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杜荷改變大唐的決策(下)
“關於這航海,臣有一個問題要問一問小杜大人。就在李世民妥協以後,兵部尚書李績突然站出來。
杜荷會望著原來的上司一眼,笑道:“尚書大人,直說無嬈……”
李績沉聲道:“記得當初漢武帝開發絲綢之路時,曾曆盡千辛。這海上遠遠不比陸地,想要成功更加困難,雖然如魏相所說,航海交通便利,海麵四通八達,無任何險阻。可正是因為如此,也不可能存在任何標記地點,天高海闊,一望無際,遠行的船員如何能夠確保不在海上迷失方向?這國與國之間的航線。一次來往,最少也需月餘時間。航行時,還可能遭遇大風大浪,如此……又如何能夠確定航線的正確與否?難道僅僅隻靠司南嗎?老臣認為,這個問題假若不能解決,海上絲綢之路將會存在極大的風險……”
李績作為一位名將,對於地形方向非常的敏感,在第一時間意識到開發海上絲綢之路存在的最大的不足。
李績的這話讓李世民眉頭一皺,魏征、房玄齡、杜如晦、豬遂良等名臣,也發現了問題的嚴重,紛紛沉思,這方向問題若不解決,航海事情就無法執行。他們都是擁有真才實學的良臣,遇到問題也沒有否認這一決策,而是在思考如何解決。
任何一樣重要決策都無法避免出現徑節上的砒漏,將砒漏解決就能得到成效,假若砒漏無法處理,也就意味著失敗。
杜荷早已將這個考慮在內了,作為一個資深的航海時代遊戲迷,一個曆史老師,對於世界航海史也有一定的了解。歐洲航海興起的原因在於得到了明朝發明的羅盤,有了精確分辨方向的羅盤,航海這一項觸及世界交流的運堊動才會轟轟烈烈的發展起來。
而據史記載,辨別方向的儀器真正的發展在於宋、元、明三朝,宋朝的指南魚淘汰了一直使用的司南,元朝由於土地範圍廣闊,航海業發達,進一步改進了指南針,而明朝時期中國的航海業已經居於世界之巔,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的曆史事件,著名的海上利器羅盤也在那一時代誕生。
這一點唐朝就略顯不足了,由於唐以前,根本不存在什麽航海一說”指辨方向的用具還是司南,雖然有所改進,但因用處不大,成效可見。
司南雖是一項極其偉大的發明,可畢竟是幾千年前的東西,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並不是很精確,故而是無法用於航海的。
杜荷此刻聽李績指出了關鍵”微微一笑道:“這一點小子已經考慮到了,並且已經入手研究,根據司南的原理,欲發明一個比司南更精確百倍的羅盤針。可用於航悔……這裏可以給諸位大臣看一樣小玩意”算是羅盤針的前身吧……”
他從官袖中拿出了一個半圓球,球體用琉璃製作,透明的琉璃球裏有一根懸空的磁針,一藍一紅,分別指向南北,正是精巧的指南針。
說來也巧,杜荷在穿越前是曆史教授,曾經教過初中曆史。初中曆史學的正是中國幾千年的曆史知識,這其中自然不免涉及中國的四大發明,在上這一課的時候,他特地製作了一個精簡的指南針來教導學生。
對於特地查過這方麵的知識,指南針的製作在南宋著名科學家、改革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記載了四種方法,分別是水浮法、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縷懸法。
水浮法是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麵,可以指示方向。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就是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和擱在指甲蓋上,指示方向。至於縷懸法是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書中對四種方法做了比較,特地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點是水麵容易晃動影響測量結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於摩擦力小,轉動很靈活,但容易掉落,僂懸法是其中最穩妥的方法。
別看這幾個方法簡單,但卻凝聚了古人智慧,即便是在後世水針和早針也是根據這個原理製作的。
杜荷手中的指南針用的正是縷懸法,用蠟與蠶絲懸空在琉璃球裏,雖然構造簡單”但比起司南來卻精確不少。
首領太監將杜荷手中的指南針拿給李世民,任他如何把玩,那指向南北的雙尖頭指針永遠不變。
“真是巧奪天工……”李世民想不到如此小巧的玩意,竟比流傳了千年的司南還要精妙。
杜荷續道:“這隻是小玩意而已,真正的羅盤針要比這個更要詳細,更要精確……”
羅盤針的構造比指南針要複雜百倍,杜荷也記不得詳細步驟了,但好在有大概的印象,又有指南針的原理作為依靠,也許做不到那麽的精細,但用來航海,辨別正確的航線方向卻是綽綽有餘的。
杜荷的奏章共計十大各,二十小項,每一各都切合開發江南的實際問題和可能發生的實際情兄李世民也每一大條”每一小項的細問。
幾乎每一點每一各杜荷都能給出合理的解釋,即便個別存在不足的地方,魏征、房玄齡、杜如晦、褚遂良等這個大唐的功臣也都會一一想出更好的法子解決。
一直以來”杜荷在朝中都不怎麽得人心,關鍵還是在於他太年輕,根基也太淺。他軍功確實稱得上是彪炳,然而在文臣的眼中,軍功再高,也難以入他們的眼。故而在那些老臣心底”杜荷能夠插手政務,那全是因李世民的偏袒,當初杜荷提出治理江南,開發海上絲綢之路的方案,確實讓一些文臣另眼相看,然而他們一個個都倔強如牛,並不是那麽容易就承認杜荷的能力,更何況當初的提議隻是一個大綱,並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就像說空話一樣,無法讓人心服口服。
當如今他奏章裏的十大條,二十小項,卻是字字珠饑,讓人不得不服。
初唐朝最大的優勢在於滿朝文武沒有一個庸臣,他們或許是小人,或許有些心術不正,但是都是有能力,有本事,而且心向大唐的良臣。
為了大唐未來,他們個個都不吝嗇的發表看法,讓杜荷奏章上存在的不足得以改善,以致更加的完美。
李世民合起了奏章,他們剛剛討論好二十小項的最後一項,水患的防護問題。
江南水資源極其豐富,幾乎不存在什麽幹早的災情,唯獨需要注意的,隻有水患。
黃河、長江是中國的兩大河流,要說黃河是母親河,那麽長江就隻能算是後媽河了,作用遠遠比不上黃河,而且還經常發生水患,半然這一切都跟人胡亂的破壞植被。
如今江南還未開發,長江兩岸的生態環境並沒有受到破壞,所以杜荷在奏章裏提出了防範於未然的意見,開發江南可以,但絕對不能無度胡亂的開發,尤其是不能夠破壞長江兩岸的植被以及生態環境。
對此滿朝文武也無不讚同,李世民感慨道:“小杜愛卿奏章中的十大各,二十小項,字字珠玩,將治理江南的注意事項,表露無疑,聯特此下令,奏章上所言條項,無不依從,此外聯升任小杜愛卿為尚書省右司郎中,協助尚書省處理一切關於江南開發的具體事宜。”
此時此刻李世民升杜荷的官,滿朝文武,無人再說一句話。
“退朝!”
為了開發江南這大事,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商議整整了五個時辰,早已經過了午餐時間,議事中尚且不覺,這商議結束,人人都有饑腸轆轆的感覺。
李世民也下了退朝的命令。
諸臣退去,杜荷幾乎說了五個時辰,口幹舌燥,肚子也開始叫喚了,正打算前往偏殿喝茶,吃糕點,卻讓李世民身旁的太監叫了住,讓他前往膳房。
杜荷知道有好吃的了,趕忙走向脆房。
李世民已經在膳房吃喝著,對麵擺放著空碗筷,見杜荷到來,讓他一並坐下。
杜荷也不客氣,一麵往嘴裏灌酒,一麵寒著火腿肉,誰也沒說話。
稍微填了肚子,李世民故作漫不經心的問道:“賢婿啊,你說那個亞曆山大大帝真的有如此了得,他打下來的土地真的有我三個大唐疆域?”
杜荷聞言”心頭直樂,早已料到李世民會有怎麽一問了:實話實說,壓根沒有。
亞曆山大大帝雖然厲害,領土橫跨東南歐、西亞、北非、中亞、南亞,但實際上的領地還比不上高宗朝大唐領土全勝時期,說什麽有三個大唐那麽大完全是瞎扯淡。
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他太了解李世民了,李世民是個完美主意者,他表麵上很謙虛,但實際上自戀的很,他想當世界第一,目標是超過秦皇漢武,以大唐現在的發展趨勢,超過秦皇漢武並不遠了,在某些地方秦皇漢武也遠不及他。
這人最怕的就是沒有目標,尤其是一個皇帝,一但皇帝沒有目標,剩下的隻有享樂。
杜荷這裏敵意捏造一個可望不可及的人物,就是要告訴李世民你還差得遠呢。
李世民果然中招,目標已經不再是秦皇漢武了,而是那個打下三個大唐的“亞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