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風涼話?詞典上是這樣解釋的:比如,某人因某事受到打擊或者傷害,而另一個不但不幫助安慰反倒說一些讓某人更傷心的話,或者是指責某人的不對。
曾在一篇教學雜誌上看到澳大利亞一小學在製定一節體育課的教學目標中有這樣一句話:“正確對待同伴的失誤,不說風涼話……”說實話,這樣的教學目標的製定在我國前所未聞,把不說風涼話放在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中是不是小題大作?是不是授課者在故弄玄虛?其實不然。
仔細想一想,一個人不說風涼話本身就不容易,要遠離那些說風涼話的人更不容易。因此,把不說風涼話作為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提出來確實有其必要。
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同的觀點相碰難免會有矛盾產生,思維的結果必定會有許多話要說。說什麽,怎麽說,什麽時候說,對誰說,因人而異。有的人因為以為組織環境不益於他說話索性不說,保持沉默著。有的人因不說心裏老是不舒服,總要說幾句。雖然說話是每一個人的權力,但我認為作為一個當代人,首先必須要有責任心,有責任心就要說負責任的話。若隻說一些閑言碎語,可能也隻是當作別人飯後的談資,但若說了一些對自我或他人、或組織、或顧客不負責任的話,至少會降低個人在社會中的信譽。
再說,現在工作競爭很激烈,人們在職場中生存與發展,因價值觀衝突,因權力競爭衝突,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支持者或反對者,都是正常的。因對支持者的愛而說話,自然支持者會表示歡迎。因對反對者的恨,說些話,甚至於說些下流話,雖然說解決不了與反對者之間的矛盾,但至少反對者感到了威脅,支持者體驗到了泄憤,也有一定的價值。當然若能幽默點可能價值就更大些,若能讓反對者改變立場價值就可以達到理想的地步了。
然而,在職場就有少數聰明的職場人,他們因沒有責任心,沒有情感,沒有立場,結果因說多了而共鳴者越來越少了。他們平常都說什麽話呢?——就是人們常說的“風涼話”。
風涼話,不冷不熱,要表達什麽思想呢?要表達什麽立場呢?那些聰明的職場人可能是想讓聽話者去體驗吧。但聽話者對說話者若思想、立場不去深思,隻從第一層麵提問:你說這話到底什麽目的?可能說風涼話的人是得意不起來的。
說風涼話在損害別人的同時也在損害自我:
第一,風涼話會傷聽話者的情感,本來聽話者可以成為你的好夥伴,聽你說風涼話多了,隻好遠離你了。
第二,風涼話,不會給人力量,隻能打擊人們工作或事業的信心。風涼話說多了,有的人會遠離你,你就隻能自個兒一個人沉浸在自我體驗中了。
第三、風涼話無法表達思想與情感。人類溝通需要情感與思想,你喜歡說風涼話,別人與你在一起總覺得是在受罪,你就得不到別人的思想與情感了。這樣你就可能孤單一人了。
說風涼話的場合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當一個人取得成績時,而這種成績的取得是人人能做而自己沒有去做的,認為這種成績的取得不值得一提,心中有一種不服氣,認為是一種投機取巧的經營行為,是不值得一提的蠅頭小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說風涼話便是順利成章的事了。
二是確實比自己差的人取得一點成績以後,受到領導的表揚,有的人認為這種僅是一種偶爾的巧合,不能正視他人的優點,風涼話隨即飄然而至。
三是某些人在一方麵有比較過人的才能,但另一方麵又有明顯的弱點時,取得成績的時候不能喜形不於色,這時候得到風涼話的頻率可能也是最高的。比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太好,但是體育成績比較優秀,運動能力比較突出,在體育課或是在運動會上的表現總是比較搶眼,當他(她)在取得成功歡呼雀躍的瞬間,一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總會這樣說:"有什麽了不起,不就是一個100米第一名麽,至於樂成這個樣子,考試成績下來有這麽神氣就好了”。就是一些教師以及班主任在教訓他們的弟子時也是這副腔調,作業做成這個樣子,跑100米的勁哪兒去啦?打球時沒見你這麽馬虎過等等等等。
不說風涼話是一種寬容,遠離說風涼話的人是一種明智。正視他人的不足和失誤,並把它作為前車之鑒,為自己找準前進的航程,為自己今後少走彎路保駕護航,從而引領你走向更高更遠的彼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當今的社會裏就是人性化的體現和博大精深的人文關懷。對不如自己的人在其做錯事、或失敗時說風涼話無異於落井下石;對比自己好的人說風涼話隻能說明自己的無知和妒忌。所以說,我們要遠離說風涼話的人。
怎樣遠離他們的風涼話呢?首先不用理會他們,過你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隻要你覺得是對的,別人說什麽又有什麽關係呢。
其次,不要讓說風涼話的人影響自己,更不要加入她們其中。每個地方可能都有些說風涼話的人的,但我們又能有什麽辦法去製止呢?沒有,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住自己,不隨波逐流就好,讓他們說去吧,對於好多無所事事的人來講,說風涼話可能就是他們一天工作的重點吧,但對於忙於工作的我們來講,哪有時間去說風涼話?又哪有時間去聽他們說那些無用的風涼話?不理他們,幹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