一個照麵便將燕王帳下第一勇將王真挑下馬來,隨即他大吼一聲,一鼓作氣,率五萬騎兵仿佛一隻鐵拳,將燕山鐵騎一擊兩段,燕蔣房寬、陳亨不敵敗走,中軍危急立解。

副將何福大喜,親自擂鼓助威,朝廷大軍士氣高漲,開始反擊燕軍,這時,大將平安一眼瞥見了金盔金甲的燕王朱棣,他大喜過望,掄起長槊,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撲向燕王,近千名親兵拚死阻攔,卻被平安殺開一條血路,直撲過來。

這時朱棣見形勢危急,他正竭力指揮軍隊,卻沒有看見平安已從背後殺來,平安的長槊離朱棣隻有五丈距離,平安大吼一聲,如平地打一聲驚雷,長槊直刺朱棣的後心,朱棣一回頭,驚得手中劍都掉了,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支狼牙箭如閃電般射來,平安措不及防,一箭正中他的肩頭,他的手抖了一下,速度慢了一拍,就在這一瞬間,朱棣的數百名親衛一湧而上,用身軀搭成了一道肉牆,將朱棣密不透風地保護在中間。

平安大怒,連砸數十人,這時,剛才施放冷箭的朱高熙衝了過來,大吼一聲,舞動大鐵槍與平安戰在一處,很快,大將張玉也從一旁殺來,平安見殺朱棣無望,轉身又殺開一條血路,返回本陣。

朱棣見平安來去如無人之境,不由大怒下令道:“有殺平安者,賞黃金五萬兩!”

............

這一仗一直打到黃昏,雙方已經難辨你我,眼看天色將黑,雙方收兵的號炮幾乎同時響了,就在這時,燕軍卻忽然發現了一個令人恐怖的情況,燕王竟然在混戰中失蹤了,誰也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裏?

此時的朱棣麵臨著他一生中最嚴峻的一次挑戰,他被朝廷軍分割,身邊隻剩下了三名親兵跟隨,而朝廷軍大將孫成發現了他,在後麵緊追不舍。

而前方朝廷中軍正在整軍準備回營,一杆‘李’字大旗正迎風招展,前有朝廷大軍阻擋,後有追兵不舍,朱棣忽然想起朱允炆曾下過聖旨,他大喊一聲道:“燕王在此!誰敢來傷我?”

喊完,他竟縱馬從數萬朝廷大軍麵前馳過,數萬大軍都被驚呆了,皆呆呆地望著百步外的燕王,大將徐真忽然一聲大罵,“老子殺你又如何?”

他縱馬要上前,李景隆卻一聲厲喝道::“皇上有旨,不得傷及燕王,誰也不準上前,違令者斬!”

數萬朝廷大軍眼睜睜地看著燕王從他們麵前走過,聖旨之下,竟沒有一人敢上去攔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