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專訪和大獲成功

其實提到韓流就不可能不提hot這個組合,說實話那個時候的韓粉真的比現在受人待見多了。

我始終覺得,如果你喜歡一個歌手,購買他們的正版專輯就是最好的支持,頂多就去看看他們的演唱會和購買下正版周邊。現在韓粉流行湊錢給偶像買這買那的行為讓我總覺得好奇怪。

好吧,我會告訴你們我初中畢業的時候是很同學跳hot的舞蹈乜?

(好暴露年齡的愛好啊……)

“也許是剛剛喝過下午茶的緣故,電影的開頭著實無聊乏味:一群又一群的人不斷出現又不斷消失,然後又再度出現;大量的旁白和鏡頭語言講述著角色各自的性格和故事的背景;我絲毫感覺不到觀看電影的快.感,隻有一種另類的感覺支撐著我的眼皮……

……(此處省去安德烈對故事的複述1000字)

生活有的時候的確是乏味無聊的,但總有一些東西卻讓我們覺得感動或新奇或;又有人說電影是世界上最好玩的玩具,看過《兩杆大煙槍》後,相信很多人會深有同感。

《兩杆大煙槍》的故事情節和人物關係歸根結底可以用‘巧合’一詞全部形容。在你的一生中,你會遇到多少碰巧發生的事情呢?又有多少巧合事件發生過後,你會常久的琢磨和感歎‘怎麽會這麽巧?’,越想越覺得神奇,越覺得有味道,那是因為遇到這種常理解釋不清的事情的時候,我們總愛把所發生過的巧合事件的誘因向宿命的方向歸結,於是為本就有點兒不可思議的巧合更披上了一層魔幻的味道。當然,‘巧合’帶給過我們快樂和驚奇,也同樣會帶給我們哀傷與悲痛。但是不管結果如何,都無法掩蓋‘巧合’本身所帶給我們的強大吸引力。”

――安德烈?羅塞爾《巧合,還是巧合!――評電影〈兩杆大煙槍〉》

在發出去的第一篇電影評論之後,安德烈便接到了主編的電話,再得到安德烈肯定的評價之後,主編便要求安德烈盡快安排對這個劇組的專訪。要知道《兩杆大煙槍》此時還沒有獲獎,一旦獲獎,那麽他們的專訪勢必變得非常難得起來。而且安德烈也很清楚影片發行方的操作手法,電影獲獎之後便是幾個重要媒體的訪問,然後便是盡快回國安排電影上映。雖然以《cahierscinéma》的資格,要求獲得訪問並不難,可是那時的采訪必然沒有多深的深度,勢必不符合《cahierscinéma》的要求。所以,安德烈便趁著電影節還沒結束就立刻聯係《兩杆大煙槍》的發行方,希望能夠獲得專訪。

《兩杆大煙槍》的發行方一聽說是《cahierscinéma》約專訪,便想也沒想地就答應了下來。而劇組成員在獲悉這個消息之後,自然是非常高興的。

安德烈首先是采訪了編劇兼導演的李奇,在得知這是李奇導演的第一部敘事電影作品之後,安德烈表示了驚訝。然後在隨後的訪談中,李奇對高盧國在五、六十年代興起的“新浪潮”的推崇讓安德烈也與有榮焉,因此筆下也變得客氣起來。

在采訪完李奇之後,對顧辰的采訪倒是讓安德烈有些期待。為了采訪顧辰,安德烈向華夏國的同行打聽過他的資料。讓安德烈吃驚的是,顧辰不僅是一位暢銷歌手,還在去年自己編劇自己發行了一部小成本愛情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為了讓采訪更有內容,安德烈特意去看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雖然這部電影的藝術性並不那麽突出,可是從商業角度來說,這的確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尤其是聯想到這部電影的編劇兼製片人是個未成年的大男孩,安德烈欣賞的眼光就更多了。如果說顧辰在那部電影的演技還略顯稚嫩的話,而在《兩杆大煙槍》裏顧辰的演技堪稱一個積年的戲骨,而這個變化僅僅是一年之間。

在安德烈采訪顧辰的時候,顧辰剛好拿到了來自hotel?exelsior送來的照片。安德烈自然認得出來,這是顧辰在模仿《魂斷威尼斯》中的tadzio。與tadzio那種類似古希臘雕像般的美不同,顧辰在照片中更多地展現了一種來自東方的神秘氣息。於是安德烈便從這張照片切入,和顧辰聊了起來。

讓安德烈再次感到驚訝的是,顧辰不僅僅是一個浮華娛樂圈裏的偶像藝人,他對古典藝術都頗有研究,無論是古典交響樂,還是古典小說,顧辰都能信手拈來說上一二。對於高盧人來說,小說和音樂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甚至他們的國家還有“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這樣的榮譽勳章。正因為如此,安德烈對顧辰的認同更加強烈。在他看來,一個具有“浪漫主義傾向的”顧辰應該是“朝著先賢祠前輩的道路往前走的藝術家”。顧辰的良好表現和他的年齡,讓安德烈不得不對他誇耀一番。

最後采訪結束之後,安德烈發現采訪的內容居然那麽多,於是不得不與主編溝通。主編對顧辰的故事也非常有興趣,不過至於值得不值得給《兩杆大煙槍》這麽多版麵就要看電影在水城影展上的表現,若是獎項足夠多的話,《cahierscinéma》自然樂意給一個專刊。

水城影展需要持續兩個星期,除了正式影展之外,還有地平線單元和短片單元。李奇作為導演自然要陪著發行方去與各國的發行商洽談《兩杆大煙槍》的引進和發行工作,而顧辰倒是有很多時間去看電影。不過讓不少人覺得好奇的是,顧辰選擇的影片大多是“地平線單元”的參賽影片。水城影展是為國際影展,因此正式競賽單元的口味還是不得不和主流口味有所妥協,倒是“地平線單元”全是衝著藝術性而去的,因此顧辰選擇的影片也大多是這種“地平線單元”的影展。組委會之所以選擇“地平線”這個名字就是希望能夠在他們的努力下,讓那些“地下”電影有一個被人認識的機會。而顧辰則是一邊看著電影,一邊在自己的博客上連載這自己的觀影劄記。

兩個星期的閑暇時間也是極容易過去的,很快便到了水城影展的頒獎禮。與商業獎項的頒獎禮不同,所有的來賓都是參展電影的製作人員和演員,頗有一種“合家歡”的感覺。在頒發正式競賽單元獎項之前,首先頒發的是短片單元和地平線單元的獎項,總共四個獎項也是其暖場作用的。

正式競賽單元首先頒發的獎項是“最佳新演員獎”,這個獎項已經與顧辰無關,所以顧辰便隻是笑著看別人拿獎。最終得獎的是凱撒國本土電影《他的兒子》中兒子的飾演者,falco?fabrizio,一個6歲的小男孩。而接下去的“技術貢獻獎”也被《他的兒子》拿下。而最佳女演員的獲得者則是中東電影《lemalehahalal》中的hadas?yaron。

緊接著的最佳男演員倒是沒有多少意外的獎項,在得知《兩杆大煙槍》中的主角是由十八歲的顧辰出演之後,無數影評人都認為這個獎項非顧辰莫屬了。這種演技已經不能用“優秀”來形容了,或許“天才”才是最好的形容。果然,在一片歡呼聲中,顧辰拿下了水城影展的“最佳男演員”,獲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影帝。

在三大獎之前開出的最佳編劇獎則屬於高盧國電影《après?mai》的編劇olivier?assayas。水城影展的三大獎便是:金獅獎、銀獅獎和評委會大獎。金獅獎獎勵的是最優秀的電影;而銀獅獎獎勵的對象則有些特別,如果評委會認為有一部電影與金獅獎電影不相伯仲的話,那麽銀獅獎就會用來獎勵屈居第二的電影,同時取消評委會大獎;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電影,那麽銀獅獎獎勵的則是導演,然後正式的名稱就是“導演銀獅獎”,同時保留評委會大獎,用於表彰“優秀程度不及金獅獎卻在藝術上有突出表現”的電影。

其實水城影展的這個設置讓很多導演都很尷尬,如果真有銀獅獎影片的話,那麽銀獅獎獲獎影片會覺得遺憾,而金獅獎獲獎影片則會覺得尷尬,為了不那麽“天怒人怨”,因此水城影展組委會已經很少搞這種頒獎方法了。

隨著評委會主席宣布“評委會大獎”屬於水晶國的影片《paradies:?glaube》,大家心頭的石頭才落下,看樣子今年評委會不準備折騰大家了。而“導演銀獅獎”的得主則是花旗國電影《the?master》的導演paul?thomas?anderson。顧辰對這個獎項的歸屬倒是沒有異議,事實上就思想性來說,《the?master》要優於《兩杆大煙槍》,可是無奈《兩杆大煙槍》對電影藝術性的把握要優於《the?master》。若是在坎城影展,或許就是《the?master》拿獎了。果不其然,最後的金獅獎果然屬於《兩杆大煙槍》。

在得知《兩杆大煙槍》拿下水城影展的金獅獎和最佳男演員之後,《cahierscinéma》的專刊也如期發行。在水城金獅獎的加持下,李奇很快就談妥了在歐洲和花旗國的發行事宜,與此同時華夏國的發行工作也是迫在眉睫。由於金獅獎和水城影帝的雙頭銜的影響下,國內數家院線以及哭著叫著求李奇等人安排發行工作。既然有了這麽好的開始,於是劇組等人便決定及時殺回國內,參與國內的發行工作。

就在《兩杆大煙槍》突然躥紅的時候,起初說著顧辰壞話的媒體忽然覺得臉火辣辣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