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中2

在丁立的老家,一直有個說法,說他們老家是來自山西大槐樹下{///上傳}說是當年張獻忠屠四川,伏屍幾百萬後來,就從山西那些地方把人給遷徙到了四川

當然這個民間傳說是一個誤傳,大體的東西都對了,就是把時間給搞錯了其實山西大槐樹的傳說比這要早上好幾百年,是明代初期的事情

元朝韃子占領中國,對外連年對外用兵,對內欺淩漢人,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仍,終於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

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亂的創傷未及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

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裏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裏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泡*書*(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布,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所以背井離鄉的移民,連籍貫出處都忘記了,隻有山西大槐樹下海記得清清楚楚

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還聽老師講過傳說說是當年老百姓都不願意遷徙,當時的官府就哄騙人說朝廷開恩,不想去的人在大槐樹下登記預期沒有登記的,就是想要遷徙的結果這般一來,老百姓紛紛上當一來登記,當場就被繩子一捆帶上就走

傳說當年移民時,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為記至今凡大槐樹移民後裔的小趾甲都是複形兩瓣“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

當時,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們反綁然後用一根長繩聯結起來,押解著移民上路由於移民的手臂長時間捆著,胳膊逐漸麻木,不久也就習慣了,以後遷民們大多喜歡背著手走路,其後裔也沿襲了這種習慣在押解過程中,由於長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隻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次數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於簡單化,隻要說聲“老爺,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後“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

像是丁立,小腳趾都是兩瓣的當時老師問誰是這樣的?整個班級有一般人舉手,可見小縣城大部分也都是遷徙來的

後來丁立交往的天南海北的人多了就是四川雲南那邊也有類似的說法,都說自己祖先在山西大槐樹下

丁立估摸著雲哥的情況卻也差不多隻是不知道是明末還是明初的時候,遷徙當年張獻忠四川大屠殺也是確有其事,傳說當年張獻忠寫過一首詩,題在一個石碑上那首詩寫著:“天生萬物以育人,人無一善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據說這事情在四九年以前是老幼婦孺,人人皆知

但是現在的考古發現的所謂“七殺碑”上並無一“殺”字,與傳聞截然不同,實為張獻忠“聖諭碑”:“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可見“七殺碑”實為滿韃子統治者為誣蔑張獻忠而散布的流言,並且,此流言影響之大

實際上,屠殺是有的據考證,清初四川人口隻剩下50來萬,重慶城現朝天門到七星崗通遠門一帶隻剩下數百家人,重慶所轄的州縣內,有的隻剩下十幾家人這些人當是滿韃子屠殺的,為了掩人耳目,不再傳出像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之類的不利於統治的事情所以把一腦袋屎都給扣到了老張頭上反正老張已經掛了,也不會站出來跟他們對質

總之到康熙朝的時候,又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這次是從東南諸省遷徙人口到的四川

雲哥既然說不清楚,那麽也搞不明白到底他們祖上是那一次遷徙過來的?不過這裏這麽多傳說和明代有關,比如那崖居是明代修的躲匪洞,剛才上去的石堡又傳說是明末為了對抗李自成而修的堡壘,那麽估計還是明初的時候,山西大槐樹下遷徙過來的

“嘿嘿,來這裏是找什麽的?那麽考古啊,這是”餘偉很不滿意了

丁立加不滿意:“千裏迢迢的,你不會就帶著我來看這些破東西?你說的那些時刻在什麽地方?”

餘偉也不理他問雲哥:“這要是東周的,起碼有兩千年的曆史了?這棺材怎麽還好好的?”

“這是我們當地才有的梳子木,結實的很”雲哥說了一句,忽然想到了什麽,說:“你們要看時刻,那倒是有不過,估計你們也看不懂上麵都是些天書”

丁立頓時大喜:“走,走,帶我們先去看看再說”

石刻就在懸崖的一個洞中,想是因為為了隱蔽的關係石刻並沒有刻在懸崖外的岩石上,那便成了摩崖石刻了

雖然說東周的文字屬於六國文字係統,早已經破譯了的但是憑丁立和餘偉這樣的家夥是怎麽也沒有辦法看懂的,真正的鳥篆倒是丁立看起來還有些熟悉,和很多符籙裏麵的寫法相似

“沒錯了,就是這一篇”餘偉取出了照片對照半天,終於確定下來洋洋得意的說:“我早就翻譯好了”(未完待續)

泡書閱讀最最全的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