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見我?”

孔穎達臉上頓時出現了笑容。

“陛下果然已經有辦法了,隻是剛才不方便在殿上說。”

“嗯嗯,一定是這樣的!”

孔穎達頓時喜上眉梢,立刻便來到了勤政殿。

孔穎達本以為這件事就李世民和他兩人商議,卻沒想到,這裏已經有不少人了。

侍中高士廉、禦史大夫韋挺、秘書郎岑文本、秘書丞令狐德棻,四人正恭敬地在李世民的對麵,而李世民正拿著一本書在看。

李世民的臉色越看越是陰沉,沒看幾頁便將此書重重地摔在了案桌之上。

“這就是你們四個議定的貞觀氏族排名!”

自從那日李世民下令編撰貞觀氏族誌之後,這四個人卻是絲毫不敢鬆懈,終於是在昨日完成了對於各大世家排名的索引。

原本他們幾個人還準備過幾天再向李世民上報初稿的,但是高士廉想到剛才朝廷上的歡天喜地,一合計便提前上來獻書了。

他們也知道,這本書最大的難點便是這些世家的排名。

隻有他們的排名得到了李世民的認可,下一步的詳細介紹才能繼續。

這件事宜早不宜遲。

對於這個排名他們原本也是信心十足的。

因為他們四人除了德才可以服眾之外,更是分別出自山東、江左、關中及代北這四大世家集團,對於豪門世家之中的利害關係,可謂是了若指掌。

隻是他們沒有想到,李世民卻是如此的生氣。

高士廉仗著自己德高望重,開口問道:“陛下,這排名有什麽問題麽?”

李世民本就氣不打一處來,剛準備開口罵人卻是見到孔穎達來了,立刻說道:“孔祭酒,來得正好,你來看這個排名!”

孔穎達其實對這個排名也也有些好奇,他也想知道他文聖公山東曲阜孔家可以排到第幾。

但是李世民剛才生氣的樣子,還是讓他收起了獵奇之心,小心翼翼地將書拿了起來。

翻開第一頁,孔穎達便明白陛下為何如此生氣了。

出現在第一頁上的並不是李唐皇室,取而代之的卻是博陵崔氏。

再往後,範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五姓七望的名字一個一個出現在了孔穎達的眼前。

直到河東裴氏之後,孔穎達才看到了皇族李氏的字樣。

看看排名,皇族雖然也排在了一流氏族之中,但是排名也隻是堪堪進入前十。

不光是五姓七望排在它的前麵,琅琊王氏和河東裴氏都排在了皇族之前。

如此結果,讓李世民如何不生氣!

原本孔穎達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在仔細看了高士廉等人的注解之後,他覺得也還挺有道理的。

這些排在皇室之前的門閥世家,都是累世冠冕之家。

從家族郡望建立開始,曆代皆是位高權重,而且曆史悠久,可源源不斷向上追溯。

而皇族自從初代家主李虎以來,在曆史沉澱方麵的確是差了幾百年的累積。

當下孔穎達不由得也佩服起高士廉來。

就他都能看出李世民定然不喜的結果,但卻還是這樣上報了上來,既是一種無奈之舉,但換個角度來看未必不是仗義執言之人。

見到孔穎達看得差不多了,李世民開口問道:“孔祭酒,覺得如何啊?”

孔穎達將書小心放好,說道:“陛下,這譜學傳統傳承自魏晉南北朝,雖然粗看上去不太合理,但卻也是客觀事實的表現。”

孔穎達還沒說完,李世民便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

“孔祭酒,朕問你,被他們排在第一的博陵崔氏可有人在朝為官?官居幾品?”

聽到這個問題孔穎達認真地想了想說道:“黃門侍郎崔民幹,便是出自博陵崔氏,官位乃是正四品上。”

說完一個之後,孔穎達冥思苦想一番之後卻是再也想不出一個博陵崔氏的官員來,想了許久才勉強又想起幾個。

“定州刺史崔仁術也是出自博陵崔氏,同樣也是正四品上。”

“還有……”

孔穎達還準備再說,卻被李世民再次打斷。

“孔祭酒不用說了,就算再有也定然不會超過正四品上。”

“別說是這一代因為戰亂而形成的特殊情況,朕追溯到隋煬帝時期,博陵崔氏也沒有出過什麽大人物。”

“不隻是博陵崔氏,這些山東世家世代衰微,全無冠蓋,都是靠著世代婚姻,不停斂財,提高自身的地位。”

“你看看我這滿朝大臣,雖然沒有他們的直係,但是保有婚姻的卻是不少!這便是他們的手段!”

這便是李世民生氣的地方,這些高門世家本族之人並不出來為國效力,但是卻以各種方式拉攏朝廷大員為他們效力。

即便沒有效力,但也因為姻親關係,而確保了世家的尊貴地位。

遠的不說,房玄齡的妻子出身範陽盧氏,魏征的老婆來自河東裴氏,就連程咬金的小老婆也是清河崔氏之女,這樣的例子在朝堂之上數不勝數。

李世民越說越生氣:“我就不明白了,這些坐享無數財富,卻在朝堂之上毫無作為的世家門閥為何會受到你們的重視!”

李世民的這一番話說得孔穎達也是啞口無言。

他雖然覺得李世民說得是有一定的道理,但傳統的觀念卻在心中根深蒂固。

這時高士廉卻是開口了。

他剛剛的話被李世民打斷,心裏原本就還有些氣,現在李世民這一問,他正好開口道。

“陛下,這便是你有所不知了。這譜學傳統傳承自九品官人法,不光是對世家門閥貢獻的肯定,同時也可以作為我朝選拔人才的方式!”

“雖然乍看之下,這些世家並沒有太多的人入朝為官,但背後另有原因,其實乃是前隋實行的科舉毒瘤導致!”

說起科舉,高士廉便有一大堆的苦水。

如今選拔官吏製度可謂是空前的多元化。

既可以按照古法由世家豪門推舉,也可以通過科舉進入官場。

大唐初期的科舉乃是沿襲隋朝之法,用意便是在寒門中吸收人才。

但是縱觀李淵武德一朝,科舉辦了九年,選拔出的人才卻是寥寥可數,反倒是惹得各大世家的不快。

在世家豪門之中形成了一股不仕之風。

而且他們不光自己不當官,也不讓依附於他們的讀書人當官。

如此一來一方麵大量人才被埋沒隻能在鄉野聞名,另一方麵朝廷卻是無人可用。

現在的朝廷之上基本上都是前隋的遺臣和跟著李唐打江山的功臣,朝廷已經很久沒有得到新鮮血液的注入了。

“前隋滅亡,便有很大原因是這科舉之法激怒了世家導致!”

“臣懇請陛下,取消科舉之法,以安世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