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鬆讚幹布相當的不爽,畢竟他已經成年,相當成熟,連娃都有了。

偏偏叔父論科耳與宰相尚囊居然還將自己當小孩子,總覺得吐蕃的事務,應該大家商量著來,不應該自己這位國主一言而絕。

作為十二歲就開始親身參與到政治鬥爭當中的鬆讚幹布相當的不爽利。

作為一位從小就被言傳身教政治鬥爭的國主,雖然年紀不大,但是駕齡卻相當的長。

嗯,不論是正經還是不正經的駕齡,都很長就是了……

再加上擁有國主的大義,特別是那吐蕃第一智者噶爾東讚加入到自己麾下之後。

鬆讚幹布終於覺得自己找到了可以替代宰相尚囊的人選。

果然,噶爾東讚沒有讓自己失望,不論是治理一方,又或者是統兵作戰,都相當有一套。不比尚囊差……

為了讓他能夠盡快的積累功勳,早日成長起來,同時也為了壯大吐蕃的實力。

鬆讚幹布命噶爾東讚前往泥婆羅,設法與泥婆羅簽約和約,順便迎娶泥婆羅公主,以結成攻守同盟。

最終噶爾東讚不負自己的重托,完成了這項重任,不但給自己帶來了一位年輕漂亮的泥婆羅公主。

而且還從泥婆羅那邊弄來了不少的利於民生的好東西。

偏偏這個時候,負責針對大唐戰略的宰相尚囊,在原本的攻略大唐劍南道戰略中。

兵分兩路,以宰相尚囊所率的大軍為主力,直擊劍南道蜀州。

而另外一路,則以尚囊之侄尚多結率數千精銳吐蕃鐵騎悄悄地進駐了被吐蕃奪取的劍川城。

唐國在劍南道的兵力不多,宰相尚囊強攻蜀州一帶,必然會令唐國的劍南道盡起兵力,全力抵禦。

因為整個劍南道最富庶的地方,就是蜀州平原一帶,這裏是不容有失的。

隻要兵力在那邊集中,那麽,已經被吐蕃滲透了多年的洱海諸詔,在尚多結所統率的三千吐蕃精銳鐵騎的裹挾之下。

想要在唐國劍南道軍事力量都集中在蜀中地區的情況下,突然襲擊,奪取姚州,那絕對是十拿九穩的事。

……

隻要能夠奪取下姚州,哪怕是尚囊攻打蜀州不能寸進,那也等於是吐蕃獲得了戰略上的大勝。

姚州之地不但土地肥沃而且平緩,重要的是,姚州所產的茶葉,更是每一位吐蕃人的生活必須品。

可以說,隻要拿下了姚州之地,吐蕃人就可以掌握到攻略整個劍南道的主動權,並且還將命脈捏在了自己的手中。

可結果呢,尚多結那個腦子裏邊隻有肌肉的蠢貨,如此大好的機會,居然還被唐人翻盤。

冒失地率領那三千吐蕃精銳鐵騎離開劍川城,之後,令那劍川城被一幹沒什麽戰鬥力的劍南道蠻子所奪取。

最終,他麾下的三千吐蕃精銳鐵騎,都變成了唐國的戰利品。

正是因為這一場本該輕鬆到手的勝利變成了慘敗,鬆讚幹布正好借機罷了那尚囊的相位。

又將那正好取得大功,替自己迎娶回一位漂亮公主的噶爾東讚拜相。

既然搞不定大唐,而雙方之間因為這一次衝突之後,唐國劍南道一帶關隘嚴鎖。

這著實令吐蕃的貴族們叫苦連天,因為吐蕃很需要大唐劍南道的茶葉,絲綢,瓷器、漆器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

既然武力沒有辦法獲取這些,那就隻能看看能不能用其他的手段來得到。

已經從迎娶了泥婆羅公主那裏嚐到了一回甜頭的鬆讚幹布頓時靈機一動。要不,再來一次和親?

反正自己還年輕,體力足夠,而且尚囊被罷相之後,令吐蕃國中的一幹老臣子人人自危。

再加上失去了大唐劍南道所提供的那些生活物資,這讓吐蕃國中,對自己這位國主生出怨言者可有不少。

更何況,自己這邊才剛剛拿下了象雄,麵對著實力強悍的象雄諸部,自己隻能采取刀兵與懷柔雙管其下。

若是國中不穩,很有可能會造成翻盤,別說自己還覬覦那蘇毗國的領土和人口,能不能壓製住象雄都會成為問題。

但若是能夠和那強大到令人發指,聲名遠播,而且牢牢把控著吐蕃所需要的那些生活生產工具的大唐結成秦晉之好。

必定能夠讓自己在吐蕃國內的聲望大漲,將所有反對聲都壓製下去,更何況,得到了大唐的支持,自己討伐起高原諸國,將會更加的名正言順。

……

為了這一次與大唐的和親,鬆讚幹布不僅把已經成為了宰相的噶爾東讚委為使節。

還派出了那位他的老搭檔吞彌·桑布紮一同前往,更應噶爾東讚的請求,將其愛子欽陵也委為了副使。

另外,更是讓那位自己年幼之時,就一直負責自己的安全,忠心耿耿的心腹紮西作為此次使節團的護衛將領。

而且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收到從唐國傳遞來的消息,鬆讚幹布更是幹脆就入駐這與吐穀渾交界的多瑪城。

噶爾東讚率領使節團離開的時候,顯得那樣的信心十足,意氣風發。

胸有成竹的告訴自己,最多三個月,自己這邊就能夠收到佳音,他一定會圓滿的完成和親重任。

結果,一想到自己後來陸陸續續收到的消息,白麵短須的鬆讚幹布的臉色,陰沉得仿佛像是高原之上,翻卷堆積的雨雲。

先是和親使節團在抵達了大唐國都長安之後,愕然發現,《長安旬報》之上。

居然刊載著自己的許多黑曆史,更是將自己是怎麽攻略象雄的詳細給曆數於其上。

當鬆讚幹布在收到了這個情報的第一反應,就是將身邊那三位最早投靠向自己的象雄重臣給軟禁了起來。

可是,此三人都信誓旦旦,都覺得自己肯定不會這麽幹,肯定是對方幹的。

雖然最終沒能詳查出什麽結果,鬆讚幹布為了安撫他們,解除了對他們的軟禁。

可是卻也不敢再像過去那樣,對這些象雄國投誠過來的大臣推心置腹,委以重任。

令鬆讚幹布沒有想到的是,這,才僅僅隻是這隻吐蕃和親使節團遇上的第一個難題。