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裏有一個開篇偈語:"人人都說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似乎在訴說繁華錦繡裏的一段公案,又像是在告戒人們名利世界中的冷冷暖暖。人生是什麽暫且不論,而名利乃身外之物卻最能累人。世上凡是把名利看得很重的人,必將被名韁利鎖所捆擾。

現實社會中,確有不少這樣的人,當名利尚未得到時,精心竭力、慘淡經營,甚至把名利當作自己生命的支柱而孜孜追求,待名利得到後,還要機關算盡、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惟恐一個閃失而丟官失利,弄得自己身心憔悴,未老先衰,寧願承受如此這般的非人折磨,就是擁有不了淡泊名利、笑看人生的做人心態。

從古至今,有多少人掙紮在名利場上,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能有多少人又能真正做到淡泊名利、笑看人生呢?司馬遷說得好:“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名利本為浮世重,古今能有幾人拋?”由此可知,淡泊名利甚難,笑看人生亦難,說起來輕鬆做起來難,就連儒家大師朱熹也感歎到:"世上無如人陷欲,幾人到此誤平生。”

要是能明白——功名乃瓦上之霜,利祿如花尖之露,人生無千年之壽,花開無百日之紅的道理,那些無聊的煩惱也許會頃刻就煙消雲散。總之,要學會把陳年往事中的煩惱拋棄得幹幹淨淨,把生活中的不快當做前進的階梯,利用得妥妥帖帖,在心房中儲存滿柔風細雨,那人生就一定沒有過不了的檻。

其實,無論宦海沉浮,無論商戰成敗,無論情場生死……就像寒鴨戲水一般,冷暖自知。做到淡泊名利,可以免去精神上的許多痛苦,做到笑看人生有益於身心健康。由此想到,淡泊既不是沒有理想、少有追求,也不是懶散和碌碌無為,而是"明誌"和“"致遠",是對生命的安頓,也對自己靈魂的升華,使其自由而坦然。

1895年,居裏夫人和比埃爾·居裏結婚時,新房裏隻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比埃爾·居裏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裏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從1953年起,居裏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吝嗇"。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麵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裏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裏夫人,他走到村子裏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裏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裏夫人。

居裏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17個,卻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裏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麽能給孩子玩呢?"

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人活著就要像居裏夫人這樣,淡泊名利,心無塵事,才能去實現遠大的誌向。多幾分曠大,少一些妒忌,多幾分瀟灑,少一些煩惱,對名利保持幾分淡泊,對生活多出幾張笑臉,你輕鬆,我愉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歸心自然,何樂而不為?

但淡泊名利並不是不要名利,名利不是罪惡,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有不同的價值。“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的確,許多人在名利場上失掉了理知的指南針,陷入了名利的漩渦,結果越陷越深,難以自拔。這樣的例子在曆史上不勝枚舉。但是,如果淡泊名利善待名利,就會有另一番境界。武則天當政時的宮廷詩人宋之問雖媚附權貴,人品低下,為世人所鄙,但他所作的詩語言精練,氣勢流暢,為後世批評家所推崇。歐陽修、蘇東坡是曆代推崇的名士,但他們仕途不順之後寫下的名篇,不也是在為自己的懷才不遇而憤懣,為名利上的鬱鬱不得誌而寄情山水嗎?其實我們都生活在名利之中,名利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世上沒有不為名利的超人,隻有淡泊名利善待名利的智者。

所以說,名利絕不是萬惡之源,關鍵在於你如何麵對。如果你把名利看成一切,隻想著如何占有,那麽你將迷失自我,名利會成為切斷你幸福的利刃;如果你善待名利,淡泊名利,將名利作為奮勇進取的動力,那麽名利將成為你的風帆,伴你渡過征程。

生活經不起計較和攀比

人生種種煩惱的主要來源是什麽呢?有人說,很多時候是計較和攀比。

繈褓期間,嬰兒運用觸覺,比較誰的疼愛多,借著哭聲表達自己的計較;上學讀書時,又比較誰的分數高,計較老師是否偏心;踏入社會以後,則比較誰的待遇好,計較老板是否公平。有了攀比和計較,一切煩惱於焉而起,紛爭也應運而生。像古代的兄弟反目乃至骨肉相殘的慘劇,有名的七國之爭、八王之亂等等,莫不是由攀比和計較而引起。

上學時老師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喬治自從記事起,父親一直就是瘸著一條腿走路的,他看上去極普通,沒有絲毫過人之處。所以,他總是想,母親怎麽會和這樣的一個人結婚呢?一次,市裏舉行中學生籃球賽,喬治是隊裏的主力。他找到母親,說出了他的心願:他希望母親能陪他同往。

母親笑了,說:"那當然。你就是不說,我和你父親也會去的。"

他聽罷搖了搖頭,說:"我不是說父親,我隻希望你去。"

母親很是驚奇,問:"這是為什麽?"他勉強地笑了笑,說:"我總認為,一個殘疾人站在場邊,會使得整個氣氛變味兒。"母親輕聲歎了一口氣,說:"你是嫌棄你父親了?"父親這時正好走過來,說:"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麽事,你們商量著去做就行了。”

比賽很快就結束了,喬治所在的球隊得了冠軍。在回家的路上,母親很高興,說:

"要是你父親知道了這個消息,他一定會放聲高歌的。"喬治有些生氣地說:"媽媽,我們現在不提他好不好?”母親接受不了他的怨氣,大聲說:"你必須要告訴我這是為什麽?"喬治笑了笑,說:"不為什麽,就是不想在這時提到他。"母親的臉色凝重起來,說:"孩子,有些話我本來不想說。可是,我再隱瞞下去,很可能就會傷害到你的父親。"你知道你父親的腿是怎麽瘸的嗎?"喬治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母親說:"你兩歲時父親帶你去花園裏玩。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輛汽車急馳而來,你父親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車輪下。"喬治頓時呆住了,說:"這怎麽可能呢?"母親說:"這怎麽不可能?隻是這些年你父親不讓我告訴你罷了。”

兩人慢慢地走著。母親說:"有件事可能你還不知道,你父親就是布萊特,你最喜歡的作家。"喬治驚訝地蹦了起來,說:"你說什麽?我不信!"母親說:"這件事你父親也不讓我告訴你。你不信可以去問你的老師。"喬治急忙地向學校跑去。老師麵對他的疑問,笑了笑,說:“這都是真的。你父親不讓我們透露這些,是怕影響你成長。但既然你現在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訴你,你父親是一個偉大的人。"

過了幾天,父親回來了。喬治語氣鄭重地問父親:"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萊特嗎?"

父親愣了一下,然後就笑了,說:“我就是寫小說的布萊特。”

喬治這個時候非常後悔,他總拿自己父親的殘疾和別人的父親比,根本沒想到自已的父親原來如此優秀。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就是生活,在生活中我們不能計較或攀比。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去做事情的時候,往往都是想努力地把事情做好,最差的願望也是不要被人家笑話或批評,所以每一步都很認真,盡量做到萬無一失,但是有些事情卻往往事與願違,或者會有些意想不到的困難,經常會考驗到我們每個人的智慧和毅力;正因為如此,我們每個人的表現就會大相徑庭,包括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由於智商不同,毅力不同,所以結果就會相差甚遠。本來,由於你的智商高,你才成為了他的上級,他的水平肯定不如你,所以做事的結果也自然是不如你,按理你應該理解他;可是這時候你卻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當他做不到或做不好的時候,你沒有去冷靜的考慮,隻有氣憤和衝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和他一般見識",可以說是自降了自己的身價,把自己降到了和他一樣的智商水平。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所以說為了我們自己,做人不要太計較。對自己應該要求嚴一點,對別人應該多理解一點,你得到的也許是更多的理解、尊重、幸福和快樂!

當然,在生活中我們更不能存有攀比的心理。生活中要有不比為貴的心態,學會接受自己,這很重要。因為生活中常常打擾我們,讓我們感到不安的,往往是別人的生活和別人的模式。在心中總是比來比去,羨慕別人的生活,就會給自己造成混亂和迷茫,甚至使自己不得安寧,失去自我。不去羨慕別人,我們才會找到自己的生活,完成自己的事業,自己的目標,過好自己的日子。

生活的差距無處不在,於是人們在差距中不自禁產生攀比的心理,而盲目攀比卻讓人們習慣性地將自己所做的貢獻和所得的報酬與一個自己條件相當的人進行比較。如果這兩者的比值大致相等,那麽彼此就有公平感。如果另一方的比值大於某一方,那麽另一方就產生心理失衡。某些政府官員看到與自己同等級別的官員用車比自己高級,住房比自己寬敞,自己甚至還不如比自己級別低的人,心裏自然感到不平衡,於是換車建房也就不足為奇。其原因主要是心理上的誘因導致的。

攀比與不滿足心理猶如一胞姐妹,相伴而生。攀比是不滿足的前提和誘因,在沒有原則沒有節製地比安逸、富有、闊氣中,至心理失衡,越發不滿足。有的人則為自己能在這些錯誤的攀比中出人頭地、占據上風而無限度地追求個人名利,進而驅使自己不斷走向腐化墮落的深淵。

我認識一個某機關的公務,本來他過著安分守己的平靜生活。有一天,他接到一位高中同學的聚會電話。十多年沒見,他就帶著重逢的喜悅前往赴會。昔日的老同學經商有道,住著豪宅,開著名車,一副成功者的派頭。於是他重返機關上班時,好像變了一個人,整天唉聲歎氣,逢人便訴說心中的煩惱。

由此可知,攀比是一把刺向心靈深處的利劍,對人對己毫無益處,傷害的隻是自己的快樂和幸福。所以說,我們的生活經不起計較和攀比,我們何不用這些計較和攀比的功夫,來做一些我們自己覺得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