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2月16日《大河文摘報》上,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在非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山區,生活著大批的狼和鬣狗,狼和鬣狗都是群居動物,它們很少單獨外出捕獵,每個狼群都有一個首領,外出捕獵也是訓練有素,統一由狼王指揮;而鬣狗卻是一窩蜂地往前衝,但鬣狗仗著數量眾多,也常常能從獵豹和獅子的嘴裏搶奪食物。

一年天氣極度幹旱,許多動物因缺少水、食物而死去,為了爭奪一直被獅子吃剩的野牛的殘骸,一群狼與鬣狗發生了激烈的廝鬥,盡管鬣狗的死傷慘重,但由於數量眾多,就是訓練有素的群狼也大多慘死在了鬣狗的利齒之下。最後,隻剩下一隻狼王與五隻鬣狗還在對峙。

為了爭奪被獅子吃剩的一頭野牛殘骸,一群狼和一群鬣狗發生了衝突。顯然,狼王與鬣狗力量相差懸殊,何況狼王還在混戰中被咬傷了一條後腿。那條拖拉在地上的後腿,是狼王無法擺脫的負擔。麵對步步緊逼的鬣狗,狼王突然一口咬斷了拖拉的傷腿,然後向離自己最近的那隻鬣狗猛撲過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咬斷了它的喉嚨。其他四隻鬣狗被狼王的舉動嚇呆了,都站在原地不敢向前。終於,四隻鬣狗拖著疲憊的身體一步一搖地離開了怒目而視的狼王。狼王得救了。

這是美國動物學家丹尼斯在跟蹤拍攝資料時,親眼看到的一段經曆。當危險來臨時,狼王能毅然咬斷後腿,讓自己毫無牽累地應付強敵,這值得我們學習。在我們的生活中或工作中,拖我們後腿的東西很多,比如患得患失、瞻前顧後、驚慌失措等。如果沒有狼王那樣咬斷後腿的勇氣,就無法獲取大的成功。

人與動物相比,人要聰明得多。但有些時候,人多的是小聰明,而缺乏的是大智慧。特別是在危難境地,更要有舍得小惠謀求大局的智慧和咬斷後腿的勇氣,才能從失敗的處境中重新站起來,或力挽狂瀾,爭取最後的勝利。

曾經,在澳大利亞的一個孤島上生活著一群鳥,它們因為有著尖而長的喙而得名為長喙鳥,這種鳥靠啄食一種蒺藜的果子為生。就像人有美醜高矮之分一樣,長喙鳥也有長喙和短喙。而短喙的鳥一孵出來就受到歧視,母親會在它們滿兩個月後就拋下它們不管。它們的食物是一種果子,而這種果子渾身長滿堅硬的刺,隻有長喙鳥才能啄得開,甚至連那些喙稍短的長喙鳥也啄不開,於是,每年都有很多喙短的鳥死於饑餓。而喙長的鳥一出生就有驕傲的資本,它們眼看著短喙的鳥被母親拋棄而餓死,自己卻得意地吃著蒺藜果,自由自在地在島上飛翔。

一隻短喙鳥在吃完母親啄開的最後一顆蒺藜果之後,它知道自己麵臨著生死的嚴重考驗了。它不甘心地走近一顆蒺藜果,明知自己無法啄開那堅硬的果殼,並且還要被長刺紮得鮮血淋漓,還是不停地啄。可是由於蒺藜刺實在太長,短喙鳥還是失敗了,麵臨生存威脅,它隻好傷心地飛離蒺藜林,決定去尋找新的生機。就在它餓得頭暈目眩的時候,它啄食了在淺海裏遊動的小魚,雖然它惡心得想嘔吐,但是為了生存,還是咽下了它。慢慢地,它覺得小魚的味道其實比那種蒺藜果味道還好。

一時間,短喙的鳥紛紛效仿,於是短喙鳥就這樣生存下來。而長喙鳥則依然優越地吃著它們認為天下最美味的蒺藜果。短喙鳥的兒女們的喙更短,為了生存它們天天去海裏捕食;淺海裏的魚吃完了,它們就去深海捕食;後來,它們不僅吃魚,隻要是能捕捉到的動物都成為它們的食物。

在捕獵中,它們練就了一張短而有力的嘴,還有一對大而強健的翅膀和一雙尖利的爪子。數年後,短喙鳥成為海上的強者,它的名字叫鷹;而長喙鳥卻隨著那種蒺藜果的消失而永遠消失了。

本來短喙鳥生下來就遭受了不公平待遇,連母親都會拋下它們不管,它們無法啄開蒺藜果。但是為了生存,它們不輕言放棄,努力地進行了嚐試;它們也懂得適時抉擇,沒有放棄自己,試圖尋找新的出路;它們也沒有被眼前小小的勝利衝昏頭腦,而是勇於拓展,不斷磨煉,最後終於"化繭成蝶",成為海上的強者——鷹!是它們困境中求生存的堅強品質成就了它們的今天!

在工作中,很多人由於先天或後天的原因也會遭遇短喙鳥的境遇,麵臨被解雇或淘汰的命運。在此情況下,是不是就要怨天尤人,或長籲短歎呢?短喙鳥的故事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那就是我們要學會在困境中求生存,超越困境,獲得快樂!

不知大家聽過《化險為夷的驢子》這個故事沒有:一頭驢子掉進了一口枯井,農夫想盡了辦法也沒有把驢子救上來,決定放棄。他們想讓驢走得痛快點,於是找來鄉親一起幫忙用泥土埋驢子,當人們把泥土鏟進坑裏,剛開始驢子還會慘叫,但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驢子把身上的土抖下來然後再站在泥土上,很快便升到了井口。就這樣,驢子將人們扔進去的土都踩在了腳下,當井裏的土一點點升高,驢子也一點點地走出井底!

困境如同驢子掉進井底,人的一生也難免會遇到麻煩,陷入"枯井",也許會被泥土填埋,但也許也能抖掉泥土獲得新生,關鍵是要看人們怎麽來麵對困難,消極還是積極,消極者困於環境,積極者利用環境。如果不去挑戰它,那麽任何事情都能把人埋沒,永遠沒有成功脫險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