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場比試還沒有比,便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一陣風波。

因為李治和李闖實在是太不一樣了,關於比試的內容文官和武將各執一詞,相持不下。

原本在這種事情上,文官是有著壓倒性的優勢的。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有權勢的武將大多分散在各地,而文官則集中在朝堂。

但是這一次李承乾麵對的偏偏是李闖。

身為李佑的弟弟,李闖即便是在朝堂的文官中也不缺乏支持者。

例如韋小玉的父親韋挺,李佑的忘年好友孔穎達等人便是堅決地站在了李闖這一邊,認為應該比試武藝。

除了這些堅決支持比武的,還有另外一派人,他們雖然不讚成隻比試武藝,也不讚成單純采用文試。

這些人便是以魏征為首的中立派,他們雖然心中也有偏向,但是在大方向上還是遵照李世民的意見,希望能給兩人一個公平的環境。

而最令李承乾感到驚訝的還是長孫無忌的態度。

原本一切都全力支持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站到了中立派的陣營之中。

而且,李承乾萬萬沒有想到長孫無忌還在私下勸說,希望李承乾可以讓李治主動放棄武元華以交好李佑。

這一刻李承乾才突然想起,長孫無忌不光是自己的舅舅,更是李佑的嶽父,真正要說關係的親疏,李佑似乎比自己還要近一些。

種種跡象,讓李承乾產生了巨大的危機感。

不光是李治的幸福岌岌可危,李承乾覺得自己的太子之位都顯得有些搖搖欲墜了。

這一次還是和李闖在對抗,但是如果換成是自己和李佑直接抗衡,很有可能現在的中立派會全部倒向李佑的那邊。

如此情況,讓李承乾鬱悶不已。

但是對於自己這個弟弟,李承乾也無法生出怒意,因為就連李承乾自己也欠著李佑一個天大的人情。

說實話,如果不是實在不忍心看李治每天鬱鬱寡歡的樣子,或許李承乾自己也會第一個站出來勸李治放棄。

但是現在,壓力全部給到了李承乾這邊,麵對恩人的弟弟和自己的弟弟,李承乾心中同樣備受煎熬。

同樣左右為難的還有李世民,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件事居然會如此的複雜,不光牽動了朝堂上的大臣,後宮之中同樣動靜不小。

但是和朝堂之上的兩派爭論不休不同,後宮中的聲音確實清一色地偏向了李闖。

首先發聲的便是太上皇,這些年因為李佑的存在李淵的退休生活可謂是豐富多彩,尤其是李佑還在新學中開辦了老年大學,讓李淵不光沒有被時代淘汰,反而成了時代的弄潮兒。

在唐軍最新的幾個研究之中,都能看到李淵的手筆。

所以這一次,李淵便成了李闖堅定的支持者。

第二個李闖的支持者便是地位僅在皇後之下的楊妃,也就是李恪的母親。

這一次李闖救了李恪的性命,楊妃即便是投桃報李也會成為李闖堅定的支持者。

除了楊妃之外,韋貴妃,韋昭容也站在了李闖的身後。

這對來自京兆韋氏的姐妹花,自然和她們的族長韋挺一樣,站在了李闖的身後。

而更令李世民大為吃驚的乃是四妃之中的剩下一位,燕妃也站在了李闖的一邊。

要知道在皇後之下地位最為高貴的便是四妃了,這四人便是楊妃、陰妃、韋妃和燕妃。

如今陰妃之位還沒有補上,但是即便是陰妃在,又怎麽可能不支持自己的兒子呢。

不過令李世民最為吃驚的還要說這世界上還真的有人不支持自己的兒子。

這個人便是長孫皇後。

李世民問她為什麽,長孫皇後也隻是無奈地開口道:“陛下,你難道忘記了當年臣妾和佑兒的約定了麽。”

“既然佑兒現在也沒有站出來幫棗兒說話,那我也隻能遵守當年的承諾兩不相幫了。”

皇後的賢明讓李世民不禁大為感慨,但同時也感覺到了這件事的棘手。

如今皇宮內外的目光都盯著這件事上,而李世民除了暫時拖延之外,一時間卻是拿不出一個有效的辦法。

這一刻,李世民不由得又想起李佑來。

如果李佑在長安,他一定大手一揮,將這件事交給李承乾和李佑自行處理了。

他相信,李佑一定不會讓他失望。

這一次,李世民還的確沒有想錯。

雖然李佑並沒有現身長安,但是他的一封書信,確實平息了這一場風波。

李佑來信寫道:“武元華此女才華橫溢,特推薦她為涼王府長史,希望李世民能夠答應。同時此女暫時並無嫁人的打算,本著尊重她的想法,本王已經同意讓她十年之後再做選擇。”

“希望陛下能答應他的要求。”

同時李佑也說明了為什麽是入涼王府而不是去李治的晉王府。

“這也是武元華自己的選擇,本王希望陛下和大家尊重她的想法。”

當下李世民便答應了下來。

雖然李佑這樣做仍然有偏袒李闖的嫌疑,但是畢竟將選擇延後十年,但是畢竟三人也都年輕,這十年就算是對三人的一種考驗了。

以時間作為考題,也當真體現了另一種公平。

其實早在這一場風波剛剛開始的時候,武士彠便寫信告訴了李佑來自家族的看法,希望李佑能夠出麵說這場婚事早已定下,從而解決這一場爭端。

然而李佑卻是時刻記得當年他的長孫皇後的約定,要給兩人公平的機會。

當然在李佑看來給兩人公平的機會便是將選擇權交給武元華。

所以李佑專門去見了一次武元華,而最終也選擇尊重武元華的選擇,讓她進入涼王府的同時,將選擇押後十年。

李佑知道這位未來女帝是要做大事的,兒女之情對她雖然重要,但絕對不是全部。

如今大唐蒸蒸日上,讓她為國效力,絕對是最好的結果。

李佑的一封信瞬間化解了朝堂中的一場風波,對於這一的結果,李承乾雖然感激不已,但是同時卻也明白了他和李佑之間的差距。

自己的奔走籌劃,到頭來卻是抵不過李佑輕飄飄的一封信。

於是乎,李承乾的心中頓時便有了一個更為激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