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回、魏寶山尋親不遇

魏寶山幫著老何家下葬完畢後,大夥一起下了山。等到魏寶山回到家中,老兩口見著兒子後,抱著兒子失聲痛哭。一家三口哭過之後,魏寶山這才把這些年的經曆如實告訴了二老,聽得二老更是揪心不已,免不了又潸然淚下。

在家中住了幾日,魏寶山便和自己的老爹商量,打算去沈陽城闖**一番。聽他師傅講,他有個師叔在沈陽城三賢觀修行,還是那裏的三觀主,據說混得相當不錯。自己這些年來一直在道觀裏生活,既不會種地,又不會耕田。畢竟老大不小了,也不能在家吃白食,不如去投奔師叔,在城裏找個活兒幹,多少賺幾個銀子,也能貼補一下家用。

魏老爹剛剛與兒子團圓,怎麽舍得兒子又要遠走,但是架不住魏寶山天天在耳邊念叨。想想也是,兒大不由爺,好男兒誌在四方,在這農村憋著也沒啥大出息。沈陽城那麽大,說不定真就能闖出些名堂,最後歎了一口氣,也就答應了魏寶山。

魏寶山臨行之際,給二老叩了幾個響頭,承諾一旦穩定後就會捎信回來,最後抹著眼淚,背著包裹,出了村口。

一路上,曉行夜宿,住不起大店房,就住那不起眼兒的小店,能少花錢就少花錢,能不花錢就不花錢。有時幹脆夜宿露天,渴了就在河溝裏喝口水,餓了就買個餑餑吃。就這麽,邊走邊打聽,走了半個多月,終於到了沈陽城。

進了城,魏寶山一瞧,喲!可真了不得啊!畢竟是都城,跟別的地方大不相同。大街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兩旁金字牌匾的買賣耀眼生輝,看著什麽都新鮮,看著什麽都高興,把魏寶山看得是眼花繚亂。

魏寶山找了一處小店先住了下來,第二天一大早便起來了,洗漱完畢後,就到街上去轉悠。這麽大的沈陽城,要想找個人就和大海撈針差不多,哪那麽好找。好在知道師叔修行在三賢觀,一邊溜達一邊問,這一問,魏寶山更傻眼了,問了一路,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三賢觀在哪兒,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

到了這陣,魏寶山可有點慌了,當初聽師傅說,師叔可混得不錯啊!據說在沈陽城裏,三賢觀也是數一數二的道觀,大小老道百十人,怎麽竟然沒有人知道呢?魏寶山仍然有些不死心,又在街上轉了半天,結果大失所望,問了一六十三遭,不管是老的還是小的,男的還是女的,所有人都直晃腦袋,都沒聽說過這地方。

投親不遇,魏寶山難免有些失望,但是一看都城這麽大,也不想就此回家。心想:這麽大的地方,總不會沒我一口飯吃吧?就憑自己這把子力氣,還不會被餓死,要不找個活先對付幹著吧。結果沒想到,在這都城裏打個短工都不容易,一晃半個多月,也沒找到個掙錢的差事。

看來,人這一輩子,七災八難,溝溝坎坎,難活呀!

東北的四月,天兒還挺冷的,尤其一早一晚,溫度幾近零下。單說這一天,魏寶山拎著包,在大街上來回轉悠,出來時帶的那幾個錢也都花完了。一邊走一邊琢磨:自己學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本事,怎麽連碗飯都吃不上了,難道還得回去種地去?邊走邊想,不知不覺就到了城東杏林街這兒了。此時,天已發黑,可魏寶山還沒吃著東西。把褲帶緊了緊,又轉悠了一陣兒,直到定更時分,街上也沒什麽人了,魏寶山也不敢再瞎轉了。

路靜人稀,所有的商店都關門閉戶,隻有巡城的小隊在大街上來回晃悠著。

這大黑天的,在街上瞎晃,萬一被這些巡邏小隊撞見,有嘴都說不清,也別給自己找麻煩了。魏寶山趕緊順著牆根兒往前走,看前邊好像有大門樓,甭問,這兒住的準是個大財主。魏寶山心想:我也沒錢了,上哪兒住店人家也不會要,幹脆,我就在這門樓下蹲上一宿,等明天再想辦法吧!

走近門樓仔細一瞧,門前有一對大石頭獅子,朱紅色的門樓,懸著一塊大匾,上書三個大字“知憂府”。門前八字照壁,非常寬闊。魏寶山看來看去,發現門樓的旁邊有兩個石頭門垛兒。索性靠著門垛兒,兩隻手抱著肩膀就睡著了。

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悶來愁長盹睡多。天都蒙蒙亮了,魏寶山還睡著呢。

正這時候,隻聽得“咣當”的聲音,大門打開了,從裏邊走出一夥人。這些人長袍短褂,出了門口自動往兩旁一閃,打後邊又走出一個人來。這人邁著方步走到門口,先咳嗽了一聲,然後仰麵望天,麵帶著笑容點了點頭。

他們這一出來,魏寶山也被驚醒了。抬頭一看,喲,裏邊出來人了!我趕緊走吧!他這麽想著,就準備起身站起來。不成想,在這兒躺了一夜了,腿都沒挪過窩,早就麻了,剛站起來,還沒等邁步呢,“撲通”一聲就摔倒了。

出來的那夥人一看,當時就嚇壞了。其中一個當頭兒的大步來到魏寶山麵前喝道:“喂,你賊眉鼠眼地要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